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瓜石黃金之旅 ~雖然金瓜石的採礦事業已經終止,但事實上,金瓜石的礦產可能還擁有相當可觀的蘊藏量,推測金瓜石仍有開採礦物的價值,但各界對於金瓜石是否要重新開礦仍莫衷一是。雖然如此,隨著鄰近的九份于1990年代后因著觀光產業的帶動而再度繁榮,在各方及當地居民的推動下,金瓜石目前也朝著發展文化觀光的方向前進…本區域三面環山,西隔基隆山及金瓜山與九份相鄰。基隆山在早期成為航海的重要指標,也是九份的地標之一。基隆山形貌多變,從海上正看山形似雞籠,故舊時稱為「雞籠山」,而側看又似一位橫卧的孕婦,故又有「大肚美人山」之美名…東以半屏山與半屏溪流域的南雅里為界...南以燦光寮山及牡丹山與雙溪區接壤...本區域地勢約為200到300米左右的丘陵地及山間河谷地,屬基隆火山群;區域內有金瓜石溪、外九份溪及內九份溪,向北切穿山谷注入東海...走…大家一起來進入採礦之旅…中日甲午戰爭后,日本當局于1896年頒布「台灣礦業規則」,規定只有日本國民才能經營礦業,剝奪了台灣本地人的採礦權利 !同年10月,台灣總督府將基隆山的礦區,以基隆山的南北軸線為界,分為東區的金瓜石礦山及西區的瑞芳礦山(即 九份礦山),礦權則分別由日本商人田中長兵衛的「田中組」及藤田傳三郎的「藤田組」所取得...田中組除了在大金瓜露頭進行開採外,也開始向下延伸開挖礦坑,由於礦坑位於金瓜石本山,故取名為「本山礦坑」(總共開挖九坑),成為金瓜石礦區的重要採礦來源...當時日本國內的礦業發展已有一定水平,田中長兵衛在擁有金瓜石的採礦權后,加上其本身在日本就擁有礦產事業…田中氏即從日本引進先進的採礦技術、器具和大量的技術人員,並建立了從採礦到制煉的一貫體系,奠定了金瓜石礦山的發展基礎...1904年,本山三號坑挖掘到硫砷銅礦(Enargite),隨著礦坑的逐漸向下挖掘,礦床開鑿出來的銅礦產量逐漸增加,金瓜石也從金銀礦山轉變為一座金銀銅礦山。隨著日後新礦脈的一一發現,金瓜石更被冠上了「日本首一金礦山」的盛名...經過特殊鎔鑄的園區鎮館之寶─220公斤999純金大金磚 ~鑄造栩栩如生的黃金螃蟹 ~凡走過必留下紀錄 ~ GF5 14mm ~
金瓜石日風之旅 ~日本的典型建築結構是以磚木結構為主的,建築風格具有傳統日風的含蓄優雅,建築的線條結構細膩,細部精美,色調柔和,透露出濃郁的東方氣息。日本建築注重細節的設計,小巧精緻而富於變化的空間是其魅力所在。在日本,材料自身所蘊涵的生命力和表現力被重新認識並成為建築創作的源泉之一,設計材料也呈多元化形式:才給人帶來溫馨的感覺,並讓人重新認識傳統文化。日本建築中的室內空間,尤其是建築的公共部分,卻顯得和外部空間十分的和諧與連貫,也就是說「灰空間」就是日本建築中一種非常有特色的空間。所謂「灰空間」是指室內外的過渡空間,它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建築內外的界限,並將兩者結合成一個有機整體。在裝修時,日本人更注意每一個角落裡景物的布置。比較復古的裝修往往用沙與山石來表現意境。這種點與境的融合也是日式建築的特色之一凡走過必留下紀錄 ~ GF5 14mm ~
現代建築之美 ~大自然永遠是美的,但人類的建築通常卻並不美。原因是建築與繪畫不同,它通常並不試圖去模仿自然。建築原本是將石頭、磚塊和灰漿組合起來,給人以躲避風雨的場所。它的首要原則是實用,時至今日仍然基本如此。所以,最好的、最現代化的廠房、校舍、劇院、郵局、火車站和筆直的街道,其十足的醜陋使我們時時感到有必要逃避到鄉村裡去。因為自然與這些人類頭腦的產物之間的最大差別,在於自然無限豐富,而我們的心智卻極端有限 ~大自然是多麼大膽!要是這些表面粗糙、形狀不一的樹木是人類建築師的作品,我們會把這個建築師送到瘋人院去。自然甚至還敢於把樹木繪成綠色,而我們卻害怕任何出格的東西,我們甚至於害怕色彩。於是,我們發明了「枯燥」這個詞來描寫自己的存在 ~為什麼我們竭盡一切心智,產品仍然無過於平頂的房屋、所謂現代化的人行道和筆直的街道這些令人壓抑的東西,使我們每年都要外出避夏呢?我們在建築上如此地不成功,是由於我們過於講求實用的緣故,但實用並不是藝術,尤其是加固混凝土建築產生之後 ~這是科技時代的標誌,將會隨著現代工業文明的延續而延續。大部分混凝土建築甚至於忘記安上一個屋頂,因為屋頂沒有用處,他們如是說,一些人聲稱自己從摩天大樓看出令人振奮的美。也許確實如此,而我卻從未看出點什麼來 ~由於我們每天要目睹自己建造的房屋,在裡面消磨掉大部分時光,由於糟糕的建築會限制我們的生活方式,於是,人們自然就有美化這些建築的要求。建築對我們城鎮面貌的改變是十分微妙的。建築並不僅僅是躲避日曬雨淋的屋頂,而是影響我們對家的認識的東西 ~房門不僅僅是供走出走進的房門,而是引導我們進入人們家庭生活、了解其中奧秘的「開門咒」。總之,我們在叩一扇色彩單調的房門和一扇金環朱漆大門時的心境畢竟是不一佯的。問題是怎樣讓磚塊灰漿有一定的寓意,表達一定的美。我們如何賦予它一種精神,讓它對我們說話,就像歐洲大教堂被賦予一種精神,用一種無聲的語言向我們表達著一種巨大的美和崇高那樣 ~凡走過必留下紀錄 ~ GF5 14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