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疑問]這兩張MTF圖表代表的意義

最近小弟想買Leica D 25mm F1.4,
但是我已經有50mm F2.0了
所以就去找了數據來比較一下
首先是50mm 的MTF圖(官方數據)

[疑問]這兩張MTF圖表代表的意義

再來就是25mm的MTF圖(網路上找到的)

[疑問]這兩張MTF圖表代表的意義

很奇怪的是,看起來好像Leica的圖形數據不是很漂亮。
兩個的價格卻差將近兩倍,Leica的用料也好很多,鏡頭大,光圈也大。

雖然Leica的開始很銳利,但是下降得很快,
Olympus的一開始少了Leica約10% 但是整體曲線平緩。

這是什麼原因呀??因為25mm的廣角關係嗎?

可以告訴小弟,Leica這樣的數據的廣角鏡,是不是很正常呀?
2007-07-03 14:4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疑問 意義 MTF
首先
不同焦段的 MTF 不能相比
再來 lecia 這隻,雖然在 4/3 上變成了 50mm 的標準鏡
但實際上它還是 25mm 的廣角鏡 (只是成像圈較小)
所以 MTF 上是一定比較弱的
再來 lecia 的 MTF 應該是 F1.4 的情況,算是很不錯的表現了

這兩隻我都有過
25mm 比 50mm 銳利
對焦快
對焦行程長,利於 MF
色彩比較不像 olympus 的鏡頭,不過我也滿喜歡的啦
轉黑白後,超讚
重點它是 第一顆 4/3 的定焦大光圈啊~~

可惜,它太貴了~~~三萬塊的價位
實在是~~~~
不過如果不考慮這點的話,是我覺得 4/3 鏡頭裏
不可少的一隻好鏡

Leica那一顆是設計給4/3系統的雖然說25mm是在135中的廣角
但是用在4/3卻是標準鏡頭所以設計上並不能說他是以廣角來設計
畢竟它的image height只有fullframe的一半而已
他用在4/3系統並不是廣角啊,
用在full frame也會產生暗角所以他根本不是給full frame用的啊
所以"這是什麼原因呀??因為25mm的廣角關係嗎?"這句話基本上不成立
因為是4/3它的實際stop也比真正full frame的25mm來的小
雖然他是25mm但是設計上還是算標準鏡
這顆鏡頭基本上還是算標準鏡只是它是針對4/3系統而言

所以我還是建議你如果要比的話
拿full frame用的50mm F1.4和這一顆25mm F1.4來比較會比較適合
http://cweb.canon.jp/ef/lineup/standard/ef50_f14/mtf.html
可參考這一顆canon 50mm F1.4看起來Leica的MTF要來的好很多
但是其實這樣比也不公平,因為實體stop小的話MTF自然會比較好設計MTF就會比較高
所以leica比canon這顆好也是正常的

如果真的要比我還是覺得拿真正相同規格來比較會比較適合
畢竟像高,還有實體焦距,實體光圈都會影響到設計
另外光圈越大越難設計這是不變的道理
你拿2.0和1.4比實在有點問題不然你也拿1.4縮小到2.0的MTF來相比還差不多
可以參考剛剛那canon的MTF圖中藍色線是縮小光圈的MTF遠高於黑線F1.4的MTF
沒錯沒錯
雖然 25mm 是作給 4/3 系統用的,算是 50mm 的標準鏡
但它的焦長還是 25mm 啊

我覺得可以想成它是 25mm 的成相圈,然後只取 中心的部位
對中心的鏡頭作最佳化的處理

為什麼我會覺得它還是有點廣角鏡的味道呢?
因為實拍,四周有時會有較暗的情況,加上有點輕微的變形...
雖然很輕微,但是感覺得到的~~
我覺得會有暗角的情況要檢查的有很多
第一鏡頭設計本身的問題,廣角鏡會有暗角是因為廣角鏡頭設計要達到較高的相對照度本來就有困難
可是25mm對4/3是標準鏡頭裡當相對照度還是可以很高基本上到70%以上應該都不會有問題
至於輕微變形可能只是這顆鏡頭對離軸的distortion不想修的太好而故意所做,
理論上的標準鏡頭焦段都可以設計到很好distortion都可以於1%
而廣角鏡這就很難了要做到廣角大光圈變形量低一值都是很困難的
除非你設計一種球面的sensor或是底片跟人眼一樣取代平面的sensor
不然變形是必然的

第二CRA角度的問題,也就是olympus說的入射到sensor的角度要越垂直越好
但是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沒有鏡頭可以軸上離軸的CRA都是一樣的
絕對都是角落的CRA>軸上的CRA
這就是暗角的其二而原因
這有點離題了
綜合大家說的,我的理解沒錯的話,
所有O家的鏡頭都是以X2來設計,
所以基本上比較著重中央部位的設計是嗎?
因為O家鏡不多,也沒有幾個好比較,
所以單看MTF圖型而言,會有很大的疑問,沒想到後面的學問這麼大。
真是增廣見識呀!!

還有,wetwetwet大大
Stop是什麼? 可以解釋一下嗎? 好像很重要...

4/3的鏡頭不是都是垂直入光嗎? 怎會還有暗角問題?
還以為這是4/3的強項,暗自竊喜選到好牌子呢。
或者,這是一種不必要一定遵守的設計條件,廠商可以自行設計同樣規格的鏡頭?
http://www.flickr.com/photos/tommyli/
綜合大家說的,我的理解沒錯的話,
所有O家的鏡頭都是以X2來設計,
所以基本上比較著重中央部位的設計是嗎?

幾乎所有鏡頭都是中央比四周的MTF來的高
畢竟照片的主角多事在畫面的中央,你總不會把model放在畫面的角角吧!

因為O家鏡不多,也沒有幾個好比較,
所以單看MTF圖型而言,會有很大的疑問,沒想到後面的學問這麼大。
真是增廣見識呀!!

其實看MTF圖也有些盲點,定焦鏡頭的MTF比較漂亮從中央往外側遞減
但是變焦鏡頭就很亂,有時候中央的還會比離軸低不過不常發生
但這都是變焦鏡頭設計必須要做的取捨,也就是說不得已的

還有,wetwetwet大大
Stop是什麼? 可以解釋一下嗎? 好像很重要...

stop就是決定鏡頭進光量的決定平面,在DSLR中通常就是光圈
但是實際上鏡頭設計中也可以是最決定通光量的鏡片
也的確stop會影響很大,畢竟stop也會影響像差和相對照度

4/3的鏡頭不是都是垂直入光嗎? 怎會還有暗角問題?

廣告說法,事實上是不太可能的,當然有些特殊的鏡頭可以特別設計,但是很不實用
很可能會把鏡頭設計成很大一顆,以相同焦距而言
大光圈也會造成相對照度降低,所以會有暗角

還以為這是4/3的強項,暗自竊喜選到好牌子呢。
或者,這是一種不必要一定遵守的設計條件,廠商可以自行設計同樣規格的鏡頭?

4/3的的確有這好處是可以設計corner入射角度比full frame接近垂直,而且鏡頭也不會太大,
(廢話sensor比較小啊!!)
這是我認為4/3的最大好處,所以olympus一直打這個廣告說接近垂直
但是實際上是不可能是垂直的,所以我說是廣告說法
wetwetwet wrote:
綜合大家說的,我的理...(恕刪)


感謝解釋,
所以,以一般鏡頭設計法而言,廣角越廣,四週的失光及影像損失越大嘍?
例如以11-22而言,等效22mm的廣角,實在是業界少見的好鏡,
MTF是這樣


所以它的廣角端,影像損失會這麼嚴重,對嗎?
還有,為何它的接物鏡那麼小,濾鏡接口卻大到72mm,是為了怕有暗角才故意設計成大顆一點的嗎?
照內部透鏡組來看,也沒有需要這麼大的原因呀...
http://www.flickr.com/photos/tommyli/
亂入一下,如果要比相同規格可以用 Canon 24/1.4L 來比一下,目前大概只有這顆的規格跟 Leica 25/1.4 比較像

http://cweb.canon.jp/ef/lineup/wide/ef24_f14l/mtf.html

以中央部位大光圈的解析度來說,Leica 狂勝,可惜這不能接在 135FF 上 Orz

25mm 鏡頭要跟標準鏡頭相比是勉強了一點,標準鏡頭使用的結構先天上就是像場平坦 MTF 漂亮
像是 Canon 85/1.2L or Canon 50/1.4

http://cweb.canon.jp/ef/lineup/standard/ef85_f12lii/mtf.html
http://cweb.canon.jp/ef/lineup/standard/ef50_f14/index.html

F8 的線條 (藍) 幾乎是平的 (請忽略 10mm 之後的部份)
而 25mm/1.4 ASPH 並不是對稱結構的產品設計,先天上有差別的
另外長焦的鏡頭也比較好做出中央與邊緣畫質均一的產品
像是下面這個大變態

http://cweb.canon.jp/ef/lineup/telephoto/ef135_f2l/index.html

(Sorry 只熟 C 家的)
文山小藍謅記: http://thomas-lan.blogspot.com 癲癇進修劄記: http://nyepilepsy.blogspot.com
亂入一下,如果要比相同規格可以用 Canon 24/1.4L 來比一下,目前大概只有這顆的規格跟 Leica 25/1.4 比較像

http://cweb.canon.jp/ef/lineup/wide/ef24_f14l/mtf.html

我覺得拿這兩支鏡頭來比還是有問題,原因相同image height根本不一樣

以中央部位大光圈的解析度來說,Leica 狂勝,可惜這不能接在 135FF 上 Orz

這是當然一個是標準鏡(for 4/3)另一是廣角(full frame)還要兼顧high field

25mm 鏡頭要跟標準鏡頭相比是勉強了一點,標準鏡頭使用的結構先天上就是像場平坦 MTF 漂亮
像是 Canon 85/1.2L or Canon 50/1.4

canon 50/1.4平坦的MTF感覺是犧牲軸上MTF換來的平坦如果他能全部在拉高10%就更完美
85雖說還是標準鏡頭焦段但是長焦距要設計MTF平坦相對容易很多
25mm這顆leica還是能算標準鏡,

http://cweb.canon.jp/ef/lineup/standard/ef85_f12lii/mtf.html
http://cweb.canon.jp/ef/lineup/standard/ef50_f14/index.html

F8 的線條 (藍) 幾乎是平的 (請忽略 10mm 之後的部份)

這個是當然的縮小光圈所有的鏡頭MTF都可以拉高很多

而 25mm/1.4 ASPH 並不是對稱結構的產品設計,先天上有差別的

25mm/1.4還是對稱結構的,只是他用的element較多讓你覺得他沒有對稱
我猜測Leica這顆就是為了修CRA角度二不採用 7 elements in 7 groups架構的原因
你看你提供的canon 24mm F1.4第一片鏡片相當的凸這就是對稱非對稱的一種指標
當然還要看stop設計的位置來決定,只不過我查不到leica的stop位置,看sigma 30mm F1.4
看起來和canon 50mm F1.4架構非常相近,就可以知道,這樣換來的優點就是CRA角度比較小
有點複雜但是我只是希望寫的讓大家更清楚


http://www.four-thirds.org/en/products/single.html#pana25

另外長焦的鏡頭也比較好做出中央與邊緣畫質均一的產品
像是下面這個大變態,

http://cweb.canon.jp/ef/lineup/telephoto/ef135_f2l/index.html

其實這是一定的,長焦段的MTF,相對照度更是均勻的很,這是物理沒啥特別


(Sorry 只熟 C 家的)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