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規格表上沒說的事
一台相機,需要真正拿在手裡之後,才能逐步發現原廠設計的一些巧思和不足。使用Pen-F已經兩個多月,有些經驗想來分享一下,所謂“規格表內沒說的事”,供對Pen-F有興趣的人做參考。
之前寫了一篇比較偏硬體設計的分享:
心酸的浪漫:Pen-F入手一個月設計及操作心得+EP-5比較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9&t=4856833&p=3#60905749
本篇比較偏操作性能和界面設計故重開一篇。
PS. 由於我從EP5升級到Pen-F,這裡些的大多是這兩台相機的比較。而EM10 II和EM5 II等這些中間推出的機器我並沒有擁有使用過,所以一些改進可能是這之間就已經有的,可以請大家再幫忙補充。
1. 操控速度更快
第一次在店內把玩Pen-F,和EP5比起來,流暢很多。這種升級感有點類似隔兩年換的iPhone。
類似的電子規格如CPU和記憶體這些,相機廠一般不會寫在規格表裡面。Pen-F只有寫圖像處理引擎是TruePic VII,但也只強調圖像處理質量,與處理速度沒有太大關係。
我自己做了一個不科學簡易實驗,將所有的EP5濾鏡art bracket開啟,然後在Pen-F上開啟所有同樣的濾鏡。(Pen-F上可各個可調整的濾鏡 有的有兩三種不同模式,我只開啟第一種。而EP5所沒有的復古濾鏡等,Pen-F上不開啟)使用同一張記憶卡測試。結果是EP5平均17-18秒完成記憶卡儲存,而Pen-F只需要7-8秒,快了整整一倍。
2. 撥盤響應問題解決
之前使用EP-5時,最大的痛點之一就是撥盤時常不響應。常常需要往左或右狂撥好幾次,類似“喚醒”機器的撥盤功能。EP5新機使用就有這個跡象,後來越來越明顯到讓人抓狂。在Pen-F上使用兩個月撥盤響應良好,可以預期Pen-F已經改進過設計不會有這個問題。
3. 人像膚色更純正
和EP5相比,vivid和portrait模式設定比較保守,差異較小,而Pen-F的人像模式portrait相比以往和鮮豔模式vivid差別很大。第一次看到O家的相機終於可以拍出白皙的人臉,告別以往的肝黃膚色(雖然要到Canon那種討喜的膚色還有一小段距離)。不過這樣的壞處是,如果拍完人像後忘記調整回來,用jpeg直出拍攝花卉這類需要色彩表現的物體,色彩就會平淡很多。另外人像模式不再像以往需要EV+0.7,直接EV0已經可以使用,EV+0.7人臉就會過白了。
4. 新的ISO/WB設定方式
規格上沒說的,但眼尖的消費者會發現Pen-F取消了EP5推出時創新的ISO/WB撥桿,取而代之的是一個ISO/WB熱鍵(十字按鍵往上)。有的使用者會很不習慣。但我自己的經驗是使用EP5時撥桿常常會忘記撥回去,等到需要調整光圈快門或EV的時候,ISO或WB就不小心調亂了,加上前面提到的撥盤響應問題讓操作流程大亂。而Pen-F在ISO/WB啟動熱鍵調整好之後,按ok或半按快門就離開這個模式了,也就不會按錯了。
5. 更多熱鍵
Pen-F比EP5多了一些熱鍵,比如鏡頭旁邊多了一顆可以用於景深預覽。加了內建EVF之後,若使用距離感應器,原先用於啟動EVF的按鍵Fn2便可以設定成別的功能。只是這個按鍵離右手比較遠,需要雙手才能操作。
6. 錄影模式下 可通過觸碰改變EV值
前面有網友討論到,拍影片的時候,EV實體撥盤過硬,調整時會讓機身震動或產生噪音。但其實大可以用手指點屏幕,會出現上下調整EV值的軟體界面。
7. 影片剪接模式
設定影片解析度的時候,多了一個可以簡易編輯影片的模式。開啟該功能之後,可以設定各個小短片的時間,最長8秒,在拍攝時如果需要延長時間可以再按下錄影鍵可以再延長8秒。類似一些手機影片編輯app限制影片長度的功能,這樣可以避免使用者拍過長的影片,造成編輯困難或之後分享的不方便,也避免看的人失去耐心。如果出門旅行拍了很多的小短片,就可以在機身內直接剪輯,調整次序或者刪除不要的短片,並且直接輸出完成影片。可以選擇預設的音樂,也可以通過SD卡存入自己想要的背景音樂。界面使用需要熟悉一下才能上手,但不難用。它的功能雖然很簡易只能拼接短片,不像電腦上的Premier或iMovie軟體可以做更進階的剪輯和特效。但在機身上直接可以執行輸出,對於影片剪接細節要求不大高的情況下,譬如生活短片分享這種,可以讓工作流程快很多。
比如這個就是幫女兒第一次好好剪個頭髮錄下的短片,直接機內輸出,電腦上再下載就可以直接上YouTube了。不用再另外使用影片編輯軟體可以省事很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5fht8V6YjE
8. 錄影同時攝影
只要在每秒30楨或以下的速度錄影,就可以類似iPhone錄影可以同時拍照。以往在EP5的時代,錄影的時候拍照會強迫中斷錄影。
另外還有錄影加速以及120fps slow motion,但是並不實用就是了,除非你手上智慧型手機沒有這個功能。
9. 模式撥盤 可以上下10張照片翻頁
這也是無意間被我發現:模式轉盤下面那個可以左右撥的扭,平時是拿來調整曝光曲線。但在圖片瀏覽模式下,可以上下10張快速瀏覽。這個功能在老43的機器上是通過按上下鍵實現的,在EP1的時候由於加了錄影功能上下鍵變成改變音量。現在這個功能,因為有了曲線撥盤又回來了。不過我還是想要老43機器上,可以用EV來旋轉圖片的功能。(圖片瀏覽模式下,錄影鍵可選取多張圖片同時處理,Fn1可鎖定和解鎖圖片)
10. EVF可屏幕調整對焦點
這個很多人知道可以不用提了。
11. 色盤可寫入raw檔
這個應該算規格沒寫的東西,但我自己沒有使用raw檔,沒有試過。因為Pen-F本身濾鏡功能強大,讓很多用戶覺得這是台只適合jpeg直出的一台機器並不完全對。
12. 內附閃光燈
原先買的時候,知道這台Pen-F沒有內建閃燈,改成了EVF,已經是可喜的改進了,畢竟EP5閃燈我就從來不用,也無法打跳閃。而Pen-F裡面發現有附免費的閃燈,還可以往上閃,真是意外的驚喜,因為我原本以為這個閃燈需要另外購買。這樣一來真是堵住嫌棄它沒內閃的人的嘴,都放在盒子裡面了真的夠誠意無可挑剔了。
13. 對焦更快
和朋友的EM1相比,Pen-F 勝。
另外下面是:規格表沒提到的缺點
14. 沒有Focus Stacking。
有些測評網站誤以為有還特別用EM1演示了這個功能來推薦Pen-F,但實際上Pen-F是沒有的,只有focus bracketing,但不會幫你自動組合。可能是處理能力類似記憶體還是會保留給EM1。有點類似iPad Pro 9.7和12寸的區別,性能最好的還是要留給最高階。
15. 錄影時C-AF對焦慢
在EP5上,錄影時再半按快門,可以讓錄影重新對焦,不過在影片中會看到對焦的過程。在Pen-F上,半按快門不會有反應。如果觸摸屏幕找對焦點,則是會幫你“慢慢的”調整對焦點。這個“慢慢的“的速度溫柔到可以讓你誤以為它好像沒動。但這個設計改動的用意是好的,可以讓你的影片對焦過程更柔和。
16. EVF太過靈敏
在Pen-F上手指頭很容易不小心啟動距離感應器,以往EP5的VF-4沒有這個問題,可能是因為沒有這麼靈敏,或者是因為VF-4距離原本就比較遠。
以上是總結一些規格表上看不到的一些細節,個人的一些心得經驗,難免有遺漏或錯誤的地方還請網友協助指正。
bahamut wrote:
也是E-P5的使用者...(恕刪)
白平衡和Pen-F差不多。不過我記得EP5的白平衡已經很好了。
沒有遇到過需要自調白平衡的狀況,只是一些暖光源的室內,把保持暖色調關掉就不會太黃了。
Pen-F對焦點為9x9,目測小框比EP5的5x7細很多,若和EP5一樣大的話,裝不進9x9格數。
EP5本身已經是不錯的機型了。我遇到的是機背屏幕無法點亮,得依靠VF-4取景,還有撥盤的問題,加上我想要有朝前的LCD,索性就升級到Pen-F了。如果沒有這些考量我EP5應該會繼續用。也建議你等一下EM5 II的新聞,9月19 Photokina就會有消息了。Pen-F內置取景器小一點,可以去店裡比較一下看能不能接受。
Olympus EP-5,
17mm f1.8, 40-150mm f4-5.6, OM 50 1.8, OM1, E520, EP1 www.flickr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