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派樂 wrote:想請問一下O大假如我...(恕刪) 重新看了一下您的問題,我想您可以先試試加大對焦框,看看情況是否有改善,以及使用23點對焦配合手指觸控,我想會對焦到2~3秒應該是使用單點對焦比較容易發生。希望有所幫助~
感謝O大的回覆剛剛找了一下資料,I frame不會進行動態補償,所以我認為macroblock影響不大而b-frame 和p-frame 會進行前後找圖來做動態補償,所以macroblock會比較明顯。你說的 通常NTSC的GOP為15,而24p為12,也是GH2預設的值,代表兩個I-frame之間由多少B/P-frame所組成喔。gop的組成I,B,P frame,假設GOP 為10那是不是代表,每24p期中每一個p都切成10個小框格來做一些對動畫的補償°
感謝O大的回覆那在問O大,I frame是不用做動態補償,所以mblock影響較小而PB frame須要對前後做動態補償,所以mblock影響較大不知道這樣對不對令外gop是由IPB frame所組成,ntsc是用15用24p來拍,是把每一p猜成15個IPB嗎?
75387460 wrote:感謝O大的回覆那在問...(恕刪) GOP是指兩個I frame之間P/B frame的數目,例如12,則有可能為IBBPBBPBBPBBI(兩個I frame間插入11個P/B frame)。由上可知,流量每秒要分配給那麼多frame,如果畫面晃動太大,則幾乎整個I frame畫面都會被P/B frame覆蓋過去,因此B/P frame能分配到的流量就有可能發生吃緊的情況喔!流量也容易衝到設定的上限。P/B frame的產生是透過macroblock比對前後畫面而預測的,動態預測相較chroma subsampling與DCT來說是另外一回事喔!電影裡的晃動,其焦點與路線其實都經過精心規劃,目的還是儘量減少觀眾觀賞時因晃動而產生的疲勞感,大部分的紀錄影片,多少還是會比較強調畫面的主題,以呈現畫面的細節與構圖為主,而非攝影機的存在(晃動)感,這兩者其實是有很大的區別喔!
DREWnet T9 破解後真的很棒.推推推真的很推薦以下是小弟的測試DREWnet T9 測試設置-2 -2 -2 -2。徠卡1.4〜2.2 ISO160,快門1/120https://vimeo.com/groups/202368/videos/72203653
75387460 wrote:在次感謝O大的回覆好...(恕刪) Raw跟All-I是不同的東西,兩者差別相當於靜態的照片裡Raw與JPG的差別,用途也不同,Raw主要是提供後製上更多的寬容度,離真正可觀看的成品還有一段距離,需要經過色彩還原(Tone reproduction)的程序,最終還是得透過將每個frame串聯起來或壓縮才能變成可以播放的格式,例如我們熟知的H264或Mpeg4,這時畫質就會變成如一般壓縮影片的程度,或是轉換成其他影像播放的格式,基本上要處理Raw的錄影資料,硬體設備跟硬碟要準備充份才行,因為所需硬碟空間會非常可觀。光只有Raw檔也是無法在電腦上以影片的方式播放的。好處就如同靜態照片的Raw檔一樣,可以輕易進行白平衡與曝光補償等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