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剛看到 Leica 與 Panasonic 將合作大片幅無反光鏡新系統


kfegk2002 wrote:
Willien Ch...(恕刪)

有關前進和創新,對S家的許多產品來說,確實是他們的特色,但在相機這塊,並不見得,尤其還用上"唯一"

OP家採用了不同於其他家的43元件,S家採用的是APS-C和FF,這樣哪個較"創新"?哪個較"前進?
OP家進入m43,和S發表nex年分比較,又是哪個較"前進"?哪個較"創新"??

如果把撒尿蝦加上牛丸做成撒尿牛丸或許可以創造出顛覆味覺的新口味,
但同樣的方式用在這裡,要稱其為創新和前進,恐怕還有待商榷...

aliao wrote:
有關前進和創新,對S...(恕刪)


創新充其量也是廠商對於它們要賣的東西找出路找個說法讓大家買單

Canon 出了EOS M創新??只是為了不想在這個市場缺席罷了,為了鞏固市場轉接環幾乎是各家最低

Nikon 出了Nikon 1 創新??也只是為了能夠在這個市場找一席之地,為了跟大家不一樣,用了1"元件

Sony推NEX 創新?? 要是當年的Sony DSLR有造成市場的偏移,有良好的市占,它們會整個砍掉重練?

對4/3來說也是廠商為了區隔市場所做的差異化,然後M4/3再來修正差異化....結果比4/3受歡迎許多

廠商沒有佛心來的,都是將本逐利,能夠省的省下來...美其名是為了消費者..骨子裡還不是為了利潤

L社會開發大片幅也是為了它的市場不是,如果聯合日本廠商可以降低成本,L社也是會願意多賺點錢的

AKG K240mk2 /K240s /K240DF /K240m /K240
Willien Chen wrote:
創新充其量也是廠商對...(恕刪)

回應只是針對前面的大大所言
還有很多沒提到的廠家,也都各有做法
所以...這"唯一"實有過之...
看了XE-2的評測後(連結
說真話,FUJI這塊sensor真的比較可以看得出跟M4/3的差距。
更別提EOS-M那CP值暴表的22mm 2.0。
如此一來大概可以了解為什麼會有FF EVIL,
如果APS-C作不贏別人家的,把片幅再往上撐似乎成為S的市場策略。
在RX100問世前,大光圈隨身機的代名詞一直是P家的LX跟C家的S90系列,
某個方面來說,我覺得A7只是在複製RX100的成功經驗
真的算不上什麼創新......
至於P家如果真的出FF,不夠小台真的引不起我興趣
EM-5+25mm 1.4對我來說極限了...
我比較想知道為什麼片幅主義者,總是忽略別人對輕便的需求???
AIChopper wrote:
我比較想知道為什麼片幅主義者,總是忽略別人對輕便的需求???吐舌


要輕便,NEX也是提供的到。
NEX系列與M4/3系列加上鏡頭後的尺寸,差沒有多少。但是感光元件就是差很大。

看到S社的全幅無反賣到嚇嚇叫,P社應該更肯定大片幅無反系統走的路是對的。畢竟M4/3賣到現在也應該要另闢財源了吧~~~~
Sony Nex-3, Voigtlander Bessa R2A, Nikon FM2

AIChopper wrote:
某個方面來說,我覺得A7只是在複製RX100的成功經驗
真的算不上什麼創新......


我覺得這有一點相反了。

RX1 比較像是 SONY 挑戰 FF NEX 的過渡性產品。
E 環設計當初就留下未來 FF 可能性,
而 SONY 在同一次發表會上,一口氣發表三台全幅機。
以全幅 CMOS 分別接在 DSLT, Camcorder 和不可換鏡隨身機上。

如果市場反應正向,那在之後的兩年內將 FF NEX 的佈局推出,
是很理所當然的事。

如果反應慘淡,或許 FF NEX 將以極高單價出場,
走 Toyota 打造 LF-A 那種拼指標形象的路線。

對 SONY 而言,手上的王牌就是這片 CMOS 能成為一方之霸,
這張牌是一定會出的。但是怎麼打是另一回事。
(甚至沒有一定要以 SONY 商標打出去... 我想 Hasselblad 很樂意獨家吃下)

而 Fuji 和 Pana 這時丟出風向球,我覺得還是觀測意味偏多。
-= 散仙 =-
brexchen wrote:
要輕便,NEX也是提供的到。
NEX系列與M4/3系列加上鏡頭後的尺寸,差沒有多少。但是感光元件就是差很大。
(恕刪)


NEX有恆定F2.8的鏡頭嗎?
有55克14mm F2.5的餅乾?
有70克12-32餅乾?
有99克20mm F1.7餅乾?
還沒打的餅乾還一大堆呢......
265克等效28-280mm 旅遊鏡~不知道NEX的旅遊鏡多重嗎?

輕便FF真要等SONY太難了~連NEX都生不出多輕便的鏡頭了~FF能達成?
等O家支援才比較可能吧....O家鏡頭好像也都比P家大....還不含防手震呢....

無反市場裡也不知為何,我覺得SONY的照片都沒毒到我,包含全幅也是.

倒是Fujifilm就真的很不賴,色彩與呈現的立體感太吸引人了,但可惜電子性能還不行.

我覺得[觸控對焦]功能太需要了、[180螢幕翻轉]、[WIFI搖控拍照]、[全景合成]、[HDR]
以上富士有這些,我可能就轉過去了.

還好現在還沒有,不用這麼快敗家

allen6812 wrote:
無反市場裡也不知為何,我覺得SONY的照片都沒毒到我,包含全幅也是.

倒是Fujifilm就真的很不賴,色彩與呈現的立體感太吸引人了,但可惜電子性能還不行.

我覺得[觸控對焦]功能太需要了、[180螢幕翻轉]、[WIFI搖控拍照]、[全景合成]、[HDR]
以上富士有這些,我可能就轉過去了.

記得XM1有翻轉螢幕但好像沒到180度, XM1/XE2有Wifi遙控拍照, XE1/XE2/XPro1有全景攝影
DR設定該算是類似HDR的方式

主要缺的是觸控對焦, 其他至少都有部分完成了

kanako0605 wrote:
不僅如此,SONY的...(恕刪)


應該不會吧,已經精簡到一個不行了
就鏡頭,感光元件和EVF
對焦系統交給感光元件相位檢測即可
這大概就是未來交換鏡頭系統的主流架構了!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