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
鹿島神宮

鹿島神宮(かしまじんぐう)是位於日本茨城縣鹿嶋市的神社。鹿島神宮位在茨城縣境內,在千葉縣邊境,也是日本全國約600座鹿島神社之總本宮。
傳說這裏始於西元前660年是歷史悠久的神社。
鹿島神社是關東地區最大最古老的神社, 與同縣神棲市的息棲神社、千葉縣香取市的香取神宮合稱為東國三社。

這裏供奉着日本最強大的雷神--「武甕槌神」武甕槌是日本神話中最強的武神,並且被稱為是勝利之神。據說日本皇統的祖先,神武天皇在東征陷入困境時,武甕槌化作一把神劍救了天皇。天皇為了表示感謝之意,才建立了這座神社。
朱紅色的樓門是在1634年時,水戶德川初代藩主的頼房卿所建立的,高達13m的朱漆樓門。這裏也是日本三大樓門的其中之一,並且也被指定為是日本的重要文化財產。

整個神宮境內區域廣大,密佈著千年古木,神宮境內古樹參天,環繞著神宮的廣袤森林裡有杉樹、栲樹、楠樹和樅樹等600多植物, 參天古樹 綠意盎然

傳說鹿島神宮之神是騎著鹿而來,這裡隨時養著十幾頭鹿宮神明隨時差遣, 相傳奈良的春日大社創建時, 鹿島的大明神負責帶鹿前往奈良, 所以奈良的鹿和鹿島系出同門 ,而且奈良的鹿還算是鹿島神宮鹿的子孫呢! 這邊的鹿不像奈良是自由見客,而是被關在鹿園裡

整個鹿島神宮由本殿、石屋、幣殿、拜殿等4座殿堂組成的,是江戶幕府的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於西曆1619年捐贈,被指定為重要文化遺產
經過樓門後,右手邊馬上就可以看見本殿。

往從本殿持續約300m的奧參道行走的話,最後就會在右手邊看見奧宮。這裏比本殿還要舊約14年,是在1605年德川家康因戰勝了關原之戰,為了感謝鹿島的武神所建造的。

下面照片是只在地表上露出7公分的「要石」,據說,這個要石被武甕槌神拿來壓住一隻鯰魚的頭,而鯰魚在日本是被看為引起地震的原因之一。而可能因為這顆石頭,鹿嶋地區也就從來沒有遇到大型的地震呢。依照歷史的紀錄,據說以前水戶的德川光圀 (水戶黃門) 曾經下命令來調查石頭到底被埋了多深。人們為了調查,便花了七天七夜挖掘,但卻找不到底。而許多人也因此受傷或者在期間發高燒,所以後續人們也就放棄了調查。

這是武甕槌神鎮壓用要石壓住鯰魚的雕像

御手洗池
位於境內最深處的御手洗是清澈見底的美麗池塘,湧水不斷,一天之內湧出的泉水量達40萬升之多。據說不管大人還是小孩子入池後,水位都不會淹到胸口以上,是鹿島七不可思議之一。

不過仔細看
池中立有石頭鳥居
御手洗池旁的烤香魚跟麻糬的攤子


下飛機來到這裡已是傍晚時分, 看到美食更是飢腸轆轆。 幸好導遊立即告訴我們, 等一下要帶我們去吃常陸牛與玫瑰豬, 才阻止了我品嘗香魚與麻糬的慾望, 第一天的旅程也就在暮色中結束。
DAY2
浪漫飛舞粉蝶花
五月的關東, 櫻花已到了花季的尾聲 , 但是在常陸,粉蝶花卻不甘心花季就此結束, 450萬株的「嬰兒藍眼睛」,正鋪天蓋地而來,悄悄地拉開了另一個花季的序幕。

粉蝶花
就像美麗的蝴蝶一般, 在這片大地上恣意飛舞,也像藍色海洋,一波波的浪花打在岸上,放眼望去,這一片粉藍花海無邊無界, 四處蔓延,在這裡廣角鏡得到了解放,廣角變形,無盡的延伸。

「常陸海濱公園」位於東京東北方茨城縣的太平洋濱,原本是軍事訓練基地,3.5平方公里的面積從1980年代陸續開發為公園休憩用地,園區栽種各種不同的花種,隨著季節的變化,顏色也隨之改變,就像一塊調色板,不同季節造訪都各有特色與風情。每到春天,在名為「見晴之丘」的山坡上,種滿了粉蝶花,



粉蝶花群中一株迷路的罌粟花, 遺世而獨立。

許多不同品種的蝶花,一同精神抖擻地迎接晨光



常陸海濱公園還種植了鬱金香、油菜花、波斯菊、玫瑰等各式各樣的花朵,在不同的季節裡輪流綻放,為大地定期地更換妝容。

照訪之時, 正值日本黃金周, 所有日本人同時出動, 加上外國遊客, 人多到幾乎滿出來。 想要避開人群,幾乎閃無可閃



粉蝶花季結束後,這裡還會栽種掃帚草,隨著季節的更迭,掃帚草逐漸由綠轉紅,整片山丘如同紅色海洋。特別是9月下旬到10月上旬時,本來還一球一球綠嫩嫩的掃帚草穿上紅色的新衣裳,雖然這個時序無緣見到這種美景, 但是同時盛放的鬱金香卻給我們帶來意外的驚喜
鬱金香



(這張有後製拉亮度)






笠間杜鵑花公園
笠間杜鵑花公園位於茨城縣笠間市,“笠間杜鵑花節”是昭和42年(1967年)由市民發起的“種杜鵑運動”延續而來,至2017年已經有46年歷史。

在公園內有一座小山,這一天下午下雨 , 從山腳下到杜鵑山頂也約莫近1個小時。 導遊在山腳下, 一直猶豫要不要帶我們走這個行程。


畢竟山路崎嶇蜿蜒, 這在晴天算是好走, 但雨中濕滑,只能慢慢踽踽而行。


雖然雨勢不大, 大家好不容易爬到山頂, 卻都已淋成落湯雞。 據說可以從山頂上俯瞰整座城市, 但是能見度不佳,自然無緣眺望整座城市
公園內種植約有25種類,約8500棵的杜鵑花樹,7公頃的園區內有霧島、日出、久留米等25個杜鵑品種,約8500株同時綻放,滿山遍野被杜鵑染上紅妝,奼紫嫣紅, 美不勝收。








爬到山頂, 全身已經濕透, 夾雜的不知道是汗水, 淚水還是雨滴。單手拿相機,要撐傘,又要盡量避免雨水淋濕,我手中拿的是長焦鏡,縱使OLYMPUS有很強的五軸防手震, 但是回來看,很多照片還是晃到, 只能勉強把我眼中看到的美景盡量呈現出來,我無法告訴你我看到的是甚麼樣的景象, 但是我聽到每一個團員,縱然全身濕透,都沒有一絲的抱怨, 只有聽到滿滿的讚美, 這滿山的杜鵑是多麼的美麗。
DAY3
觀音寺川 吉野櫻
沿著觀音寺川清澈的溪流在山腳下緩緩的流淌, 河的兩岸遍植染井吉野櫻與枝垂櫻。 吉野櫻開的無法無天, 遠遠看去, 恰似枝枒被白雪包覆。 長達1公里的河岸,蘊成一條櫻花迴廊。因為位於山區, 往年都要到5月才會滿開, 是東北少數還能在5月看到吉野櫻的地方。


來到這裡, 正值午後一點多, 沐浴著陽光的櫻花樹, 把遠處湛藍的山頭襯托的更為明亮

午後的陽光, 穿過樹梢,, 穿過花瓣, 逆光的花瓣更顯的婀娜多姿。 可惜微風輕拂, 驅走了暑氣, 卻也吹的櫻花花枝亂顫, 於是我的鏡頭再也抓不住她。 小弟魯蛇, 在這裡沒又拍好, 下面三張只好裁切後製



楓紅
小弟貪念晨光, 在北國的清晨早早爬起, 幸運的捕抓到了5月的楓紅。 這是在山區的星野界川治, 清晨仍非常寒冷,







DAY4
足立紫藤花公園

足利花卉公園,位於栃木縣足利市,就在東京市區的北北西方,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花卉展示,分有八大主題,但是最有名的就是四月下旬~五月上旬的藤花物語,入園收費也是一整年最貴的時候。我們來的時候, 正好是藤花滿開之時,門票就是最貴的1600円
其實藤花在台灣也看得到,但是規模小很多,尤其像是瀑布般氣勢磅礡的大藤,印象中還沒有見過。
園內的藤花品種有大紫藤、八重紫藤、粉紅花藤、白藤、大長紫藤、黃藤等。其中大紫藤瀑布隧道真的令人非常驚艷,
足利紫藤花開順序(花期大約從4/20-5/20)
紅藤>紫藤(大藤,大長藤,八重藤)>白藤>黃藤
我們很幸運, 大紫藤、粉紅花藤、八重藤滿開, 白藤開七分, 大長紫藤開六分, 據導遊說黃藤未開, 加上時間不夠, 因此沒去黃藤園區
大紫藤
「在1996年2月,本園的主角4支大藤棚從20公里以外的足利市朝倉町被
移植到現今的迫間町。經過10年歲月的流逝,10年前只有72㎡的藤棚也擴展至當今10倍以上的1,000㎡…」共占地300個塌塌米喲!

可怕的大紫藤隧道就是由這株大藤向四面延伸而去, 棚下是滿滿的賞花人潮





八重紫藤
『八重黑龍藤』 在2007年南北向長 34.5 M、東西向長 25.4 M,花架總面積 876.3 M2, 據說現今已經達到1,000 M2
花辦為重辦,花色為紫白相間,花串長度較短,而且香味也比一般藤花濃郁
花萼大顆得好似纍纍成串的葡萄果實,據說是野田藤系黒龍藤基因突變,故又稱「八重黑龍」



白藤
這是園內的一株小小白藤樹

這是白藤隧道

但是它不是一棵樹,而是由由無數棵白藤樹交叉攀藤而成的



大長紫藤
跟大紫藤長得很像, 但只開六成, 較為稀疏, 滿開時長度可達1.8公尺,
雖然沒滿開, 用長焦鏡特寫, 依然壯觀




粉紅花藤
其實進入足利公園,最先看到的大型花棚就是粉紅花藤的大花棚,長條狀半圓形,面對著百花舞台,花棚下擺放了椅子,可以坐著賞花



這座幾乎全年無休的花卉公園
除了藤花之外還有許多各式各樣的花卉供人在不同的時節到此參觀







<後記>
1. 小弟路癡, 在自己生長的城市都還會迷路, 因此日本遊都一向跟團。 因為忙碌, 5月底的遊記, 回國後一直沒空整理,今天有一點小空檔, 稍微整理了一下 ,後續行程慢慢補上。 遊記照片多無後製(後製四張都已備註),如有傷眼尚祈見諒
2.這次帶的配備: 5機6鏡, 兩台EM5, 兩台EM10II, 一台EM1
鏡頭: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7-14mm F2.8 PRO,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F2.8,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60mm F2.8 Macro, Panasonic LUMIX GX VARIO 35-100mm F2.8, Panasonic 100-400mm F4.0-6.3 ASPH, Panasonic 30mm F2.8 ASPH. MEGA O.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