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0812最後更新!]喚回攝影初衷的古樸經典 - Panasonic LX3

好感動....

這讓我想到小弟5~6年前買的Digilux1 ....

寧可錯賣..
cybercat wrote:
針對我知道的回覆:
錄影我記得應該是沒十分鐘限制,之前看記憶卡可錄時間的話有超過10mins。
不止16:9可以錄影,也可以4:3,但是3:2的話不行。
是的,預設測光略微under,尤其LCD又特別過亮,需要靠使用經驗彌補
另外,LX3已經有美膚模式喔!(恕刪)


感恩!解決我的部分疑問,也很期待cybercat 大的後續文章,當然不要有趕稿壓力,依你的步驟發表就行了.

另外收集最近看到一些關於LX3的相關測試,感謝其他網友提供的網址.
1.卡片機之王!春捲的松下LX3評測報告
2.操作美學蛻變對決 GX200/LX3對比評測
3.ISO測試
4.香港靚女樣張 松下LX3人像實拍樣張分析
感覺ISO 800左右的畫質就不太能接受了...

油畫感已經該始出來了,

果然還是panasonic的罩門阿。
[六]定向測試

LX3不僅僅是擁有很多當初LX2期盼的一些新功能,也有一些給一般大眾好玩、好用的實用功能。這篇文章,我將會就我這幾天使用到的一些功能,整理出來給大家參考看看,當然不見得是所有的內容,我主要也還是以我感興趣的為主。

[熱靴支援]
首先,我們可以先來看看熱靴的支援。



這張高ISO胡亂拍的。接上去的閃燈是FL36

我之前有透漏過,LX3的熱靴跟一般的單點熱靴不同,他是具有TTL功能的,可是,具備TTL又如何呢?小DC真的會有TTL?

LX3的閃燈接點跟4/3數位單眼系統外觀是一模一樣的,但真的就有支援?

我們來看看以下LX3接上FL50R的照片。

24mm的照片,請注意看閃燈上的焦距顯示與LCD的視角。



28mm


35mm


50mm


看到了嗎?閃燈會跟著你的焦段去做連動。當然,你如果說你想用Canon、Nikon等閃燈去接,當然也可以觸發,但就是沒有TTL連動,就等同一般的單點觸發,請用M模式去控燈。

那麼,真的連動就會有作用嗎?

大家可以看看兩張閃燈直打的狀況,參考看看。



在吃三明治的時候,魚罐幫我拍了一張(不要笑....)



我個人是覺得以P模式加上TTL閃燈,直打的效果滿令人滿意的,而Panasonic目前也有準備推出小型化TTL閃燈的打算(但還沒有正式公布),或許可以等待那時候在觀察看看,在這之前Olympus FL-20、FL-36算是在體積跟效果上滿不錯的搭配組合。

另一方面可以期待Panasonic的小型閃燈,依照這樣可以使用TTL的情況,也相信未來可以提供E-420或者新的micro 4/3系統一個輕便的閃燈。

[LX3的照片比例]

另外一個LX3所讓人關注的,同時也是過去LX2就已經讓人關注的:照片的比例。

我很喜歡16:9的拍攝比例,但LX2有一點很令我卻步,那就是對角線的28mm,僅在16:9出現,而大部分的時候我比較習慣4:3跟3:2的拍攝,這樣的比例讓我比較容易分享跟沖洗出來(我知道16:9可以留白邊)。

也因為這一點,最後LX2並不是我很常使用的機器,因為他在3:2跟4:3的時候,僅有31mm跟34mm。

而這一點,在LX3上,徹底的不一樣。

LX3的各種照片比例,不再是像過去一樣,都用16:9為素材去裁切出來的,每一個比例都是原生的,也就是說,每個比例都一定有24mm的視角。我拿了GX100作了一下比較。

LX3 24mm @4:3



GX100 24mm @4:3



大家可以看到,除了我上下稍微沒有固定外,左右的視角幾乎是沒有差異的(實際上上下的視角也是,只是我對焦點稍微差了一點點)。

LX3 24mm @3:2



GX100 24mm @3:2



從3:2跟4:3的比例得知,實際上我們已經不必擔心LX3的比例是透過16:9裁切的了,而最後,我們來看看16:9的畫面。

LX3 24mm @16:9



請注意禮堂的拱型門,16:9雖然上下視角比較窄,但左右則是比4:3多了將近一個拱門的寬度(左右各多半個)



同時,我也模擬了16:9裁切成4:3與3:2的樣子,基本上配合LX3還有GX100的比例,大家可以看看過去LX2在非16:9的比例是怎樣。





[PL偏光鏡的效果]


而這回LX3的專屬配件,也有了線型偏光鏡PL,在應用上,效果也是相當明顯。

LX3 with no PL



LX3 with PL



同時在消除鏡面的反光也有相當的幫助,但要注意的是,PL並不能消除金屬的反光。

LX3 with no PL



LX3 with PL



[變形]


至於鏡頭的變形方面(我只有測24mm),LX3這回來的比LX2稍微差一點,但跟同為24mm的GX100比較起來,差異並不明顯。

或許原因可以歸因在LX2是28mm而LX3是24mm?

LX3 @ 24mm



GX100 @ 24mm



[裝設LW46廣角鏡的效果]

LX3的賣點之一,除了24mm外,自然就是加上廣角鏡後可達到18mm,雖然原廠的這顆鏡頭外加之後,銳利度跟色彩都有一定的水準,下降並不多,但變形量我實在無法恭維。

LX3 with LW46 @18mm



我們來看看18mm跟24mm視角的變化。

LX3@24mm



LX3@18mm



同樣是近似焦段的GX系列,所推出的廣角鏡,在使用上我並沒有這種需要在構圖上避開水平線的必要(水平面或者地平面)。

加上價位比GX的廣角鏡貴些,這兩個地方是我比較不滿的地方。



但廣角鏡的裝設,也可以有些趣味的拍攝。



廣角的拍攝,很多時候的風景與夜景攝影,都可以獲得滿良好的效果。這是著名的信義路天橋,有到這邊拍過101的人大概都知道,28mm/24mm應該是沒辦法帶到這麼多地景的。



新店溪河畔。



[底片模式]


LX3的底片風格預設非常多元,在底片風格的模擬同時也有多樣化的選擇,我個人滿喜歡他的多種黑白模式,總是可以根據需求找到適合的黑白模式。



另外一個底片模式則是可以一次處理三張照片,類似Color BKT一樣的效果。

1.ViVid


2.B&W


3.VIBRANT



[智慧曝光]


另外一個電子性能 -智慧曝光,則是針對反差大的場景做出適當的暗部補償。

智慧曝光OFF



智慧曝光LEVEL 1




智慧曝光LEVEL 2



智慧曝光LEVEL 3



[散景]


接著,我們可以來看看關於LX2 24mm-60mm F2.0-F2.8在散景上的表現

24mm F2.0



60mm F2.8



24mm F2.0



[微距能力]

而LX3大幅增進的macro能力,也讓我對這台相機大感佩服,但LX3的1cm近拍,僅僅只有24mm端,只要一變焦,對焦距離就會變遠,最遠端60mm大約是35cm左右。

不過這樣的能力,已經很適合拍攝一些小物品了。





[星芒]

鏡頭表現上,星芒絕對不是評斷一台相機以及一個鏡頭好壞的重點,但在上回有人提到,所以我順便拿出來提一下。

原則上LX3的星芒也還是發散的,但是對於比較小的點光源,並不明顯,而且其實 LX2的星芒更加發散。




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光圈縮到F8,星芒仍是發散的,但在大部分的情況下,我認為在夜景的拍攝,畫面的構成仍可以滿足某部分喜好星芒的人。



[情境模式]

在情境模式方面,老實說如果主打群眾是一般進階的使用者的話,這些功能算是多餘的,但我仍認為LX3作了一個很好的示範:進階跟入門,是可以並存的。

怎麼說呢?你什麼都不懂的人,你就用智慧選擇場景模式吧!撥盤轉過去,你連想都不用想,機器幫你判斷場景,畫面內有人臉那就是人像模式、對焦對到無限遠就是風景模式、太暗的話就有夜景模式、在super macro距離也自動切換成小花模式。

那懂一點的人呢?LX3也給予你一個自己選擇的場景,內建的場景非常多,絕對符合各式各樣的拍攝題材跟環境。

那誰說進階使用者不能用場景模式?LX3內建的針孔模式跟底片顆粒模式,也可以迎合很多人的拍攝。

針孔模式(Pin Hole)



底片顆粒模式



人像模式也是我很讚賞的,只要人臉一出現,甚至是側臉都可以很順利的辨識,而且根據辨識的樣子去做柔膚或者亮度的調整。



[各ISO的比較]


最後,就是一些ISO的比較了,圖滿多的,大部分都是大家自己看圖說故事就可以,所以在這邊我直接寫些我的看法。

我個人給予LX3非常正面的評價,這些高ISO的表現徹底顛覆我對P社相機油畫感的印象,從80-400 差異並不明顯,ISO 800也不沒有下降太多,在室內輔以F2.0的大光圈,實用度非常的高。

油畫感油畫感,一直是我們在談論LX2/LX1必定談論的話題,LX3我們還是有看到很多人看了網路上的sample後,也「推斷」LX3也是「很油畫」。

事實上我並不怎麼同意這種說法,LX3的表現真的可以說是在小型CCD裡面的翹楚了,LX3比較嚴重的問題是偽色的產生,有心的朋友注意一下Kitty的白臉,高ISO的時候會有點染黃,但細節(背景的纖維)都仍保留且存在。

今年初討論沸沸洋洋的F100fd,我並不認為LX3處理雜訊的方式遜於它,我以前非常不看好Panasonic製造感光元件的技術,這回LX3採用新技術(加大的開口、加強的感應力)都在在的在高ISO還有色彩表現出來,也因為這樣,我開始期待這個技術廣泛的應用到4/3與micro 4/3上面的感光元件。













與GX200的比較(GX200並沒有開啟NR)














與GRD 一代的比較















剩下的,就是Sample跟拍攝結語了。


euyoung's soliloquy - http://euyoung.blogspot.com/

cybercat wrote:
[六]定向測試


這一篇測試真的太讚了,釐清不少之前疑惑!感謝cybercat 大大的好文~~
看智慧曝光那一段,Lx3真是不簡單的小DC~~
樓主sample照也很毒,但若可以的話,請再多拍些微距sample吧~~...還有就是它暗部對焦能力,樓主似乎沒描述到(還是我眼拙?),我的舊DC只要在略暗處想微距,那還真是不可能的任務,很想知道lx3的能力可以到多好?
感謝囉!
我的天...越看越想買

億華預購的價位也出來了

滿親人的價格
感謝辛苦的測試,看樣子Panasonic這次真的認真了.
這樣的好文章,加分加分!
My Flickr: http://www.flickr.com/photos/64443905@N00/sets

cyrain wrote:
樓主sample照也很毒,但若可以的話,請再多拍些微距sample吧~~...還有就是它暗部對焦能力,樓主似乎沒描述到(還是我眼拙?)


暗部對焦的部份,我有一直記得要補,但是一方面寫著寫著忘記了,另外一方面也找不到適合的地方擺。

我會在結語的地方提到(結語會包含:跟其他機款的購買慾望、一些短評)

至於sample,因為我之前都常常拍一些微距跟風景,這次就有點想多拍點別的,今天的sample會有五十張,如果微距的部份不夠可以在跟我講,我再去翻翻看。
euyoung's soliloquy - http://euyoung.blogspot.com/
之前看過的Sample照還是有諸多的懷疑
直到看完這篇的ISO測試, 對LX3更加有信心
400甚至800都在可用範圍內, 以及2.0大光圈加持簡直是如虎添翼
但有傳言Fuji的月光機Natura也要出數位版, 還有M4/3的發表
接下來的DC市場看來將會相當的熱鬧
[七]結語與實拍

經過了這幾篇的文章,大致上大家也都可以理解我一路跟LX3熟悉,也慢慢的了解LX3的優點跟改進的地方,今天這篇文章,除了替大家總結我印象深刻的地方,也會來當個烏鴉,講講我不夠喜歡LX3的部份,在最後,也相信滿多人對這些廣角輕便數位相機購買會有點疑慮,我也會提一些我個人的想法。



LX3令我印象深刻的特點,在於:
1.大幅改進的高ISO
2.眾多新增的電子功能
3.可靠的組裝
4.很好的鏡頭水準
5.更實用的照片比例



在高ISO部分,很多人的意見是:可是油畫感依舊存在阿?LX3這種旗艦機種,怎麼還是不能用,就800堪用這樣?

但實際上的狀況是,這種尺寸的CCD,極限大致上就是如此了,比對起Canon G9跟FujiFlim F100fd,LX3這樣的表現真的很令人讚嘆了,比對起Ricoh的相機,也能夠表現出差異。

如果你需要更好的雜訊,可能需要請你尋求更大尺寸的CCD,或者更良好的機身軟體處理。

在電子性能方面,我也認為LX3做到了一樣很難得的東西,那就是兼顧進階跟家庭(一般日常)用戶的使用。這些電子性能,複雜的可以很複雜,用來幫助進階使用者的「攝影」,但它同時也輔助了一般使用者,讓「拍照」這件事情更加簡單,更加容易拍出自己所想要珍藏的那一刻。

而在組裝方面,LX3也承襲了Panasonic一貫的組裝水準,不令人意外,並沒有出現令人感覺不可靠的狀況,搭配起原廠的部品,也都是可圈可點,並不會有不穩固的情況發生。

鏡頭水準也是我很滿意的一個部分,光圈全開F2幾乎就是可用光圈,這部份雖然我沒有做同一個畫面拍攝全部的光圈數值的測試,但日常的拍攝可以感受到,大約在F4-5.6,這部份會得到比較好的畫面品質,但實際應用上F2.8就已經很令人滿意了,在5.6以後有受到鏡頭繞射的因素開始下滑,但仍表現很好。

最後,在照片比例上,我認為LX3這次的三種比例,都最少有24mm的左右視角,這我認為讓整個的實用的性質提昇,我不知道這對其他的使用者是如何,對我而言至少我可以不必把16:9當成附加的比例,日常使用只有31mm的視角。

另外,在色彩方面,LX3非常的鮮明鮮豔,是很大眾化的口味,很輕易輕鬆就拍出飽和的照片,但其實內建的底片模式,也讓LX3有許多不同的變化,我滿喜歡他的一些黑白模式底片的模擬,彩色的色彩模式,也滿多變化可以使用,是個很不錯的功能。




談完令我印象的部份,那我們也來談談,我對LX3不滿意的地方。

第一就是暗部與微距對焦能力,可能已經用習慣快速的機種:Fujifilm、Canon等小相機,甚至Ricoh系列的小相機(GR/GX)在這兩方面都比較快。

這樣的狀況其實也不是完全都是一直很糟糕的,隨著環境的因素,大約也有一半的時間,對焦能力也還是不錯的,這在日常使用上比較不方便,有的時候比較不能掌握住機器的脾氣。

微距的話,我的感覺是的確有比較慢一點,可能是為了精確度而犧牲了一下速度。

LX3裡面有許多的對焦模式,我感覺起來,高速的單點模式在光線還不錯(一般室內辦公室的燈光)的狀況,就可以有很不錯的速度。

第二,在室內自動的白平衡,不管是什麼燈光,在室內非常容易偏黃,我最近也買了SONY的W150,之前也測試過Ricoh GX200,這兩台2008年度的相機,AWB都處理的還不錯,雖然說AWB並非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但是對一般大眾的使用者來講,處理的準確可以省去許多的麻煩跟困擾。

第三,在廣角鏡的外加。這顆廣角鏡的外加用意很良善,獲得的畫面也夠寬廣,甚至銳利度還有色彩飽和度也沒有遜色多少,但我最感冒的還是變形程度,用過幾款廣角鏡,DW-4/DW-6/GW-1,這幾款的體積跟價位都比LW46來的低跟小,變形也很輕微,使用LW46需要經常注意水平線的變形,是我感到很困擾的部份。

第四,由一些選單的設計,雖然可以看出Panasonic想要擺脫「作家電廠商」的窠臼,卻又想兼顧大眾。

所以我們看到的選單,就是一個很具親和力的選單,但是因為塞了太多功能,一般使用者容易覺得太多而覺得麻煩,而進階使用者也會覺得太親和而不夠直覺。

選單的處理尤其在攝影的思維上產生了問題,我們可以見到Panasonic為了配件有一些專屬的選單(接上觀景窗後畫面可以變暗、接上廣角鏡後會關閉對焦燈,因為會被檔到),但是卻忽略一些攝影的基本需求(接上廣角鏡後可以改變eixf的焦距),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我要怎麼選?

最後,我們來談談:「這幾台頂級的數位輕便廣角相機,我要怎麼選?」

現在越來越多人問我,我到底要怎麼選這些相機,尤其是:「哎呀,GX200不錯耶,可是LX3看起來好強,我也好想買喔!」「我等LX3已經好久了,怎麼跑一個GX200/G9出來,我也好想買喔!」

我還是老話一句:「選你所要、愛你所選」

我用了GR這麼久,也開了個小站,但我必須老實承認,LX3真的是我自2007年11月以來使用過最讓我怦然心動而且異常滿意的相機(如果他沒有加上廣角鏡的話....)

LX3非常棒,而且現在美國預購價只要500美金,這種價位根本就是把R牌的某相機打在地上趴(是哪台我就不講了),但是你要考慮的絕對不是只有這些。

講白一點,「你用起來爽不爽?」跟「我用起來普通,我家人用的挺快樂」這期間有很大的差異。

LX3是一台我「操作」起來感覺普通,但我拿給我父母親應該用的會很高興,但如果是GRD,他們大概會不知道怎麼用。

這台相機,你追求的是什麼呢?是在小相機裡面很好的畫質,操作卻不夠到位,還是要追求順手流暢,而畫質只是一般般?

我看過Flickr上面的一個老嬤嬤用SONY的W200拍的很開心,畫質也很好,但我也看過人拿操作順手的R牌相機,拍出很有意思的作品。

這些小相機都有一些先天的缺陷:高ISO比較不行、支援度不佳、對焦速度比較慢、操作比較不好。而且更可怕的是,每一台相機缺陷的地方都不一樣。

孩子,這世界就是這樣,凡事總不能如你的意。



慢慢的,細心的找出你最重視什麼,然後再從這幾台相機去找到你最可以接受的底線,最後再決定,而不要看了我的心得,或者誰的心得就貿然決定,這是很危險的。


寫到這邊,我們先來看看一些我使用LX3所拍的日常生活照,大約50張左右。文章的最後,我們在回到我喜歡哪一台相機。

































































































回到我喜歡哪一台:GRD(not GRD II)、GX200、LX3,哪一台我最喜歡?

說真的,這裡面的話,GRD雜訊高、畫質也比較軟(跟現在的機器比起來),LCD超級爛,而且它既沒有防手振、寫入還有一點點慢,但我還是最喜歡GRD,我不知道為什麼,大概是GRD陪我最久,有我滿滿的愛吧!?

如果以新的GRD II、GX200、LX3來說,只能買一台,我個人偏好GRD II跟LX3。一來我喜歡簡單的機器,不需要太多功能,讓我自己去適應機器,而LX3則是我可以利用他,讓他來適應我。

但這是單機身的狀況,如果為了廣角鏡跟其他配件的考量,我會比較偏好GX200。

GX200保留了GRD的操作,同時也是24-72mm的變焦,光圈比LX3略小半級,配件雖然比LX3組裝不牢靠,但配件的完整度跟素質都好些,像是我很在意的廣角鏡變形,GX200這部份就表現的很好。

有很多時候,你考慮一台相機,是需要很多面向去考慮的,我自己的購買指數,也是隨著這些相機到底合乎我選擇的考量多少而增加減少的。

所以,請「選你所要、愛你所選」。



euyoung's soliloquy:
喚回攝影初衷的古樸經典 - Panasonic LX3(一)機身介紹
喚回攝影初衷的古樸經典 - Panasonic LX3(二)選單介紹
喚回攝影初衷的古樸經典 - Panasonic LX3(三)配件介紹
喚回攝影初衷的古樸經典 - Panasonic LX3(四)電子功能介紹
喚回攝影初衷的古樸經典 - Panasonic LX3(五)LX3與經典的邂逅
喚回攝影初衷的古樸經典 - Panasonic LX3(六)LX3定向測試
喚回攝影初衷的古樸經典 - Panasonic LX3(七)結語與實拍


euyoung's soliloquy - http://euyoung.blogspot.com/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