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GF1日本賣的這麼好為什麼台灣不引進

P牌東西真的很多很讚的

國內都沒有賣

這個代理商...
日本有很多很先進的產品(包含電子及非電子),很好用,C/P值也還不錯,
我覺得有兩種情況,
一、他們不想把最新的技術產品放到國外去,容易被模仿,反正內需也還能支撐。
二、可以技術、產品輸出的,因為技術報酬金過高,代理商無利可賺。
象我公司也是中日合資,看的到日本母公司一些最新的產品,但母公司就直接表明不可以進口到台灣來,為何,他們給的答案是『保護技術』,我一直無法體會日本人保護自己公司的決心盡然有那麼誇張。
我想台灣松下也是中日合資,產品直接進口,還要加上台灣的利潤、售後服務、零件庫存、技術報酬金等,所以GF1應該很難進來台灣松下吧!
有些事情沒有那麼單純的
而且也要看產品線。

技術要放出來沒錯,進口到台灣,商品總要在台灣修吧?
所以把相關資料提供給當地代理商是一定要的。

但以 3C 商品來說,我不覺的那需要什麼保護技術,
3C 商品一定要有量才會有搞頭,偷來的技術(抄襲)不需要三分鐘就會被網友識破,
一間公司告贏抄襲的公司,說不定更好賺,
況且台灣又不是大陸,不會瞎搞瞎賣。


主要我覺得是台灣的產品實在太多,日本韓國台灣美國歐洲大陸所有品牌台灣都擺,
看看汽車吧,台灣 Toyota 阿提絲、概沒力滿街跑,
雖然很多鄉民希望 Toyota 多多引進日本車款進來,
但引進的車款到底是擴大 Toyota 的市佔率?
還是只是挖到阿提絲、概沒力的客戶?(挖東牆補西牆)
若是這樣那只是引進辛酸的而已..... 技術客服還要學習新東西.....

再來現在的社會就是品牌 > 產品本身,
所以台灣幾乎有全世界的品牌,什麼鬼牌子都有,
但單一品牌的產品線卻很不齊全,
Nissan 有多少車子啊.... 台灣就那幾款在賣而已XD
然後 SE 的手機,台灣都是拿那些東南亞機種,
日本設計的款式根本沒幾台XD

簡單來說若是品牌沒有經營的很成功,
產品在台灣就不好操作。
但是品牌若是經營的過度成功,廠商就又懶得再去拉新產品..............


以結果論,產品線太多反而不見得是好事情,
因為我們消費層不夠廣、消費母體也就 2000 多萬人,
故很多代理商的策略就是鞏固主力產品的市場就夠。
這個問題可參照島耕作系列漫畫
他待的初芝公司似乎就是指的是松下
(初芝的第一任社長經營之神吉原初太郎應該就是在影射松下幸之助)

似乎日本在90年代大舉外銷國外
然而泡沫化經濟破滅後
日本企業就開始縮減外銷業務量
由於日本國內消費人口養得起家電產品的銷量
所以企業就開始漸趨走向國內自產自銷

社長島耕作的一段故事就在描述日本企業退守外銷市場
韓國企業反客為主成為世界主流家電企業的故事
原來是松下, 我一直以為初芝是東芝.
上面大大分析得很好:P
主要台灣真的不是這麼大的市場
扣除老的少的 不玩正式相機的(搞不好一堆人用照相手機就很滿足了)
購買的人口並不算太多

很顯然松下的政策
台灣 要走prosumer的 就是給G1 GH1
還有最近的公司貨G2
(樓下文章有提到 已經發售了 以及可能發的G10)

至於在台灣不發GF1(定位的問題)
或許是不要打到LX3 及九月要發表的後繼者LX5?
甚至 是傳說中的不可換鏡頭的4/3 感光元件機種
庫必得3310 wrote:
像是手機

松下在日本手機也是做的很棒

在台灣連賣都沒賣了......
...(恕刪)


不是沒賣過,還曾經是我的第一隻手機

就這樣被周董奪去了我的購買手機第一次


sola1979 wrote:
上面大大分析得很好:...(恕刪)

============

如果沒記錯

台松 和 日本松下 已經算是兩家不同的公司



日本松下的想法,臺灣人無需要去瞭解
這他們公司的事~

光是中國所有各省的電視台,用DVC Pro系統他們就賺翻天了
台灣進不進對日本根本沒差,現在台灣的 GF1 還不一樣是日本賺走的...XD
錢照賺,還不用管保固,多好。

再說,除非公司貨跟水貨價差不大( 5% 內),不然大多數人還是買水貨吧。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