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C盛行的年代,我蝦崇拜、認為望遠才是王道,所以一直追求高倍變焦,漸漸發現(直接跳轉10年),出勤率越來越低,雖說偶而還是會用到,但需求反而是越來越廣,在當年只有O記的9-18及P7-14選項時,我嘗試過一些替代對策,像是買SONY的廣角鏡來配14 F2.5等等,最後繞了一圈,聽從大家的建議一次到位,牙一咬,以2萬多入手了P714,還是二手的,雖然後來出了規格可以完全取代的714P(O記7-14 PRO F2.8),還可以加掛濾鏡,但價位也是無敵,讓我相當猶豫,直到P8-18 F2.8-4出現。
我平日出門都會帶相機(手機上的拍照功能基本上只用來掃QR等用途),這是我在數位相機普及前、就有的多年習慣,所以我分成平日跟出遊(聚餐等)兩種場合,目前出遊的組合是2機3鏡,甚至更多,不過我想提的重點是平日,單純就是取代手機來紀錄生活,又不增加過多的攜帶負擔,設定就是一機一鏡。
從1445(or1442)開始,雖說能涵蓋大部分取景,但即便不考慮畫質,F3.5起跳的光圈,對於室內等光線不足場合真的有點力不從心,改換街拍王者20餅乾鏡,畫質佳、光圈大又好攜帶,但是,它那會拉風箱的錄影對焦,也讓我帶了不少殘念作品回家,真的就只適合拍照。於是我入手了O家17 F1.8來取代20,只因當時P15的價格是17的兩倍,不過,配在P機上會錄到對焦聲音,所以在身邊沒多久便又再次咬牙以5位數的代價換了15,這組合就這樣一直用到現在,雖然當初是設定一機一鏡,只是有時候碰上大景時,還是因廣角不足而感到小小遺憾,於是說服自己沒有增加太多體積負擔下,又用耳機盒裝了個1232來隨身攜帶。
有太多像是大合照、偏偏燈光又不足等許多類似場合,一直很希望廣角也能有大光圈,我一直說服自己714P的價位不值得那一級光圈的代價,甚至還考慮入手增光減焦環來搭配CANON鏡頭(還能保有AF),直到P818的出現,已經徹底被心中的小惡魔打敗,而且都決定要出手了,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9mm F1.7發表了。
話說,即使入手818,也只是升級了出遊的組合,然而9mm不僅是取代了我平日出門的15,可以落實一機一鏡,還大了原本出遊組好幾級的光圈,等於是我拿818的預算、同時升級了平日跟出遊兩種組合,而且還只要半價,因此即便台灣還沒開賣,我也毫不考慮就搶第一時間下訂日站新品,搭日元匯兌優勢,還便宜了亞馬遜、淘寶NT$3000。
以上是我購買9mm的心路歷程,接下來就是開箱了-
↓不確定是不是購於BIC CAMERA(因為是請小幫手買,我只是丟了個連結)

↓信封袋裡面就只有這張小紙

↓盒子裡全部東西

↓金屬接環、口徑55mm

↓比較特別的是鏡頭蓋,曲率較大的弧面,邊較薄,捏的行程只有以往的一半便能取下或上蓋,還多了繩孔。


↓加遮光罩上機後的樣子

↓上G8後的樣子

↓跟15比對一下,體積稍大盒子卻比較小

↓馬上出門試拍了一下,GX1直出無修



我單純就是用相機寫日記,拍的不好,還請多包涵,希望沒有讓人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