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

GX1(G3)/GH2錄影破解資訊分享


OASYS wrote:
小弟記得啊~(奧林派...(恕刪)

謝謝O大還記得小弟
再看多次第8頁的討論,開始明白60P, 30P的分別
另外想請問,GX1拍片沒有M MODE,據說會用鏡頭的最大光圈來拍攝,這是不是事實呢?

為什麼有此一問呢?假設日間用GX1+20 1.7拍片,快門選了1/100或1/120,如機身是用最大光圈1.7,那在陽光普照下,即使用了最低ISO,是否沒有問題呢?因為如在日間用1.7光圈拍照,快門不可能只有1/120,可能是1/2000或以上。

GONGON wrote:
謝謝O大還記得小弟再...(恕刪)


小弟並不是很清楚錄影時GX1光圈真正如何運作,不過理論上光圈跟快門速度,還有ISO應該都會改變。我的猜測是快門速度不固定的話就跟P模式的programme shift運作的方式很像,在說明書有提到程序偏移,當GX1測量(測光)出當下的EV值時,會參照說明書裡程序偏移的那個表決定光圈與快門速度。如果快門速度固定,則改變光圈跟ISO。他其實沒有理由一定非使用最大光圈不可。

由於沒有任何資訊提到錄影是怎麼運作的,因此這是小弟的猜想。
M43親子與生活紀錄: https://www.facebook.com/M43Happiness

OASYS wrote:
小弟真的不是大大 ....(恕刪)


O小弟真的感謝您的熱心回覆呀!!

不過這樣小小弟我又有疑問了,如果說調整frame rate主要是為了後製和播映時的方便,
那為什麼拍電影的時候不直接拍攝60 fps的影片就好了,
反正後製寬容度更高,輸出時再調整成24fps不是更好嗎?

為什麼要刻意在拍攝的時候就刻意調整成24fps呢,甚至有些攝影機和相機也強調可以拍攝24P的影片
更有甚者像Peter Jackson還要強調他連拍攝的時候都是用48fps拍攝?
該不會單純是為了"電影感"這樣的噱頭吧?
因為照理還有您的文章來說,一般人口中的電影感可以靠調整快門速度,還有後製時輸出的frame rate
來調整不是嗎?

還請O小弟替小小弟解惑了,謝謝!


啊! 另外想問一下,聽說有rumor GX1 破解之後能夠使用手動模式錄影,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的話小弟就可以留著GX1繼續拍片了,
不然還真有點衝動想入手GH3或是Black Magic Pocket,美國單機身售價都跟Gx7差不多,
年底感恩節說不定更便宜,而且鏡頭還有支援,呵呵呵。

總之感謝O小弟的熱心和專業!

reski2046 wrote:
O小弟真的感謝您的熱...(恕刪)


現在許多電影在紀錄素材時,未必是使用24fps,有可能用上更快的幀率,紀錄的frame rate並沒有一定的限制,例如也可以使用您提過的高速錄影1000fps,只是最後的剪接還是得pulldown成統一的幀率,只能採用一種frame rate播放,因此24p就只是多提供一個選擇,電影工業率先採用24fps播放,並且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PAL/NTSC也各自採用各自的幀率,要在這些系統上播放,轉換fps都是必要的(例如在電視上看到的下線電影,都是經過轉換frame rate的)。

討論frame rate時把紀錄跟播放(剪接)分開來看就比較不會產生混淆。紀錄時的frame rate,會決定每秒有多少frame可以供後製,原則上紀錄的frame rate比播放端的frame rate大會比較有利,播放時的frame rate則著重在與設備端(放映系統)和其他影片間的同步,這才是最重要的。

例如戲院若採用48fps播放,很明顯的用24p錄製就沒辦法發揮播放端的優勢了,採用48p甚至60p錄影都是比較適合的。

所謂類似「電影感」這樣的說法,其實不能單一以frame rate來解釋,而是跟motion blur有關,不然在60i設備(電視機)上播放的電影「電影感」都不見了,因此至少有3個要素考量:

1. 錄製時採用多快的快門速度-->決定motion blur。

2. 錄製時採用多快的frame rate-->決定剪接與播放可以使用的幀數,例如製作slow motion,或是在放映系統許可的情況下以更高的frame rate播放,提供更佳的播放效果。

3. 播放/剪接要採用何種frame rate,哪種播放系統,如何進行同步。

GX1/G3的手動錄影等很久了...,還在等待中...GH3也在等,Ptool作者VK正在休假...基本上錄影破解大概跟中獎一樣,有就能謝天謝地,沒有是正常的...

最近很多新機都把低通濾鏡的作用減低,隱憂就是moire effect,這對影片是很傷的,比macroblock瑕疵還更嚴重,反而要特別注意這點喔。
M43親子與生活紀錄: https://www.facebook.com/M43Happiness
經過O大的解說,又長知識了。
話說moire effect是什麼?
75387460 wrote:
經過O大的解說,又長...(恕刪)


您可以參考這段影片,原因來自於Bayer CMOS像素排列的方式,這樣的條紋對畫面影響很大。在專業影片裡幾乎是不能被接受的喔。
M43親子與生活紀錄: https://www.facebook.com/M43Happiness
感謝O大的解說
拿掉低通濾鏡所產生的摩爾紋,真的是要各家傷腦筋的問題。
畫質的提升用在錄影,是不是能更上一層樓,這就不曉得了。
小弟想再請問一下O大
因為一直很喜歡slow motion的感覺 但我以1080P 60fPS 的影片下去後製
殘影的感覺依然非常的重...整個就很沒fu了
不知道是不是60fps 還無法達到"無殘影" 的感覺 或是 設定上問題呢 還是小弟在後製上的問題呢
以下這段 約1m50s 開始 slow motion 的畫面 (小弟想做到的就是這種感覺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Gttjh7JURY&feature=youtu.be

再次謝謝O大~~
謙派樂 wrote:
小弟想再請問一下O大...(恕刪)


剪接很專業的影片,是大大拍的嗎

您可以參考這棟樓第八頁,第74篇裡的連結,將快門速度加快到1/120s或更高,殘影的現象就會降低,1/250s幾乎可以消除大部分的殘影喔。
M43親子與生活紀錄: https://www.facebook.com/M43Happiness
以下是我的想像
要凝結運動首先把快門調到1/350或以下,拍120p然後轉成30p或24p
準備收工,高速快門一般在戶外大太陽下才辦的到
展場的或室內就不太行,加大光圈f1.2和拉高ISO是個好辦法。
希望有幫到一點點。
  • 3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