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終於重返O家了(EM5,EP5&EM10),文雜圖多請慎入!

前言:{我就是一個沒錢沒技術又想玩器材的器材控吧!}

時間拉回到2005年初,也將近八個年頭了.當時因為公司樓下就是有名的相機街,
所以每天吃晚飯的時候都會順便看看一堆人在買什麼樣的相機.只是一直搞不清
楚,明明在出去玩的時候,只要幾千塊的DC就可以用了,何必花個上萬塊,又要買機
身,又要買鏡頭...不就是拍照嗎?那時候最紅的數位單眼可是Canon的300D.

但就像是今天的Fujifilm X-E1或是Olympus E-M5一樣,擁有個數位單眼,似乎是
想成為偽文青的最快路徑.所以突然中邪地在某一個晚上,把Olympus E-300和
14-45mm給抱了回家.而且到現在都還回想不起來是看上了甚麼規格,才會去買了一套
"非主流"的數位單眼系統.那個只有

1.8",只有13萬畫素的顯示屏.
三點對焦,三區測光....
800萬畫素CCD
沒有防手震機身,也沒有防手震鏡頭
ISO 超過400就慘不忍睹

可能是...可能是....可能是.....
4/3系統因為反光鏡的設計,所以比較小台...
可能是...可能是....可能是.....
號稱相當有效的超音波CCD除塵設計...(我回想覺得,這個好像是重點)


只是文青終究還是偽的,不會因為買了數位單眼就成了攝影人.在拍了一堆慘不忍睹
的影像檔之後,終於把整套系統出清掉(包含貴鬆鬆的11-22mm廣角鏡與FL-36閃光燈)了.
因為我終於知道老是拍不好的原因了!!

那就是....

那就是....

相機不好!!對!就是相機的問題....整套Olympus系統最大的功用,就只是去峇里島蜜月時
拍拍芭樂照.



還有去瑞士時,拍了一堆失焦與手震的照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家都聽過吧!(笨老外常說的是Bad workers always blame
their tools) 中國人真是太聰明了!所以就趕緊換了Nikon D80,加上Tamron B005,
90mm F2.8與N35mmF2D,然後乖乖每週去社大上個入門攝影班.



結果才發現....
連焦段與光圈的效果都搞不清楚,還買了好幾支鏡頭...
連閃燈與手動曝光模式都不會用,也買了又貴又重的閃光燈...
連主題與構圖是甚麼都不知道,每次只會抱一堆鏡頭出門,重死自己...

中間還曾經聽人人在稱讚小小白,而敗入了Canon 400D 和小小白+Tokina 12-24mm.
但因為準焦問題,又再次全部出清...傷錢包呀!



買全幅機身是為了高ISO的可用性,可以捉得住好動的小朋友.



就像是每個女人櫃子裏的包包與鞋子...搞到自己手上一堆鏡頭與相機.還必須有三個
防潮箱來裝它們.



隨著年紀老化,而且還要帶小朋友出門,才慢慢覺悟到,沒有攝影眼和美國時間,拍照本來就只
是幫家人與自己留下美好的回憶,器材是輕便實用就好了.

Nikon D5100 加上 35mm f/1.8就是很好的輕裝備.銳利的大光圈更增加室內的可用性.



幾年前買的LX3也是蠻方便的隨身機,到現在我都還拿它來拍一些近寫.



不過我自己覺得這兩年攝影器材的最重要成就,還真是無反單眼的誕生,那才是真正解救
我們這些攝影白癡的好工具.不僅出門包包變小了,而且簡單直覺(Apple也是這樣成功的)
的觸控介面讓我們不再會手忙腳亂.這中間,我個人是很欣賞Panasonic的m43系統.所以也
一連敗了GF3與GX1.GF3有簡單好用的介面,GX1則有扎實的組裝與不錯的影像品質.再加上
P家一系列C/P值頗高的防手震鏡頭,現在出門都是只帶1~2台m43相機了.



不過....科技終究是在進步.以前一直認為m43系統比不上全幅,甚至是APS-C的畫質,這種
刻板映像突然被一台小相機給打破了....而且竟然是來自於那家騙走我的錯誤第一次:
Olympus !! 不過這次學乖了,在觀察了超過半年的使用經驗,才終於把這台小巧但扎實的
E-M5給抱回家了.而且原來P家的鏡頭都可以繼續快樂的用下去,真是想了都開心.



E-M5的硬式保護貼可以選用E-P3的,尺寸剛剛好.



原廠有附一個可愛的絨毛袋,給那顆迷你外閃.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起兩顆鏡頭(其實一顆是轉接鏡):
Panasonic 14-45mm 與 Nikon NH-WM75 0.75倍廣角鏡.



雖然我也有X14-42裝在GF3上,但是我覺得這顆不到7000元的14-45mm更適合帶出門.
頂銳利扎實的畫質與對焦快速的手動變焦(P45-150mm的變焦更順),讓這個鏡頭真的
是不錯的旅遊鏡. 而且因為它是52mm的濾鏡口徑,所以也可以接這顆NH-WM75廣角鏡.
這樣14mm就變成10.5mm的廣角了.

但是畫質會不會變得很爛呢???



右下角截圖
終於重返O家了(EM5,EP5&EM10),文雜圖多請慎入!


{補記1)

只是敗完了E-M5,試用了幾天後.一時手賤,拿了X14-42mm分別接上
了GX1 與 E-M5來拍拍看,結果....

上圖是Panasonic GX1,下圖是E-M5.



很明顯的GX1的對比度稍差,更糟糕的是細節也少了不少.同樣對焦在按鍵
{6}上.按鍵四周的髒東西,E-M5保留的完整許多(好爛的對比照呀!!)

ISO3200下做局部裁切,E-M5與14-45mm還可以拍出這麼噁心的東西,算是蠻不錯了!



不過X14-42mm就沒這麼好了..14-45mm的CP值真高!!


所以立馬當下就將GF3棄養給別人,再去抱了一台E-PL5回來了.其實另外一個
原因是E-PL5可以設定IS鏡頭優先,這點比E-M5更適合去裝X鏡與無O.I.S開
關的鏡頭了.

(人家說會買白色機子的人是不是都有些自戀傾向呀??)





一樣有附上可愛小巧的外接迷你閃燈.



再來做做同樣的實驗.
上圖是E-M5,下圖是E-PL5.同樣是裝X1442鏡頭



看來差異是不大.

X1442雖然只是定位在DC用途,但是接上E-PL5還算是有一定銳度.



中央處裁切



不過發現一個很奇怪的事情.雖然在E-M5上無法關掉X鏡的IS開關,但是照片
並不會糊掉.可是在E-PL5上,如果同時開了機身防震與OIS鏡頭防震,照片卻是
糊的??(快門1/20)

用了一陣子,其實有了SCP超級控制面板的功能,O家的介面也不是太難用啦~
另外推薦Elecom的小相機包,搭配E-PL5蠻合的.



{補記2}

因為原來手上的14mm/f2.5連同GF3一起轉移給了家人,所以目前手上
是連一顆大光圈的m43鏡頭都沒有,室內拍攝實在有些吃力(ISO往往要到
3200).

剛好這一陣子O家17mm/f1.8的熱銷,實在讓人看的心癢癢(器材控的血
又開始沸騰了...),只差那一分鐘就要按下網購的按鈕時,突然最後的一
絲理性讓我決定再看一下幾顆相近鏡頭的規格比較.

這個43鏡頭的介紹網站不錯 網站

Olympus 17mm/f1.8:
镜头结构=6组9片
最近对焦距离=0.25m
最大图像放大倍率=0.08x
(35mm规格换算:0.16x)
滤镜尺寸=直径46mm
体积(直径×长度)=57.5mm×35.5mm
重量=120克

Panasonic 25mm/f1.4:
镜头结构=7组9片
最近对焦距离=0.3m
最大图像放大倍率=0.11x(35mm规格换算:0.22x)
滤镜尺寸=直径46mm
体积(直径×长度)=63mm×约54.5mm
重量=200克

Panasonic 20mm/f1.7:
镜头结构=5组7片
最近对焦距离=0.2m
最大图像放大倍率=0.13x
(35mm规格换算:0.25x)
滤镜尺寸=直径46mm
体积(直径×长度)=63mm×约25.5mm
重量=100克

仔細想想,我要這個大光圈是要幹什麼呢?拍風景嗎?
還是要一片奶味?好像都不是呀?我希望的是高速快門
與發色漂亮的室內鏡頭,尤其是拿來記錄美食...
25mm/f1.4很棒,但是它的最短對焦距離與放大倍率似乎
又不是那麼適合我的需求,17mm/f1.8亦然.所以幾經思考
還是改選了20mm,畢竟它還能小小的配合一下街拍的場合.
至於對焦速度的快慢,拿了E-M5實際去試了一下,其實在
不要差太遠的焦平面與S-AF下,速度還不算太慢...當然
便宜又好用的P14-45mm在速度這方面又是大大的勝出!!

這顆鏡頭搭配OMD的發色與解析度,真是讓人感到相當安定
與放心.大小也相當compact.





尤其是原來兩機兩鏡的外出場合,現在竟然只要這樣的小包包
就可以帶著EPL5+X1442與EM5+20mm....真是太幸福了!



包包可以小了這麼多!!


{補記3}

藉著購物網站的買萬送千與即將過期的購物金回饋,一次可以省了2000元,
就把這隻生平第一次擁有的O家m43鏡頭帶回來了.繼續保持m43鏡頭的收藏
原則:輕巧且平價.

沒想到這隻45mm/1.8是這麼小巧,不過金屬鏡身的質感真是很棒!!


光圈全開就相當銳利,近拍也不錯!




{補記4}
終於把P家的三定焦給補齊了.加上Olympus 45/1.8,可算是窮人
小四喜的集合了!
2012-11-20 16:2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雜圖 EP5&EM10
最近好多人推14-45
連文包前輩都跑出來贊聲
再加這篇,讓小弟也想敗一顆來試試
記得以前1萬上下,讓人敗不下去,現在價格庶民多了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eddielu wrote:
時間拉回到2005年初,也將近八個年頭了


全篇最讓人感動的照片,小弟直覺以為還是巴里島那張E300的大作。

恭喜回到O家懷抱,心得分享很精采(看得出來也有器材控的因子)

加分囉!
整篇文章也顯現出版主的財力相當的雄厚
看來器材控毒發得很嚴重…
這麼久又回到O家EM5應該是會讓你滿意…
回想起N年前用E系列,它的白平衡真的有讓我驚嚇到…
EM5應該是各方面都比較平衡均等的好孩子
但…如果…
不滿意的話也可以再買XE1和RX1…(逃)

看來從此以後, 大大可以不用再離開O家了.

因為:

1. 人愈老就愈不想帶大相機出門.

2. 以小尺寸高品質相機而言, M4/3 是比較容易取得平衡點.

3. (M)4/3的科技自EM5 開始超過人們日常的需求.

4. 日後科技只會愈來愈進步, (M)4/3只會更超過眼睛和使用上的需求.

5. 有一天連特殊專業也會用到(M)4/3 如打鳥和運動(任何要扛全組相機上山下海的機會).

可是O家會有如此的雄心和遠見嗎? 給我們專業的M4/3機身和鏡頭吧!

123
DAWEI MAGIC wrote:
恭喜回到O家懷抱,心得分享很精采(看得出來也有器材控的因子)

wilhelmina wrote:
看來器材控毒發得很嚴重…


我相信版上很多同好也都走過這樣的路啦!(因為我好幾個鏡頭都是買二手的)
不過一台全面平衡的小相機才真是我們這種肉腳所需要的.



chienyu35 wrote:
記得以前1萬上下,讓人敗不下去,現在價格庶民多了



雖然我相信12-35mm有更好的畫質和廣角,不過以重量和價錢來說.還是
帶這顆出門就夠了.



ching43202 wrote:
1. 人愈老就愈不想帶大相機出門.

2. 以小尺寸高品質相機而言, M4/3 是比較容易取得平衡點.

3. (M)4/3的科技自EM5 開始超過人們日常的需求.


是真的! m43鏡頭也小些. 尤其在很多場合,拿起巨大的單眼射擊,
還真是需要一些勇氣呢!

不過希望O家的介面多向P家學學,還有從以前就覺得O鏡頭都好貴,不知
道是不是因為量小,未達經濟規模的關係?
wilhelmina wrote:
看來器材控毒發得很嚴...(恕刪)


這位媽媽阿....
我偷偷買E-M5是因為它長得有些像GX1,又共用原來P家的鏡頭,
所以應該不會被發現.

您不要再害我啦!XE1我可是想都不敢想.您拍的小孩都好漂亮.
第一次入手D70,後來轉戰M43系統,現在還是念念不忘擁有景視窗相機
請教D5100+35 1.8光圈鏡頭,室內拍攝 ISO可開到多少?
最近考慮撿一台二手的來玩

alex950006xxx wrote:
第一次入手D70,後...(恕刪)


我們都算是"老"尼康了吧
其實曾經很羨慕富士S5的發色,就像當年著迷於O家藍一樣.
會敗入D5100主要卻是因為家裡還有一顆N18-200VR的鏡頭.
這棵APS-C的旅遊鏡在國外旅行時還蠻好用的.



我覺得這顆35mm f/1.8真是不錯(所以我目前是放棄敗P25mm f1.4),
搭配D5100(跟D7000同一個CMOS),在室內應該ISO2500(甚至3200)
以內都還蠻不錯的.







怎麼變成來O家推N家?? 大家別砲我啦!
有N家的用戶,一定要敗一台E-M5或是E-PL5當隨身機呢!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