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G3發表了


good69 wrote:
實際上G3的Jpg直...(恕刪)


無反光鏡機身厚度應該是沒有足夠的空間設置機頂LCD

GH3如果有G3的高ISO表現
改成全金屬機身加上防塵防滴,應該就很殺了

不過話說回來,鏡頭部分好像還沒有防塵防滴?
focuslight63 wrote:
無反光鏡機身厚度應該...(恕刪)


我想P家高層聽到你的需求了XDDD
開始研發防塵防滴版20mm及14-45mm
來當GH3的Kit鏡(誤)

有夢最美...但是口袋也要夠深
玩M43的人在防塵防滴方面的需求會很高嗎??
有人這台的自動包圍曝光的級距是多少?
不知道是否跟GH2一樣為正負3

Next100Years wrote:
是指搭配的kit鏡資...(恕刪)


喔~SOGA!!謝謝這位前輩~我想我已經上了賊船了!!那就做個傑出的海賊吧!!

J.J.player wrote:
我記得雙轉盤 GH2...(恕刪)


我可能說錯了...詞不達意
應該是叫做雙滾輪吧...
(之前好像有鬧過名詞之爭...不過不太重要)

意思就是...
其中一個滾輪控制光圈...
其中一個滾輪控制快門...
不用切換~這樣操作起來還滿方便的~~

希望可以在高階機種看到雙滾輪...
P家入門機可以設計得更親和一點...
但是希望P家高階機能有更專業獨到的部分...
更能區隔G系列的市場...
然後GH3順便也把滾輪做大圈一點...(更好轉一點)

至於機頂LCD還是考慮一下吧...
看要裝在哪邊都行...重點是要能被看到XDDD
這樣GH3的帥氣度可以破表...




啦啦渣渣講了一堆...




離題了...這篇的主角是G3阿
段流 wrote:
G3不知道實際的高I...(恕刪)


在ISO的表現上也可以參考這一篇
ISO

小弟認為堪用的ISO應該可以達3200
如果再搭配上大光圈的鏡頭...應該在夜拍/微光室內的拍攝上更有優勢...
也是個換機身的好理由啦!!
不過在測試的過程中...紅色圖片的細節都是比較弱的一個項目!!!
以上供各位參考~

J.J.player wrote:
我記得雙轉盤 GH2...(恕刪)


關於G3的感光元件,
跟GH2不是同一顆,G3並非"GH2的感光元件下放"

GH2的感光元件原生像素為1830萬,
只採用中間的1605萬像素,來達到不管是用4:3、3:2或是16:9的畫面比例拍攝,
其總像素數目能幾乎相同

G3的感光元件不是這麼做的,
G3用的是原生像素為1630萬的感光元件,
原生比例則為4:3,當拍攝3:2或16:9時則是透過裁切來達成

如果要說這兩者的感光元件的共通之處,
我猜大概就只有製程相同吧!
(其實我也很希望G3是用GH2的感光元件...但結果證明我想得太美好了)

3C的路線好像都是這樣,想想十多年前一台486電腦
就要價3萬多,現在一台四核心主機加22吋LCD可能不用2萬

G3就像這種感覺,錄影,輕巧,翻轉螢幕,還有O/E切換
但價格卻親民,這也是好事一件啊

而且我發覺拍照的人越多,對環境美觀的重視好像也有正面幫助

good69 wrote:
我可能說錯了...詞...(恕刪)


機頂LCD要幹嘛??
多餘又沒用
LCD跟EVF資訊都很清楚了

雙滾輪...
我覺得單滾輪切換就很快了
沒啥必要多一個~
http://panysgood.blogspot.com/
panypan wrote:
機頂LCD要幹嘛??
多餘又沒用
LCD跟EVF資訊都很清楚了

雙滾輪...
我覺得單滾輪切換就很快了
沒啥必要多一個~


只是在猜測下一次GH3的開發方向...會出什麼招而已...

機頂LCD是半開玩笑的...
雙滾輪的話...雖然實現機率不高...
但是有還是會比沒有更方便一點點吧...(我沒說現在不夠好用)
畢竟GH系列是M43的旗艦機...要跟G3做點區隔...

總之只是對P家的期許and聊聊而已...
而且最後P家也不見得會真的照我說的去開發...
說到底還是早點睡比較實在...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