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M43可以達到這樣的水準嗎?

主流品牌用戶多,水準高高低低很正常
有句話就是一步到位,日後拍不好就沒法怪器材
更能省去夜長夢多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萊卡不就有出全幅的F...(恕刪)


抱歉,我說的是數位機身可用的鏡頭,
不過經你這麼一提我也查到SLR Magic那顆50mm f/0.95有Leica M-mount版本,
可能是目前唯一一顆可涵蓋到135mm片幅的數位用鏡

Leica的確是有這樣的鏡頭,
事實上Canon也有一顆M39接環的50mm f/0.95,
還有一些"傳說中"存在的,但都是底片機使用的,
焦段也卡在50mm沒辦法更廣,也要面對轉接數位機身的暗角問題

所以目前APS-C系統的使用者想要的35mm f/0.95仍舊需要等待一段時日,
未來也許會找到可實行的製造技術

而且,你不需要幫我下這種結論:
"當然價格問題可以當作直接忽視掉有這顆鏡頭"
雖然我的文章有寫到先不管價格,但不代表我忽視掉這顆鏡頭

==

另外,攝影機會有這些超大光圈的鏡頭,
除了景深運用,另一個重點在於低光源時的進光量控制

影片拍攝跟照片拍攝有個很不一樣的地方,影片拍攝沒有"安全快門"的概念,
只有180度快門的概念,180度快門跟影片的Frame rate有關,跟鏡頭的焦段無關,
而且拍攝過程中沒有必要的話通常是不會去改變快門速度的

例如要錄製電影格式1920 x 1080, 24p的話,理想的快門速度就要定在1/48秒,
萬一碰到真的很暗的場景,快門速度最好也不要低於1/24秒

在這種情況下,照片拍攝常用的縮光圈長曝是不可能用在影片拍攝上的,除非拍攝者要一些特殊效果,
拉高ISO對於一般片幅為2/3"的廣播級攝影機來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所以這類超大光圈鏡頭就派上用場了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一步到位,日後拍不好就沒法怪器材

知我者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兄 是也

不過有錢再說...



aztec1234 wrote:
抱歉,我說的是數位機身可用的鏡頭,
不過經你這麼一提我也查到SLR Magic那顆50mm f/0.95有Leica M-mount版本,
可能是目前唯一一顆可涵蓋到135mm片幅的數位用鏡

Leica的確是有這樣的鏡頭,
事實上Canon也有一顆M39接環的50mm f/0.95,
還有一些"傳說中"存在的,但都是底片機使用的,
焦段也卡在50mm沒辦法更廣,也要面對轉接數位機身的暗角問題

所以目前APS-C系統的使用者想要的35mm f/0.95仍舊需要等待一段時日,
未來也許會找到可實行的製造技術

而且,你不需要幫我下這種結論:
"當然價格問題可以當作直接忽視掉有這顆鏡頭"
雖然我的文章有寫到先不管價格,但不代表我忽視掉這顆鏡頭

==

另外,攝影機會有這些超大光圈的鏡頭,
除了景深運用,另一個重點在於低光源時的進光量控制

影片拍攝跟照片拍攝有個很不一樣的地方,影片拍攝沒有"安全快門"的概念,
只有180度快門的概念,180度快門跟影片的Frame rate有關,跟鏡頭的焦段無關,
而且拍攝過程中沒有必要的話通常是不會去改變快門速度的

例如要錄製電影格式1920 x 1080, 24p的話,理想的快門速度就要定在1/48秒,
萬一碰到真的很暗的場景,快門速度最好也不要低於1/24秒

在這種情況下,照片拍攝常用的縮光圈長曝是不可能用在影片拍攝上的,除非拍攝者要一些特殊效果,
拉高ISO對於一般片幅為2/3"的廣播級攝影機來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所以這類超大光圈鏡頭就派上用場了

(拍肩)
別激動
大家都討論而已

對轟
都忽略攝影這部份了
sanoko wrote:
黃遑灰灰是啥色調?

(點頭)
是說使用小單前,我喜歡拍特寫
使用小單後
就大部分都拍全身...
好像覺得少了點東西或損失什麼部分會有點小遺憾似的...
可能需要時間習慣一下

灰黃色調你去看看一些婚攝大樓就會看到了
最近超流行的 Orz

下面是五月五號星期六台大拍的 剛好有一張側光照試看看可不可以調成類似風格
GH1+25mm F1.4 

原圖
RAW檔未調直出jpg縮圖


RAW檔入Silkypix調整背景色彩轉JPG 入光影 美容>裁切>縮圖>銳化


成品 紫邊為25mm F1.4的缺點 Orz
如果再靠近或換45mmF1.8直接拍真正的半身照散景因該會更明顯吧!!
其他高手因該可以調的更像吧!! 而且我不喜歡把皮磨的跟假人一樣


當天我也有帶一台500D+A16去拍 除了直出比較翠綠好看一滴滴外
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感覺不到有太大的差別 
1:1來看一樣都會糊糊的 縮圖銳化就看不出來了!!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