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華飯店B3,馬上可以看到斗大的Olympus牌子,入場簽名可以換取DM和小紀念品(#O-MD公仔)。
#O-MD公仔就是之前在法雅客預購E-PL5活動好禮贈送之一。

現場吸引了滿場熱愛#Olympus的攝影朋友,台閩科技的經理為大家講解新機E-P5的外型設計與新功能的介紹。

第一眼就可馬上清楚地發現到Olympus Pen,和過去僅有Olympus不太一樣,更貼近了#Pen F一些。
#The Olympus Pen F, Pen FT and Pen FV were very similar half-frame 35 mm single-lens reflex (SLR) cameras with interchangeable lenses produced by Olympus of Japan between 1963-1966 (Pen F), 1966-1972 (Pen FT) and 1967-1970 (Pen FV).
老實說,我十分喜歡這次的「OLYMPUS PEN」的LOGO字樣。

這次不管是電源開關、快門鈕、功能轉盤、前後滾輪等都有了不一樣的設計和操作。




機背的按鈕配置有了很大的改變,除了雙滾輪的位子改變之外,還新增了#FN撥桿。
#前後滾輪不單只是我們常在用的曝光補償與光圈快門,E-P5原廠設計了四組常用的功能,包含「光圈/快門速度」、「曝光補償」、「ISO值與白平衡」,然後可以透過FN撥桿的切換來作一個快速的切換。

最快的快門速度來到了#1/8000秒,超越了同級ILDC甚至是APSC。
#1/8000秒,更快的快門速度可以在室外拍照時能使用最大的光圈,達到淺景深的拍攝主題;過去如果在大白天底下使用大光圈,可能需要透過減光鏡或者是縮光圈才能得到正常的曝光表現。

1/320的同步閃燈速度,也是同級ILDC以及APSC單眼系統中之最。

過去總是還要透過WiFi記憶卡來無線傳輸照片,E-P5總算是導入了#WiFi功能。
#透過APP軟體「OI.Share」功能,除了可以上傳分享外,也可來遠端控制相機(無線快門)。

OI.Share中利用#QR code就可以作相機和手機的配對連線。
#原廠的影片介紹會比較清楚(連結請點)。

可以在手機做無線快門觸控拍攝(在Canon 6D上也有看過類似的功能)。

同時還推出了新的外接式電子觀景窗 - VF4,高達236萬畫素以及1.48x放大率。

觀景窗的放大率差異可以透過這張圖表有了較清楚的概念。

當然,OM-D身上的五軸防手振,在E-P5也是不能夠缺少的。

降低快門延遲的時間,捕捉到更快的拍照瞬間(這個功能我還沒有玩到,有機會再和大家介紹)。

在功能轉盤上就可看到的新功能「照片故事」,簡單來說就是照片拼貼。

過去不管是E-P3或者是OM-D,從休眠至可拍照的時間都還是覺得有點久,這次E-P5大躍進來到了0.5sec。

千呼萬喚的「峰值對焦」真的來了,對於有在玩手動鏡的朋友們真的是最大的福音。

全新的104萬畫素TFT LCD,實際使用後真的感到很舒服,#顏色表現也相當準確。
#E-P3和OM-D所搭載的61萬畫素AMOLED螢幕,會有偏綠的色差效果。

這次和上代一樣推出銀、黑、白,其中銀機的質感相當好,黑機為霧面的消光黑,白機還是鋼琴烤漆的亮白色。

廣受好評的F1.8定焦三鏡也同場推出了黑色版本,並非像是12/f2.0 limited,所以應該會是和銀鏡一樣售價。

去年推出的Boby Cap Lens也推出了新的三色(出這個我就不知道該說什麼了XD~)。
好吧!投影片介紹到此結束了。
接下來就是實機的把玩和外型介紹囉!
//
[攝影] Olympus E-P5 (三)巨大的躍進 - 外觀介紹

前年九月Olympus E-P3的上市,令人為之驚嘆,因為終於改善了過去E-P2那緩慢的對焦系統,以及E-P2那跟不上時代的23萬畫素LCD,也在E-P3有了全新的螢幕且支援觸控對焦和觸控快門;隨後,更在去年上半年推出了Olympus OM-D E-M5,這不只是一台順應復古潮流而隨便虛應的相機而已,那是搭載新型感光元件,大幅度地提升的可用的最高ISO,加上144萬觀景窗、五級防手震、防塵防滴的全新設計。
那時候我就在想,Olympus E-P5還能怎麼樣做呢?就只是把現今每家相機廠商都有的WiFi功能加進去就好嗎?結果E-P5的問世,不但有了更優秀的電子性能,不管是開關機的速度或者是亮暗部的對焦速度,更有了為拍攝者所重新設計的前後滾輪和按鈕配置,還有Olympus無庸置疑的成像畫質和色調表現。
過去,其他家的機種可能新增加個幾個濾鏡,又或者是多個WiFi功能,就立馬推出了下一代,搶先上市擺架銷售,反正有什麼不好的地方,下一代再改就好,我記得某一款單眼相機就連只是把LCD改成可360度翻轉,這樣也可以變成是下一代的新機。或許,Olympus的系列相機往往都不是大家口中CP值最高的機種,但是從這家公司所研發出來的相機和鏡頭,我可以看到那份所謂真正的質感。
(所以,台灣元佑和台閩,你們開的售價可以在降一點嗎XD~)

型號的位置還是一樣,不過為了後滾輪的位子設計,原本Olympus的幾個字移至左邊閃燈那裡。

機背的按鈕配置也完全不一樣了,取消了飛縮轉盤,也取消了原本拇指蒙皮位置的滾輪。

機頂配置其實差不多,比較特別的電源開關,變成了撥桿式的了,感覺上多了幾分專業;
而以往很容易掉落的功能轉盤,這代變成比較內嵌式的,所以大家可以較為放心了。

HDMI/USB的位置則是沒有改變,不過銀機整體黑色蒙皮的部分,紮實的觸感我十分地喜愛。

2x2轉盤控制的第二組設定,可以設成我們常會用到的ISO值以及白平衡,透過前後滾輪就可做調整。

E-P5最大的差異就是在於這裡的配置了,新增了前後滾輪以及FN撥桿(錄影鍵也可自定義)。

同時發表的75mm F1.8黑鏡版本,質感也是相當地好,搭配E-P5黑機或者E-M5黑機應該都很好看。

和我的75mm F1.8銀色版本相比,是不是顯得低調許多呢(更適合拿來偷拍了)?

這是黑色版本的17mm F1.8,不知道在台灣E-P5會不會有搭配17mm F1.8合售的組合套餐。

黑色的17mm F1.8質感就稍微弱了一點,屬於比較霧面噴漆的材質,略遜於銀鏡閃亮亮的感覺。

黑色的E-P5,質感依舊很好,和過去的E-P3有點類似,不得不提EP系列的質感真的比OM-D要好很多。

電源開關、快門按鈕、功能轉盤、前後滾輪,找不出第二台如此細緻完美的ILDC/EVIL系列相機了。

黑機配上白色復古Olympus Pen銘牌,也是相當的好看。

E-P5的閃燈的位置和E-P3一樣,不過這代沒有辦法上折九十度打跳燈了。

Olympus E-P5黑色一機三鏡大全套(45mm F1.8也有出黑色的版本,不過我在現場沒玩到)。

還有就是白色的E-P5了,質感和E-P3、E-PL5的白色機種很相像,很適合女生朋友使用。

對了,E-P5的LCD螢幕是沒有辦法上翻自拍的,是和E-M5一樣的九十度方式而已。

這是現場朋友的白色E-PL5,配上紅色點點的相機背帶,真的是美呆了(但好像是一個男生在背XD)。
這次同時發表的還有新的外接式觀景窗 - VF4,為236萬畫素以及1.48x放大率,不過因為時間的關係沒有在現場玩到,過去我自己也僅用使用過VF2而已。看到國外購物網站已經有E-P5+17mm F1.8+VF4的大全套組合,其售價和台灣官方的E-M5 12-50mm Kit組的售價差不多了,E-P5上市應該會有不錯的售價給大家,我們一起期待了,而我想也有很大的機會可以買到17mm F1.8的拆鏡版。以上就是我這次在發表會中簡單的體驗,以及外型與外觀上的使用與操作,希望之後真正上市後,有機會能夠真正地花時間來好好使用和拍攝這台相機。
最後,「老闆,我該選擇OM-D還是E-P5?」
差點忘了回答這個問題了,這個這麼重要的問題,
我想,還是留在最後一篇再來好好地和各位做介紹和解析吧!
//
[攝影] Olympus E-P5 (四)該選擇E-M5還是E-P5?

神戶 風見雞館 Olympus OM-D E-M5 + Olympus M.ZD 17mm f/1.8
記得去年E-M5剛上市時,我也是相當地興奮不已,不單只是因為復古的機身外型。E-M5當時是一個全新的產品線並搭載新型的感光元件與優異的電子性能,不過我是到了去年十月底才真正地敗入手帶回家,無非是因為我最常使用的Panasonic 20mm F1.7接在E-P2的機身上,其對焦速度真的太慢了,且切換光圈的聲音也很大聲,於是所幸買下了E-M5的單機身;不過在買了E-M5後,隔了一個月我還是又買了新出的Olympus M.ZD 17mm F1.8,而把20mm F1.7給賣掉就是了。

京都 下鴨神社 Olympus Pen E-P2 + Olympus M.ZD 17mm f/1.8
如果M.ZD 17mm F1.8早一個月出來,或許我就不會買E-M5了吧?
因為E-P2對於我來說就已經是相當稱職的相機了,縱使是兩個世代以前的產物,不過已完全符合我在日常生活、出國旅遊等拍攝條件和環境了,唯一不足的地方大概就是在於高ISO的表現,但我大部分的場合都是用大光圈定焦鏡居多,也就很少需要用到ISO1600以上。另外,E-P2 + Olympus M.ZD 17mm F1.8也不會有找不到對焦物體或者假合焦的情況發生(E-P2 + Panasonic 20mm F1.7就真的有點杯具了,在GF1身上的對焦速度都要比E-P2/E-P3快很多),所以我才說如果17mm F1.8早一個月發表的話,我可能也就不會買E-M5了<strike>(E-P2可以再戰十年)</strike>。不過預算有限的我,最後還真的是上癮了,陸續買了俗稱的m43大魔王 - M.ZD ED 75mm F1.8,而這個就是另一段故事了。

神戶 北野異人館 Olympus Pen E-P2 + Olympus M.ZD ED 75mm f/1.8
那麼,該選擇E-M5還是E-P5?
如果是和我一樣已經有E-M5的朋友,那麼真的沒有迫切急需換機的必要。E-P5最大的差異大概就是多了1/8000的快門速度了,在室外拍照時可以更完全展現大光圈所帶來的淺景深,不過這個E-M5可以透過減光鏡抑或1/4000其實就已足夠,真正要用到1/8000的機會似乎不怎麼多;另外,就是一些新功能,例如:WiFi無線傳輸、峰值對焦、故事照片等,還有就是按鈕配置和滾輪設計等小變化,對於成像的表現和操作的過程,兩台其實是差沒有很多的。如果有多餘的預算,可以拿來添購鏡頭或者是來趟出國旅遊應該會來得更有意義。
如果是要考量選購首台相機,還是要添購一台隨身機朋友,那麼就可以等E-P5上市吧!因為E-P5的訂價一定會比E-M5要來得低的,其功能卻是比E-M5要完整,CP值導向先決的話,E-P5是大獲全勝的。先不談兩台所搭載的KIT鏡是不同顆鏡頭,而在機身上兩台的差異就僅在E-M5多了一個電子觀景窗和防塵防滴的設計,不過E-P5在電子性能、按鈕配置操作,以及外觀塗裝都是要比較優異的,另外,就是E-P5螢幕為新款104萬畫素TFT LCD,畫質表現細膩,而且也不會再像過往E-P3/E-M5的AMOLED會有偏綠的情況發生,所以整體來說購買E-P5會是比較划算的,當然更是希望會有搭配Olympus 17mm F1.8這顆鏡頭的組合。

京都 鴨川 Olympus OM-D E-M5 + Olympus M.ZD ED 75mm f/1.8
選你所愛,愛你所選。
E-P5詳細規格在其他網站上的產品發表文和實機評測文都有完整的資訊,所以我就不在這裡再重複一遍了,而在文章的字裡行間都是比較主觀的看法,也是我這幾年拍照的心得。最後,E-P5也好,E-M5也好,抑或是E-P3、E-PL5也都好,只要是一台能夠值得信任的相機,就是一台好的相機了,所以,復古的ILDC、專業的DSLR、輕便的DC,不管如何,不是買來當作胸前的配件以及防潮箱內的展示品,而是時常會帶出門來記錄生活中的片刻點滴,那麼是C還是N,對我來說根本一點都不重要了。在六月的時候,會有兩台新機前後問世 - Olympus E-P5和Ricoh GR,我想,勢必會相當地精采啊!

神戶 神戶港 Olympus OM-D E-M5 + M.ZD ED 75mm f/1.8
完整系列文章連結:
[攝影] Olympus E-P5 (一)在拿起相機之前
[攝影] Olympus E-P5 (二)新品發表會 - 投影片介紹
[攝影] Olympus E-P5 (三)巨大的躍進 - 外觀介紹
[攝影] Olympus E-P5 (四)該選擇E-M5還是E-P5?
//
結果文章寫好才沒幾個小時,
就看到剛剛公布的E-PL5, OM-D降價的消息,
我才說完元佑死不降價,打臉也沒有打這麼快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