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離12mm F2.0發表到現在已經過了八個年頭,這八年來m43陣營也推出了好多好多鏡頭,包括焦段相同光圈更大的panasonic的 12mm F1.4。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顆發表好一陣子的12mm F2.0又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質感,依舊好得沒話說。46mm小巧的口徑,130g羽量級的重量配上金屬鏡筒,拿在手上可以明顯感受到鏡頭的重量以及紮實的手感。
當時在二手相機店,猶豫著要入手panasonic 15mm F1.7還是MZD 12MM F2.0,最後還是12mm的質感讓我決定買下它。15mm F1.7的質感也很好,但跟12mm F2.0放在一起還是覺得12mm F2.0精緻很多。

跟現在PRO鏡的淡綠色的鍍膜顏色有些不同,12mm F2.0前玉鍍膜是淡紫紅色的。印象中這也是使用ZERO鍍膜的首批鏡頭之一,在當時細膩的階調呈現獲得不少好評。
人見人愛的對焦離合器也是從12mm F2.0開始導入,把對焦環往下推一下喀的一聲馬上變成手動對焦。只不過還是藉著馬達驅動,還是少了些老鏡手動對焦的直接感。

跟Panasonic Leica系列鏡頭濃郁的發色比起來,12mm的發色或許略微清淡。在偏光鏡和Olympus的色彩調教上,依舊可以很輕易的拍出高飽和且層次豐富的照片。
經頭發表的當時,機身只有12MP畫素。過了著麼多年,在20MP畫素下的檢視,12mm F2.0的畫質表現如何呢?

上圖中間部分100%裁切,可以看到F2.0 光圈全開中央的解像力依舊非常細膩。如果收到F2.8我自己感覺是跟12-40mm PRO差不多。

光圈全開下邊角畫質就沒有來的像中央區域那樣的銳利,但還是有不錯的表現。

逆光的表現是我對這顆鏡頭感受到跟以前變焦鏡不同的地方,即使不刻意縮光圈整體畫面的對比飽和度也維持得很好,畫面中階調仍舊十分細膩。我是把保護鏡拆下來拍攝這張照片,即使是不差的保護鏡如果沒拆下來拍整體的質感就差很多了。
這顆鏡頭比較可惜的地方是星芒的表現。Leica 12mm F1.4的星芒表現真是讓人驚訝,縮到F8星芒尾段就可以收得非常銳利漂亮。 12mm F2.0收到F11還是會有分岔感,再收下去畫質就會明顯的下降了。

輕巧的體積和優秀的光學素質,可以讓我在象山觀景台的人潮中直接舉起相機拍攝。光圈就全開吧!在可接受的快門速度下儘量壓低iso得到更純淨的畫質。
不用腳架不搖黑卡,不到五分鐘就可以收工下山,讓拍照這件事多了些愜意。

過了八年,12mm F2.0還是一顆素質優異的鏡頭嗎?毫無疑問的,非常優異。
不論是做工還是畫質,以現在兩千萬畫素的相機拍攝放大來看,畫質還是非常的好。

尤其,在逆光下那種通透明亮的質感,是很難量化描述的。之前用了很久的12-40mm PRO不容易拍出這種感覺,換成12mm F2.0一拍,整個通透感就很是不一樣。
或許,這就是12mm F2.0規格外,最讓人著迷的一點吧。

價格方面,經過了八年12mm F2.0的身價也不再那麼的高不可攀,二手低於一萬的價錢並不少見。即便後來發表的12mm F1.4有著更優異的光學表現,但也是要犧牲些體積和重量才能換這樣驚艷的表現

從當初發表12mm F2.0到現在,八年的時光似乎一瞬即逝。
而這顆鏡頭,或許也是我對Olympus的執著的投射
輕巧的機身,配上更是小巧的鏡頭,拿起相機拍攝的當下
彷彿伸出掌心般的劃開陽光,去看見這大大的世界。
文末附上更多12mm F2.0拍攝的照片供大家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