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ology wrote:如果是鍍膜的特性,請問為什麼縮光圈後就沒有了? 假設左邊有一個光源的成像是這樣擴散光用紅色顯示,就會像這樣每一點的擴散光都很微弱,疊加了整面鏡片的擴散光後才會有圈明顯的光冕縮光圈只留中心的光線通過,擴散光自然就很難察覺了就跟縮光圈會減少暗角同樣道理Horology wrote:而且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減少光斑嗎?但這樣的點光源呈現跟整體對比的下降我都覺得是很嚴重的缺點 這樣有fu啊,還是有很多人喜歡那種遇強光對比下降的效果.有很多人也喜歡沙沙的霧面螢幕,不喜歡高對比的亮面螢幕就像圓形光圈的散景光點會很漂亮,但星芒可難看了,都只是取捨問題
stanmkl wrote:松下的12/1.4在兩方面都有很好表現,又是何原因呢? 波經過物體邊緣時會產生繞射現象,弧邊的繞射光會發散,直邊可讓繞射光集中在一個方向.所以比較簡單的作法,設計光圈葉片造型光圈大開時趨近圓形,縮光圈後變成多邊形光圈大開時用到的是葉片前大段,縮光圈時是用到後小段這個範例圖是5片,所以兩者有重疊到.如果增加到 7片, 9片甚至更多,就可以讓這兩種邊完全不重疊,能各自使用不同形狀.可以讓它縮光圈後仍趨近圓形,當然也能讓它呈正多邊形.
Horology wrote:光圈葉片會阻擋一部分...(恕刪) 光斑是有區域性的,不會隨著縮光圈成等比級數減弱.假設光圈全開時,整個畫面平均照度 1000,光斑強度是 10。相對比 1%縮四級光圈後,平均照度降到 60,但光斑強度可能還有 6。相對比 10%這應該是讓你覺得光斑變大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