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watch.impress.co.jp
E-30 的評測出來了.....大家可以看一下共用感光元件的O與P對影像處理的差異.....
高ISO的處理兩家很不一樣喔....E-30是很均勻的顆粒,而G1則是較細緻但不規則的雜訊,且黃色色斑較明顯....
兩者在 ISO1600 後噪訊都有明顯的增加....而G1在1600以上時,底下暗部區域會有橫向條紋...看來Olympus在
高ISO的處理仍略勝Panasonic一籌.....
E-30低ISO畫質真的很棒...應該是 14-54mm F2.8-3.5 II 新鏡的功勞,從中央到邊角成像皆相當銳利,立體感也十足....相對的G1用kit鏡就吃虧了些....
E-30
G1
順便也看一下 E-3
E-3
E-30在高ISO並沒有更純淨的畫質,兩者差不多....但E-30多了一百萬畫素,也算是進步了,....此外O的色彩的飽和度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也或許是預設的色彩更接近實際...
hillockkk wrote:
E-3 畫質上還是勝過E-30一籌...
我有同感
從網上一些E-30 的貼圖看來 E-3 的畫質還是好過E-30 很多
雖然 E-30 擁有了跟 E-3 一樣的規格 但別忘了 E-30 必竟還
是塑料機身 我有一些 不專業看法 金屬機身除了堅固耐用外 應
該還有些其他的作用:
一.金屬機身的厚重堅固 有抑制振動的作用〈 如反光鏡造成的〉振動是影響畫質的首要
二.金屬機身 多少有隔離空氣中的一些電磁波 雜訊的功能 數位像機必竟是電子產品
包含了許多的數位 邏輯的運算 轉換 這些東西最怕的就是 被環境的一些電磁波干擾
一經干擾 就導至畫質的失真 該有的穩定感 純淨度 色彩的保合度 成像的密度 紮實感
通通大打折扣 所以我覺的E-30的畫質不如E-3 就是來至於 塑料機身 以上是小弟的一些
淺見 若說的離譜了 也請指教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