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攝影回顧】2016 年的街頭偶遇

“To me, photography is an art of observation. It’s about finding something interesting in an ordinary place…I’ve found it has little to do with the things you see and everything to do with the way you see them.” - Elliott Erwitt

自從三年多前自行摸索與學習攝影以來,今年算是一個比較大的轉折。前年與去年曾經在這裡貼了兩篇年末回顧:我的 2014 開麥拉光影流轉的 2015 年,這兩篇所涵蓋的內容,除了因器材限制幾乎沒有飛羽的照片外,各類的題材大都有去嘗試拍一些。不過從今年開始,卻逐漸對各類型的攝影覺得有點疲乏,唯獨街頭攝影除外,而且興致還越來越高。因此大約從今年的二月開始,幾乎把整個攝影的重心都放到了街頭攝影上。

街頭視角的多樣化以及不可預期性,是讓我對街頭攝影感到著迷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它與「人」息息相關,而且拎起相機走出去,馬上就可以拍。街頭攝影的另一個好處是,通常攝影者必須走很多很多的路,這等於是對身體有好處的一種運動,不少街頭攝影大師們都活到了九十幾歲,或許與此不無關係。我也經常用這理由試著說服老婆大人,讓我可以有多些時間上街去拍照,不過她都說這是藉口。

街頭攝影說簡單很簡單,一走上街頭到處都是題材。要說難,想要拍到好的街頭攝影作品,難度卻一點也不亞於其他類型的攝影,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街頭上的影像元素經常難以控制與預期,拍攝的時機往往一閃而過,想要抓到那有限時間窗口裡的「決定性瞬間」,對於攝影者是個非常大的挑戰。另外,由於太多東西難以精密掌控,街頭攝影作品經常是不完美的,包括曝光、構圖、畫質等,但只要能抓到有意思的畫面,通常些許的不完美是可以接受的。

對於器材,我並沒有過多的著迷,事實上也沒有這個能力。因此這裡所放的照片,一律是陪了自己三年多的第一代 E-M5,用的鏡頭也幾乎全是 12-40mm 這一顆泛用型變焦鏡。街頭攝影通常對於器材的要求並不高,對於口袋不深的人來說,負擔也相對較輕,有不少拿 GR、X70 甚至手機的街頭攝影人,照樣可以拍出一張又一張出色的作品。

對於街頭攝影而言,M43的好處是體型輕巧、對焦迅速、景深夠深,以及許多機型有防潑、防塵、防手振等。最明顯的缺點大概就是高 ISO 的畫質差些。由於街頭攝影經常需要處在備戰狀態,光圈、快門、ISO 乃至有時連焦距都要預先設定好,以求取更快的反應速度。這類型的攝影又常將光圈設得稍小一點,讓景深可以涵蓋前、中、後景,快門速度也要拉高以凍結動態的人物,因此 ISO 往往會衝高而影響了畫質。這方面對於高 ISO 畫質較弱的 M43 是較為不利的一點。

一般說來,街頭照片應該盡量讓畫面來說話,不要有過多的文字敘述。不過這篇回顧比較接近學習街頭攝影的札記與省思,因此容我在這裡多嘴了些,也算是一點交流與分享。另外,由於初學乍練,累積的東西並不多,因此照片數量比起往年要來得少。

人間風景的初探

雖然過去也曾在街上拍過一些照片,但那時並不清楚所謂街頭攝影的風格或類型,拍攝的重點也較傾向於畫面的美感居多,而較缺少「創意的觀察」。今年農曆年的年假在台南老家過,撥了點時間到台南的老街試著拍街頭,不過還不太能掌握街頭攝影的眉眉角角,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總是跨出了這「街頭之旅」的第一步。

#1《老街的咖啡店》離家不遠的神農街現在到處是觀光客,與小時候記憶中的樣子差距頗大。


#2《Deli in the Alley》府中街裡的巷弄美食,正放寒假的學生也來幫忙。


#3《花街裡的花裙三姊妹》三個好奇的姊妹花。


#4《珍重再見》即使遭受到嚴重地震的打擊,城市的運行仍將回到原來的生活常軌,異鄉遊子也仍得踏上回到工作地的歸程。


在浩瀚的太平洋濱

住在市區範圍不大的濱海小型城市,有時會有點羨慕住在大都會地區的人,因為人多活動自然就多,街頭攝影的機會也相對較豐沛。不過這已是個既定的現實,只能想辦法去克服它,或許有機會拍出另外一種不同於大都會的街頭風格也說不定,馬格南攝影通訊社的 Martin Parr 正是以拍攝海邊度假地區的人們而成名。

雖然街頭攝影並沒有一個精準定義的共識,但一般認為街頭攝影的場景並不侷限在街頭,只要是在公開場所裡拍攝自然且不經安排的人的樣貌,甚至裡面沒有人,只有人跡,都可以算是街頭攝影。重點是要能拍出人的氣息與街頭的味道,才能算是好的街頭攝影照片。另外,與新聞攝影及紀實攝影一樣,場景的真實性是街頭攝影的精神之所在。由於街頭攝影植根於人的自然狀態,因此照片經過刻意的安排或擺拍才得到的話,它的價值也就所剩無幾了。

#5《北濱公園》彷彿是電影「風櫃來的人」裡的一幕。


#6《幽浮來了》在七星潭。三五好友一起來海邊看海吹風是一種享受。


#7《藍色太平洋》海灘上的弄潮人。


#8《颱風過後》艾利颱風造成定置漁網的破損,幾個本地的漁工與外勞在海灘上修補著魚網,正中場歇息中。


五顏六色的多彩世界

即使許多年以前彩色底片就已經很常見了,早期的街頭攝影大都還是拍黑白的居多,以避免顏色干擾了照片所要表達的內容。不過現代的街頭攝影越來越多人認為顏色也是重要的視覺元素,因此拍彩色的街頭照片也越來越普遍了。街頭攝影經常可以看到一種所謂顏色配對的題材,不過因為拍的人多了,少了點新意,最好能搭配一些其他的東西,才比較不會流於視覺疲乏。

#9《黃鞋與黃傘的相遇》在西門町的十字路口。


#10《紅配綠最美麗》這樣的配色有著濃濃的台灣味,在國外相對比較少見,當然聖誕節除外。


台灣文化不可少的菜市場

我最容易擠出拍照時間的是在周末的早上,不過這個時段街上實在沒甚麼人,很難找到拍攝的機會。所能找到比較有人氣的地方,大概就是菜市場,而這也是台灣非常生活化的一個面向。話說回來,台灣菜市場的場景通常稍顯凌亂,在構圖上需要多費點心思。另外,在不斷移動的人群中要將目標對準焦也是一個挑戰。

#11《雞肉攤》在菜市場賣雞肉的歐巴桑抽空吃早餐。


千姿百態的足下風情

我一直很喜歡拍或坐、或立、或行走路人的腳的姿態,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種戀足傾向。不過前幾天有人在饒河街夜市拍女生試穿鞋子,結果被對方以及同行朋友痛罵並且揪到警察局,雖然並不是偷拍什麼不雅的照片,仍然當場致歉並刪除了相關照片,才得以離開。希望這樣的遭遇以後不會落在我身上。

#12《公園的噴泉》玩水玩得很高興的一對父女。


#13《購物中心的小孩》以前童年的我們可以直接在屋外玩遊戲,現在的小孩卻已把百貨公司或購物中心當成了遊樂場所。


#14《舉手與跨步》購物中心快打烊了,準備離去的顧客也跨大了腳步。


那些街上的遊客

#15《街頭角落的外國遊客》拍這種彼此都在移動中的迫近路人肖像,構圖與準焦還是最大的挑戰。日本一位叫鈴木達朗(Tatsuo Suzuki)的街頭攝影師最喜歡拍這類的照片,已成為他個人的獨特風格。


#16《松園的訪客》不太確定這位男生為什麼抱著頭,是我先在這裡拍照,他們後來才闖進來的啊。


#17《人生原是一場豪賭》這樣的畫面會讓人聯想到電影「教父」裡的黑手黨。


#18《九份的小遊客》應該有十年沒來九份玩了,沒想到擠成這樣。


#19《這裡有好東西》在雲山水。這幾隻鵝當然不是遊客,他們比較像是聘來招待遊客的值日生。


複雜世界的多層次構圖

複雜的多層次構圖是我很感興趣的一種構圖方式,想要買進 Alex Webb 的攝影集 "The Suffering of Light" 來學習,不過台灣好像很難買到。二維影像的攝影作品不同於電影或小說,觀看者目光駐足的時間往往只有幾秒鐘,而複雜的多層次構圖是個有機會讓目光多停留一些時間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不同的視覺元素在影框中不同影層形成互動的有機體,可以使得視覺感受更加的豐富與立體,也更有故事性。

不過要拍好複雜的多層次構圖並不容易,往往需要非常敏銳的觀察力,也要靠一點運氣。Alex Webb 曾說他的街頭攝影有 99.9% 都是失敗的作品,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包括視角的選擇、人物之間的 spacing 問題、人物所在的影層等,都要大致落在恰當的構圖位置,才比較有機會拍到好照片。

#20《巷口的小貨車》幾個人物分別鑲嵌在不同的 subframe 中。


#21《早餐店》早餐店多面的牆鏡是很好拍照的場景。


留一點想像的空間

以前在構圖時都會留意人物的完整性,避免截頭、截手、截腳的。後來漸漸覺得構圖其實不用如此自我設限,有時候只框進一部分的形體,反而能留下一些想像的空間,更能增加觀視的參與感以及豐富影像的層次。尤其適當的不揭露臉部的表情,往往可以帶來更多想像的空間。

#22《青年旅館》這間旅館的門面有點意思,補足了看不見的真實人臉還有剩。


#23《菜市場的騎士與行人》拍這種強烈光影的照片,通常要找這種不寬不窄的巷子,而且還要在陽光以斜射的角度照進來的時間點。


#24《雞蛋糕小攤》這張的構圖刻意隱去人臉,把重點放在手部的姿態表情上。三個人的手大略形成一個大圓弧,帶給了畫面一點流動感。


視角與構圖的趣味

這篇一開始引用了 Elliott Erwitt 所說有關於觀察對於攝影的重要性,只要看過他利用錯位的視角所拍出的許多有趣照片,就不得不讓人嘆服他的觀察力與幽默感,也會相信攝影真的是一門觀察的藝術。許多攝影並不一定要如新聞攝影或紀實攝影般的「圖」以載道,尤其街頭攝影更是如此,運用創意的視角來觀察生活的周遭,也可以找到一些有意思的畫面。

#25《@@》哇!


#26《街頭的廣告圖像》彷彿鼻水直流。


#27《視力檢查》剛好這是一家眼鏡店。


#28《轉角遇見偽裝的鳥人》也有人說影子像河童。


光與影的對話

攝影是用光來作畫的一種表現方式,有點經驗的攝影人應該都很清楚光線的重要性。既有陽就有陰,影子是街上經常可以看到的視覺元素,而我也一直很喜歡將影子放進來構圖。影子或許可看成是一種看不清楚真實面容的輪廓,有其曖昧性與想像空間,同時也為實體帶來了立體的視覺效果。

#29《松園的一角》一對母女在蓋旅行戳章,喜歡屋內那隻手的效果。


#30《M》街頭的 blue hour,背後剛好有兩盞強照燈。


#31《穿梭都市叢林中》喜歡這小女孩行走的影子。車子的後視鏡與其鏡射形成一副眼鏡的形狀,呼應了牆上的幾張太陽眼鏡的圖像。


#32《影子是我唯一的旅伴》火車站前的幾個旅人,喜歡右下角一對母女牽手的影子。


#33《臨行話別》一樣的地點,左下角的影子是即將遠行的人與送行者的離別畫面,與右上角象徵著各分東西的方向標誌隱隱呼應。


街頭的社會觀察

街頭攝影取自於生活周遭的社會百態,雖然與新聞攝影與紀實攝影有其不同之處,有時仍可帶進來一些社會現象的觀察。

#34《快要開張的一家服飾店》這條馬路上的店面替換頻率很高,經常看到新店開張,而一家新店開張的背後,也就是又有一家店收攤了。


#35《豐年祭》第一次去看豐年祭,聽到口簧傳情舞的歌曲,感動到眼淚掉了下來。原住民的歷史與文化真是台灣的寶,只是在這樣的豐年祭裡,除了部落長老與媒體記者外,能不能不要有照片背景裡的這麼多所謂的「貴賓」?


#36《機車上的小男孩》小男孩誤以為用來降溫用的水氣是空中落下的雨滴,水果攤西瓜上的笑臉彷彿在對這樣的可愛畫面莞爾一笑。拍的時間點是在暑假,小孩不用上學,當媽媽的人要上街購物也只好帶著小孩。如果不是負擔不起小汽車,誰會願意冒著一點危險性,騎機車載這麼多小孩來這停車不太是問題的街上購物?


轉換環境的小旅行

在熟悉的地方待久了,攝影的觀察神經不免會趨於疲乏遲鈍,適時的轉換場景,利用到外地去的時候拍一些街頭照,是個重新充電的好機會。下面幾張是有兩次去台北的時候,順便抽空到西門町拍的照片。西門町的本國外國觀光客都很多,拍照的人當然也多,在街頭舉起相機通常不會引起太多注意,彷彿身上罩了一件隱身的斗篷般,這是許多街頭攝影人所喜歡的。

#37《西門捷運站前的廣場》喜歡後面吸菸待客的計程車司機,可惜沒上前拍個特寫。


#38《What pipe do you smoke?》主題與後面的圖像形成了一種聯結。


#39《施工中的店家門面》工人剛好從施工小門走了出來。


#40《皮件小攤》光線的角度提供了拍攝小攤主人剪影的機會。


在街上一直走下去

雖然有意識的拍街頭攝影的時間才半年多,不過越來越覺得這是我想要長期拍下去的攝影類型與風格。縱使要拍到真正出色的街頭攝影很不容易,但只要一直有興趣,相信未來就有機會拍到一點不錯的成果吧。正如下面這段拿來做為結尾 Alex Webb 所說的,持續保持著信心,或許下一個難得的畫面就在路口轉角處等著與我們偶然相遇。

“I only know how to approach a place by walking. For what does a street photographer do but walk and watch and wait and talk, and then watch and wait some more, trying to remain confident that the unexpected, the unknown, or the secret heart of the known awaits just around the corner.” – Alex Webb

2016-11-16 19:56 發佈
非常有深度的人文之攝, 精彩又不可思議~
喜歡!

好多很有巧思的照片,觀察力和敏銳度都好好~~

locuscc wrote:
“To me, photography...(恕刪)

已經很出色 !!!

請問 圖有放在flickr上嗎?
乘天地之正... 御六氣之变... 以遊無窮.......天地間任君攝影... 鏡頭中自有天地 .......
好棒的拍攝 , 許多照片都有想法跟故事 ~ 學習
好難得在這裡也看到街頭攝影的同好
我自己也是最喜歡街頭攝影
原因就和版主在文中提起的一樣
在街頭拍出的照片我自己覺得是最有溫度的一種題材

文中提起有人被帶至警局這件事情
我之前也特地去網路上查了一些相關法律規定
在台灣拍作品有人的臉孔出現是沒有問題的
也就是說今天如果在路上拍照有拍到人臉對方也無權要求你刪除照片(法律上來說)
但如果今天對望未同意情況下這張照片有商業行為
那就是違法了
但這只是我在網路上找到的資訊
如有錯誤還望各位大大指教

很喜歡你的作品
希望能一起努力拍出更多作品!
很吸引人的作品。

佩服像樓主這樣的街頭攝影,需要的不僅僅是觀察力,更要有說故事的能力。

只能說精彩!
拍得真棒!!

但我想說一下我的親身經歷。

locuscc wrote:
不過前幾天有人在饒河街夜市拍女生試穿鞋子,結果被對方以及同行朋友痛罵並且揪到警察局,雖然並不是偷拍什麼不雅的照片,仍然當場致歉並刪除了相關照片,才得以離開。希望這樣的遭遇以後不會落在我身上...(恕刪)





先借用一下樓主的照片。
我就過這種例子,前一陣子也喜歡到街頭尋找靈感。
有一回在台中車站的地下道,也是類似像樓主#《珍重再見》這張照片的構圖,但我沒注意到前方角落有個女孩子穿著短裙,便按下快門。沒想到,被後方路人誤以為我是偷拍女子裙下風光的色狼,還叫住那個女孩子,並要求我交出相機讓他們檢查,但是我的相機裡都是一些風景照,也沒有故意去拍女孩子走光的照片,我當然坦蕩蕩的讓他們檢查,當時拍的那張照片對焦處是在我眼前的階梯,而那個女孩子是在我五十公尺遠的地方,根本就沒有在焦距內,而且也僅是在照片的小角落,沒想到他們居然認為我是臨時起意的,要請站長送我去警局,我當然不願意去,後來那個女孩子聽到要進警局做筆錄,可能覺得太浪費時間了,就說刪掉照片就可以了,而我也同意並立即刪掉相片,我才得以脫身。
從那時候開始,我就不再街拍了,就連拍照時,有陌生女生進到焦距內我都會避開,像樓主#《隱形手機 vs. 虛擬同伴》#25《早餐店》,就算構圖再如何難得一見,我也不會拿起相機去拍,因為被路人誤會的機率實在太高了。






locuscc wrote:
“To me, photography...(恕刪)


厲害

Locus大持續精進中
攝影的敏銳度與觀察力更上一層樓
實在要向您好好的學習

感謝分享
非常精彩的回顧
五分奉上~
locuscc wrote:
“To me, photography...(恕刪)
歡迎來我的 Blog: http://www.masaru-vision.net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