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請問鏡頭光軸偏移的機會高不高?

最近使用 E-M5 + MZD 12-40mm 拍照,發現相片有些地方應該清晰卻沒清晰。

回家對著窗戶測試,離牆約 3.5m,上腳架關防震,光圈 f2.8,ISO 200。

結果是這樣:

對焦點選左邊


對焦點選右邊


可以發現對焦在右邊時,左邊已經糊掉了(點相片可以看大圖)。

機身之前也因為焦平面偏移送修過,元佑保證說沒問題,這次只願意將鏡頭送檢。

如果機身加鏡頭都有軸偏移,說真的機王及鏡王都被我遇上了,原本想上 E-M1 的欲望大概也消卻了。

我這部 E-M5 如果扣除邊框換修,到現在已經送修 5 次了,其中感光元件就換了 3 次。

不知這樣會不會被列入「奧客」名單中?
2014-05-14 19:4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鏡頭光軸 機會
如果標準很嚴格的話,有細微偏移的機會並不低
但要精確測試也不容易,你這兩張照片我都覺得相機跟牆壁並非完全平行
只要稍微偏差一點點就可能出現你這種情況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Horology wrote:
如果標準很嚴格的話,有細微偏移的機會並不低
但要精確測試也不容易,你這兩張照片我都覺得相機跟牆壁並非完全平行
只要稍微偏差一點點就可能出現你這種情況


你說的這個問題我也有想過.....

不知道這樣說對不對....

我想可以用景深的概念來考量,那就看看以這樣的拍攝條件要讓景像超出景深之外是要偏移到什麼程度。

用以下的網頁來計算景深:

http://www.dofmaster.com/dofjs.html

以這樣的條件來計算結果:



也就是在鏡頭前方 1.84 公尺到無窮遠都在景深範圍之內,如果要讓左邊照物偏移到 1.84 公尺之前,那種偏移量我想在腳架上是可以很明顯看得出來,也就是一點點的角度偏移也不會影響到左邊景像移到景深之外。
menon wrote:
你說的這個問題我也有...(恕刪)


1. 景深的計算結果跟模糊圓的設定值(你畫面最右下角的circle of confusion)直接相關
你這裡用的數字是過去的標準d/1500 = 0.015mm,但我認為這標準並不適合數位檢視的條件
也就是景深其實沒計算出來的這麼多

2. 景深計算的結果並沒有考慮鏡頭本身的像差,但現實上大多鏡頭像場並非平整
尤其是廣角在邊緣常見像場彎曲的現象,所以也不會完全符合算出來的情形

我會比較建議遠距離的測試,找個前中後景都有的環境(例如操場)
對焦在接近中間的位置(但距離仍要夠遠),這麼一來就很容易觀察左右兩側的差異
也可以避免些微距離誤差所造成的影響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Horology wrote:
1. 景深的計算結果...(恕刪)


那一般現在數位 CoC 要採用多少來算會比較合理?

另外想請教一個問題,之前縮光圈到 13 來拍照,發現鏡頭前的小塵點 (不注意看還看不出來) 竟然呈現在影像左邊上?這有沒有可能是偏軸所造成的情形,才讓鏡頭前的塵點落入景深範圍內?

menon wrote:
那一般現在數位 CoC 要採用多少來算會比較合理?

從你的用圖方式, 反推回去..
menon wrote:
另外想請教一個問題,之前縮光圈到 13 來拍照,發現鏡頭前的小塵點 (不注意看還看不出來) 竟然呈現在影像左邊上?這有沒有可能是偏軸所造成的情形,才讓鏡頭前的塵點落入景深範圍內?


這我不認為是,一般影像上出現塵點大多都是感光元件前的塵點

另一個問題已有人回答了(我不用景深計算器的)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Horology wrote:
這我不認為是,一般影...(恕刪)


如果鏡頭鏡面擦拭後塵點也消失呢?
menon wrote:
如果鏡頭鏡面擦拭後塵...(恕刪)


你可以再把類似的小東西放在同一個位置試試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回廠調校鏡頭回來果然正常多了,以下兩張相片分別是調校前及調校後的拍攝結果。

這是調校前:


這是調校後:


兩張相片皆是光圈 F2.8,對焦點選在左邊窗戶上。

看一下調校前的相片,中間及右邊都已經失焦了。

調校後的相片就沒有這樣的情形。

總算還我一顆完善的鏡頭,不然之前拍照怎麼感覺這顆鏡頭比 MZD 14-42mm 的畫質差.....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