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分別代表了Olympus 首度使用Live-view CMOS和最新的機種,
我想知道它們在實拍時的效果,
所以就自行設置了一個環境來測試,包括動態範圍和雜訊比較。
鏡頭統一使用Leica D 25mm/F1.4
中央對焦,點測光
自然色彩模式,S=0,C=0
我不做評論,就只放上原圖。
首先,是動態範圍,用超低光源,單一顆5W鎢絲燈泡,加上1WLCD手電筒照右半邊,左半部遮光源製造陰影。
僅縮圖,無效果,無銳化。
E-3(1.3s)

E-330(0.67s)

再來是雜訊比較
原圖裁切,由於兩台相機像素不同,裁切後大小就不同。
無縮圖,無效果,無銳化。
ISO 200
E-3(1/8 s)

E-330(1/8 s)

ISO 400
E-3(1/15 s)

E-330(1/15 s)

ISO 800
E-3(1/30 s)

E-330(1/30 s)

ISO 1600
E-3(1/60 s)

E-330(1/60 s)


為什麼我覺得ISO的表現E330比E3好?
不過 到現在我還是搞不大清楚動態範圍跟寬容度的差別

三樓的大大一講
得多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