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本文中分享心得的成分居多,所以我也就不敢說是開箱文了,請多包涵。
(若期待漂亮照片的話,也只能抱歉,目前用這台相機蒐集到的作品還不足)
說真的會在這時間下手買它,我猶豫很久,怎麼說呢?
因為這次算是我回鍋使用Olympus。
十年前Olympus網站上,有一個廣告畫面是這樣的:
![點我看大圖 [分享]:與O-MD的再相遇: E-M1 Mark ll](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11/mobile01-081082321b1cfab0fcf93bbf7ac20678.jpg)
這句話,讓當時對攝影有著興趣,卻不知選擇哪一家相機才好的我,有了一個感動的想法。
要知道,那時可是Canon、Nikon當道的時代,每一家相機店的銷售排行榜上,一定有這兩家的相機,而鏡頭選擇多下,還能勸剛入門的消費者多帶顆便宜定焦人像鏡。
![點我看大圖 [分享]:與O-MD的再相遇: E-M1 Mark ll](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11/mobile01-f82a00501d7988668a752bc4fc007b4b.jpg)
Olympus給予年輕學子的印象,真的沒有太多吸引力。
那時比較知名的就是4/3系統的E-620,主打比時下相機還要小巧的機身。
但4/3鏡頭的價位高,卻又讓初學者不是很有投入的意願。
直到關鍵性的代言人出現,才讓Olympus一直不易打入年輕族群的劣勢,突然有了突破。
她就是: 宮崎葵
![點我看大圖 [分享]:與O-MD的再相遇: E-M1 Mark ll](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11/mobile01-8ab07233c89d7c397a076edb9b4baeeb.jpg)
有人會說,宮崎葵是誰?她的魅力真的強到可以影響Olympus相機的銷售量?
我不敢說自己是鐵粉,但當時真的小葵清新純真的少女形象,以及她也很喜歡攝影,甚至還拍了個電影「戀愛寫真」,讓她在代言Olympus相機上,都給人很清爽且具說服力的感覺。
日本Olympus甚至E-410~E620及之後的E-Pen、O-MD系列,都邀請她當代言人,當時的一支支廣告都讓我越來越相信Olympus透過小葵的代言,確實將年輕族群帶入Olympus的世界。
於是99年時我買入第一台數位單眼: Olympus E-30
![點我看大圖 [分享]:與O-MD的再相遇: E-M1 Mark ll](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11/mobile01-d6396986ab8588f5e4311d6432343f28.jpg)
本來用的是14-42mm的大象短鼻子,但後來出社會後終於有點收入,才也踏入大家推崇的12-60mm(或者說這是自己能負擔的極限了吧)
![點我看大圖 [分享]:與O-MD的再相遇: E-M1 Mark ll](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11/mobile01-4d82975ea345820cacd003d71cb3c9e9.jpg)
在那幾年中,E-30給我的挑戰不同於C、N兩家的問題,因為O家參數的設定很有自己的特色,如果要拍攝自己喜歡的畫面色彩,需要花費的心力真的不是一般的辛苦,而也因為只有很便宜的鏡頭搭配著E-30,反而讓我有不少時間熟悉基礎。









直到102年,M4/3推出的旗艦機E-M5吸引了我的目光,在縮小體積又能換得操作體驗進步的誘因下,我終於第一次更換了機身。
![點我看大圖 [分享]:與O-MD的再相遇: E-M1 Mark ll](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11/mobile01-d390ec685de8d24cad920a9338a14b84.jpg)
使用E-M5那幾年真的也拍不少照片,但也好奇的開始玩起別家相機廠牌的設備。
於是也就開始了我繳學費的生涯
從Olympus-->Fuji-->Sony-->RICOH-->Nikon-->Panasonic-->Sony-->Fuji-->RICOH--->迄今
基本上我每換一個系統就是會把前一套系統出清,除非他是隨身機,那可能會留著。
而每次買我主要只會搭一機雙鏡,閃燈就隨拍攝主題決定要不要購入。
(當然不可能每一台都買來評測什麼的)
把這幾家相機的特性摸了一輪後,才會體悟到,大家都說哪一家好或哪一家功能完備,哪一家色彩不好等等。
其實不完全真的,每一家廠牌都有甜美的顏色與功能,只是差在於你能否接納,或者留心到。
因此後來我換系統的原因大概都是基於對這廠牌主打的相機設計有興趣而換。
但真正踏入全幅機,僅有Nikon D610,後來真的是被設備重量嚇到,不然成像真的很棒。
嗯....說了這麼多,好像也該稍微帶回主題了。
--------------------------------------------------------------------------------------------------------------
今年迎接小孩的加入前,一度傻傻的把Fuji X-T2賣掉,以為換GR3可以拍老婆小孩很順利(因為考慮到輕便性,甚至也認真地買阿默的線上課程學習),但小孩出月子中心後回到家裡後,拍著拍著,還是會覺得單眼的可靠性是有必要的。
得特別說明的是,GR3確實很優異,我小孩出生後也拍不少好看照片,但在連拍捕捉上還需要更合適的設備。
如果可以我也想留著它,但自己不習慣有設備被閒置的感覺,找不到它活躍的需求,就會希望交付給別人照顧。
剛好今年相機板討論最夯的就是Sony A7 lll,我也不例外的很感興趣,但荷包會超傷這點也讓我很猶豫,
另一方面因為剛好Olympus大稻埕旗艦店的開張,讓我突然開始想起Olympus相機的美好,於是趁著某日到台北大稻埕,就順便去了趟旗艦店。
![點我看大圖 [分享]:與O-MD的再相遇: E-M1 Mark ll](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11/mobile01-c57feb19afd49d010b2202b5f42b55cd.jpg)
看到E-M1X也是買不起呀,但至少可以把玩一下,手感真的不差,但體積卻又沒很大。
![點我看大圖 [分享]:與O-MD的再相遇: E-M1 Mark ll](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11/mobile01-a25a5903993422fbe3ab45c23ae881d1.jpg)
而當展櫃另一側的E-M1 Mark ll映入眼簾時,倒是勾起了我一陣感慨。
![點我看大圖 [分享]:與O-MD的再相遇: E-M1 Mark ll](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11/mobile01-dfc64189ea571dc1dc30de71814c3644.jpg)
我跟店員提到,若是當年E-M1比E-M5先出,我可能就不會跳家繳學費。
因為當時E-M5轉接4/3鏡頭還沒很成熟,等到E-M1推出時我也才用E-M5一年多而已吧,實在不想在花錢換機身,而是希望有完整新體驗,因而才出清換別的系統。
店員最後推薦我還是可以回鍋使用Olympus看看,我還記得當時自己笑笑說,應該機率不高吧,目前Sony A7 lll感覺比較適合自己,於是我後來便踏出旗艦店離開了。
想不到一個月後,我思考再三,決定選擇的竟然是E-M1 Mark ll。
![點我看大圖 [分享]:與O-MD的再相遇: E-M1 Mark ll](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11/mobile01-bac3577d904bd9f52fdde6652c13d875.jpg)
其實以拍小孩來說,也應該會先考慮Sony A7 lll,光可用ISO高這點就可催出快門值。
而E-M1 Mark ll主打的防手震應該會偏向於針對靜物的拍攝掌握性。
但可能那陣子也多看了些使用Olympus知名用戶所分享的照片,加上從旗艦店帶回一本鏡頭型錄,裡面也是一堆高手作品,才發現這些年使用Olympus的攝影玩家,已經不再僅是當年較有名的那幾位。
作品也較貼近年輕族群會喜歡看的類型,因此評估到:
價格成本、操作手感、設備良率三大因素下,我回鍋到自己所熟悉的Olympus。
可畢竟是離開快五年了,也是會擔憂自己是否不熟悉系統操作,幸好慣用的還是沒什麼變化。
但自己卻因為這些年使用其他家的經驗,對於Olympus操作的方式有些不一樣的想法。
過往大家會說一定要關什麼、開什麼,我這回則是先包容這些功能,先體會這功能想帶給我的感覺是什麼後,再決定是否開及關。
![點我看大圖 [分享]:與O-MD的再相遇: E-M1 Mark ll](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11/mobile01-7acc748e7a597796f332ff8d86b02413.jpg)
![點我看大圖 [分享]:與O-MD的再相遇: E-M1 Mark ll](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11/mobile01-78baf18a17e9f5a33c8f3c619d2e9822.jpg)
![點我看大圖 [分享]:與O-MD的再相遇: E-M1 Mark ll](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11/mobile01-4119f7fdec7860a304397879492ee0c5.jpg)
![點我看大圖 [分享]:與O-MD的再相遇: E-M1 Mark ll](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11/mobile01-87280dbff0eb58bf72e8a6e1c826e219.jpg)
![點我看大圖 [分享]:與O-MD的再相遇: E-M1 Mark ll](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11/mobile01-0f75e034d3de546942b9be92f353255c.jpg)
![點我看大圖 [分享]:與O-MD的再相遇: E-M1 Mark ll](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11/mobile01-44af8c9465d361c1928214354265b766.jpg)
![點我看大圖 [分享]:與O-MD的再相遇: E-M1 Mark ll](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11/mobile01-8bcce57fbcbda9a994b99f27d7c2a841.jpg)
109.07.16更新:
![點我看大圖 [分享]:與O-MD的再相遇: E-M1 Mark ll](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007/mobile01-aed9b1fd67613bd52b3c80190fb09825.jpg)
![點我看大圖 [分享]:與O-MD的再相遇: E-M1 Mark ll](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007/mobile01-92550740cb928c82da10fcbd1facd61a.jpg)
![點我看大圖 [分享]:與O-MD的再相遇: E-M1 Mark ll](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007/mobile01-4ea45ce0da1950f78148019199bd0e7f.jpg)
![點我看大圖 [分享]:與O-MD的再相遇: E-M1 Mark ll](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007/mobile01-f61dc67e4a2e1e1965365a47a0783cce.jpg)
![點我看大圖 [分享]:與O-MD的再相遇: E-M1 Mark ll](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007/mobile01-372e6b1632097cfd31ea529b5bfd0e3a.jpg)
其實說到這,一來懷念十年前Olympus的回憶,二來驚豔於目前Olympus攝影家作品的多元。
雖然市面上很多謠言,也不知自己回鍋後是否很快就會有變數。
但目前體驗下來,確實會很期待拍攝的照片帶給家人美好回憶。
尤其從同事跟老婆都已稱呼我為「小玉的爸爸」,便知一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