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OM-D放足了好料, 邪貓也在第一時間入手了一部.
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 也對這台機器的印象越來越深刻.
因為OM-D相關的大小細節賽博貓兄都有詳實的介紹.
敝貓則是會就一些收集與整理的資訊,
以及實際使用上的一些感想做介紹.
因為01需要使用較小的縮圖, 如果需要觀看較大解析度的圖,
或是想要分篇觀看, 也可以到邪貓的窩...
Chapter.0 緣起
Chapter.1 復古風?!
Chapter.3 復古之外...
Chapter.3 操之在我
Chapter.4 真實之眼
Chapter.5 誰在低吟?
Chapter.6 關於畫質這檔事...
Capter.7 You are my true color~
Chapter.8 剛柔並濟
Chapter.9 自由自在~
Chapter.10 漫步, 漫拍, 品嘗於對焦中
Chapter.11 First love, again...
======================= 本 片 開 始 ========================
Chapter.0 緣起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ad03db429c072cb8ca1ad551ab782084.jpg)
緣分一直是種很微妙的東西~ 而邪貓跟Olympus,從小就有個奇妙的緣分...
小時候的印象中,家裡有台造型奇特的滑蓋相機.
上面有個可以鎖在一旁閃燈, 小小的觀景窗, 還有個又平又紅的快門.
當時還不知道怎麼拍照,卻也把它當成玩具把玩了許久.
後來才知道那是Olympus XA, 一台經典的RF底片機.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305d9d3a7b2a32074c991f1b089cbea2.jpg)
上大學後買了第一台數位相機 AZ-1 也是Olympus所出品的.
AZ-1帶給了我太多美好的回憶,不是很突出的性能,卻可以捕捉到美好的色澤.
大概就是從那時起,我對Olympus一直有著獨特而不流俗的印象.
直到他 膝蓋中了一箭 不慎落入海中...
接著陸續用了幾台mju系列的防水相機,
在一趟日本旅行後~終究還是踏入了單眼相機的世界.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6a2560d5d92e16da1ff7cfe5ddaba6f7.jpg)
第一次接觸到4/3系統,購入了E-420.
當時在我身邊其實沒有愛好攝影的朋友,
大部分的攝影知識都是從書籍,網路,與親手摸索而來.
也因為如此,我對更大片幅的系統並沒有特別的偏好.
在我眼中4/3片幅是個不錯的平衡點~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b725c0222f94707b248d937eaf48f6a7.jpg)
後來陸續使用了數台Pen系列相機, 也分享過EPL2與EP3的文章.
在這過程中其實一直看著,也一直體會著泛4/3系統的演進.
O記那獨特的"研發步調",讓不少O家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大概也是習慣了這種近似被虐的起伏~
OM-D系列的發表,讓許多O家人都有種不真實的感覺~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54a3445851d99807e0e89a8b8e30be84.jpg)
對邪貓來說,這次Olympus發表的不止是台新相機,
EM5身上帶有太多與O結緣的人所期待的特質.
復古與創新,設計的巧思與強悍的性能.
就連價位也剛好切在堪稱合理的範圍.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bc097bd1ad67cee3030cb01496cc2ffc.jpg)
OMD系列的發表,不但開啟m4/3系統的新的一章.
更重要的是他繼承了許多來自OM與E系統的想法.
這是這間老光學廠,承先啟後實力的展現.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87c9c744d35670a896be92310248eab1.jpg)
這就我一直在期待的相機.
融合著O家獨特的創造力與氣質.
讓我將這緣分,延繼下去~
Chapter.1 復古風?!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31a70f55dc8484fe674ed1ea9fe2cbfb.jpg)
最近新相機設計開始走出一股復古造型的風潮.
最明顯的就是Oympus與Fujifilm.
Fuji接連的幾台新機, 包含了X100 X10 與X-pro1
走的都是老RF的經典外型.
而Olympus的EP系列也是維持著Pen的經典線條.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fd1d56f5ef8987738cfae8d7a39377c3.jpg)
經典線條代表的是什麼, 一種精神? 一種時代感?
其實對我這種工程人來說來說, 經典線條代表的是一種最佳化.
在視覺上, 觸覺上,經典的線條代表著在當代技術所能達到的能力上,
人與機器最和諧的相處方式.
而要怎麼在現代科技與經典造型間融合與取捨,
我想這就是相機走復古風所要面對的最大挑戰.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f51fca18478b50ed7aa2b047253f7387.jpg)
不少人在OMD推出時掙扎的銀色或黑色.
說真的邪貓也掙扎了很久,
一開始下定的是銀機.(因為她真的跟底片SLR太像了XD)
考慮許久後,在最後一刻改成了黑機,
原因其實就在表面質感的表現上.
銀機的表面是上了一層亮面的金屬色烤漆, 這個烤漆的質感遠看不錯.
但近看時會有種銀粉漆的感覺,加上鋁鎂合金本身厚度並不厚.
觸感上多少會有點與預期中的落差.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b3c10f57c4ad3f5c5bb2f952a39b1140.jpg)
黑機看起來比較偏向現代感,格紋塑料蒙皮的第一印象不及銀機的仿皮紋有質感.
但這表面的烤漆非常細緻, 是充滿金屬感的半霧面黑,
摸起來的平滑感相當好.
而且機身上面有些接縫的部分,黑機上"看起來"也會比較緊緻.
另外如果有要配上電池握把也較有整體感.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ea6d0684706bb28682a37bb1fee5b434.jpg)
E-M5的軍艦部線條與OM-3/4類似, 由略帶傾斜的五稜面組成.
在接環的部分與Pen系列不同,
外形上一整片突出的橢圓區塊,與上方軍艦部連成一氣.
這種線條在大部分的SLR/DSLR中都可以見到.
為的是整合五稜鏡,方形的鏡箱,以及圓形的鏡頭所產生.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170745b26378fc43dd6a6cb9a72a71b5.jpg)
然而E-M5並不是反光鏡機種, 所以少掉了鏡箱的空間,
換來的是讓感光元件儘量的貼近機身前緣
如此一來背後的翻轉螢幕就可以埋入機身當中而不會顯得突兀.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19041b60d1fb82b5e457859a21e35e3b.jpg)
許多的復古元素讓這台相機充滿了獨特的魅力.
但相機好看外,一些設計上的細節也必須切合使用者所需.
因為機體的質感與手感,對於這一類型相機的使用者來說,
往往占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Chapter.2 復古之外...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f73cd006aa2020465fef18daf2f11f4b.jpg)
復古的外型之外, OM-D採用了鋁鎂合金的"骨架".
與EP系列的不鏽鋼"外殼"不同,
鋁鎂合金骨架讓相機更堅固外, 也保有一定的輕量化.
也因為這樣的骨架與接合處的水密設計, 讓這台機種擁有基本的防塵防滴能力.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c558842698f1b8e7f241125ac97fa667.jpg)
E-M5標示的防滴能力是IPX1等級, 搭配防滴鏡頭時, 對來自上方的小雨和潑濺具有基本的防護.
圖中那些紅色的條狀物, 就是用來密封機身上細縫的PORON材質.
基本上EM5短時間暴露在雨中是沒有問題的,
但使用後一定要記得擦過並使其乾燥, 防止水氣的入侵.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7822a663b41d91da0d54abc1880196a6.jpg)
有個特別要注意的是底部握把接點的部分, 有一片橡膠蓋住防止水分進入
這片橡膠拆下來後並不容易完整的裝回.
如果有拆下, 切記要仔細的按壓四周,(上圖就是還有凸起的狀況...)
讓整片橡膠平整, 內部的構槽才會與機身密閉.
另外橡膠在低溫下彈性會大幅降低, 所以溫度低時最好也儘量避免橡膠部分殘留水分.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d76515be2e93963c7b550e88970ae90c.jpg)
可能有人覺得這種貴重的電子產品是拿來呵護的, 所以防塵防低是個雞肋的功能.
但對我來說,最好的情人... 是戰友!
防塵防滴的能力就像是相機的防彈衣.
穿著他不代表不會受傷, 但是安心感與存活率是的確會增加許多...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5bcde3f6adc751b4a791d23e0b4a7b46.jpg)
轉過機身, 右側的滑蓋是記憶卡插槽, 底部的彈蓋則是電池倉.
這樣的設計有別於一般電池和記憶卡共用同一倉口的設計.
主要原因是因為電池倉口周圍需要一段空間安裝防水條,
較大的 BLN-1電池與機身間已經沒有空間做記憶卡插槽.
於是記憶卡改採用另一個角度, 從側面插入電池與機身後方的空間.
另外的好處就是裝設握把拍攝時, 依然可以獨立更換記憶卡~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88af2408634b54af4df53febd19b0329.jpg)
機身的左側橡膠蓋內有常用的HDMI與USB連接阜.
連接阜改從左邊出來的好處是當機身接上快門線或輸出線時,
不會影響到右手對機身的操作(像EP3連接USB線時是無法握持的)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5c127b0ff68de37f48a449c65193dfc3.jpg)
機身底部中央就是前面提到的握把接點,
腳架孔因為這個接點而往旁偏移動了些, 不在相機的中心線上.
但也因為這個移動, 使得鎖上腳架/快拆板的情形下,
電池艙門依然可以自由開啟以更換電池.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e61d288ac2a0f5def30f6a94b1c8b3c9.jpg)
機頂的轉盤大多使用金屬材質,
非金屬的部分也都儘量處理成類似金屬表面的觸感.
E-M5的設計者有提到, 金屬其實不如塑膠適合做防塵防滴.
但金屬質感又是難以取代的體驗.
所以在轉盤的設計上, E-M5下了不少苦工.
(有些轉盤搖起來有點鬆軟, 就是在內部使用了彈性部件, 讓金屬之間的接合處仍有水密的效果)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4edc85f8f3f8ba72a036de9ffcf54c09.jpg)
E-M5在設計上放了相當多的巧思.
許多的小地方, 都是以進階拍攝者的思維所設計.
透過產品, OM-D的設計者所傳達的是一種硬派的攝影意志.
建構這台跨越時代的相機系列~
那獨特的氣質.
Chapter.3 操之在我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d9348b78131c0b8b86886cad0bb595eb.jpg)
說到相機的操控, 最直覺的可能就是看實體按鍵/轉盤的多寡.
實際上一台像機的操控性, 還包含了握感, 按鍵/轉盤的位置配置,
還有使用者介面的便利性.
以實體按鍵/轉盤的量來看,
其實E-M5還比E-P3少了一個鍵, 那實際的操作又如何呢?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a30eb8fb57da7b8f42213ab082be0966.jpg)
首先握感上, E-M5要比E-P3好上一個檔次.
前方大面積的蒙皮在觸感上不錯, 表面的弧度則類似EPL2,
但造成握感上差異最大的, 是後方大拇指處的設計.
這個看似突兀的橡膠片, 有效的平衡了E-M5接各種鏡頭時所產生的力矩.
就算是接上ZD 14-54 II這種大塊頭, 右手的沉重感遠小於E-P3上的狀況.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eb51df8430114747c1a439c9c9688468.jpg)
從Pen換到E-M5,操控上最大的變化在於手指的習慣會大大的改變.
Pen的操作核心完全圍繞著十字轉盤來運作,
基本上就是十字選功能,轉盤調參數,ok,一根大拇指解決.
而E-M5機身上則是取消了十字鍵滾輪,採用類似DSLR的前後雙轉盤配置.
不過以E-M5的身型來看,機頂是沒有空間放置兩個大型轉盤.
如果採用小轉盤則會因力矩較小而手感不佳.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92a372e309d9b634a6b4f71468c9295a.jpg)
解決方法, 就是將機頂改成弧線, 由邊邊逐漸往EVF升高.
並且利用這個高度差做掩護, 將兩個轉盤做上下交疊的配置.
前後也各自偏移凸出機身, 留出手指可以操控的區域.
如此一來降低了兩個轉盤的落差感, 也讓軍艦部從側面看不會特別高聳.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ac13cb8c9d9e823847354f752638db19.jpg)
在操控感受上,
E-M5考慮到"握持同時操控", 主要邏輯是由前滾輪來控制.
如此不需要移開支撐機身的大拇指, 在握感的連續性上比E-P3好的多.
如果需要做較複雜的曲線調控, 也可以同時使用雙指控制雙轉盤.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d7ab74013fa4701aaf5d3f13123e0110.jpg)
E-M5為了防塵防滴, 按鍵的鍵程偏長, 面積偏小.
而且觸感較軟而無段差感. 使用上需要適應一下她的觸發點.
配置上 機頂的Fn2與錄影鍵, 機身後的Fn1是主要三顆可程式化功能鍵.
另外"上"與"右"兩個方向鍵也可以自訂成ISO或閃燈之類的設定.
對邪貓來說 Fn1/2 是設成最常用的 AEL與單觸白平衡.
錄影鍵則大多是使用2x數位變焦或是曲線調整.
(這邊要提一下, 2x數位變焦的取景畫質很糟,
但拍下來處理完還算蠻ok的, 不要被取景時的影像騙了)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9cafcbbdd86801f73be35af62ad6347e.jpg)
Fn2與錄影鍵還有另外一種用法, 就是在選單中可以將其定義為"多種功能".
並使用[滾輪+Fn鈕]來即時切換, 不需要在進入選單中更改.
而當前Fn的功能也會標示在超級選單的右下角(如圖).
比較可惜的是使用者不能自行定義可切換的四種功能.
只能使用內建的[放大鏡/白平衡/曲線/影像格式] 組合.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94645e9df726da903fc42d736184b65a.jpg)
最後就是上下翻轉的AMOLED觸控螢幕.
觸控螢幕在選擇對焦點上非常便利,
相較於E-P3, E-M5更將觸控延伸到超級選單當中.
可以直接用觸控選取想要調整的選項.
另外使用觸控螢幕瀏覽照片也相當便利,
尤其使用月曆模式.依據日期與預覽,可以很快找到之前拍過的照片.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4e77f399f69d71fa929f9072ad0d4bad.jpg)
E-M5擁有相當不錯的翻轉觸控螢幕,配合快速的對焦機制.
在操控上相當的靈活輕快.
既然如此,為什麼又會內建了電子觀景窗呢?
這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Chapter.4 真實之眼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60f1e872b85afd7300e0e6b320578429.jpg)
其實邪貓從即可拍用到DC,接著進入DSLR,後來用到Pen,再到OMD.
對於觀景方式有蠻深的感觸.
最早使用即可拍, 透過觀景窗取景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
後來開始用DC, 使用LCD取景, 也開始變成理所當然的事.
開始接觸DSLR, 發現觀景窗取景是多麼美好的體驗.
到了Pen時期, 又覺得觀景窗大大的限制了拍攝角度,
反而是LCD給了我更多的取景彈性.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58cb6a02494efcc7148d55a076f7979f.jpg)
其實LCD與觀景窗,並沒有誰優誰劣的問題,
以往光學觀景窗在相位差對焦系統的加持下,拍攝節奏明快.
但在現今的對比對焦技術相較之下,兩者已經幾乎沒有落差.
對我來說, LCD提供了非常靈活的拍攝角度.
也提供了較無侵略性的拍攝姿勢. 這讓拍照成為輕鬆愉悅的一件事.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c9c49a2a89bd4fb65990b1c5b917510f.jpg)
而用觀景窗時, 你得先看清全局, 想好構圖,
因為一靠上眼,你就只剩下鏡頭焦段所賦予的視野.
不像LCD在一大片的景色中, 用螢幕去框出想要的部分.
那種拍攝前的構思與拍攝時的專注, 才是觀景窗系統對我的最大吸引力.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2f3b34b76a8665643d0a6f7ed65ae290.jpg)
E-M5這次所使用的是Epson所生產的觀景器.
擁有1.44MP的像素, 每次更新都是同時刷新RGB三種顏色的訊號,
因此對於移動的物體仍能抓到銳利的邊緣而不會有殘影.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95238d19b712f7679c4a53998fc9cc51.jpg)
特別的是他還具有Hi-Speed模式, 可以將取景頻率從60FPS拉到120FPS.
邪貓做了一個實驗測試, 以觀景窗去觀看快速旋轉的指針並拍攝照片.
觀景窗中觀測到的, 會是EVF延遲後的畫面,
而拍攝到的, 會是EVF延遲+快門遲滯的畫面.
藉由這種方法, 可以大略估算EVF延遲與快門遲滯的時間.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a1c25c3ee5fea26743d8e4d382e728bd.jpg)
E-M5的EVF畫面延遲在高速模式下大約在0.1秒以下.
實際使用上已經接近肉眼的極限, 與OVF的即時畫面相差無幾.
而且E-M5的快門延遲相當短, 比邪貓手按快門的誤差還要來的小.
在抓取瞬間的能力上比Pen系列要好上許多.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9f79385f331d0b2e0bc906718a64bd63.jpg)
顏色表現上EVF給我的感覺蠻中性的, 雖然EVF亮度會隨曝光值變化.
但並不會使場景的光感變得奇怪,
要注意的是EVF本身所能呈現的動態範圍一定是遠小於環境的光場變化.
所以在比較極端的環境下, EVF中所呈現的並不一定是拍攝時所得到的亮度.
遇到這種情形就得依靠經驗對環境光判讀, 來調整適當的曝光量.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8d2c9f0cade3639f9a63c96ed1845811.jpg)
另外,EM5提供了三種不同的EVF顯示模式,
分別對應到Pen/43/OM系統的觀景窗風格.
其中Pen是全畫面顯示,另外兩種會縮小一點, 並將拍攝資訊放在最下方.
我想多數人會傾向使用第一種風格, 以使用最大觀看面積觀景.
不過邪貓是採用43系統的風格, 主要是戴眼鏡使用時全畫面的四個角落不易看清楚.
縮小後的視野反而比較舒服, 而且資訊在下方也比較不易干擾取景.
能讓我更專注在構圖時的畫面上.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e98d6136a6b653b1b4f3e8586ddc9232.jpg)
EM-5的EVF表現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加分.
配合眼部感應器, 平常機背顯示拍攝資訊,
可以讓我在觀察環境時就預先設定光圈與曝光補償.
舉起相機時馬上可以進入取景的狀況專心構圖. 喀喀拍完結束,
七分看,兩分想,一分拍.
這就是我要的輕快節奏~
Chapter.5 誰在低吟?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c9cf484b74c8a1aa1cc1b56490111483.jpg)
OM系統在四十年前設計時,除了堅固小巧的機身,
設計上也考慮到了聽覺上的感受...
因為機械式相機的反光板與快門運作會造成明顯的聲響.
為了降低拍攝時的噪音,
OM系統中特別設計了空氣減震器來降低快門的震動與聲響.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5defeebedae78e7fa89c75fc34984fda.jpg)
或許有些人覺得相機就是要咖咖響, 越響越感覺專業.
邪貓不否認快門聲對於愛好攝影的人有一定的吸引力,
但是許多場合中, 相機的快門聲勢相當突兀的,
快門聲經常會凸顯相機在環境中的存在,
而這種存在感對於拍攝與被拍攝的人, 多少都會產生一些壓力...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c60b3602c5f7aec1f5a35e5a7c34b0ed.jpg)
E-M5的快門聲在M43系統中是非常獨特的.
Pen的快門聲是充滿機械感的短促拍打聲,
而E-M5的則像是一連串低沉的滾動聲.
邪貓實際在50cm的距離錄製了EM5與EP3的快門聲.
從波形來看, E-M5的快門聲響相較下是非常安靜.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a2ed2f8afa1fd5ab2c1b6c2355007f33.jpg)
安靜, 卻又不是默默無聲.
持用相機的拍攝者仍然可以感覺到每次快門的微震與聲響.
尤其是開啟那機關槍般的高速連拍時...
但對於周遭的人來說, 這也只是種近乎無害的低吟.
提到聲響, 很多E-M5的使用者發現在安靜的環境時,
EM5的機身會傳出類似風扇般的聲音.
這個聲音其實是新的防手震系統所發出的...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9154545426001af7fb20b3bcf2f4eeed.jpg)
O家的機身防手震可以分成三個世代:
第一世代使用在E-510/520與E-3中.
初代的防手震系統是使用SWD超音波馬達驅動.
需要一個堅固龐大的框架來控制SWD的動力.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2127d17f1522efcf111b34131a5e2e3a.jpg)
第二世代的防手震系統主打的是小型化.
改採步進馬達驅動, 不需要龐大的金屬框架固定.
小型化的機身, 包括E-620與Pen系列採用的都是這一型的IS模組.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1055d4b46c010d083bd59da30556ccdd.jpg)
OM-D所使用的則是如同外星科技般的第三代五軸防手震系統
其實這個系統並不是新技術, Pentax所使用的SR系統就是同樣的磁浮式防手震.
不同的是SR是用在DSLR系統上,所以從OVF是看不到感光元件補償的效果.
而E-M5所使用的EVF可以直接看到感光元件上的影像,
不但可以預覽防震效果, 還能達到鏡頭防手震無法補償的轉動模糊.
更重要的是這個五軸防手震機制的體積極度緊緻,
讓E-M5的大小夠維持在Pen系列一般的水準.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2a3fd2042d9f66ab4247669eeeaab605.jpg)
磁浮系統因為要使用線圈產生磁場, 所以會發出高頻的聲響.
當EM5運作時, 為了要產生足夠強力的磁場將感光元件固定在光軸中央.
所以發出的聲響會讓拍攝者在貼近時可以察覺.
進入錄影模式時, 相機會將磁場降低使聲音消失, 避免影片錄到IS系統的聲響.
磁場降低後, 固定感光原件的力量也隨之降低.
這時候如果晃動相機, 其實可以觀察到比拍照時明顯的拖曳感.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6efc4d07ccceec4467e6bc1f8596903d.jpg)
錄影與拍照,紀錄的是連續與瞬間.
拍照時我們需要穩定的取景與快速的反應.
錄影時需要平順的畫面與安靜的機身.
而新的五軸IS, 就這麼巧妙的切入了這兩個需求.
相機的實體大概介紹到一個段落,
接下來要討論的會是比較抽象的東西...
Chapter.6 關於畫質這檔事...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4cc0c292a9c144788f37194ef2388c07.jpg)
畫質一直是論壇上的火藥箱.
畫素/片幅/甚至品牌都成了畫質討論中的導火線~
有些人看散景, 有些人看雜訊, 有些人看解像力, 有些人看相差.
甚至有人會拿底片與數位比較...
當這些混在一起討論時,往往就成了無法收斂的論戰.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0b46fd9a8e846d2309e027f303cb9a09.jpg)
對於畫質, 以機身為出發點來看.
我認為是建立在使用者的期望與實際拍攝出的質感來定義.
影響質感最大的, 除了顏色外,
大概就是高低ISO的噪訊表現, 以及動態範圍的差異.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f3243ec9e71cc74557696d5818865115.jpg)
那對邪貓而言, E-M5的畫質表現如何?
我的感受是...
M5與之前的機種,有著完全不同層次的表現.
長期以來O家使用者必須小心的使用ISO額度,
從LiveMos時期開始, ISO400到800一直是保險的上限,
就算到了Pen時期再往上都會有些顧忌.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94f0a037f75e614f47df37ac86a00019.jpg)
EM5呢? 低ISO一樣有著43系統時期的通透感.
高ISO的部分, 邪貓從入手時就讓Auto ISO開到2000,
到現在都還沒看過因為高ISO而失望的照片.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05526d2a5f792e914e04bd596478a0da.jpg)
有些定量測試上會看到從ISO 1600開始會有雜訊,
而覺得可用ISO大概在這邊.
但我認為這太低估E-M5的可用ISO了...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418efe399fc4d9e5788863bec7665b5e.jpg)
以"雜訊顆粒"的表現來看, EM5大概只比EP3好上半級到一級
(EP3我多使用1000~1250當上限)
但高ISO可不可用並不是取決於那些放大才看得到的斑斑點點.
更重要的是色偏與色雜訊的問題.
因為這會直接的影響到被攝體的質感表現!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ecd80caff220b3d43c8281605f6f6ac2.jpg)
E-M5所使用的sensor在中高ISO上色雜訊非常少, 相對的可以保有一致的發色表現.
這兩點在國外的studio測試中也可以明顯看出來.
亮度雜訊則是靠演算法清除. 這個部分就是要看用多少細節去換平滑的表現.
以22~24"電腦螢幕的解析度來說.使用NR弱 灰階Normal 的設定.
我認為EM5的高ISO可用範圍在3200左右, 堪用度則是在6400~12800之間視拍攝內容而不等.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8725bbe6e977c485801b7f29578bc3ea.jpg)
與EP3做比對, 寬容度上的成長是相當明顯的, 階調與對比的平衡上相當好.
尤其是夜景上, 我必須說我一直很不喜歡用O機拍夜景. 但這點EM5完全讓我改觀了.
我不需要刻意拉低ISO就可以得到夠黑的黑,夠亮的亮. 明暗之間就是舒服的空間.
同時以往如洪水猛獸般的Auto灰階, 在這片Sensor的表現下可用度也高上很多.
在高反差場景時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9075d572e2b42f36b676ccb78c16ad81.jpg)
其實當我剛拿到EM5的時候我就已經被他的高ISO表現嚇到一次了
當時我把auto iso設成2000, 裝上12mm, 開機, 畫面一片漆黑.
原本以為機器掛了, 原來是鏡頭蓋沒有拿下來...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3ecdcebb4e2ed8c35a4133609c05706b.jpg)
為何會吃驚呢?
我想有用過Pen系列的人都很熟悉蓋著鏡頭蓋開機,
LCD畫面上應該會出現甚麼樣的雜訊...XD
Chapter.7 You are my true color~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766d06440d3e1e314f7168ddc6370bd5.jpg)
如果問一個長時間使用O家機器的人為什麼不跳家.
十之八九會得到因為"色彩"這個答案.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5006146e6e2ac31344d2d0475b78b6ee.jpg)
O家的色彩是甚麼樣的色彩呢?
用口感形容的話...
有點像是加了cheeze的洋蔥湯. 鮮甜又濃郁.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1fda49ae324e422b0f5571ddd539829e.jpg)
O家的色彩走向偏向寫實, 並在原色上有比較強的飽和度表現.
造就出來的畫面是濃郁而不失真的調性.
不管是拿手的藍天還是翠綠的草地. 拍風景, 拍靜物,
O家總能用直出Jpeg給出好表現.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b442b2502bae280f2ebdbfedb3292173.jpg)
然而寫實加上濃郁的走向, 遇到了黃種人的我們. 經常就會打出黃疸似的膚色.
雖然透過一些飽和度與光線的調控, 依然可以打出討喜的膚質.
但對於不是這麼深入的使用者來說, 無法輕鬆拍出討喜的膚色就會是個惱人的問題.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08d5a6692e98cbb2c68c7d49ba1b1fe7.jpg)
在EP系列的時代, O家的自動白平衡與色彩調控其實就逐漸的轉變.
每一代的Pen, 在白平衡的表現上都慢慢的往大眾市場靠攏.
也與原本的E系統色調開始有了些出入.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2cc38f9bed242dbbd83fd576fcdae8ef.jpg)
尤其是到了EP3這第三世代的機種, 採用適應性演算法.
在白平衡處理上變得較為激進, 許多昏黃的場景都可以被濾成"正確"的白平衡.
然而這種正確的色調, 也經常抹煞了暖調的氣氛光~
也因此O記特別留下了保留暖色調的選項, 已備需要保留環境光的場合.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1fb71582980056e68863ab3337795e1c.jpg)
OM-D在白平衡設計上一樣沿用這種方式,
不一樣的是這一代的16MP感光原件在動態範圍上高上不少.
在白平衡處理上相較E-P3多出了些餘裕感.
整體的表現較為沉穩不容易飄動.
就算把保留暖色調打開, 也可以看到顏色不會是死黃一片.
反而是接近當下肉眼所見的感覺~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f832fb4b44232a45e69bc1f63ed9e82e.jpg)
這次E-M5中裝載了相當多的好料,
但色調表現是這台相機讓我最感動的一部分.
在拍攝時所看到的是相當熟悉的, 偏向E系統時期的色調.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2001bd1918f52664b583f624ca022797.jpg)
沉穩而寫實, 不同的點在於這片感光原件在動態範圍和色雜訊的表現上相當好.
所以原色系不會像E系統時期的重口味,
取而代之的是純淨和連貫的階調.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016ba5481ee7636c4877e8107f180446.jpg)
對我來說, 發色的處理是一台相機的個性.
也是各個像機品牌間最無法比較與取代的部分.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468242c6624aff1f756d5562e640054a.jpg)
OM-D繼承著E系統的顏色血統,
也同時吸收了Pen時期的逐步進化.
造就了專屬O家, 綿密而真實的色彩...
Chapter.8 剛柔並濟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670fda333b39f7a002325959581e89a5.jpg)
一台相機好不好用, 除了硬體規格強悍外,
軟體方面的技術與設計更是會影響使用者的習慣與感受.
這一段邪貓想分享的是一些自己的拍攝習慣
以及E-M5與先前機種設定上的差異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baa0b05e56d3e33448b178abce88c785.jpg)
邪貓的拍攝習慣, 是在舉起相機前先粗略的將構圖與相機參數設定好.
儘量減少舉起相機拍攝的時間, 以維持一定的拍攝節奏.
節奏並不是說想要拍的快, 而是希望將多一點的時間放在觀察與思考上.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7f5abc72513ba440e8ca5b0b7d1b042e.jpg)
大部分的時間邪貓都是採用A模式拍攝,
A模式方便控制景深, 在測光上操作也相當便利.
因為O記提供了獨立的測光機制給AEL鍵使用,
所以平常採用較保守的中央重點測光, 高反差環境使用AEL點測光.
大部分的情景只需要靠一個AEL鍵與些許的曝光補償即可得到不錯的結果.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9b6751dc173edde36babc4bc82c40fdf.jpg)
拍照對邪貓而言, 創造的成分是大於記錄的.
而不同的景物, 需要不同的相機設定來表達我想要的感覺.
所以經常會在不同的色彩模式/藝術濾鏡與白平衡模式切換.
在這點上, O家的超級選單(SCP)一直以來都幫了很大的忙...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572c3967be2834921b255517421ee9c8.jpg)
超級選單集合了大部分需要調整的功能. 顯示上一目了然.
從E系統以來超級選單經過了好幾代的變化, 功能越來越豐富.
在E-M5上還加上了觸控的功能, 能夠比十字鍵更快速的選取想要調整的功能.
白平衡的自定色溫部分, 也從以往的透過Info鍵設定,
改成了可以直接用滾輪在選單上調整色溫.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f7201c25ea38dd0ba0e52a74b4b513f6.jpg)
手動鏡的使用者通常都很喜愛O記提供的機身防手震系統,
而使用手動鏡時, 放大對焦的功能可以讓拍攝者精確的觀察是否合焦.
在E-M5上不但可以用觸控螢幕快速的放大畫面上的任一區,
也加入了對焦後可以透過半按快門取消放大, 讓使用者順暢的回到構圖畫面.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6d14374425c2b9c2471a16ca7fda869c.jpg)
在EPL-2所引入的曲線調整功能, 這次O記賦予了他一個專用的大型界面.
透過這個介面,配合雙滾輪操作, 拍攝者可以快速的獨立調整亮暗部階調.
這在拍攝黑白照片時格外的好用.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877b5ce061864514de83a6091c63f725.jpg)
Live-Bulb/Time 模式則是O記另一項世界初的創新.
這個模式可以在曝光的過程中顯示當前的曝光狀況.
這對於長曝攝影來說可以增加不少操作上的彈性.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e49abc247724af72b2491d35fd9bca2d.jpg)
要達成這種預先偷看的能力, 感光原件上必須要有特殊的讀取機制.
對照O記最近所公開的專利,
似乎顯示了E-M5那片神秘的感光原件, O記多少參與了線路上的設計.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115d8782eafd9775d71531125783937d.jpg)
整體而言, E-M5在軟體方面是繼承著E-P3的設計.
維持內容豐富並具有高度自訂化的能力
但OMD上, O記也很明顯的對一些進階使用者的功能進行了強化.
這對不斷往大眾市場靠攏的M43系統而言, 是個很重要的市場區隔與象徵.
硬派中帶著柔勁, 這就是OMD的本格體現.
Chapter.9 自由自在~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4d2548fe773ce32e704143307e94abfe.jpg)
自動對焦技術已經是數位相機不可缺的一環,
在輕快的對焦節奏中, E-M5又有甚麼樣的表現呢?
這一段落主要分享一些使用自動鏡的實拍照.
以及E-M5搭配不同鏡頭的一些心得~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e6897b02844e6da32cfee66f079e7ba6.jpg)
與E-P3一樣, OMD使用了FAST AF技術.
基本上就是在對焦時取景的頻率會拉高兩倍.
E-M5並沒有特別強調在對焦速度上的成長,
但實際使用上對焦是非常靈敏迅捷. 尤其是暗部對焦.
可能是新感光原件的原生雜訊較少, 暗部的成功率與反應都感覺的出進步.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2cdbaaaa503e819c2189103146025c7e.jpg)
邪貓的手上有六顆自動鏡
ZD系列的14-54 II, 25F2.8, 40-150,
m.ZD系列的 14-42IIR, 12F2 與 Sigma 30F2.8.
與E-M5搭配的 m.ZD 12-50入手後就賣出了...
並不是1250不好, 而是他與ZD1454II有太大的重複.
雖然1250輕便, 但長期使用1454II, 還是比較喜愛的他調性~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691efd012529c9caf5bb9007354f5da7.jpg)
ZD鏡中, 這三顆其實都是有支援I-AF的後期鏡頭.
以對焦速度來說 1454II與25F2.8都是相當快的, 40-150速度稍慢.
但就算是最快的1454II 與使用的MSC技術的mZD鏡頭比起來還是慢上一截.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b1df251d2730db4fa869d8a399274802.jpg)
因為邪貓只有一支MMF-3轉接環, 大部分都是跟14-54II搭在一塊.
14-54II搭配E-M5給我的感覺是相當不錯的.
握持上雖然沉重但還算舒適,
主要的功臣就是EM5機身後方的姆指墊設計.
省卻了不少捏握機身的指力.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c9481b54da5299535991fed3f388ec58.jpg)
14-54II是當時元佑還沒進口時, 邪貓就從水貨商買到的E-30拆Kit鏡.
一路下來也用了好幾年, 算是有了深厚的革命情感~
光學上就不用多說了, 1454II是ZD系列中的High Grade鏡,
包含了大光圈,直射入光與防塵防滴設計.
配合MMF-3, 造就了完全硬派的全天候能力.
另外1454 II在望遠端優秀的近拍表現也是我對他愛不釋手的主因之一.
mZD鏡中, 14-42IIR在其他鏡頭爭寵之下出勤率相當低XD
絕大部分邪貓都是使用 m.ZD 12/F2.0 與 Sigma30F2.8 這兩顆小定焦.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4cd9cd3f49235d4a8e9df95378189b50.jpg)
12 F2.0 其實是顆不太好相處的鏡頭, 在焦段上接近超廣角,
拍攝時要非常小心邊緣的物體變形與直線的安排.
對單一主體的表現不但要相當靠近, 還得小心背景可能的雜亂.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9c8fe060558c6f4603b65af752a94175.jpg)
但面對室內照, 遠近張力表現, 或是大景時 小巧的12mm的表現就像猛獸般.
F/2.0的進光與景深控制, 銳利平坦的像場, 光學表現是絕不馬虎的...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ab6927c4065858476a09f1d90c938952.jpg)
Sigma 30mmF2.8是支相當冷門的鏡頭,
原因就在於小眼睛, 以及對定焦而言相對小的光圈.
購入這顆鏡頭的原因除了相當便宜外,
最主要是他是中焦段自動鏡的唯一選擇...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f8d512f831b3c415ac5431bd605e753e.jpg)
中焦段的吸引力就在於他不像50mm標準段一般的平淡,
也不像90~100mm般的瞪大眼盯著看~
等校70mm左右, 是種溫柔的凝視.
舒適的壓縮感, 搭配上適度強調的主體, 是邪貓最愛的焦段.
但這顆鏡頭也有個匹配上的問題, 就是Sigma所使用的磁浮馬達.
在開機時會先進行自我檢測, 導致開機的時間會多上幾秒鐘.
這對頻繁開關機, 或使用短時間休眠的拍攝者可能會造成困擾.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2a9c7eade94fe4abc168dc5e0216f71a.jpg)
E-M5在自動鏡上有龐大的跨品牌/系列鏡群可以使用,
包含了ZD, mZD, Lumix/Leica D, DG系列,與Sigma 43/m43鏡群.
在E-M5上都可以有完整的對焦(部分舊鏡的對焦速度會偏慢)與防手震能力.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6c206e0c818e335f03d8b1d24d0c2d53.jpg)
雖然說每個人常用的鏡頭就是那幾顆.
但可換鏡頭群對於可換鏡頭相機來說, 就是種選擇的自由.
不管你要的是輕便的餅乾鏡, 極致光學的定焦鏡...
還是方便的長焦旅遊鏡, 甚至鍾愛某品牌.
這種自由, 就是可換鏡頭系統的浪漫.
Chapter.10 漫步,慢拍,品嘗於對焦中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3d2426e7c10c38cb42b3c55e102572f5.jpg)
轉接手動鏡一直是無反光鏡系統的樂趣之一.
許多老鏡頭因為鏡後距設計的關係並不容易轉接到DSLR上.
但在無反光鏡系統中因為鏡後距大幅縮短,
許多老鏡頭都可以透過轉接環在數位機身上復活.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a8bacc9a3af5d1b6f8899a4ff9d428db.jpg)
m43系統在轉接上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 x2 的等校焦段.
較小的感光原件, 讓比較常見的標準段鏡頭都成了中望遠焦段.
少了周遭的影像, 留下的卻也是最細緻的中央成像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11d1b1326e097ca5eca8c696a777fb50.jpg)
對焦上這種機械鏡頭當然是以手動的方式進行對焦.
用LCD取景時因為畫素密度不高,往往要用放大對焦的方式確認對焦點.
O記這次加入了放大後半按快門取消放大的功能,
在確認合焦後可以很順手的用快門鍵回到取景畫面並拍攝.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5620d905d7600390cb464b3c24cfe2d0.jpg)
不過在OMD上, 更方便的做法是直接用EVF取景,
因為EVF像素密度高, 直接確認合焦的準確度就蠻高的.
另外對焦時也可以半按住快門啟動IS系統穩定畫面, 更有助於合焦確認.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633143e7cd66b243133d2f3b3c0c9af7.jpg)
我手邊常用的手動鏡有兩顆,
一個是數十年前 C/Y 接環的 Zeiss 50mm F/1.7標準鏡
另一顆是CCTV 35mm F/1.7電影鏡.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63e67456d7231e565c54e87b6a1adf05.jpg)
先說說35mm這顆鏡頭好了, 我在使用E-P3時經常搭配他.
因為E-P3發色特性的關係, 我比較喜歡將畫面弄的強烈一些,
搭配35mm的中央銳利邊緣模糊的特性很容易營造深刻的空間感.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65b0aba702e222b8077c97a736792940.jpg)
但在E-M5上這顆鏡頭的表現卻相對的不易發輝,
一來是E-M5的解析力強, 畫面中央與周圍的畫質落差變得容易被注意到.
另外發色偏向清透, 畫面的強度並沒有在E-P3時這麼強烈.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f810ba9bb870977b250f6521183a5681.jpg)
至於50mm這顆菜頭曾有著"世界最銳利的十顆鏡"之一的稱號.
雖然鏡片周圍有點發霉, 但裝在數十年後的數位機身上,
對於光影的通透感與發色表現都還是相當優秀.
加上順暢的對焦阻尼, 這顆鏡頭在E-M5上的使用感, 就是單純的愉悅.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f549cf07204813616b019b4129c87a30.jpg)
這顆鏡頭的焦段其實不算好用, 等校達到100mm的中望遠焦段,
室內不太容易順手使用, 但在室外他就是顆很好用的中距離鏡頭.
尤其是拍攝人物時可以減少許多侵略感.
配上F/1.7的光圈也可以帶點適當的景深虛化.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612ace386019e5bdf92deef9fcb663e4.jpg)
轉接老鏡的拍攝節奏, 與原生鏡比起來就像散步與衝刺的差別.
在現在這個n倍速時代, 速度的競爭已經超越了人的感知能力.
一不小心, 我們可能都會掉入速度與數據的迷思當中.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673e21196e7a67e033f013aa31b61439.jpg)
偶爾找個午後的河畔, 慢慢散步,
或是街角, 或是花朵,
好好品嘗失焦與合焦之間,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7291f93fc2ac80dd17dd3284ec4bf695.jpg)
你會發現攝影的滋味,
其實並不需要這麼多的爭論~
Chapter.11 First love, again...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5f42cdc8b1f66fb2fb2cce28b3bea519.jpg)
算一算OMD是我所購買的第5台43片幅機種.
一路走來也對這個片幅有了點革命情感~
會對43片幅情有獨鍾,
是因為我喜愛輕鬆而充滿創意的攝影.
興趣這種東西, 就是要帶來快樂.
多點分享, 少點比較.
而43片幅的相機對我來說,
是個很好的平衡點.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074ae41b2adfd1a3166388b715086f44.jpg)
較大片幅的光學系統, 能夠帶來細緻解析力與景深的立體感
而小型化的機身, 則可以讓我們隨時帶在身邊.
讓美好的影像輕鬆的進入我們的生活當中~
這是m43系統的魅力所在~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06f796c6c93bc8fa1dfb4247231147db.jpg)
Olympus在數年前便對m43系統的發展揭示了一些理念.
這些理念有些限制了機身性能, 像是萬年12MP感光原件.
讓高ISO與動態範圍一直是m43系統的痛.
有些則如期發展,
像是輕量化, 對焦速度, 連拍等.
其實m43系統, 一直照著原先的規劃不斷進化.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509727568639b0396a5238d05795db7a.jpg)
而E-M5的出現, 是Olympus一個相當重要的里程碑.
他集合了表現接近 APS-C 的 16MP 感光原件
高速EVF, 有效的五軸機身防手震
防塵防低機身, 翻轉電容式觸控螢幕
以及手把/藍芽模組/麥克風...等廣泛的配件延伸性~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6152141527364eea202ddd1ccd3b92f7.jpg)
E-M5上具備了以往O家人難以想像的電子性能
但我不認為他是完美的相機,
對我來說, 相機適不適用, 比強弱重要多了~
適不適合個性喜好不同的我們使用,
和適不適合某個場合使用...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051206cf143aa3f0eb58549af9815c40.jpg)
E-M5的好, 在於他把"適用"的範圍擴大了相當多.
不管是外型上要復古要現代, 操作上要專業/要隨性,
想用EVF/LCD取景, 晴天雨天/白天晚上都想拍...
OMD的能力都有辦法涵蓋.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8fd3675965b505442778bb46c772527b.jpg)
當相機性能越來越強大,
畫質越來越細膩.
真正限制我們的,
大概只剩我們自己的創造力與美感了吧~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a98d716598207356ee53dc5e1c70587b.jpg)
從43片幅的第二章開始算,
我也湊出了一個順子的組合.
EPL1 EPL2 EP3 E420 EM5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278e07f2d59d7628db1e786bcac2a289.jpg)
有趣的是, 我的感覺就像繞了一圈似的.
從E系統起步, 走過了三代的Pen,
最後到了OM-D.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f3512b669a41b85d6c529bf091756452.jpg)
一步一步走來, 看著電子性能越來越好,
每一代的Pen可用ISO與對焦速度都不斷提升.
但總覺得缺少了點甚麼東西...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3f3bb5eb449ea1ebe49cf355cb6ab11b.jpg)
E-M5不只繼承了OM的復古,
更融合了E系統的神韻.
與Pen在m43系統上的輕巧路線.
小巧精緻的機身中, 藏著許多固執與堅持.
鑄成了讓人愛恨交織的個性...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0cf40d3c3888e4afd1236ba8ac8523a8.jpg)
在邪貓眼中,
那是一種最初的, 熟悉的感動...
Since 1972~
穿過2008~
來到2012~
![邪貓的E-M5心得分享- [跨越時代的OM-D] (文長圖多...)](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205/mobile01-149bb2c0ab6db362b8c9cbef25a73345.jpg)
OM這兩字...
有著穿越時間的初戀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