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 4/3 和 M4/3 這無反先軀這格式上,我從 E-3、E-P1、GF1 一直走過來,每一部都是因應當時所需及喜愛而買入,但又因另一些有所不及的因素而放下。
然後,再經 APS-C (NEX) 走進了 FF 單反的世界
而以上每一部都有她們獨到之處,在這個 APS-C 無反氾濫之時,亦堅持以細少 Sensor 和有點違和傳統視角的 4:3 格式作招徠,我是相信 OM 與 Panasonic 無疑有她們獨到之處。
不論性能,OM 機在外型上已能打敗不少像玩具模樣的相機,在這年代很難有廠商會在性能競賽上也考慮外型 (NEX7 我覺得是例外,另外手中的 X-E1 也是)。至於 Panasonic,在 GF1 後很難看到有心儀的機款,GX1 或許是其中一部,但骨子裡 GX1 本來應是 GF 的後續機。推高現有機款來加價這技倆不會讓我就範。
買 Panasonic 機,要麼你是為輕巧 - 看現在的 GF5 身型單簿得真的很像女生!要麼就是為功能。在 Panasonic 機的設計上,不難看出在中、高機款是刻意打造成像單反般的設計,只是重量並非如看到那般笨重,這是一般人的誤解。
今次入手的 GH 系,可以說在 M4/3 這格式上第一次擁有到達旗艦的級數。Panasonic 聲稱將一直所挺著的專業拍片技術加持在相機機身 - 一個近乎單反的機身,更甚至加入了電池箱!
我是近乎零錄影的人,但這個體型有反揭式屏幕和防塵防滴機身,那兩支小得像飲品罐的 12-35 及 35-100 配搭就像萬有引力一直吸著我,終於在香港 Panasonic 開售 GH3 就二話不說把她訂下來 (小部份還是看首批訂購機身可以半價買到那個電池手把!)
以下才是開箱。
這是箱子
還是箱子 (在香港,不論是訂淨機身或套裝機也可以半價買電池手把,X12-35 還是留下次)
行貨,香港是信興一年保修 (只是手把和電池不保就是了)
打開一刻,第一件見到是軟件光碟和弱弱的說明書 (話雖如此,但在 PDF 內找某一個功能是較實體書快)
取走光碟,GH3 盒內裝配緊湊和簡潔,也算是高階機的襯托
未看到真身
隱約已見到 LUMIX 字樣
千呼萬喚始出來!好像不少朋友由上年已經久候了,先來個正面
側面
頂部,Panasonic 終於有熱靴蓋了!
旁邊的接口,跟 GH2 比較,好處是有獨立麥克風和揚聲器插頭,而且是公用 3.5mm,壞處當然是 GH2 的那根沒有用了。不過沒關系,我沒有 GH2
全開給你看!封蓋帶有防滲膠邊,這就是 GH3 號稱防水滴設計,當然打開就不能防水了。
還加入了單反常見的閃燈同步孔,棚拍不再有難度
ISO, WB, 曝光補償設置在直覺性的位置,方便快速設定,只是同為 LUMIX 用家朋友說不習慣
功能轉盤,有 M 字樣的攝錄機就是 Panasonic 的創意影片,有慢鏡和快鏡選擇,也是跟 G5 不一樣的地方
另一個功能轉盤,選擇連拍用。也很像單反的設計
觀景器,值得注意是那個閃燈按鈕,在 GH3 是需要開機才有反應,減少了往時誤按的機會
很喜歡有內閃的機身,別家旗艦總是扣起了這個。難道專業攝影師不會有用內閃的時候?
與中階機不同就是旁邊入咭,是方便上了腳架錄影時不用拆下來換咭。說實話,怎麼賣點是高流量拍片不造雙咭設計?還有這蓋子不像其他插孔蓋般有防滲膠邊....
一般常用按鈕也設在母指能到的地方,好像 iPhone 5 的廣告,大了但還是可單手操控
由於大多數功能也有獨立按鍵,今次方向盤就沒有預設功能了,如果可以自訂功能的話會更好
像 GH2/G5 一樣觀景器有眼睛感應,但還是預設了 LVF 開關
配件一覽,因為是單機購買,所以沒鏡頭。配件也是慣常見的
再來是電池手把開箱了,在香港是不少人為了半價買到它而在搶預購的!
先開來看一下
第一件看到的是..... 貼紙。看來是 Panasonic 怕用家第一次面對手把不知應對才弄出來的東東
包裝簡單
拆開就是這樣子
能將手把與機身電子接點蓋收納的位置,設計很窩心,只是有點鬆
其實不用貼紙,單看圖也知是什麼按鈕吧?
背後,很愛這個開關,不怕誤按手把上的快門,同時有 AE Lock 是很專業的設計
打開倉蓋,單是機身電池也能推動手把 (同樣只用手把內電池也能拍攝,選單內有用電次序選擇),當然如果能多送一顆電池就更好了
接上鏡頭的樣子,自家的 X14-42 (很小巧)
接上鏡頭側面的樣子,自家的 X14-42 (很小巧,真是不相襯 :-P )
配上手把的樣子,很帥!
朋友的 45-175 大小很不錯,如果是黑色會更好看
大炮!朋友的 100-300, 看來 Panasonic 應推出配腳架接環了 (後來發覺 100-300 太輕,還是用機身作支點可靠)
簡單地看一看選單,跟其他 Panasonic 機款是一樣設計,多了多重曝光,縮時,電子快門和 HDR
影片自然是增加了 MOV
拍 MOV 是要看你的電腦是否夠級數去做剪接
然後就能選 GH3 最強大的 72Mbps 1080/25p All-intral 制式了!
最後試一下 Wifi 功能,預設 Fn1 是 Wifi 開關,按下會出現耀目的藍燈
新連線作成,內建 Wifi 好處不用再買 Wifi SD 咭,可以配更快的 Sandisk SD 了
急不及待試一下無線操作
只需在手機連線
便可操作攝影 (這裡故意說攝影是因為它在拍片時沒有實時觀看)
朋友的朋友外借了 X12-35 給我玩,只顧試拍,忘了拍合體照,讓大家簡單看一下 Sample,以下焦段均以 M43 格式標示,全部是 RAW 由 Lightroom 直接轉換 JPG, 我沒有改任何設定:
ISO 測試 (今次則由 Photoshop CS6 作裁切,Lightroom 4.3 或 PS CS6 均能開啟 GH3 RAW 檔)
原圖: X12-35 @ 22mm, f/5.6 ISO 200
ISO 200-12800 100% 裁切
本來還擔心高 ISO 畫面太爛,現在看來 ISO 3200 也可用,再不行的話拍 RAW 還可以用 Lightroom 來修修,現在的 M43 已發展得很不錯,不會讓人覺得小 Sensor 就是畫質差。
待續
29.JAN.2013 續:
跟朋友同為 M43 用家的好處是鏡頭可以相互借用,尤其是貴價鏡頭。這幾天一直外借了 X12-35,一來是自己用,二來是朋友也想知道 GH3 的畫質。今次貼幾張高 ISO 的相片,主要測試 GH3 在 ISO3200 下夜拍性能,以下是 RAW 在 Lightroom 直接轉換 JPG,另付大圖 (小圖只有縮少及加簽名,也沒修改)
由於是手持拍攝,或許畫面不太銳利。喜歡的就看一下
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