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很羨幕C家與N家的多鏡頭群支援,更羨幕著一樣是P開頭的PENTAX還有非原廠的大量鏡頭支援,反觀4/3系統的O家與PANA家,可選用的原廠及他廠的鏡頭群支援就少了很多。
我又是一個喜好定焦鏡呈像品質的使用者,偏偏這點使用4/3系統的我就更吃力了,短焦的有LEICA D 25、SIGMA 30、O家的50,除了SIGMA的較便宜一些,其它二粒的入手價就蠻傷心又傷身的,看看別家的便宜50定焦鏡,又覺得有些無奈,縱然O家出來的品質都有一定的水準表現,但很多時候是一個「使用層級與門坎」的問題,連入手較低層次的機會也沒有。那50~100mm 這個焦段的定焦數位鏡頭幾乎是掛蛋吧!100~300的定焦鏡頭倒是有不少,sigma就有三粒含微距的功能,價格上也還能接受,O家的是連摸下去的機會都沒有。
於是我轉向了使用老式的手動鏡頭來渡過這一段過度時期,經過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後,我想提供我的一些意見給同樣有這方面感想的使用者參考:
一、售價問題:老鏡頭雖然較為便宜,但也不是「真的」很便宜,做個例子好了,135mm的手動長焦鏡,不少人都賣在2500~3500 NT左右(還得加上轉接環的價錢),三粒就一萬多了,幾乎是可以換到一支SIGMA的105mm F2.8的微距鏡…
二、成像問題,老鏡頭接在數位機身上的成像並沒有新的鏡頭來的好,銳度、飽合度真的都不算好,以L1本身附的KIT鏡就可以打死我其它的手動定焦老鏡頭了。
三、對焦方便性問題,光線夠的環境也就罷了,在比較昏暗的地方,用手動對焦的老鏡頭,真的會對到眼睛脫窗,即使開了LIVE VIEW也是昏昏暗暗的,越是長焦的鏡頭,對起來就越是吃力,多一小格跟小一小格可能就會出現矇矓美了,在拍靜物也就算了,會稍微晃動的,就足夠讓我對到吃力到不行的感覺。
四、光圈、快門問題,老鏡頭在實務上拍攝時,不縮光圈的呈像都蠻鬆軟的,即使是O家原廠也是建議在接老鏡時要縮個一級以上的光圈,再比個喻好了,比如我手上的一粒老鏡是135 F3.5的,縮一級就變成是F5.6了,這個從觀景看過去就很暗了,要是沒有裂像屏,那成功的機會就更低,相對的快門也會掉下來,這時我就又想到以前為啥老是看到伯伯叔叔阿婆們用老相機拍照時總是要上腳架的情景了。
五、鏡頭本身的老舊問題,老鏡頭多少都有入塵及使用上的痕跡,因為早就過了保固期,所以在選購老鏡時,就變成要測試的東西有很多,比如:鏡內是否有很嚴重的塵點或發霉、鍍膜是否有變質或脫落、對焦環的轉動感,太緊太鬆、光圈環是否正常的運作、縮放時的呈像是否有問題…等等好多都要測試,我的經驗是賣你的人,通常看到你這樣玩與長時間的測試,會顯出一副不奈煩,但不這樣測的話,可能回家後…,有不少時候你的心情就會覺得好像吃大便一樣了,像之前我買到最近對焦距離有問題的,或是在高亮度拍攝時才發現有鍍膜脫落所造成的部份呈現不佳的情況,光圈到某一級之後就無法再縮下去的,對焦環緊到有夠難轉的…等等的問題,所以在這一方面,入手上也有有一度的擔憂及難度。
上述的,是我本身對於轉接手動老鏡的使用感觸,接下來談談的是接老動老鏡的一些較好的心得吧:
一、對焦的痛苦,導至會認真拍好一張照。要對好焦得花上一些時間,也因為如此更會期待的按下快門後所呈現出來的樣子,因此在構圖、對焦的準確、測光上會更加的用心去做調整,反正都花時間在脫窗了,不如一次弄好一點,免得等下看完照片後還在吐血,再來重新對一次……
二、自我的手感提昇也是有幫助,過度的依賴自動的程式模組拍照,的確會讓自己變的比較呆一些,用了老鏡之後,在手動對焦、測光、轉光圈環、快門環的動作都會有所提昇,用過一陣子之後,再換回自動的數位鏡頭時,會發現自己好像功力提升,輕鬆許多,就連偷拍時的成功率簡直是大幅的上升呀(不要去做壞事喔)。
三、練身體。因為不是時時會帶腳架出門的,所以不知不覺中,手持的拍攝會讓手力與眼力增強,老婆女友的幸福指數不停的在上升…,出門時可以讓你提包包的數量與重量增多,做苦力的持久力也會增強,老婆女友的體重也可以再上升一些,因為你還是抱的起來…
四、暫時讓手頭的$$不要流失的太快,看的到的買不起、想用的又沒賣時,所以先用這種退而求其次的心態去撐,這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五、喚回家庭幸福。老鏡有時是一種人像柔焦鏡……,喜歡拍人像嗎?既然老鏡頭接在L1上的成像就是不夠銳、不夠飽合,那麼…換個角度去想想,這種類型的鏡頭拿來拍人像好像是件很不賴的事喔!老婆女友的黑斑、豆花減輕不少,臉上的坑坑洞洞也不再明顯,再配合一下高光度的環境,妖受呀~這簡直是傳說中的高光柔和嘛!!這樣的照片會讓你的老婆女友直誇你的技術越來越好,家庭的幸福合諧度越來越高,總比你拿KIT照妖鏡去拍出超清楚、超銳利的照片會好上許多。
上述的五點,又是我個人的使用心得,僅供參考,開玩笑的成份也是有,但認真的也是不少的。
也是提供一下未來在使用或選購上需求的大大朋友們一個參考,也許我說的還不夠詳細也沒有很充份表達我的意思,請多多見諒了。
我是拿Nikon 50 1.8 Series E接我的L1說
裝上去都不想換回Kit 因為這種扁扁的機身配上小小的鏡頭還頗剛好 可以直接塞進隨身包包裡
有機會想裝裝看nikon 45mm 2.8p
找大光圈鏡頭是因為進光量夠關景窗會相對變亮方便眼睛判斷對焦
以前接O家老鏡頭的習慣 是絕對不拿2.8以下的鏡頭 因為根本是欺負自己眼睛(所以那時手上都是OM 2.8 2.0 1.8 1.4 ...)
老鏡頭因為是底片用的鏡頭 並沒有對數位機身做過最佳化 紫邊 耀光等問題都會因為裝在數位機身上被放大
所以廠商才會建議要縮光圈提昇畫質來達到堪用的水準
但這並不表示就得縮光圈來構圖摟 因為轉接會把連動桿壓住光圈大小會直接對應到你切到的光圈值
通常都是先全開光圈 對焦+構圖之後 才縮光圈測光拍照
4/3系統鏡後距離這麼短 應該沒有幾個SLR系統不起吧 只要找得到環都能裝上不是嗎
trovaldsa wrote:
呵呵我是拿Nikon...(恕刪)
看來t大也是老鏡愛好者 ^^。
嗯,所以我在上述有提到,開最大光圈是為了方便對焦,但測光值還是以後來所定之拍攝光圈為主,與構圖並無關係(看的到畫面就好了)。
至於所提到的紫邊與耀光情況,這的確是較後來的數位鏡頭來的嚴重,耀光還可以換個角度去避免,紫邊的話…看情況了。
會想接NIKON 50 1.4老鏡,是因為以前有用過,覺得搭配上還蠻合適的,金屬感吧!解像也還OK,當然不能跟KIT的解像比,這點是必須承認的,我在用老鏡的過程當中,有時只是一種回憶與感觸的情感罷了,並不是我覺得接老鏡就是一定比新鏡好,但很多老鏡接在數位機身上所產生出來的「不飽合」、「不銳利」感,換個角度卻又是另一種美感與視覺上的差異,很難用言語去白話它,這又是新鏡無法作出的,即使是後製了老半天,也很難去模擬老鏡的呈像發色。
這一篇,我主要的目地並不是在強調哪種鏡頭好,我是把我目前使用新鏡與老鏡的心得與不同之處寫出來,也希望有更多大大提供這方可面的討論,這可以讓很多新的使用者作為參考與方向。
lvin0128 wrote:
L1使用手動鏡有支援...(恕刪)
沒能有機會好好的去把玩跟測試其他家的機種,沒辦法~銀彈是很有限的。
為什麼當初我會選用以L1去接老鏡頭,原因是他有手動合焦指示燈,O家的其它機身,不管多高階(E-3我不知…),接了老鏡頭只能支援測光但並沒有合焦燈的指示,通常我都是靠裂像屏去與經驗去判斷是否有合焦到。
許多人會認為裝了裂像屏之後再接老鏡就可以很順利去手動對焦,實務上這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特別是對焦的點很小及光線較差時,而裝了「改裝版」的對焦屏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很可能會造成焦點前移或後移,所以改裝之後,要花蠻多時間去測試的。
我所知道的是PENTAX的DSLR也有支援他們的老鏡頭合焦指示燈,有一次我去花市拍照時,有遇到一個中年男(我也差不多了…),他拿的是PENTAX,也是用老鏡頭在那邊拍,於是跟他聊了一下,好像是用PK接環的,比較之下,看他對焦的速度也是很快,他也有改裝裂像屏,差就差在…L1屬4/3系統的,所以我們可以很勇敢的給他戶外換鏡頭,超音波的神勇度還是值得信賴的,但也不要太誇張的找很不適合的點就開始換起鏡頭。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