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quero wrote:
dpreview取樣區域其實是可以自由選擇的。如果我們把取樣區域(原大圖中的白色框框)移到其他區域,就更容易比較。比如說,從酒瓶往下走,在大圖的最左下方有幾個Fujitsu的3號電池。G3的在ISO3200噪點就很明顯,表現約介在NEX5 ISO6400跟12800間,差1.5個等級。也可試試旁邊那個綠色枕頭。
如果再把白色小框框移到大圖最右邊,色版右邊的女生照片,G3的表現簡直慘不忍睹。
從dpreview的圖來看,高ISO表現,NEX-5仍舊優於G3。不過,這可能是因為NEX的降噪太強,把細節都抹掉了。如果我們注意希臘人畫像及旁邊的素描,只有G3能表現原材質的細節。
稍早之前有看到你修改文章前的第一版本,
你現在的這個版本修改幅度還滿大的。

我是不太認同你說的G3慘不忍睹and和NEX5差1.5個等級,
以該網站來看我反而欣賞G3在高感光度的表現。
且將畫面跳到http://dpreview.com/previews/Panasonicdmcg3/page6.asp
看看G3-Jpg-iso3200和NEX-JPG-iso3200
某些區塊G3雜訊是比較明顯一點...
但是G3階調和細節卻比NEX多更多...
NEX有很多細節表現是糊的是平的...
先看一下米奇上方石膏素描的紋路...
再看一下硬幣上方在ROSSO附近的文字...
還有硬幣的地方已經很多人說過了...
在地球附近毛的質感表現...
這些都不是拉一下對比度就可以回來的...
而且NEX片幅比較大耶...
我剛剛發現NEX居然要到iso800才稍微看得到石膏素描線條細節,
iso1600以上自動變成炭筆素描...
(以前我常聽說NEX高ISO多優多優...以為跟神一樣...)
既然G3高iso已經到了可用程度,(當然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到了低Iso,NEX的E接環鏡頭素質又無法和m43相比。(更別說M43有內閃+外閃熱靴)
所以我覺得Pana家真的進步很多...
也用實力證明了m43輕單眼存在的價值(體積和畫質的平衡)
和APSC片幅的差距並非大到完全無法用科技彌補,而且更便宜、畫質又很好。
不過我想大概也是因為受到NEX的刺激吧...
沒有NEX他可能還在慢慢研發...過太爽...
所以NEX的出現對使用M43系統的人反而是好事。

畢竟Pana只有M43...
SONY就算沒了NEX的支持者還有A系列的支持者可以賺...
總之pana還是要步步為營阿~~
可惜dpreview沒有提供G3的raw檔,所以只能暫時用GH2來替代,可以看出GH2的raw檔的確噪點較多,但是經過處理後在jpeg的細節上幾乎可以跟APS-C平起平坐,G3的表現則比GH2更好,足以顯示Panasonic真的克服感光元件大小等先天的劣勢,下很多苦工~
對我來說這樣的可用度已經比G1時期的ISO800堪用度好太多(請見G1,GF1的raw檔+jpeg檔),直接躍升到跟APS-C同級的可用度,至於細節要不要保留更多,還是噪訊要不要更少,甚至是發色(自訂白平衡)都是可以再調整的~如前所述~
看報導,G3另一個改善的地方是將以往偏綠(冷)的畫面修正成比較正常的色調,這也是我說的發色問題。而GH2要用自訂白平衡才能解決這個問題。不過也是彈指之間就能解決就是了。
看來今年Panasonic會製造不少話題,聽說針對DC的新感光元件也推出,我想LX6+觸控螢幕也不遠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