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算有點器材收集狂
所以這段時間玩過不少鏡頭(也吃了不少土QQ)
由於偶爾會看到一些攝友在選鏡頭時游移不決
於是想說來拋磚引玉分享自己的一些心得
雖然是O家版 但裡面也會有P家的鏡頭就是
先說由於小弟對微距沒有涉獵
因此這系列不會專門講到微距鏡
一開始我是用P家的機身(GF8/GX85/GX8)
後來才慢慢轉到O家去(EM10II/Pen-F/EM1II)
由於本人習慣會修圖 很少直出
所以兩家發色上的差異對我影響不大
但O家防手震與livecomp等功能實在太吸引人
因此還是忍不住了入了幾台來玩玩
P家一般而言對焦速度準度上是贏過O家不少的
所以之前拍攝球賽時還是會拿GX8為主
直到入手EM1II後才真的全面跳到O家
目前手上只留著EM1II與Pen-F
超廣角
1. LAOWA C-Dreamer 7.5mm F2
俗稱老蛙 CP值相當高的大光圈超廣角鏡
F2.0的大光圈適合拍攝銀河等題材
畫質也相當對得起它的價格
其小巧的鏡身亦使得攜帶相當方便
美中不足處是星芒沒那麼好看及是手動鏡
但瑕不掩瑜 窮人超廣角定焦的首選
可惜去年年底為了湊錢買松萊8-18出掉了
因為又補了顆Pro魚 就沒有計畫再買回來
競爭者有阿福的10.5mm F0.95
本人雖沒有用過 但那個星芒實在是很毒
不過阿福的價位與重量與老蛙不是一個量級的
估計是不難選擇 預算有到買下去應該不會失望
其他像中一/Kowa等也有出相似焦段的手動鏡
價格相當親民 但小弟沒用過就是


自由廣場倒影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2. M.ZUIKO DIGITAL ED 8mm F1.8 Fisheye PRO
俗稱8魚 Pro魚
個人認為是M43拍銀河/極光的上選
魚眼超廣的視角曝上40秒不是問題
三防鏡身也能很好的適應極端的拍攝環境
但魚眼帶來的變形並不容易駕馭
很少人拿來拍人像 不過實際用起來蠻有趣的
最近對焦距離12cm 拿來拍食物意外地不錯
鏡頭不大卻重達300克 握感相當紮實
打著Pro鏡的名號 價格自然沒那麼親民
想無負擔體驗魚眼的話 可以考慮9mm F8

鱷魚岩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漂流木餐廳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伯朗大道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3. Leica DG 8-18mm F2.8-4
松萊8-18 同類型的競爭者有7-14與9-18
8-18犧牲掉了一點廣角端
但望遠端可以涵蓋到常用的標準焦段
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上濾鏡
重量約300克 較O家的7-14 pro輕巧許多
三防的鏡身 上山下海無往不利
畫質略輸O家的7-14 pro 不過仍屬優異
考量到便攜性與使用方便最終還是入了這顆
不過此鏡掛著萊卡的名號 價位偏高
若有預算考量 P7-14與O9-18也是不錯的選擇
但要注意若不是配自家機身紫邊會有點嚴重

見晴懷古步道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見晴懷古步道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4. Coming soon...
有在看43Rumors的攝友們可能已經知道
今年據說會發表一管松萊10-25mm F1.7
本人也非常期待這顆 非常便利
如果畫質夠好的話
我可能會把松萊8-18/松萊12/14-35出掉吧
(雖然我覺得要做到像14-35這樣很難...)
旅遊鏡
1. Leica DG 12-60mm F2.8-4
松萊12-60 旅遊鏡首選之一
目前二手價已來到一個甜蜜點
等效24-120的焦段與F2.8-4的光圈
配上防塵防滴的鏡身
可以輕鬆應付白天旅遊時的各種拍攝
近拍時亦有不俗的放大率
重量約300克 攜帶上亦是相當便利
畫質與12-35/12-40/12-100相當
配合P家機身能有較佳的防手震表現
(較新的機身幾乎都有支援Dual IS)
媲美O家的機身五軸防手震
若12-100下不了手 這顆也是很好的選擇
後來入了EM1II才出掉換12-100
在這之前用得很開心 相當平衡的一顆鏡頭

和平島日出(黑卡)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杉林溪行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猴硐貓村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2. M.ZUIKO ED 12-100mm F4.0 IS PRO
三元鏡要換來換去很麻煩?
沒有問題 這就幫你摻在一起~
等效24-200的旅遊鏡真的很狂
可以滿足白天旅遊的大部分拍攝需求
近拍一樣有著不錯的放大率
同樣有著防塵防滴的鏡身 鏡身防震
配上EM1II那變態的防手震只能用銷魂形容
官方公佈是6.5級
不過許多用戶在廣角端都能手持6秒以上
但重561克與近4萬的售價仍讓不少人望之卻步
預算有到相信是不會後悔
今年去台東玩了7天大概有9成都是用這顆

人魚和貓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伯朗大道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六十石山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彭大媽客家食堂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3. others
其他像是P14-140與O14-150我就沒用過了
如有預算考量的話也是不錯的選擇
但畫質就會稍差一些了 不過旅遊鏡就是這樣嘛
上面兩顆算是異類
明明是旅遊鏡畫質還跟三元鏡差不多
是想逼死誰
旅遊時建議還是要配個小定焦於室內使用
不管F2.8還是F4.0在昏暗的室內還是不怎麼夠
防手震很強沒錯 但主體會動的話就沒轍了
廣角/標準
因為本人是買松萊12-60與12-100
所以就沒有買12-35/12-40了
但這兩顆的二手價已經在一個低點
CP值爆錶 入主標準三元鏡正是時候啊
1. Leica DG 12mm F1.4
松萊12 愛鏡之一 畫質優異且星芒相當刺
防塵防滴以外 對彗星相差的修正也相當優異
即使光圈全開也能擁有不錯的銳利度
每次出門拍攝特定風景時幾乎都會帶上
在O家F1.2戰隊問世前號稱信仰三本柱
不愧其名 一開始的高訂價嚇退不少人
但現在售價已跌到可接受範圍內
約300克的重量 攜帶上還算方便
同焦段的對手只有O家的12mm F2
但兩者存在不小的價差 應該不難選擇
若是喜歡拍風景的攝友 相信是不會失望
拍攝銀河可能會有人覺得不夠廣
但構圖上稍微取捨一下 成相是蠻不錯的

鱷魚岩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彩虹橋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忘憂亭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2. Leica DG 15mm F1.7
松萊15 普及率相當高的小廣角定焦
相信不少攝友就算沒用過也一定聽過
等效30的焦段 視角很接近一般的手機
所以很適合用習慣手機剛轉入微單的新手
畫質相當對得起其價錢 CP值相當高
重量約100克 適合做為旅遊時室內用的副鏡
漫無目的出門時也很適合帶著
本人曾經為了買松萊12賣掉這顆
但後來實在忘不了它的方便 又給重新買了回來
相似焦段的競爭對手有:
14mm F2.5
便宜的餅乾鏡 畫質還行 稍微廣了點
16mm F1.4
稍微大顆 但能接受的話是很不錯的選擇
17mm F1.8
受松萊15影響 常被忽略的一顆 CP值也蠻高的
17mm F1.2
價格與這幾顆完全不同量級 後面會講到
20mm F1.7
便宜的餅乾鏡 但對焦稍慢

目黑川@Tokyo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白爛貓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3. M.ZUIKO DIGITAL ED 17mm F1.2 PRO
話說從頭 鏡頭不要亂試 會出事
代理商辦的鏡頭體驗會之類的真的不要去
當初去摸了一下就默默下訂了...很可怕
此焦段視角與人體雙眼相似 可以輕鬆上手
頂著Pro鏡的名號 畫質與銳利度不是蓋的
有著與松萊12差不多的星芒表現
亮暗部與主體虛化的過渡亦非常柔順
鏡身有防塵防滴 質感相當好
值得一提的是其放大倍率達0.15
但真的不便宜 也很大顆 近400克
衝動購物前請先想好 買這顆的用途是什麼?
我個人是拿來當旅遊時的副鏡 不太會單獨帶
所以後來為便攜考量還是重回松萊15了
若說17 pro是100分 松萊15少說也有個80分
至於這值不值得用接近3倍的價格來買?
這就看各位攝友自己的想法了
若是會常拿出去當主鏡頭使用的話
相信這顆敗下去是不會後悔
至於後來17Pro被拿去換魔王鏡14-35F2
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菸)


漢服互惠團拍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4. Leica DG 25mm F1.4
松萊25 俗稱小奶 4/3時代的則叫大奶
做為一顆標準定焦鏡 很接近人體單眼的視角
構圖上非常直覺 相當受歡迎的一代銘鏡
由於焦段優勢 虛化效果比松萊15還要好
奶油般的散景為其帶來了小奶的稱號
畫質與銳利度亦十分優異
此焦段拍人帶景很合適 因此也常見於人像攝影
不過老實說我入手一個多月後就賣掉了
原因是個人日常拍攝上不太習慣這樣的焦段
小奶通常只有拍人像時出勤
後來14-35魔王鏡來了 小奶就失去出場空間了
但平心而論 小奶真的是顆很優秀的鏡頭
喜歡拍攝美食與小品的攝友肯定不會失望
由於流通量大 此鏡的二手價格相當親民
但這也導致同級的對手存在感薄弱:
25mm F1.7
前陣子G9活動有送 很便宜
25mm F1.8
價位尷尬 但算是O家不錯的選擇
25mm F1.2
與17 Pro的情況相同 有愛再衝
30mm F1.4
Bigma的F1.4系列作品 畫質據說是不差

5. Zuiko Digital ED 14-35mm F2
大43鏡 俗稱魔王鏡
加轉接環才能使用在M43上 可自動對焦
但要配合EM1系列才能解放其對焦速度
這顆只是個人私心想放進來
一般而言 43/M43片幅的死穴就在低光攝影
受制於進光亮不足時就只有長曝或是拉高ISO
可是小片幅的原罪就是雜訊會比較高...
大三元F2.8不夠用?沒關係 再大你一級
此鏡可說是O家集畢生功力打造的決戰兵器
但最終成品不僅直逼一公斤
售價更是嚇死人的高
在當時可說是夢幻般的存在
過了這麼久才跌到有能力入手的區間
(雖然我是用17 Pro換的)
正圓形的散景 媲美F1.2 Pro鏡的畫質
由鏡片完成的變形與紫光修正亦相當優異
此鏡拍出來的感覺我第一眼看到就愛上了
EM1系列的用戶如能接受其重量 相當推薦入手
目前個人是拿來拍人像與室內活動居多


光復新村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光復新村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桃園大溪落羽松大道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中長定焦
除了拍人像與遠景以外還有兩大錢坑:
野生動物
拍攝時為了避免驚動到野生動物
基本上焦段是沒有在嫌太長的
然而焦段越長通常光圈需求也就越高
不只是為了安全快門 同時也為了凝結被攝物
防手震再強也防不了被攝主體的移動
可是...又要焦段長又要大光圈
最終結果就是各位常看到的大炮陣
不僅要價不斐也機動性低落
因此M43的長焦還是有一定市場的
因為離得遠 被攝體也通常不會有大幅度的移動
通常這種主題不太有變焦需求
主流是使用大光圈的定焦鏡
以M43來說就是300 Pro與松萊200
但小弟沒有 因此不會多做介紹
(那還講這麼多XD)
運動攝影
這部分就比較偏向是用變焦了
因為通常運動員都會有大範圍的移動
除非跟著運動員一起跑來跑去
不然只拿一顆定焦是很難跟得上的
但這沒有一定
拿變焦打鳥行不行?
行 只要光圈夠大環境夠亮
拿定焦大炮拍球賽行不行?
行 只要你別坐熱區一下拍啦啦隊一下拍場內
好啦 廢話太多了 進入正題
1. Lumix G 42.5 mm f1.7
比O家的45mm F1.8晚出不少
但因焦段與光圈相近常被放在一起討論
鏡身同樣小巧 畫質也都不差但此鏡略勝
P家用戶建議配這顆 可發揮Dual IS的功能
我拿這顆用在O家機身過 沒什麼太大問題
混搭可能就紫邊要注意吧
45mm F1.8因為價位較低 CP值更高一點
但42.5mm F1.7的最近對焦距離較短
做物體特寫時有較大的優勢
基本上兩顆都很適合做為中長定焦的入門鏡
這種焦段由於虛化效果強且視角集中
因此很常拿來做半身至全身人像的拍攝
這顆後來被我出掉換ZD50最後變成45 Pro


落羽松森林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富邦VSLamigo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2. M.ZUIKO DIGITAL ED 45mm F1.2 PRO
此鏡頭問世前 松萊42.5獨居人像鏡皇許久
O家這顆Pro鏡問世後自然是要被拿來一較高下
偏冷的萊卡味與白皙紅潤的O家發色各有擁護者
但就我個人意見 我比較喜歡Pro鏡的散景表現
主體與散景的過渡較為柔順也比較沒有口徑蝕
P家建議搭松萊42.5來發揮Dual IS
有防塵滴需求者請選擇45 Pro
由於松萊42.5已出了一段時間 價位會稍低一些
基本上都是不愧對人像鏡皇之名的好鏡頭
但若這兩顆畫質是100 入門款至少也有個75
差異較大的部分在散景 光圈差快一級就是有差
不過在M43追求散景實在不是理性的行為就是
至於是不是要花3~4倍價格來買鏡皇?
這就看各位攝友們自己的判斷了
我自己是年初去猴硐時被這顆的散景毒到不行
前陣子忙完年度預算會議 腦波一弱就買下去了
不過若有心投資拍人像的話 相信是不會失望
因為入手沒多久 照片不多

猴硐貓村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光復新村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光復新村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桃園大溪落羽松大道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3. Zuiko Digital ED 50mm F2.0 Macro
咦?不是說好不提微距的嗎?
但這顆是特例 4/3時代的微距鏡
畫質與解像力相當貼近銀環鏡
算是當時玩家幾乎人手一顆的銘鏡
沒有人說微距鏡就只能拍微距
此鏡焦段剛好落在一般定義人像鏡的範圍內
光圈也算夠大 因此也有攝友用在人像上
我入手EM1II後才興起這個念頭想玩玩看
想說一鏡兩吃 拍人像之餘還能拍微距
於是42.5mm F1.7就被我出掉了
但拿這顆拍人像需要注意 解像力太強
後製時務必柔化一下 不然有很高的機率被打
這顆用了算蠻長一段時間
最終不敵45 Pro的誘惑才出掉的
有EM1系列的攝友可以考慮考慮

烘爐地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冷水坑半日遊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攝影器材展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4. 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
俗稱神之光 本人最喜歡的鏡頭之一
畫質與銳利度皆相當優秀 散景效果更是一流
單就散景甚至與前述的鏡皇不相上下
目前二手價已落在一個甜蜜點 很推薦入手
缺憾是沒有防塵滴 相當接近Pro鏡的等級
但等效150的焦段駕馭起來並不容易
多半是拿來做街拍與特寫用
拍攝舞台表演的效果亦相當好
應用在某些遠處風景的拍攝上也有奇效
很多攝友常會問要拍人像要挑42.5/45還是75
基本上75的拍攝效果很好沒有錯
但是攝者與被攝體的距離需要拉得很長
溝通上較為困難 更別說是要拍攝全身照了
在此引用某個攝友說過的一句話:
拍自己的妹子用42.5/45
拍別人的妹子用75
個人覺得這句話非常中肯 十分受用
但真的有心要用的話 拿75拍人像也是可以的


秋紅谷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藍色公路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望古車站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唉呀 好像貼太多張了 但這顆真的是我的愛XD
5. others
相似焦段還有一些其他廠牌的鏡頭:
Bigma 56mm F1.4
後起之秀 CP值高的同時也很便攜
不想花大錢買松萊或Pro鏡可以考慮這顆
神之光與上述兩顆鏡皇的綜合體
借來按過幾張 畫質還不差
散景我就沒測到了 規格上來看應該是不弱
Bigma 60mm F2.8
比較冷門的一顆鏡頭 很少看到
阿福 42.5mm F0.95
手動鏡 散景效果與松萊42.5/45 Pro相近
但與阿福10.5一樣 重且價格不斐
60mm F2.8 Macro
微距鏡 應該跟ZD50不會差太多
我只列出我知道的 可能還有其他廠牌但我就比較不清楚了
中長變焦
1. 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
以M43來說相當粗勇的一根小炮 約760克
內變焦 但把遮光罩拉出來體型也是蠻驚人的
可以配合MC-14增距鏡變成56-210mm F4.0
由於本身的畫質與銳利度還算不錯
因此配合增距鏡減損後的畫質仍算不差
除了重量外缺點是散景有些二線性
但整體來說仍是M43大光圈變焦的首選之一
小弟本身是邦迷 去棒球場的主力就是這一管
坐熱區從啦啦隊拍到投手丘
再從投手丘掃到打擊區 一鏡包辦
天黑球場開燈後拍場內ISO開到800以上足矣
缺憾是想拍外野或對側壘包仍嫌太短
小弟拿這管裝增距打過鳥 基本上不夠長
需要裁切或是有優異的近身技術XD
相似競爭者有:
35-100mm F2.8
輕薄短小 畫質也不差
但其散景口徑蝕嚴重呈現漩渦狀
二手價一代鏡比40-150 Pro少快一萬
若認為100mm夠長且可接受其散景者
這顆會是很好的選擇
二代鏡目前價格稍微比較高一點
50-200mm F2.8-4.0
松萊F2.8-4.0變焦系列的最後一管
相當於40-150Pro裝與不裝增距鏡間的綜合體
小弟只在攝影展上試用過
散景感覺還不差 但目前價格仍高
others?
這部份我會撇除4/3鏡不說
因為太多管了而且我沒用過
不過即使配EM1系列對焦與原生鏡還是有差距
這在移動物體的拍攝上是致命的

中央步道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中央步道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木柵動物園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磺火捕漁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富邦VS統一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Sweat for Fun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Final Countdown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XVIII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季後挑戰賽G4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2. LUMIX G X VARIO PZ 45-175mm F4.0-5.6
相當輕便的一顆變焦鏡 約200克 內變焦
目前二手價僅約5000 相當划算
畫質還算不錯但就是光圈小了點
由於有電動變焦 很適合用在攝影上
焦段相似的競爭者非常多:
35-100mm F4.0-5.6
P家的 很輕便 但短了點
40-150mm F4.0-5.6
焦段居中 一樣很輕便
O/P兩家都有出
45-200mm F4.0-5.6
P家的較重一些 370克
二代有支援Dual IS且防塵滴
以上幾顆價格都不高
可依照個人的焦段需求選擇
受限於光圈大小 基本上都是白天限定

東石漁港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落羽松森林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3. M.ZUIKO DIGITAL ED 75-300mm F4.8-6.7 II
目前想達到等效600最輕便的一顆 約430克
一代的售價較高 到二代才比較普及
缺點是光圈非常小 名副其實的晴天鏡
陰天可能會需要拉一點ISO
打鳥鏡入門款之一 拍球賽只有在天黑前適合
競爭者有:
100-300mm F4.0-5.6
P家的 一樣分兩代 約520克
二代支援Dual IS且對焦較快
由於光圈佔優 其實蠻多O家用戶也會選這顆
100-400mm F4.0-6.7
松萊100-400這顆等等會講到
價位與噸位都不是一個量級
Why?
我選75-300不選100-300其實沒什麼特別原因
只是剛好看到有顆75-300二手的很便宜罷了XD
本人很少打鳥 所以其實不常用

中職聯隊VS日職聯隊西軍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松山機場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啟航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松山機場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4. Leica DG 100-400mm F4.0-6.3
松萊100-400 個頭相當大 約1公斤
目前M43鏡群中焦段最長的一顆(不含增距)
其300mm端的光圈恰好是F5.6
可以當做是較長然後畫質較好的100-300
但也是白天限定就是了
價位約是100-300的2~3倍
至於值不值得?這見仁見智
等效800拿來打鳥確實有吸引力
買不起300+MC-14/200+TC-20的大有人在
在光源充足的前提下這顆也能做到
(當然畫質還是有差一些就是...)
我原本是買來想打鳥
但本人對於找鳥等鳥實在沒什麼耐心
後來想說拿來拍棒球賽又發現光圈不夠大
最後就出掉拿去買40-150 Pro了

台北植物園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華江雁鴨公園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華江雁鴨公園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富陽生態公園與福州山 by 哲豪 許, 於 Flickr
5. Coming soon...
有在看43Rumors的攝友們可能已經知道
今年據說會發表一管100-400mm F4
內建1.25倍增距
另外還會有可以選購的2倍增距鏡
看到這管真是眼睛都發光了
這就是我夢寐以求的球賽專武啊啊啊
但看這超狂的規格
可想而知價格與重量一定也不是鬧著玩的...
或許看到定價與重量我會滅火吧
THE END
哇 終於寫完了呢
這件事之前一直想做很久了
可是一想到這會是多大的工程就又縮回去了...
得感謝這四天的連假和爛天氣才行
雖然有部份原因是想偷渡一些自己的作品啦
但願這沒有起到解毒作用(有也是功德一件?)
以上很多都是我自己主觀的看法
僅供各位攝友參考 不見得對
希望能對各位在鏡頭選擇上起到一點幫助
私以為每顆鏡頭都有自己的長處
認清自己的需求 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鏡頭
吃土的路上有你也有我 共勉之
興趣使然的輕度攝影玩家
可是是重度吃土愛好者...
https://www.flickr.com/people/sss7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