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接再厲!
第一季《古城。客棧》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0&t=847587&r=2&last=9195730
第二季《夜色。小店》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0&t=853533&r=2&last=9198531
這篇遊記一定和大多數人所想的不那麼一樣,因為你將看到的是玉龍雪山的另外一面:一座沒有雪的玉龍雪山。
正如上篇結尾中所講的那樣,玉龍雪山有兩種上山的方式:索道,或者騎馬。索道的程式相當無聊,基本就是和國內所有人跡可至的山峰一樣,坐在一個金屬筐裡,被機器拉上去,拍照,再被機器送下來,結束。
所以我們選擇了第二種方式,一是現在的季節就算坐索道上去也到不了有雪的地方,二是我覺得騎馬上山這種行為充滿了革命的浪漫主義情緒——遊覽時間更是把坐索道的半小時延長到了整整7小時,何其令人神往。
只不過我忘記了一點:浪漫,一般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這個就是山腳下的馬場,整個的線路是從山的陽面上去,徒步翻過一座山坡,再從另外一條路下來。票上有編號,你可以按照編號找到屬於你的那匹馬——當然,全程都會有馬夫跟著。
馬路的另外一邊,兩匹幾天休息的馬兒站在牆根聊天吃草。
馬上旅途的前半小時是興奮而緊張的,顛簸帶來的新鮮感過後,人開始變得昏昏欲睡。扭頭望去,天空一如既往的藍,山下的村莊已經漸行漸遠。
松濤陣陣,山路上除了我們幾個沒有別的遊客,大家的話越來越少,只有馬夫時不時的彎腰拾起掉在地上的松子塞到我手裡。
山腳下的這塊土地平整的像面鏡子。
一小時之後,人困馬乏的我們停下來稍作休整。
這條路完全看不到一絲雪山的模樣,除了藍天綠樹,沿途的風景乏善可陳。
而且有很路段要下馬步行,以免不必要的危險。
走到山上水庫的時候,已經兩小時了。
像這樣的路,完全只能靠步行,牽馬走。好在幾匹馬兒都很乖。
越爬越高,肚子開始不爭氣的咕嚕起來。馬夫安慰我說,還有一小時就能看見飯店了,到時候我們吃土雞,吃犛牛肉!
對面的山坡上,像鋪了一條松柏織成的毯子。
可惜不是別的樹,不然就能看到滿山的黃葉。
山上的鐵絲網是防賊還是防意外的?
一路都是這種爛路,苦不堪言。同時也讓我對牲口的爬坡能力有了個直觀的瞭解。
這條狗一定要介紹一下,這是馬夫之一養的一條草狗。從頭到尾都跟上跟下,有人掉隊它就站在那兒等著,等你上來了想摸摸它的時候,又會警惕的逃開。對山路簡直瞭若指掌,基本全程都是它在導遊。
終於到了馬夫剛才所說的...飯店。這個時候,我們已經走了三小時的山路。
此時,人困馬乏,饑渴難耐。
舉目四望,寬廣安靜的山中,除了風聲呼嘯,什麼也聽不到。
有活人的地方,就只有半山腰的這棟小...飯店。沒辦法,下馬,吃飯!土雞何在?犛牛肉何在?
確實是土雞,就在門口的地上。可是...每只...人民幣兩百塊...%¥&)&*
懸在房梁上的犛牛肉乾,最小的一塊也要80...我腦海中浮現出《圍城》的畫面...還是吃速食麵吧,肚子不爭氣啊...每包,10塊......
用完午膳,山風開始越來越大。發現門口的這片林子煞是好看。
上馬出發,又走了一個小時,終於看到雪山的身影。此時,馬夫在刺耳的山風中大聲告訴我,玉龍十三峰,那是其他的峰頭,人過不去,只能在這兒看...&^*%$#()
在荒涼的馬棚旁避風,稍作休整,我們要徒步翻過一個山頭才能走上下山的路。
湖面像一汪淺淺的水潭,在陽光下粼粼閃光。
各位看官,你們現在看到的這組照片,似乎看上去安靜祥和...
可是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我身體緊緊靠著馬棚,一手死死按住要飛走的帽子,屏住呼吸,用剩下的一隻手掙扎著按下快門...
馬匹似乎相當適應這樣的狀況,它們的悠閒鮮明的突出了我的狼狽。
出發吧!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迎著風向前!
............(此處略過圖片若干張,以及時間192分鐘)
為什麼略過?
剩下的時間,我經歷了此生中最大級數的風力,我幾乎要死死抓住地上的幹草根才能保證自己不被風吹走,哪裡有手去拍照片?
接著下山的路驚險重重,我兩次差點被失足的馬從馬背上倒扔下來,還經歷了一次小小的驚馬過程,這傢伙突然在陡峭的山坡上往下跑起來了...還伴隨著時不時的跛腳...我必須死死抓住馬背,以免被甩到山崖下面,還要不停地用“籲”來平復它受驚的心靈,十分鐘後這畜生方才放慢腳步...哪裡有心思去掏相機?
最後的一段路雖然無驚無險,可是劇痛的屁股與尾椎骨不斷的提醒他們已經與馬鞍接觸了七小時之久,我只能用兩隻手把自己的身體時不時的支撐起來...完全就是一付跳馬運動員的標準姿勢——你見過哪個跳馬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能騰出手來掏相機的?
......基於以上種種,下山的圖片缺失,留給我的是無盡的回憶和至今疼痛的屁股。
終於回到馬場了,看到牽馬的大娘,淚水登時模糊了眼眶...
倒是在回麗江的路上,在一處空曠的草地上,發現了這個拍攝玉龍雪山的最佳角度,也算是給自己一點補償吧!
那終年積雪不化的地方,在這個季節恐怕也只能是探險隊員方能到達。
真美,我幾乎已經忘了這一天所受的苦...
無論哪個角度,都是一幅畫。
再見了,玉龍雪山!這樣的體驗,一次已經足夠。
玉龍雪山出乎意料的辛苦旅途打亂了我們第二天徒步虎跳峽的計畫,臨時決定,我們登上了第二天一早發往瀘沽湖的班車。熱情的摩梭族小夥子,神秘的女兒國,會給我們此行帶來意料之外的驚喜嗎,會讓我們看到終生難忘的美景嗎?敬請期待第四季:《漾舟瀘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