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參加了公司的蘇杭員工旅遊,那是我第一次跟團出國旅遊,團費便宜是便宜,但是便宜的團費,是因為有當地餐廳、商店等之類的店家幫忙攤掉了。所以行程變成想逛的景點匆匆晃過,反倒是被綁在商店聽那些店員推銷商品好幾小時。
為了不重蹈覆轍,今年跟公司提議,自己帶一條京都線自由行。表決結果,我提議的京都行入選為四條國外旅遊線之一。
於是,選在元旦與春節之間的服務業淡季,不需要簽證的日本團先出發了。
在看下去之前,請先點這首曲子:http://www.youtube.com/watch?v=ZK6HMtZTeOs
ようこそ、京都へ。
歡迎蒞臨京都。

我很喜歡京都,這是第五次的京都之旅,也是第一次京都的冬之旅。
之前的京都都是一個人旅行,這是第一次有人一起同行,而且是我帶團。
由於同行的同事有的是第一次到京都,所以有些普遍認為必去的景點就要帶他們去。
像是票居京都第一景點的清水寺

第二天行程:清水寺→八坂神社→祇園→白川→三条→河原町通
女性們在一生當中,應該都會有一些憧憬,想穿穿看旗袍,想穿穿看和服,甚至韓流來襲之後,也有人想穿穿看韓服。
在等待了快一小時,幾個女同事們變身了。

光看走路步伐就知道沒穿過和服的人,不過下擺還蠻美的。

第一次在冬天來京都,清水寺畢竟是京都景點的第一名,遊客還是很多,但是跟春秋兩季比起來,算是少了,所以還能悠閒的逛。
不過,發現幾家寺廟的建築物,都趁遊客最少的冬季修繕。

不過,沒關係,看不了寺還有社,看不了堂還有院,看不了莊還有廊。京都面積雖然不大,但是,春夏秋冬四季,讓我待上一年也逛不得膩。


一走出清水寺,在清水坂有同事就走散了。電話也打不通,不理他們,臨時在計畫外的餐廳用餐。

暗自竊笑,終於甩掉幾個同事了,剩下幾個同事再想辦法甩掉,那我就可以自由自在的獨自逛一天了(這段隱藏),呵呵!
不過,有聰明的同事,用公用電話打通了,終於趕上一起用餐。見面時,大家很有默契的抱抱拭淚,說有多擔心的矯情話。是京都的建築物令我們思古幽情嗎?這裡也可以演甄還傳!

若不是帶同事,不知還要隔多久才會再來清水寺,遑論走走清水坂、二年坂這幾條坡道。


這天午前下著毛毛細雨,午後雨停了,但是還是多雲的陰天。
好久不見,八坂の塔


這位穿和服女仕的背影比同事有韻味多了,忍不住按下快門!還有,正面也美呦!(這句要隱藏不可給同事看到)

第一次來八坂神社

這門前的Door Man 的肅穆神情不得不引人注目。

原來是婚宴場地與一般餐廳。但是建築物是日式建築。
曾經在東京神樂坂的一家義大利餐廳用過餐,那是一家老式的日式住家改建的。室內用餐格局還是保留原來的住家格局,格子窗紙糊拉門,且用的是義大利餐。餐是美味,但是那用餐氣氛,至今更令我懷念不已。
雖然不是用餐時間,但是也想進到這家喝個咖啡。不過,行程進度嚴重落後,而同事似乎也沒興趣進去。於是打消提議。但是,列入下次京都行的休憩點吧!
旅行之前雖然會做一些功課,但是我不會做太仔細,想保留一些意外的偶遇。
這些意外的偶遇,意外的驚喜,就是旅行的樂趣所在。也常常令人咀嚼回味不已。
第三天行程:嵯峨野→嵐山→四条河原町
清涼寺



冬天的京都,就算是熱門景點,旅客少很多。所以冬天適合去這些熱門景點。
冬天的嵐山遊客,至少少了四分之三。

只要來嵐山,我喜歡來寶嚴院這一帶走走。

這一帶不管哪個季節來,遊客總是很少。


來這裡,還有個目的。
就是來見祂
嗨!魚雷觀音,又見面了!


在四条河原町,說是給同事自由時間去血拚,不如說給自己一個人旅行的悠閒自在空間。
也是第一次來錦市場

錦小路通逛完後,同事去逛藥妝店,我逛我的書店。
也來到了這裡,一保堂茶行。

點了一杯ほうじ茶,在旁稍作休息。
覺得時間差不多,準備回走去跟同事會何時,發現了一家溫馨的紅茶店。

於是就進去了。
這家的音樂來源竟然來自於黑膠唱片。

店頭擺放的看板寫著,這天的音樂是 EMITT RHODES 的音樂

股溝了一下,EMITT RHODES 的音樂在台灣竟然幾乎找不到繁體中文資料,日文資料倒是不少。他的曲風有點披頭四的調調。曾成立"The merry-Go-Round"樂團,不久就單飛,但是也不久就轉到幕後了。在幕前活躍不久。
晚上了,所以我點了較有喉韻的大吉嶺第二季茶,若是早上的話,我應該會點較為淡雅清香的第一季茶。紅茶的濃度與浸泡時間抓得真是洽到好處。好棒喔!這樣的泡茶水準。套餐的甜點是蘋果派。

我喜歡紅茶更甚於咖啡。來之前,是有找了幾家在京都的紅茶專賣店,但都不在規劃的行程線上,所以都沒有特別跑去。沒想到,就離開同事群獨自的閒逛,竟然發現的這家很有質感的紅茶館。真是這次京都行的驚喜。
真的,旅行之前的功課不用做太細,才會有這樣的驚喜令旅行回味無窮。
時候不早了,得趕去與同事會合用晚餐。


跟同事約在三条鴨川旁的STARBUCKS。

STARBUCKS不是我的愛,來京都更不可能進去。不過,唯獨這家三条店我會進來。窗外就是鴨川,若是早上來這裡吃早餐,望著鴨川潺潺流水,偶而會有幾隻飛鳥。感覺就開啟了當天旅行的能源。
根據雜誌的調查報導,似乎甚少觀光客會下到鴨川岸邊走走,會走下去的幾乎都是京都人,或是用午餐,或是情侶,或是下來走走休息紓解上班時的壓力,鴨川河畔似乎是京都人的能源的補給站。
這是題外話。
第四天行程:銀閣寺→茂庵→詩仙堂→惠文社
第一次來銀閣寺

銀閣寺春秋兩季的人潮實在太多了,尤其是外縣市修學旅行的學生們,一看到那黑壓壓的人潮,我就轉進附近得白沙村莊。所以我都避開這裡。
冬季人潮少很多了。

帶同事來京都,還是要帶他們去幾個一級景點,總不能都去一些我喜歡的冷門地方。不然,他們回去無法跟親朋好友們說:我去過清水寺耶~!我去過銀閣寺耶~!若是說:我去過白沙村莊耶~!我去過建仁寺耶~!他們的親朋好友一定一副表情木訥,這是哪裡?你怎麼都去這些沒聽過的地方?

算是託同事的福,我總算來銀閣寺了。



其實,來銀閣寺有一個主要的目的,就是我想帶同事來「茂庵」

銀閣寺算是順便來的。
與其說我想帶同事來,更應該說是我自己想再來。

茂庵可算是一家咖啡店,位於銀閣寺不遠處的吉田山上。
要去茂庵,先要爬上吉田山,穿過一些民家。

路途會見到他
嗨!小地藏桑。又見面了。
上次見到時,有人在他旁邊擺了一瓶芬達葡萄汽水。

爬了將近十分鐘的山坡後,終於要進入茂庵的領域了。


茂庵在大正時期由一位商人所創辦的茶室,那時有八席茶室。自創辦人去世後,這茶室也捲下門簾熄燈了。幾十年後,又重新開啟。

原本的八席茶室,現在剩下兩席。

每個月都有定期舉辦茶會。

要去茂庵咖啡之前,要先穿過林間小路,也會經過樹林下的茶室。

然後才會見到在山頂林中的茂庵咖啡。

去茂庵之前的這些山路、小徑、樹林,讓來客先洗去了世俗塵埃,沉澱煩躁心情,這些過程有如一種儀式,先去除無謂的心情,就用單存的心,專心來享用茂庵的用心。很難想像,就山下不遠銀閣寺前,那噪燥的人潮。
我想,這樣的咖啡空間,就算是在京都也是絕無僅有的。
很難想像,這還是在京都市內。

茂庵

也只有在京都,才能在如此古式建築物內享用咖啡。
這棟原本是當時茶人的食堂,能在這裡喝個咖啡,休憩一下,真是幸福。
營業空間就在二樓。
我喜歡坐在面向窗外的這排座位。

天氣好時,可望見高雄山、船山以及五山送火的「大」文字。所以這面窗向北囉!夏天若坐在這個位置(京都的夏天可是有名的熱,所以一直到現在我都還不敢在這個季節來。),暑氣應該全消吧!
同事們在銀閣寺前的商店街逛得忘我,差一點來不及來這裡用午餐。

我的午餐!Pita Bread!有 mozzarella cheese 加番茄與豬肉兩種口味。
第一次在茂庵用餐,超乎我想像的美味!

廁所就在屋外

Bye-bye 茂庵!

看我用這麼多的篇幅介紹茂庵,你應該就知道我是多麼的喜歡這裡。
若你的京都行只有一天的時間,我建議,一定要把茂庵排入行程。你若是喜歡京都,一定能感受這裡帶給你的五感感受。
下山的路旁發現了這個牆腳的小鳥居,這在柊家旅館的外牆腳也有,據說,是防醉客隨地小便,誰敢在神聖的鳥居上小便呢?

詩仙堂

在京都,我會以門前會不會有商店街,來判斷這裡會不會有團體客。
這裡沒有商店街。
冬季遊京都,就是整個清幽。一些非熱門景點,遊客就更少。

詩仙堂的旺季在秋季,是賞紅葉的名景。

春秋兩季的京都,美是美,且美的令人讚嘆!不過所帶來的人潮,也令人很難悠閒地閒逛。

我發現,我喜歡上冬天的京都了。

進到詩仙堂,只遇到兩位客人。

雖不是最絢麗的季節,但是,更能靜下心來欣賞她的另一種美。

不吵雜

沒有干擾

不會拍好照就想走

體會這樣的心情不就是來京都的初衷嗎?

就像這位人士,不像旅人,像個京都上班族,他一來就只跪坐在那裡不動,若有所思,靜靜的看著庭園。當時我不明所以的想拍下他。

當我要離開時,他也跟著離開了。

他進來不到十分鐘。
現在再看了照片,我明瞭為什麼會想要拍他了-他讓我感到他是有故事的人。似乎有他自己的情緒在。
相同的空間,相同的景物,不同的人欣賞,不同的感受。

天色已晚,曼殊院是來不及去了。

同事已在這裡等我了。

這次安排的行程有個大敗筆。
當來到惠文社時,同事們竟然沒有興趣進去,理由是不懂日文。
我也不敢逛太久,只好匆匆看一下就離開了。

第五天
也是最後一天,說是給同事自由時間,更應該說是給自己自由時間。相信同事們在這幾天被我帶過後,都已經會自己搭地鐵、搭公車,以及知道可以去哪裡買他們需要的土產了。
所以,這天也恢復了我自己的旅遊習性。
一大清早就出門
先去也一大清早就開門的東西本願寺


西本願寺在這之前原本位於大阪城的現址,被豐臣秀吉遷移到京都現址

之後,門主的孩子兄弟鬩牆,爭奪繼承權,失勢的長子被德川家康支持另成立東本願寺。

其實,這是德川家康是畏於本願寺的權勢,而介入分化本願寺的勢力。
不管是哪一家本願寺,看得出來財力相當雄厚。

這次京都之旅的最後一站,來到了相國寺。

這是一家禪寺,第一代住持為夢窓疎石。

他不僅是一位禪僧,更是一位庭園設計高手,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西芳寺與天龍寺的庭園。

一來到相國寺,天氣轉為大晴。

是這幾天以來最好地天氣。

相國寺面積很大

塔頭更是眾多,而金閣寺與銀閣寺皆屬於相國寺的塔頭

而這天來相國寺的最主要目的是這裡,相國寺的塔頭-慈照院

距離上次的開放為19年前

慈照院的建築或庭園,在京都裡並不算精緻。

但是,他是有故事的,而京都的一磚一瓦何嘗不都是有故事。
也因為這些故事,逛起京都來會更有意思。
這裡是茶室頤神室,為千利休的孫子千宗旦所開設的。

在這裡相傳,有隻白狐很景仰千宗旦的點茶風範,於是常常化身千宗旦為客人點茶之類的傳說。不管信不信,這些傳說,多少也增添這些建築物的傳奇色彩,讓後人來到這裡,多了想像空間。

這一天雖然天氣很好,但是強風吹的人很受不了。
來京都的第一晚,幸好買到了拍照專用的Lowepro手套,讓這幾天拍照時手不會凍僵。而機動露出的兩指,又可以很靈活的操作相機。

京都除了這些寺廟庭院以外,我也喜歡在逛街。
逛街時,我喜歡欣賞商店各式各樣的暖廉



或者招牌








京都的冬天很冷,若颳起風來,會吹得人頭昏眼淚流。
這樣的天氣,若看到咖啡館,就會躲進去,喝杯咖啡取個暖。

若一時看不到咖啡館,那就尋找自動販賣機裡熱的午後の紅茶

從販賣機出口取出午後の紅茶,用雙手握緊,先暖暖手掌心,然後再塞到外套內,讓身體也感受一下紅茶的熱度,再打開喝,這時可以感受到暖意從胃漸漸擴散到全身。
差不多也該與同事會合了。

回家是為了能再來京都。

祈求各位朋友在未來新的一年都能幸福。

再見!

相機:E-M5 OM-D
鏡頭:M. ZUIKO DIGITAL 17mm f1.8 與 M. 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
照片皆JPEG 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