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是個剛入門的初學者,目前使用未滿一個月,上星期剛把kit鏡升級成18~50 f2.8 ,覺得好拍很多,可是在室內的情形下,還是稍嫌難拍了點(快門會偏慢 iso超過400又有點慘不忍賭),因為本身對手動對焦不會很排斥,所以想問問這台接上老鏡(如om...m42) 拍攝方式是怎樣?機身要切換成光圈優先?(然後由機身來判定快門多少 光圈自己手動調鏡頭嗎?)還是除了手動調鏡頭的光圈外,自己還要在調整快門? 另外請問如果都以50mm f1.4或f1.8來說,m42系統和om系統哪邊值得投資?因為我發現m42的轉接環便宜很多~鏡頭也不貴,om系統似乎鏡頭還是偏少...很多疑問,希望大大能指點迷津,謝謝喔!
還有e500觀景窗實在太小
對的很辛苦
一定要去買觀景窗放大olympus me-1
裝上去以後會好對焦很多
裝上老鏡我通常還是用再m模式
e500還是有對應老鏡的測光
所以只要看ev值來調整曝光即可獲得正確曝光的照片
而光圈值再lcd上是" - - "顯示
m42還有om這兩個規格我之前在買老鏡前有猶豫過
但是我忘了是啥原因
反正我後來是選om
m42有一個蠻不好的缺點(我真的忘了)
您得自己再爬爬文
我運氣好爬到再回答您
有幾個經驗分享一下;
1. 測光應該什麼問題,不管用什麼模式(光圈先決是沒用啦,鏡頭和機身没電子訊號連接),最多是先拍張試一下,EV值加減一些就OK。
2. 如同樓上大哥說的,E-500觀景窗很小,小弟加了裂像對焦屏,又加了ME-1,勉強可以應付,但光源不足時還是很吃力。
3. 得開最大光圈對焦(不然會看不清),再縮到自己要的光圈拍照。
4. 小弟用了CZJ Pancolor 50mm F1.8,不錯,變成我的主力人像鏡。長焦用Takumar 200mm,銳利是無話說,但是覺得在長焦段因為老鏡沒有ED,色散比較嚴重,都會有紫邊出現。
5. 曾經踫過有一支望遠鏡頭無法無限遠對焦(Pentacon的70~210mm),應該是轉接環改變了鏡後距造成的。所以買長焦段的時候要小心,可能得當場試一下,不然就是確定有人用過沒問題。
6. 我的M42-4/3接環沒有買日本近代的,是中國貨,用起來好像也還好。
其實我也是前年才加入的初學者,從E-500開始的,我覺得對初學者,用手動鏡來訓練技巧是最好的,不然就算照了一堆好照片,也不知其所以然,下次照壞了,也不知為什麼,這樣不會進步。
你可以看一下原野綠大大的Blog,有介紹M42的經典鏡頭。網路上也有不少。
祝用得愉快。記得也分享一下喔。
分享我的經驗如下
一,老境不一定要執著於om 或 m42,接nikon ai 或 ais 也很漂亮。也不會很貴。
二,50mm 的話,om1.4不錯,但顏色有點偏藍(大概是我的設定沒弄好),pentacon 1.8 便宜又大碗,對焦距離又近,可能比 om1.8還超值。(我在ebay花了台幣800就標到了),但鏡頭質感就沒有om好了,塑膠感重。但我的鏡頭中最利的居然是那顆 nikon 50/1.8 af。
三,說到手感,我覺得nikon ai 或 ais的定焦鏡比om要更好(當然是窮人階級而言,不要跟leica比啦)
四,觀景窗太暗部分,就......無解了,天氣好的時候多拍拍吧。
五,除了M模式,你也可以試試A或P模式。我發現某些鏡頭在光圈全開的時候,直接用A或P曝光也很準。這可省了一大堆調相機的時間,因為你只要對焦就好了。尤其是要用老鏡搶拍的時候,免得人都走了,鳥都飛了還在調快門。如果縮光圈到8或11的時候,也可以直接 - 1.5EV至 2EV 直接拍,這個數值視鏡頭而定。
六,室內當然可用閃光,但買隻大光圈卻可拍出唯美的質感。1.4 上腳架,只要室內有盞燈,幾乎都可以應付。麻煩的是焦段問題,50x2=100mm在室內能拍的東西不多。pentacon 29/2.8 或其它接近 30mm左右的定焦就不錯了,光圈全開用現場光即可。
請參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