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問em10配pana12-35

請問em10配pana鏡頭12-35
會唔會出現紫邊問題
因在一些論壇上看過
除em1外om機身配pana鏡頭都有紫邊問題出現

2014-06-16 20:2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EM10 35
我也想知道,
可能用的人少少,
回應冷清!
我的EM10也想配12-35啊!

Sky_city5550 wrote:
請問em10配pan...(恕刪)


O機就直上12-40吧!!
現在 OM-D 兩台新機都是用新的處理引擎
相較於其他 Olymups 的機身
紫邊的情況有比較減少

可以看這串文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9&t=3897209
第四篇回應
雖然有紫邊
但個人認為算滿輕微的
我恰好就是E-M10 + 12-35
哈 其實我無感
但也可能是遲鈍 或者沒拍到容易出現紫邊的東西
我現在使用的是panasonic gx7 + 12-35
影像沒有不滿意的地方
但機身太小與鏡頭不太平衡
在考慮把gx7換掉
轉用em10加手柄
Em1當然也是考慮清單之中
只是頂尖型號對參與攝影只有一年的我
似乎不太適合
E-M10+12-35也不錯啊, O家新機現在也有加入P鏡的數位修正, 紫邊照理會比早期機種輕微,
且12-35鏡身的Power OIS比起E-M10的三軸防震強一些, 可在選單裡開啟"鏡頭防震優先"功能
...
大概四個月前在經費有限下,
手上EM-1 , EM-5 12-40, 12-35 同時在手,
之後我留下EM-1 + 12-35。

12-40 與 12-35 方面,12-40 紫邊和曜光較輕,
但自認是技巧派的我,過去那些曜光很多鏡頭也在用,避免直接對幹強光,取景等,
特別是用曜光、光班製造出拍攝氛圍,使用上12-35對我完全已經適應,
反而ZD 12-60 太完美的光學性能,我還拍不出某些12-35的氛圍。

話說,連Minolta 28-70 2.8 我都愛不釋手,基本上現代鍍膜科技都能滿足我需求。

實在,如果養設備經費夠,我會留下兩套,但是還是出清換錢錢,
所以才賣掉當時比較有賣頭的12-40。而從全幅整個走向M43可以知道,「大小」是我考慮
12-35才符合這個需要。

觀景窗的話,兩者差太多,EM-1我無法捨棄,否則的話,大小而言,我認為M4/3應該最大只能EM-5。

12-35 大部分國外網站都是評價與12-40伯仲之間,基本上,
如果12-40做成 12-60 2.8-5.6,我就會選擇後者,
12-40 2.8的必要性,在m43 光圈2.8意義不大。

反而12-35就有小的優勢了。但12-40微距又強一點。

12-35並沒有發色不足之處,承襲Minolta => Panasonic 風格,
(Pana的鏡頭設計團隊是Minolta過來的這點應該不是rumor而是真實新聞)。

輕便的優勢讓我留下他,有人認為多一圈、多一小截的12-40不是明顯大很多,
但是如果不裝把手就顯得大的12-40,有種威風感,但實際收納在包包和攜出時,「存在感」就很大。

過去,使用EM-5 + 12-35就能到達輕便了。 但EM-1就沒有這樣的便利。

所以,其實會推薦EM-10 + 12-35這種選擇,也是增加版上和O家愛好者的多樣性吧!

如果懂得避開曜光的技巧,紫邊不放大去檢視的話,若是輕便考量應該選擇12-35。
我也是E-M10 + 12-35使用者

從E-P2配12-35跳上來E-M10

心得:
E-M10雖使用與E-M1同的新處理引擎

但與E-M1相同的是,還並未加入對12-35數位修正

12-35接E-P2與接E-M10成像光學部份可謂相同

E-M10新的處理引擎目前好像只加入了14-140II,後續期待韌體更新

不過12-35光圈也只2.8,紫邊跟20 1.7比起來輕微多了

基本上也可以忽略

另外所謂的紫邊校正,其實也就只是把紫邊變成黑邊

很在意可以用LR修看看


題外話,Power OIS與E-M10的三軸防手震個有強的地方

Power OIS主要在於相機靜止中,防止手微震降低快門數

室內低光源下,望遠的等效70端依然可以用1/15秒拍下銳利的畫面

Olympus的三軸/五軸在移動相機情況下可以發揮很強的防震效果

例如在行進車中,就算廣角端快門拉到1/50,1/100還是晃不停

開機身的三軸防手震即可得到很高的成功率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