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G3發表了

我也看了DPReview的JPG比較
個人比較喜歡E-PL2在1600前的表現(比較機種是600D, NEX5, E-PL2, G3)

我的比較基準不是預設的錢幣上頭像, 是右上方的女人像
畢竟相機拿來拍女王和小朋友機會比較多, 臉乾淨一點比較不會被"釘"
在ISO 800以上, G3的躁訊最明顯, E-PL2看起來抹比較多, 但我覺得抹得蠻好看的

從這個比較圖中, 個人認為G3確實比自家前代機進步
但跟600D, NEX5, E-PL2比好像並沒有比較突出

ssword wrote:
我也看了DPRevi...(恕刪)


把那張圖片每一個可以Zoom In的部位都看過,
其實都是各有所長,也很明顯拍人像與拍靜物對影像處理上的需求是不一樣的,
例如降噪強度的需求

G3我認為它的意義在於,
以往只要碰到高ISO幾乎是全面性被APS-C打槍的M4/3,
現在已經不是這麼簡單就能分出高下的了


vaquero wrote:
dpreview取樣...(恕刪)


高ISO應該要分為RAW跟JPG兩個部分來看會比較好。

RAW方面是各家比較難做假的部分,
Panasonic的表現甚至比許多APS-C規格的好。

JPG的話,抹多抹少真的是看大家的喜好了,
有些人喜歡平一點,有些人喜歡細節多一點,
但用「抹得多」來說「高ISO好」就不對了。

用過幾台Panasonic相機,我感覺到他們的邏輯是盡量保留細節,
就連GF1開ISO3200雜點多到不行,細節保留得還是非常豐富。

細節跟所謂得「純淨度」本來就是衝突的兩件事情。
vaquero wrote:
dpreview取樣區域其實是可以自由選擇的。如果我們把取樣區域(原大圖中的白色框框)移到其他區域,就更容易比較。比如說,從酒瓶往下走,在大圖的最左下方有幾個Fujitsu的3號電池。G3的在ISO3200噪點就很明顯,表現約介在NEX5 ISO6400跟12800間,差1.5個等級。也可試試旁邊那個綠色枕頭。

如果再把白色小框框移到大圖最右邊,色版右邊的女生照片,G3的表現簡直慘不忍睹。

從dpreview的圖來看,高ISO表現,NEX-5仍舊優於G3。不過,這可能是因為NEX的降噪太強,把細節都抹掉了。如果我們注意希臘人畫像及旁邊的素描,只有G3能表現原材質的細節。


稍早之前有看到你修改文章前的第一版本,
你現在的這個版本修改幅度還滿大的。

我是不太認同你說的G3慘不忍睹and和NEX5差1.5個等級,
以該網站來看我反而欣賞G3在高感光度的表現。

且將畫面跳到http://dpreview.com/previews/Panasonicdmcg3/page6.asp
看看G3-Jpg-iso3200和NEX-JPG-iso3200

某些區塊G3雜訊是比較明顯一點...
但是G3階調和細節卻比NEX多更多...
NEX有很多細節表現是糊的是平的...

先看一下米奇上方石膏素描的紋路...
再看一下硬幣上方在ROSSO附近的文字...
還有硬幣的地方已經很多人說過了...
在地球附近毛的質感表現...
這些都不是拉一下對比度就可以回來的...

而且NEX片幅比較大耶...
我剛剛發現NEX居然要到iso800才稍微看得到石膏素描線條細節,
iso1600以上自動變成炭筆素描...
(以前我常聽說NEX高ISO多優多優...以為跟神一樣...)

既然G3高iso已經到了可用程度,(當然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到了低Iso,NEX的E接環鏡頭素質又無法和m43相比。(更別說M43有內閃+外閃熱靴)
所以我覺得Pana家真的進步很多...
也用實力證明了m43輕單眼存在的價值(體積和畫質的平衡)
和APSC片幅的差距並非大到完全無法用科技彌補,而且更便宜、畫質又很好。

不過我想大概也是因為受到NEX的刺激吧...
沒有NEX他可能還在慢慢研發...過太爽...
所以NEX的出現對使用M43系統的人反而是好事。

畢竟Pana只有M43...
SONY就算沒了NEX的支持者還有A系列的支持者可以賺...
總之pana還是要步步為營阿~~
高ISO的表現應該要回歸到成像的本質,就是細節的表現,噪點(noise)並非一定是壞事,重要的是噪點會不會影響細節,別忘了各家Evil,DSLR相機都有額外的除噪選項,以GH2,G3來說,Noise Reduction(NR)可以調整的參數在-2到+2,如果是GH2,ISO3200開啟NR+2將會呈現非常乾淨幾乎沒有噪訊的圖片,但是細節也會損失不少。NR-2細節則會更多,也就是說,ISO3200以後其實已經進入各家除噪的領域,大家在標準模式下除噪的基準也不會一樣,沒有經過仔細的比對(例如kast大所說觀察raw,建議大家不要只看jpeg),我們也無從得知到底是除噪的演算法優秀還是感光元件本身體質優良,

可惜dpreview沒有提供G3的raw檔,所以只能暫時用GH2來替代,可以看出GH2的raw檔的確噪點較多,但是經過處理後在jpeg的細節上幾乎可以跟APS-C平起平坐,G3的表現則比GH2更好,足以顯示Panasonic真的克服感光元件大小等先天的劣勢,下很多苦工~

對我來說這樣的可用度已經比G1時期的ISO800堪用度好太多(請見G1,GF1的raw檔+jpeg檔),直接躍升到跟APS-C同級的可用度,至於細節要不要保留更多,還是噪訊要不要更少,甚至是發色(自訂白平衡)都是可以再調整的~如前所述~

看報導,G3另一個改善的地方是將以往偏綠(冷)的畫面修正成比較正常的色調,這也是我說的發色問題。而GH2要用自訂白平衡才能解決這個問題。不過也是彈指之間就能解決就是了。

看來今年Panasonic會製造不少話題,聽說針對DC的新感光元件也推出,我想LX6+觸控螢幕也不遠矣~
隨著可用iso提高
很期待G3 + 4/3時代的高畫質變焦鏡Panasonic 14-50 f3.8-5.6
能夠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看完這篇文章,我還不急,等明年看看!
我的Mobile01文章列表:http://www.mobile01.com/userinfo.php?id=1207627 有事歡迎私訊!
panypan wrote:
機頂LCD要幹嘛??...(恕刪)


就只剩爽度而已阿,以前的高階機LCD不能翻又不能LV才搞了一個機頂LCD

現在可以翻還可以LV,何必又搞一個LCD....但是也無非不可,就是消費者多付個萬把塊而已
w00000 wrote:
看完這篇文章,我還不...(恕刪)


如果能等就一直等吧...
科技總是會越來越進步的...
想必後年也會有更棒的機器...
大後年又有更棒的機器
若手邊的機器仍夠用,且新機仍無法解決目前需求,當然就是繼續等囉!!

P家若明確區分GH,G,GF定位,會有其盲點:

G系列似乎就一定會保留機頂LCD,但對於喜歡G功能,但不喜歡影響到體積的機頂LCD就會猶豫或放棄.
GF系列似乎開始取消B快門,轉盤與實體功能鍵(P家不願下放了??),當然連翻轉螢幕也別想.

那麼,想要翻轉螢幕,轉盤,但不想要機頂LCD的機型就只能Say Sorry了,選GF也不是,選G也不是...

不解的是:觀景窗既然只是小LCD螢幕,G3為啥要做這麼激凸??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