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集: Ohio爸爸有20年沒來這個城市了, 上一次造訪時還是大家一起從Ohio開車過去, 然後完全由當地的朋友帶路閒逛, 完全不用自己認路, 所以沒有波士頓的完整印象. 只是記得交通亂七八糟, 他們當地人也承認這個事實, 不會和你爭辯, 到現在還是這樣.
(不用我說, 你們應該可以找到市中心的位置吧!)
1

再次造訪, 印象完全不一樣, 因為走的路線完全不一樣. 這次下了飛機後, 想要真正認識當地的文化, 因此全程都是坐地鐵 (T Subway). 大家就和Ohio爸爸一起來看看看這個地方的文化吧, 會和一般人的波士頓遊記不一樣哦! (好像介紹波士頓的人也不太多吔!)
2

本以為如果時間夠的話, 可以買一日遊的票, 數次上上下下地鐵, 到處去看看. 不過可以看的東西太多了,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不可能在一二天之內逛完. 光是有名的大學用指頭都數不完了, 我更想要去逛職業球場, 那更要等到下次再說了. 我第二天買一日遊的票, 結果使用次數都還沒有超過面額呢…
3

這個城市很幸運, 他們的職業球隊都還不錯, 棒球的紅襪隊和紐約洋基是死敵; 籃球的塞爾提克隊也曾有過柏德王朝, 前幾年也曾拿過冠軍; 最受歡迎的美式足球, 愛國者隊更是常勝軍, 去年拿到世界冠軍 (這個和棒球不一樣, 真的要叫世界冠軍了, 因為其他國家都還沒有在玩!). 目前還十連勝, 更是難得, 今年又有機會打超級盃了. 冰上曲棍球也有個棕熊隊, 還拿過6次總冠軍. 就算是這幾年成立的職業足球大聯盟, 他們也有個新英格蘭革命隊... 一個小小的城市什麼隊都有, 這也太過份了吧, 他們怎麼養得起, 除非很有錢…
4

上次因為在當地過夜時, 車上的東西全部被偷. 據說還是猶太人區, 算是高級區, 連這種地區都會遭小偷, 所以對這個城市的感覺馬上打對折. 不過這次的印象就還不錯, 也許地區也不太一樣吧, 但是我已不會再”以貎取市”了… 他們自己宣稱, 自從十多年前警方和教會以及社區合作, 犯罪率已經大幅下降, 看起來宗教還是有其制衡的力量.
5

請大家放心, Ohio爸爸介紹的波士頓絶對和大家看的不一樣, 我們不會逛市中心, 那主要是上次來玩的地方, 除非你們要求我把古早掃描的數位相片也拿出來. 我也沒有機會朝聖任何的職業運動場地, 更不會有那些哈佛很傳統的摸鞋銅像照片. 提到哈佛, 我則是要專門為大家介紹其哈佛醫學院. 很臭屁吧! 嘿嘿嘿, 其實只是要到那兒出差, 和教授談實驗計劃, 剛好分享給大家而已, 等著看好戲吧!
6

既然他們的交通很糟, 所以地鐵系統一定要做得不錯來彌補. 一下飛機後就要找如何去坐地鐵, 機場內的服務員告訴我要坐11號公車; 等我上了11號公車, 司機說是要坐22號公車; 等到我上了22號公車, 這時才遇到好心人. 原來我又上錯公車了, 這位司機大哥乾脆直接問我要到什麼地方? 然後他把地圖打開, 告訴我要去坐銀線地鐵, 然後再轉紅線地鐵, 最後再換綠線地鐵… 連在什麼地方換車都說得清清楚楚. 前後花了幾分鐘, 真怕其他的乘客沒有耐心等我們.
(他們這裡面真的是開綠光, 不是白平衡的問題, 有車內的白燈為對照, 好像美國人比較不在乎綠光的感覺和定義吧! 只是我待在這兒時, 一直想要趕快離開!)
7

從這位運將大哥的口音聽起來就像是蘇俄人, 不知是不是高人隠於市中? 就如寳傑兄所說的, 搞不好他還會在地圖上導出一套高級微積分程式給我看… 由於這是個老城市, 靠海的地型本身已經很沒有很完整的樣貎, 再加上早期彎彎扭扭的街道一直延用至今, 所以很多道路迂迴曲折, 忽而消失又忽兒分成數條小巷, 路名也因此而變來變去, 怪不得交通會這麼亂! 想要測試GPS的功能, 來這兒是最好的地點!
8

原來我計劃的路線, 其中有個交換點在施工中, 不能換地鐵, 所以我自己計劃的行程全部都要更換. 還好我多嘴, 又多問了一遍, 不然就要玩地鐵大換車的遊戲了. 我在這兒留個伏筆, 等一下在回程的時候, 也發生了一個很美的故事, 有天使出現了哦, 一定要看.
9

你們應該知道美國警察很兇, 到底有多兇? 一位大哥只是停下來不到一分鐘進去提女朋友的行李, 這位波麗士大人馬上下車 (請注意, 很多警車都是”隠姓埋名”! 不要以為沒有警車, 就可以做壞事哦!), 就擋在車前, 猛拍著車蓋, 命令他馬上上車開走… 很大聲哦, 連Ohio爸爸都被吸引來拍照了! 因為911恐佈攻擊之後, 再加上波士頓馬拉松的爆炸事件, 這兒只可以馬上接人開走, 完全不能暫停等人! 要是在台灣, 也許那位大哥就會嗆回去, 而且要打電話找立法委員了…
10

不要覺得地鐵換來換去很難, 其實他們的地圖很容易懂, 班次也很多, 而且車內, 車站, 甚致馬路上各路口都有明確的指示.我還覺得地圖和指標有些過多了, 有時把牆壁給填滿了. 你們來玩的時候應該不會害怕, 反正只要不出站, 完全不會加價. 這位妹妹歡迎大家拍照, 希望我們多分享她的相片, 等於為她打免費的廣告, 她很聰明哦! 等一下有空就把相片傳給她的臉書… 請大家有空的話去她的連結, 給個來自台灣的讚吧! 她這種正面的態度我很喜歡…
11

有沒有人會問我轉來轉去這麼多路線要花多少銀子? 其實只要你是從機場過來, 全部免費! 是的, 為了觀光, 和方便交通, 全部免費. 只不過要去機場的話就和大家一樣, 要在各站的入口處買票了.
(你們有沒有注意到, 不管是在地鐵還是在馬路上, 這兒的行人大多是年輕人, 居然看不到什麼小孩和老人! 原來這兒大概是全世界大學密度最高而且也是平均品質最高的地方, 這一點應該沒有人否認吧? 我實在很難想像, 當時是如何發展到今天的這種局面?)
12

有時候想一想, 我們台灣一直要拼觀光, 是不是有很多點都還沒有做好? 光是這項方便的服務, 台灣目前應該還沒有吧? 我只知道高鐵有免費的接駁公車 (那應該是不肖人士為了土地增值之故, 而刻意把車站設到偏遠之處. 害我都不想坐了, 省下的時間都被接駁公車給平均掉了!), 但是不知道機場有沒有這種服務? 更方便的是, 這條到機場的銀線地鐵公車, 設計上也是有不同之處, 不但是二節公車之外, 車內有些地方是專門讓人放大型行李的, 不會擋到大家上下車, 更不需要到車體外面的下方拿行李, 很方便我們這些從機場進出的旅客.
13

你們有沒有想過, 如果我們在桃園機場下了飛機, 一堆的行李如果可以很從容地上了接駁車, 直接連到台北市的捷運, 然後可以到台北市的各個角落, 那會是多麼方便的一件事? 如此也會減少很多的交通堵塞問題. 相信很多世界各國的背包客都會全力支持這種作法, 更方便達到外國旅客來台灣自由輕鬆行的目的. 長久以後, 觀光客人數一定會在不知不覺當中往上衝, 這應該是做好觀光最基本的第一步吧! 也許我多年沒有回台灣, 我們的觀光局或是交通部已經做好了嗎?
14

台灣很多大官們不是時常拿著公費出國考察嗎? 這個基本的觀念和建設應該都有學起來了吧? 就算沒來美國, 好像大家常去的日本, 這些連結系統好像也很方便吧? 希望有人也來介紹一下日本下飛機後的交通系統 (JR?). 搞好觀光旅遊, 最最最主要的不就是便利的交通嗎?
15

更感動的是, 車子開著開著, 怎麼從公車開到地底下變成地鐵了, 原來他們的引擎公車在靠近城市後, 就會完全熄火, 和上面的電線接觸, 變成電車, 如此一來就可以省錢兼顧環保. 這個設計, 我看全世界應該沒有幾個城市如此, 還可以換來換去! 唉, 台北已經很好了, 不過還可以更棒!
16

好玩的是, 你要如何介紹他們這套不三不四的系統? 公車? 地鐵? 捷運? 電車? 好像都是! 由於前幾年部分地區剛好完成地下化的關係, 可以很明顯看得出來新舊系統結合在一起的痕跡. Ohio爸爸也是三姑六婆, 因此就和坐在一旁的當地人聊天. 她說, 計程車在上面跑, 捷運在地下跑. 還好我是選擇坐地鐵, 在下面一分不差地跑, 不然計程車在上面的尖峰時刻根本是動彈不得, 而尖峰時刻又特別長, 更不要說紅綠燈了…
17

很不可思議的是, 我在轉地鐵時, 還在到處拍照, 並猶豫要不要進入下一班車的時候, 就在車門口看到很熟的面孔. 再仔細一看居然是芝加哥的教友, 前二個月在波士頓找到工作才搬了過去. 這時我說時遲, 那時快 (成語是這樣子用的嗎?), 大吼一聲就跳上車內去了… 他也很呀異, 因為他平常也從來沒有加班到這麼晚, 也不會坐這班車! 我也是臨危授命, 公司一周前才臨時派我過來開會! 然後剛好在此時此刻此地遇見, 那機率真的可以用滄海之一粟 (好像不太對), 應該是大海撈針來形容!
18

現在先要從科普利 (Copley) 開始介紹起, 這兒有些像是台北的信義區, 不在台北車站的市中心, 但是很高級,只不過路上沒有台北那麼多人, 也沒有看到那麼多夜生活 (也許都還在市中心). 我覺得在美國的許多城市中, 這個城市和台北比較相像, 不會巨大到像紐約, LA, 或芝加哥這種怪獸等級, 也不會像我們哥倫布市百萬人等級的城市, 大家都早早上床睡覺了. 到了晚上路上還有許多人在街上活動, 也有很多公共交通系統運作, 人數也很接近.
19

主要的建築都圍在這個廣場旁 (Copley Square), 現場還聞到許多攤販燒烤的味道, 晚飯還沒有吃吔, 可惜他們都已經收工, 正在離開, 也許周末會比較熱鬧吧. 這種多功能的廣場和台灣比較官方正式化的總統府和中正紀念堂廣場不太相同, 他們可以隨興舉辦很多不同類型的活動, 也可以有不同的註册攤販在這兒做生意, 如果要瞭解當地文化, 來這種地方參加他們的活動, 是最好方式.
20

我一出地鐵回到地面時, 著實嚇我一跳, 因為看到許多很美的建築, 重點是這些建築都很古老了. 從外表可以看出很明顯斑珀歲月的痕跡. 對了, 這個城市根本就是美國最早發跡的城市之一嘛! 他們當初把茶葉倒進海中, 拒絶繳稅給英國而發生戰爭, 就是從這兒開始的… 搞笑的是, 到現在他們還有為觀光客專門設計一個行程, 用古老的船載著觀光客, 然後讓大家把一包包的茶葉丟到海中…
21

我是晚上到, 早上離開, 所以剛好可以給大家看看這兒一明一暗的感覺, 各有各的美, 我個人是比較偏愛晚上的感覺, 多了一些些神袐感, 你們可以自己比較看看.
22

這個大圖書館還真的有夠大, 大到嚇死人… 可惜我沒有時間進去參觀了, 應該也有些可看性吧! 如果下次有機會再來開會, 一定會進去好好地拍些相片… Ohio爺爺應該會很失望, 以為我會說好好地去讀些書… 老爸, 我都這把年紀了…
23

現在看到的旗子是法國國旗嗎? 應該是紀念在巴黎恐佈行動中死去的無辜百姓吧! 對付這種恐佈份子也許要有很高的智慧, 到底是蘇俄的趕盡殺絶好還是美國的和平談判好? 我到現在還沒有真正的答案, 你呢?
24

路上的行人都穿得很時髦, 以白人為多數. 是的, 大多都是這樣子的打扮. 再來就是亞洲人, 反而黑人好像是少數. 還是重覆前面說的話, 沒有看到什麼老人和小孩! 很好玩的是, 地鐵購票機上面居然有個中文和西班牙文的選項, 這兒的老中很多嗎? 還是大多數在這兒當學生或教授? 所以你們來這兒玩的話, 中文也會通哦!
25

更好玩的是, 在我的旅館中, 還看到當地發行的中文雜誌, 這也有些太過分了吧? 這兒到底有多少老中? 有圖有真相, 你們說是不是? 以前台灣人很多, 現在應該都是對岸同胞的天下了! 有時候想一想, 如果在美國的”外國”科學家, 尤其是華人和印度人, 全部都回國服務的話, 美國真的會有很大的問題. 什麼時候這個問題會發生呢? 當薪資和生活環境都不輸美國時, 這個就很容易發生了! 台灣已經發生了, 中國是正在發生當中, 印度也許不久的將來也要發生.
26

我入住的這個旅館叫140, 原因就只是其門牌號碼為140, 這也太好笑了吧! 啊如果門牌是38或49 號呢? 這個還只是好笑而已, 如果是74, 164, 或是447號怎麼辦? 不過這不是我見過唯一的例子, 我曾經有介紹過哦, 誰回答得出來? 提示一下, 和鬼屋有關! 猜到的有奬, 我不可能回去, 所以只能口頭奬勵, 要等我回去領奬也可以!
27

這棟被市政府列為古蹟, 不知道以後可不可以改建或更新? 怎麼左看看右看看, 愈來愈覺得這兒會發生藍可兒事件? 還是呆在房間中不要出來吧! 因為旅館位於這個熱區中, 又是古蹟, 所以我不期望會多麼富麗唐璜, 而且我也是找最低價位的旅館為主.
28

門面看起來還好, 只是有些小而已. 一樓連平常該附設的餐廳都沒有, 給客人喝的飲料休息區也移到七樓去了, 吼吼吼, 真的差很大.
29

不過也不能太開玩笑吧! 一樓大廳變小廳也就算了, 居然房間也小得要命, 在美國還第一次看過這麼寒酸的旅館. 可走路的地方大概只夠二個人做伏地挺身吧, 廁所也沒有浴缸, 連掛衣架和整衣設備都在門旁, 會不小心撞到…
30

我馬上用SKYPE和LINE傳給親朋好友看, 我妹妹還安慰我說, 其實是我沒有見過世面, 很多亞洲大城市的旅館, 尤其是東京, 都是如此. 那麼我又是O姥姥進大觀園了嗎? 好吧, 樂觀一點吧! Yes, 太棒了, 一輩子還沒有看過這麼小的房間吔! 至少不會共同馬桶! 真新奇吔! 連窗外都有這麼美的都市景色吔! 有沒有注意到左邊大樓的鏡子把街上的馬路反射連在一起… 很好玩吧! 咦, 果然心情好多了, 真的是境由心生! 不要再和另一半或是小孩子爭吵了…
31

路上看到的公寓就完全沒有芝加哥那麼現代化的造型, 也許都是古蹟建築, 那不就都不能改建了? 我的大學同學住在紐約, 他們家就是被列為古蹟, 所以連要維修都要提出申請, 更不要說改建了! 那麼芝加哥人應不應該感謝當年的那一場大火? 如此才能讓他們把整個城市重新規劃, 造就成現在的局面! 果然國父說的沒錯, 要徹底的毁滅才有徹底的重建…
32

如果你們要來波士頓, 當然要吃他們的龍蝦和蚌殼濃湯, 然後逛他們市中心的波士頓公園. 如果還要知道更多的細節, 那就要自己去GOOGLE或是找維基了! 嘿嘿嘿, 我自己不小心看了一下維基, 居然波士頓和台北是姊妹市, 怪不得感覺有很多地方相似, 可是姊妹市有什麼好處呢? 學生可以免費互換? 哈哈哈, 那我們就賺大了…
33

這個都市是麻薩諸塞州的首府, 也是平均家庭收入排名第五的都市, 不難想像這麼多好學校的地方, 自然收入也會好一些. 人口規模則落到全美第21, 晚上只有60萬人, 上班時間則會增加到120萬人, 是不是比台北小太多了? 不過人家有一堆的名校, 這個就比台北強太多了! 由於波士頓地處海邊, 面積有限, 所以人口密度居全美前三名, 那不就和台灣很像了?
34

據說, 嘿嘿嘿, 是據維基說, 這兒也是媒體業的重鎮, 很多有名的媒體都把區域總部設在這兒, 大概這兒的學生多, 所以可以直接挖人才. 其實學生多, 什麼行業都很容易在這兒找人才! 好啦, 還有很多旅遊資料就自己上網找了! 我們要去哈佛醫學院了哦!
35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