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Panasonic GX8 來了! Review + 蓋大樓

看來還是O家的五軸防震贏了...

又陷入O家還是P家的決擇了....


ssword wrote:
1. 同意。不過從...(恕刪)


我講的是該篇引文內容錯誤之處,
不需刻意硬要導向誰輸誰這種結論

而且,所有機身防震愛好者似乎都不提一件事,
錄影過熱

即使是GX7那種錄影時強制把機身防震關閉的機身,
實際使用上也是一樣容易發熱

當然要用什麼錄影很少用這類理由也可以,但我相信Olympus如果把錄影Codec做好後,
這種論調又會改變
aztec1234 wrote:
我講的是該篇引文內容錯誤之處,
不需刻意硬要導向誰輸誰這種結論

而且,所有機身防震愛好者似乎都不提一件事,
錄影過熱

即使是GX7那種錄影時強制把機身防震關閉的機身,
實際使用上也是一樣容易發熱


1) 該篇DCFever測試文只是沒提到韌體版本,並非有"錯誤"
若有疑問建議可直接去信詢問韌體版本

2) 電子產品長期使用會發熱實屬正常
印象中沒看過Olympus機身錄影熱當的討論

ssword wrote:
1) 該篇DCFever測試文只是沒提到韌體版本,並非有"錯誤"
若有疑問建議可直接去信詢問韌體版本
2) 電子產品長期使用會發熱實屬正常
印象中沒看過Olympus機身錄影熱當的討論

1.所以該篇測試文參考價值掉了一半以上,因為連鏡頭韌體版本與是否完全支持Dual IS都沒有寫清楚
在沒有前提的情況貿然進行測試並下結論,這種行為只能說是武斷,亦不能認為P牌就是輸O牌
2.那麼可以去信問問,為何EM-1並未藉由韌體下放4K錄影?
其中若4K錄影中開機身防震是否會因為熱當?

當然,機身防震固然有它的優勢,然不能奉為圭臬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
1.所以該篇測試文...(恕刪)


1) 同意,標明韌體版本是更好的
單就DCFever的測試,確實是P輸給O
不過韌體版本未標明,也確實帶來疑惑
但說這測試內容"錯誤", 則又太過

2) 這是假設性問題
Olympus至今並未有4K錄影,也未傳出錄影有熱當的情形
有了4K, 也熱當了,再來探討原因不遲

Olympus機身防震確有獨到之處,否則Sony/Panasonic也無需跟進
ssword wrote:
1) 同意,標明韌體版本是更好的
單就DCFever的測試,確實是P輸給O
不過韌體版本未標明,也確實帶來疑惑
但說這測試內容"錯誤", 則又太過

你還是不明白我的意思
我是說這個測試在測試條件未完全具備的情形下直接告訴GX8的防手震不如EM5Ⅱ是有問題的
而且,有人會把邊走邊錄的影片當成防手震程度的測試?
如果有且多次出現,可以放相關影片好讓我長知識
如果沒有,那麼請告訴我測試的用意為何?
無論如何,請收回P輸給O這句話,因為這不是客觀的結論

為何我可以說出這句話?
理由很簡單,就是測試的主編已經下了這段結論:

「當然,筆者不排除 GX8 日後更新 Firmware 可以改善 Dual I.S. 系統的穩定性和協同效應。另外,是次測試亦某程度上反映出半按快門提供穩定的取景畫面,跟防震效能是有一定的關係,若取景畫面經常飄移,亦會影響用家在構圖時的心理狀態。

然而,在特定的測試條件下,Panasonic GX8 的「機身 4 軸 + 鏡身 2 軸」贏 5 軸防震是有可能的,惟每個影友手震的頻率、方式和幅度不同,筆者還是建議 M4/3 用家可根據個人需要、鏡頭組合,甚至對個別品牌相機的發色表現而選擇心儀的機身。



ssword wrote:
2) 這是假設性問題
Olympus至今並未有4K錄影,也未傳出錄影有熱當的情形
有了4K, 也熱當了,再來探討原因不遲
Olympus機身防震確有獨到之處,否則Sony/Panasonic也無需跟進

Olympus的4K錄影呼聲極高,卻遲遲不下放,真的認為這只是個假設性問題而不該問?
S/P家跟進機身防手震不代表這個功能將會造成主流,不然為何Canon/Nikon/Fujifilm/Leica/Pentax/Samsung沒有跟進?
且由目前情勢以及你所謂O機身防震比P好的邏輯可知,機身防手震仍有問題要克服
其中最明顯的過熱是亟需解決的
4K錄影漸漸普及,敢問O已經著手開始解決了嗎?還是繼續鴕鳥心態認為這只是個假設性問題?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
你還是不明白我的意思
我是說這個測試在測試條件未完全具備的情形下直接告訴GX8的防手震不如EM5Ⅱ是有問題的
而且,有人會把邊走邊錄的影片當成防手震程度的測試?
如果有且多次出現,可以放相關影片好讓我長知識
如果沒有,那麼請告訴我測試的用意為何?
無論如何,請收回P輸給O這句話,因為這不是客觀的結論

為何我可以說出這句話?
理由很簡單,就是測試的主編已經下了這段結論:

「當然,筆者不排除 GX8 日後更新 Firmware 可以改善 Dual I.S. 系統的穩定性和協同效應。另外,是次測試亦某程度上反映出半按快門提供穩定的取景畫面,跟防震效能是有一定的關係,若取景畫面經常飄移,亦會影響用家在構圖時的心理狀態。

然而,在特定的測試條件下,Panasonic GX8 的「機身 4 軸 + 鏡身 2 軸」贏 5 軸防震是有可能的,惟每個影友手震的頻率、方式和幅度不同,筆者還是建議 M4/3 用家可根據個人需要、鏡頭組合,甚至對個別品牌相機的發色表現而選擇心儀的機身。」

Olympus的4K錄影呼聲極高,卻遲遲不下放,真的認為這只是個假設性問題而不該問?
S/P家跟進機身防手震不代表這個功能將會造成主流,不然為何Canon/Nikon/Fujifilm/Leica/Pentax/Samsung沒有跟進?
且由目前情勢以及你所謂O機身防震比P好的邏輯可知,機身防手震仍有問題要克服
其中最明顯的過熱是亟需解決的
4K錄影漸漸普及,敢問O已經著手開始解決了嗎?還是繼續鴕鳥心態認為這只是個假設性問題?


1) 測試條件已具備, 只是未揭露
根據測試"表象", O勝於P;
然測試內容的韌體未揭露, 質疑者何不詢問DCFever一解疑惑?

邊走邊錄是作為"[錄影]防震能力"的測試

個人目前結論是: "DCFever的防震能力測試, 是O勝於P (韌體不明)"
我不會收回目前這結論, 除非DCFever證實用錯韌體.

2) Olympus公司端, 可能正面對4K錄影並解決過熱問題;
Olympus客戶端, 目前使用機身防震錄影並沒有過熱情形;
請問[鴕鳥心態]是在哪一端?

要討論錄影機身防震導致熱當, 可以. Sony有相關案例
但Olympus截至目前並沒有這個情形, 請問要討論什麼?

這對Olympus用戶而言, 確實是假設性問題無誤
你問了, 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 因為目前就是沒有
ssword wrote:
1) 測試條件已具備...(恕刪)

DCFever主編已經承認不清楚鏡頭對Dual IS支援的韌體是否已更新
何來的的測試條件已具備?
ssword wrote:
然測試內容的韌體未揭露, 質疑者何不詢問DCFever一解疑惑?

因為DCFever並未開放任何討論
ssword wrote:
邊走邊錄是作為"[錄影]防震能力"的測試

沒有影片可參考?還是認為影片太多了不必舉?
ssword wrote:
2) Olympus公司端, 可能正面對4K錄影並解決過熱問題

請問有發佈任何說"我們正在為了4K錄影中開啟機身防手震會過熱提出解決方式"的聲明嗎?
ssword wrote:
Olympus客戶端, 目前使用機身防震錄影並沒有過熱情形;
請問[鴕鳥心態]是在哪一端?

答非所問
ssword wrote:
要討論錄影機身防震導致熱當, 可以. Sony有相關案例

我是說過熱而不是熱當


很抱歉,你完全沒有對我提的這些問題提出可解套的解釋
我只能說你已先入為主的認為O的機身防手震是完美的存在,不容任何質疑的聲音,就這樣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
沒有影片可參考?還是認為影片太多了不必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imZkKidsH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75B8GNdUMk

滿多的吧
印象中O家5軸防震的Em-5一推出
官方自己的宣傳影片不就是邊走邊錄影嗎?
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
這也是最貼近平時使用方式之一
而且不需要數據輔佐 成效也顯而易見

gt82025 wrote:
https://www...(恕刪)

第一部影片是屬官方的宣傳,並不是測試
第二部影片只說明了機身防震在錄影上的表現是為何
而且還不是和GX8+有更新支援Dual IS的鏡頭韌體的比較(對照組為GH4+12-25mm的Power OIS)

前面幾篇回覆就有真正雙方的防手震影片測試...


無論如何,在鏡頭韌體尚未完全更新支援Dual IS之前,這些影片僅能做為參考
而結論還是等上述完成之後再來下也不遲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