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論壇閒逛才跟上種種變化 狂傲的25mm/1.2多了兄弟 廣角好鏡多到不知從何選起
以及FF無反狂潮等等 進入M43少數的遺憾就是沒拍過糖水照
藉著溫泉行的機會順帶租借一顆F1.2 管窺一下錢景深的世界
白天戶外的部分"全程"都有安裝保護+減光鏡 畫質減損程度不明
<此行泡湯為主 一機一鏡走拍 老將EP-5尚能飯否?>
預約晚餐的一張
預約的時候被糾正店名 原來不是鳶燒喔

先前拿到鏡頭等午飯時先來一張 光圈催下去 好像正面柵欄全拆了一樣
是說誰教這鳥講英文會話的….

路上嘗試適應等效50焦段 當初租1.2鏡時考慮要帶哪一顆
沒有出租妹仔所以45mm排除 考慮到43底的景深生手不一定壓得淺 掃街必用17mm也被排除
所以就是25了 等效50可能會比較好適應 畢竟是標準段

懶得爬上去佳山旅館了 好遠 就近拍溫泉博物館吧
這邊視角應該再壓低 主題的電風扇會整齊點
不過大廣間本身就是個景 其實未必需要淺景深
北投周遭景點的內部設施應該是最周全的 雖然都已是老哽景點 但就是方便舒適

還有就是經費多 修繕完備之餘活動多 展場調整頻率也高

日式浴場建築配上台閩燈籠滿絕妙的 意外的合拍

因為展場活動的關係 一樓浴池有注水
來這麼多次 好像是第一次看到湯池有池水

順帶跑一趟北投圖書館
天空爆光光 是說出門前意外翻到ND減光鏡 幾乎忘了怎麼會有藏減光鏡
原廠故意給1.2家族配置的共用規格還真的幫上大忙 窖藏的12-40pro正副廠配件都能上
據說連遮光罩都能通 要不是有帶減光鏡 不要說天空
連景都不用拍了 1.2全開下去什麼都看不見
這邊的前景被虛化了 對個人來說滿新鮮的
如果能再考究點 找題材弄出前景中景後景三段景深 應該會有看頭

轉進圖書館 跟受付娘請領了拍攝證 這邊實在有點好奇
前幾年單眼最盛期 時時刻刻有人端著大砲小砲在館內喳喳喳洽洽洽剉剉剉
這樣自習生真的念得了書嗎
更搞不好白目點的炮管還伸過桌面領空在頭上開炮之類的...
這一張取景不難 又是標準段 不知道為何之前來的時候沒拍 或者拍壞了

有人說 攝影是減法的藝術 取景考究總會有收穫
一時沒好主意的時候 貪多還不如捨去 對畫面會更好
對景深壓不淺的M43來說 對攝手來說難度會高些
就我個人而言 就是找別的歪招做減法 像這個灰階暗部優先
用到最後甚至可以靠手指盲操指令 "灰階關" "灰階暗部" "灰階自動"
嫌不夠重口再給妳曝光-3 曝光-7 通通不用看螢幕找按鈕
ok開超級面板轉滾輪直接測光對焦 拍完依樣恢復設定
搞到後來還被講說每一張都曝光不足 還被安慰是個人特色
這事到現在還是有點耿耿


但管他的呢 我就特喜歡光影高對比
影展中高手的光影作品 那份強烈的凝聚力 甚至會感受到強烈的寧靜感襲來
不管他們嗑了什麼 都給我也來一點啦

去泡個湯再回頭 陽光已經西斜了 測試一下耀光鬼影
國外網站的說法 這類鏡片繁多複雜的設計 要控制耀光不容易
這邊用CMOS硬幹高光 這結果也算預期之中
真正預期不到的是更之後的逆光照

又一張曝光不足wwww 當作是在拍bokeh吧

從另一個角度路過先前的溫泉博物館 發現有趣的...鏡頭特性?
只看縮圖都能察覺到高光處有色散紫邊 但是葉片透光處呈現出很乾淨透亮的色調
以前用12-40pro 14-54 似乎都沒見過這樣的情景
但是空窗期這麼久了也不是很肯定 總之這個透亮滿不錯的

轉過公園另一角

請叫我低曝王

耀光 真的就是有耀光
可是底下的景 好像要燒起來了 應該不是錯覺 這顆頭是真的有意思
本來以為又被高對比高飽和的相機螢幕騙到 回家用螢幕用平板看還是很透

真的是太喜歡了 對著一樣的構圖一直狂摳快門

轉到另一邊 帶一點景試試

對焦改到後景

後面又跑回去泡湯 這是沒有湯的泡湯文
再出門已經天黑了 想到還沒拍到定番的失焦照 來補一下

拍矮燈上的壁虎....壁虎被耀光吃掉了
這是沒有壁虎的壁虎文

本來以為夜間才是主場 但真的沒拍到啥 湯池要收了要趕回去
其實晚上能拍的東西幾乎都沒拍到 燈景啦 低快門失焦人潮啦 海膽啦

一些M43雜感 25/1.2的手感 抱怨跟泡湯法什麼的 留到下一樓再說吧
<flickr圖源 原圖請點開圖片連結=""></flickr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