chuscheng wrote:
我的是G3 在F1.4下 如果在昏暗的室內下拍照
不知道還會不會手震模糊
...(恕刪)
我有個想法,大家可以看看。
應該是要分兩種,跟安全快門有點關係
以下都是以沒防手振機身為前提:
拍攝靜態:如果機身無防手震,
大概快門有1/50 〜1/80,我有把握不會震。
拍攝動態:如果機身無防手震,
一般餐廳用餐,坐在對面說話的人一般肢體
動作,約1/100〜1/160左右。
另外如果像運動類,我有拍過夜間籃球,
至少快門要1/200以上了,快門這麼快,
手震的影響就比較小了。
結論是要看室內昏暗到什麼程度,
以及您能接受iso能開到多高,
再看當下快門多少,
及每個人手抖的程度

才有辦法下結論。
但是如果是拍拍菜餚、
坐在對面的家人朋友們,
基本上大部份場所都還能應付。
這三隻鏡頭,跟我最久的是福倫達(2011年入手),
我很常使用他,他給我的感覺是顏色偏清新(淡)一點點(不明顯),
最特別的是散景很"散",在夜間拍攝的部份立體感非常夠,

我最早的一台相機是GF2,再來是GX1,
這中間很常用小福當鏡頭蓋,只有用它的時候,
很少會有手振的問題,大光圈帶來的不只是明亮的畫面,
也加快了快門速度,也不用開太高的ISO就可以有乾淨的畫面。

在錄影方面,對焦環的阻泥感,剛剛好,不會太緊,也不會太鬆,
很自然的就能帶到你想對焦位置。
福倫達影片
在拍照過程中,因為是手動對焦,可以帶著你慢慢思考這個畫面該怎麼拍,
放慢拍照步調,享受拍照的這一刻。但是剛開始練習手動對焦時,
常常會被嫌動作太慢,但習慣了之後,有時候手動對焦比自動對焦還來得快,
在某些時候,可以利用泛焦的方式來對焦,調好尺度拿起來就可以直接拍了。
要說缺點,就是F0.95的光圈景深太淺,在高光下的紫邊來得比另外兩顆來得明顯,
F0.95只有在極暗的光線中拍攝,或是特殊題材下才會用得到。

福倫達的鏡頭跟老鏡頭一樣是有個性的,散景有他特殊的味道,
如果硬要跟現代鏡頭拼成像銳利度的話,小福是沒有優勢的,
許多人玩老鏡就是玩它的成像特性,小福也是。
如果有多餘的金錢,福倫達是可以來一管的,
現在二手市場多有出現不到2萬的美品,入手一隻也是挺不錯的。
由於手動鏡不具電子結構,再保存上也不容易損壞,可以保存很久,
也是可以當個不錯的收藏品。
Mobile01 福倫達25mm 大樓
Leica DG 25mm -- 香港人俗稱的小奶,
對焦迅速,馬達聲音安靜,體積輕巧,
在f1.4下就是可用的光圈,成像相當銳利,

在光線不好的環境下,仍然可以降低iso獲得更好的畫質。
曾經使用pen系列的e-pm1(與e-p3相同感光元件),
以及panasonic的gx1搭上小奶來使用,
用一陣子說,總覺得畫質並沒有想像中的好,
後來換了e-m5及e-pl5,才明白機身的能力強,
才能真正解放高解度的鏡頭,無論是在層次上還是畫質,
都會有進一步的明顯提升。

在單眼輕量化的時代,以m4/3系統來說,
若要以重量為前提,又想拍景深淺的人來說,
leica dg 25mm 會是最好的的選擇。
O家有出了12mm F2.0、17mm F1.8,
因為焦段較廣的關係,所以景深淺的效果並不來得
小奶明顯,而福倫達17mm f1.95又太昂貴(一管三萬多),
另一隻O家的45mm f1.8及75mm f1.8雖然都有很棒的背景虛化能力,
但是焦段太長,不適合一般人使用。
一般來說,只要踏入了m4/3系統,我一定會推薦小奶這隻鏡頭,
在價格上都很合理,普羅大眾也比較能接受。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