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4/2連載完畢!)最渴望的旅行-Olympus E-P3相關使用心得

一直以來都是E-P系列的愛好者,從E-P1開始,也陸陸續續寫過一些系列文章(跨越世代的典雅新曙光 - Olympus E-P1從心勾勒的生活哲學 - Olympus E-P2

不知不覺得,M43也進入到新的OM-Digital時代,但在E-M5之前,想先把去年E-P3的使用心得作個整理。這回的文章大概會包含一些文章。

E-P3與E-PL3的一些基本特性包含操作介紹、對焦速度、ISO表現還有相機本身的不同特性,也會加上採購上的想法。

也會包含新出來的兩顆M.ZD鏡頭還有旅行上面的一些搭配想法,最後也自然會有一些可供參考的旅行照片。

大致上會以,一週以三篇左右的文章進度進行連載。

全文索引:

一、Olympus E-P3 快問快答 | 01連結部落格靜態連結
二、Olympus E-P3 - intro | 01連結部落格靜態連結
三、Olympus E-P3 - Operation | 01連結部落格靜態連結
四、Olympus E-P3 - ISO觀感 |01連結部落格靜態連結2/27更新!
五、Olympus E-P3的對焦速度驗證|01連結部落格靜態連結2/29更新!
六、E-PL3快問快答 |01連結部落格靜態連結3/2更新!
七、Olympus E-PL3 介紹 |01連結部落格靜態連結3/5更新!
八、What's the difference?:談E-P3/E-PL3的不同與採購|01連結部落格靜態連結3/7更新!
九、關於鏡頭與旅行(一):談M.ZD 12mm |01連結部落格靜態連結3/9更新!
十、關於鏡頭與旅行(二):談M.ZD 45mm |01連結部落格靜態連結3/12更新!
十一、關於鏡頭與旅行(三):談Leica DG 25mm F1.4 |01連結部落格靜態連結3/14更新!
十二、關於鏡頭與旅行(四):旅行選擇的二三事 |01連結部落格靜態連結3/16更新!
十三、關於鏡頭與旅行(五):日式嘉年華巡禮 |01連結部落格靜態連結3/19更新!
十四、lscott邀稿:三號協奏曲 - 第一樂章 |01連結部落格靜態連結3/21更新!
十五、lscott邀稿:三號協奏曲 - 第二樂章 |01連結部落格靜態連結3/24更新!
十六、lscott邀稿:三號協奏曲 - 第三樂章 |01連結部落格靜態連結3/26更新!
十七、O粉家政夫邀稿:My Boy, My Life, My E-P3(一) |01連結部落格靜態連結3/28更新!
十八、O粉家政夫邀稿:My Boy, My Life, My E-P3(二) |01連結部落格靜態連結3/30更新!
十九、Epilogue:終曲 |01連結部落格靜態連結4/2最後更新!


一、快問快答


記得在E-PL2快問快答的最後,提到會對還沒發表的E-P3感到很焦慮,現在覺得怎麼樣呢?


想法倒是有點改變,該怎麼說呢,E-P3是一台雖然不驚喜,推出時間稍晚,但是完成度很不錯的機器。

有那種:「是了,Olympus的Micro 4/3就該這麼做!」這樣的感覺。

(4/2連載完畢!)最渴望的旅行-Olympus E-P3相關使用心得


那麼E-P3到底有什麼改變?


比較重大的改變大致上可算是自動對焦的速度變快,其他大概都是一些小細節的部份。

像是選單的改變、握把可以拆卸、多加了對焦輔助燈與內建閃光燈、還有模式轉盤的位置稍微變動。

那麼實際的使用感受呢?

要論實際使用起來的感覺的話,也是稍微跟先前的E-P2有些許不同。

(4/2連載完畢!)最渴望的旅行-Olympus E-P3相關使用心得


哦?是哪些地方不同呢?


其實比較重大的改變算是選單上的配置有些許的不同,我覺得這部份是好事。

過去E-P系列的機種選單,都沿用E-System DSLR的選單,好處當然是這樣的機器可以設定的東西很多,壞處當然就是進入門檻高。

對我是沒有什麼影響,但要注意Micro 4/3這種無反光系統訴求對象是一般用戶,所以有這種改變真的是好事。

這回E-P3加入了一個功能我覺得蠻貼近大眾的使用,就是改良的人臉對焦,甚至可以選擇左眼右眼勒。好酷。

(4/2連載完畢!)最渴望的旅行-Olympus E-P3相關使用心得


要說說看自動對焦改變的地方嗎?


這次的感覺確實有明快的感受。E-P2/E-PL2的速度變化比較像是小改款,本質上沒有太明顯的差異,這次使用大體上配上有MSC的鏡頭,都相當明確。

快門遲滯沒有特別測試過,但感覺也有改進,總之帶來的改變讓拍攝節奏變得很明快。

搭配起Lumix系列的鏡頭,也比以前更順暢(只是仍然比接在Lumix G系列的機身速度差一點點)

有些非特定的情況下,其實速度還是比Lumix慢一些。

(4/2連載完畢!)最渴望的旅行-Olympus E-P3相關使用心得


是什麼非常特定的情況呢?


真的是非常特定的情況。

低光源,還要不小心關掉對焦輔助燈。一般說來只要預設打開的東西我不太會刻意關掉。

出門旅行前在家裡熟悉相機的時候,一時興起拿G2接M.ZD 45mm亂拍一下,發現E-P3要是開啟對焦輔助燈的話在暗處還是跟G2不相上下,後來不小心關掉以後,在判別上就多了些時間。

(4/2連載完畢!)最渴望的旅行-Olympus E-P3相關使用心得


說到旅行,這次E-P3跟你一起出去旅行了嗎?


是阿,出乎我意料的E-P3還拍了最多照片。


哦?所以你帶了什麼去呢?


我帶了四台相機出門,E-P3、E-PL3、X100跟GXR

不過我比較常用E-P3跟GXR,E-PL3跟X100主要是給同行的朋友來使用。

(4/2連載完畢!)最渴望的旅行-Olympus E-P3相關使用心得


那麼E-P3文章怎麼遲至這麼晚才上?


主要是已經寫過X100了,雖然E-P3拍的數量跟類型還是多不少,但為了避免同樣類似題材的東西一再出現讓大家覺得視覺疲乏,就先壓一下E-P3的時程。

(4/2連載完畢!)最渴望的旅行-Olympus E-P3相關使用心得

配了什麼鏡頭給E-P3呢?


M.ZD 12mm、Leica DG 25mm、M.ZD 45mm。

前面兩顆比較常用,45mm的話主要拿來拍祭典,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比較常在E-PL3上面用(因為有翻轉螢幕比較好用)

附帶一提,這回完全沒有使用C mount在E-P3上面,時間的關係來不及。

(4/2連載完畢!)最渴望的旅行-Olympus E-P3相關使用心得


怎麼好像都是定焦呢?


算是有點刻意的吧?因為定焦比較輕。

雖然我帶了三顆也沒比較輕就是了,不過比起E-1時代重量實在是少太多太多了,所以我這次只有腰痛一天(但也可能是普拿疼肌立酸痛凝膠很厲害就是了)

不過這回鏡頭好像不是一般大眾馬上就購買的鏡頭耶?

沒辦法,這回我借不到新版的M.ZD 14-42mm II R。所以我邀請了scott來幫忙寫一兩篇分享,他的鏡頭就比較平易近人一點。(14-42mm跟Panasonic 20mm/1.7)

我想這樣就可以彌補我採取這個組合的缺憾。

(4/2連載完畢!)最渴望的旅行-Olympus E-P3相關使用心得


你喜歡E-P3什麼?


一直以來,都比較喜歡E-P系列,原本用起來就比較順手。有很多關於拍照的細節,像是JPEG壓縮品質或者色彩上的管理,我認為Olympus處理起來還是很細膩的。

這回對焦速度變快,加上原本就喜歡的那些特點,使用起來感覺更愉悅。

這一代跟著出來的鏡頭,外觀質感很合我的口味。無反光鏡本就是個從單眼折衷的系統,大家都知道畫質性能一定會比單眼差一些,如果造型跟鏡頭質感可以精緻一點那就更好了。

M.ZD 45mm跟14-42mm II R很符合這種質感上的期待。

然後選單有個選項我覺得超棒,就是可以設定白平衡是否要保留黃色調。如果你選擇要保留的話,那就跟過去的Olympus遇到鎢絲燈的情況一樣,黃疸一片;但如果選擇校正的話,照片就不會黃通通一片,室內光源的照片色調舒服很多。我覺得有點類似當初用GF1的感覺。

(4/2連載完畢!)最渴望的旅行-Olympus E-P3相關使用心得


有沒有討厭或者不習慣E-P3的地方?


AMOLED有點過於飽和鮮豔,即便是LCD調整成普通模式還是有點鮮豔,也不稱得上討厭,只是要習慣跟轉化。

然後我覺得可以拆卸的握把很醜...雖然比起過去的蒙皮還蠻好握的就是了。

觸碰的話我常常誤觸,所以最後我為了旅行方便,暫時關掉。不然拿來接手動鏡頭、請路人拍照或者是分享照片都還蠻方便的。

(4/2連載完畢!)最渴望的旅行-Olympus E-P3相關使用心得


E-P3的文章大概有什麼計畫?


E-P3的文章會跟E-PL3一起放進來寫,原本規劃的篇幅比較多,後來有根據想法稍微減少一些。

按照之前取材的材料來看,文章的走向會稍微不太一樣,剛好跟每台相機的個性有關。

(4/2連載完畢!)最渴望的旅行-Olympus E-P3相關使用心得


一句話總結一下E-P3呢?


老酒裝新瓶,而這個瓶子還是很不錯的那種。

(4/2連載完畢!)最渴望的旅行-Olympus E-P3相關使用心得

靜態連結
euyoung's soliloquy - http://euyoung.blogspot.com/
2012-02-24 12:22 發佈
二、E-P3 intro

Olympus在m43的Digital PEN,發展至今也已經三代了。說起來這三代裡面,除了EP-1跟E-P2相距太近,也因此在個性上差距較小。

睽違了一年半,E-P3是不是仍舊能帶給我們不同的觀感呢?



答案是肯定的,儘管外觀差異不大,但內在做了相當多的修整。

以PEN系列來說,我認為在這個第三世代的機器裡面(E-P3/E-PL3/E-PM1),這些機器們都展現了這兩年以來m43進步的結果。



E-P3用的感光元件並沒有改變,一樣是12MP的LiveMOS,儘管有些人戲稱這是萬年感光元件,但實際上在畫質的表現上,Olympus也將這顆感光元件調整的很妥當。



E-P3的機頂配置。我們可以看到E-P3有幾個地方是跟以往完全不同的。

最大的不同就是多了內接閃燈。

也因此,在左方原本是鑲嵌在機身裡面的模式轉盤,現在因為多加了內接閃燈所以移到右方。



轉盤的撥感阻尼還是不錯,不過由於厚度比較薄一點,所以大拇指的接觸感需要稍微適應一下。

細部來說,E-P3在右側的配置還是有稍微不同的。那麼,到底哪裡不一樣?



主要的改變在於+/- ev的按鈕因為在機身背面轉輪上有獨立出來功能鈕,這個位置的按鈕也順勢變成的Fn2的功能自定按鈕。

另外就是取消了SSWF的指示燈,改由螢幕顯示。電源開關的按鈕也因為模式轉盤的移動,稍稍移到的邊緣。



此外,E-P3也納入了AP2的電子接口。原先E-P2能採用電子觀景窗的接口是AP1,這次也針對AP2推出了一些配件。

一般說來,AP1能夠相容大部分的配件,不過像是藍牙套件就只有E-P3的AP2接口才能支援。我推測應該是一些電力跟訊號傳遞的部份AP2比較齊全。



內接閃燈是彈出式的,基本上不手動彈出的話,即使在選單設定閃燈模式也不會作用。



不過這閃燈的機械結構跟E-PL1/E-PL2不同,無法往後壓讓閃燈朝上製造跳燈的效果。



另外一個E-P3貼心的地方,就是這個握把了。

乍看是下跟E-P1/E-P2是很類似的,唯一的差異就是邊框好像突出了些?



是的,這個小握把是可以更換的,透過硬幣就可以旋開。



打開後也有Olympus PEN的字樣,原廠也設計了許多有變化的握把。

對我來說,這個握把帶給使用上的幫助自然是因為它稍微大一點,因此握持的感受跟穩定度都好一些。要提小小個人意見的話,可能也正因為是可拆卸的緣故,所以外觀上稍微沒有那麼流線。



既然可以拆卸,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完全不加上握把。我看過拆卸過握把然後貼上蒙皮的E-P3,外觀變得相當簡潔,很合我的胃口。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黑色的E-P3外觀上好像有些不一樣?

是的,這回黑色版本的E-P3改成消光黑而非先前那樣的亮面。這樣的修正是很不錯的,一來減少刮傷後的困擾,二來也提昇耐用度。



E-P3的後方按鈕配置,自然也有所改變,到底哪裡不一樣呢?



有幾個比較不同的地方:


  • 滾輪的周圍多了些凹槽,讓操作的手感跟流暢度更加提昇。

  • 新增了錄影鈕(這個按鈕也可以自定義)

  • Fn1、Menu、Info這三顆按鈕也稍有位置上的變化,就Fn1的位置來說是更適合操作的。

  • 多了一顆放大檢視。也將放大檢視的功能由第二滾輪移出來獨立按鈕。





此外,E-P3也從善如流,將以前23萬畫素的螢幕改為64萬像素的OLED螢幕。這個螢幕的表現比XZ1的OLED在調教上準確不少,感覺不到偏黃的情況。

另外,也納入了觸碰式螢幕的功能。



螢幕上一點一點的就是電容式螢幕的感應點。

E-P3的觸碰感應包含了觸碰快門與選擇對焦點,還有照片瀏覽(放大)的功能,比較可惜的是不能針對攝影選項直接選擇。



我喜歡的相機,往往都有同樣的一個特點:她們的造型往往都萬年不變。

比方像是GRD,像是E-P系列。只是,是否外型不變就代表遲滯不前,食古不化了呢?

其實一點也不,正因為外型不變,更需要從同中求異,你可以藉由這次的E-P3看到即便是小小的改變,只要是能為使用者著想,經過細心調整,也能增加這系列相機的魅力。

外觀的部份牽扯到手感、操作,那麼更細部的地方呢?

下一篇來看看關於E-P3的選單操作吧!



靜態連結
euyoung's soliloquy - http://euyoung.blogspot.com/
三、E-P3選單操作

上篇文章看過了E-P3的外觀介紹,這篇我們來看看關於E-P3的選單。

除了選單的設定以外,這篇文章還會講到兩個功能:一個是「數位遠攝轉換器」(其實就是數位變焦)、另外一個則是「保持暖色調」
(我知道有些人會直接略過講選單的文章,所以提早在文章一開頭講)

上篇文章有提到一開機的超音波除塵的燈號被取消了,那麼我們要怎麼知道SSWF是否有無做動呢?其實還是有指示,只是它改成在一開機螢幕的右上角,除塵結束後就會消失。



第一頁的選單很簡單,主要是關於記憶卡設定還有整台機器設定的重設。

比較跟我們日常使用有相關的地方在於拍攝模式(色彩)、影像畫質跟照片比例。

關於拍攝色彩模式部分,我相信這些選項大家都很熟悉了:i-Enhance、Vivid、Muted、Portrait。一樣都可以針對彩度、對比、銳利度、灰階來進行調整。

i-Enhance比較特別的地方在於多一個程度上的選項。



下面兩張照片就是使用Vivid與i-Enhance的差異,詳細的狀況寫在過去的E-P2系列文章裡面了,有興趣的大家還請大家移駕。





此外,除了基本的四種拍攝色彩以外,所有的藝術濾鏡也不需要進到Art模式裡面調整了,可以只在這邊就進行調整跟選擇。

左下角那張「用戶自定」,意味著你可以將需要的設定單獨記錄下來,然後利用Fn設定來直接切換。右下角的部分,E-P3這回增加了AVCHD的錄影格式,擺脫了萬年沒有壓縮過的AVI,增加不少可錄影的時間。



進到選單第二頁,主要的選項是:連拍選擇、防手震的開關與切換、包圍曝光跟多重曝光,另外就是關於閃燈的選項(內閃的出力補償與無線閃燈)

跟以前不同的在於多了「數位遠攝轉換器」。

這是什麼選項?



簡單說來就是利用這個功能可以利用相機內的演算,增加兩倍變焦的能力。(這功能也可以在Fn按鈕內設定,我通常相機快門鈕旁的Fn2就是設定這個功能)

下面這張照片的是MZD 45mm還沒開啟的狀況。(等效90mm)



而這是開啟後,等校焦距是180mm。

在應用上,我認為作為分享4x6照片(8x6應該也還ok),以及Facebook與網路相簿的分享都還足夠。不過其實你也可以看出來,在解像力還是有稍稍降低一點,這是使用上需要特別注意的。

去年十月去日本,也藉由這個功能來彌補無法攜帶長鏡頭得窘境,拍了不少時代祭跟火祭的照片回來。



第三個部分就是,關於播放照片的一些選項。



我會把這回選單操作的主題都放在這個自定選項的部份。

這回E-P3的選單我認為蠻大的改進就是介面上的變化,除了像自定義選單有利用顏色區分以外,每種不同的選項也都有相對應的底圖,比方是關於拍照得選項就有一台E-P3當底圖。

這在視覺傳遞的部份是相當重要的,可以利用圖示來喚起與使用者對選單的陌生感,同時也利用圖像連結選項的印象。

E-P3這回在自動對焦的部份很不一樣的地方除了應用更多快速的掃描增進對焦速度以外,也增加了對焦點。相對應的對焦點範圍其實也比以往小,這不只是速度變快而已,也增加了對焦成功率以及對焦的可靠度。



自定選單B的部份主要是按鈕的設定。

比較重要的是關於AEL/AFL在各種模式中的細部設定。另外,就是可以自定義功能的按鈕。

從右下角的圖你就可以很清楚看出不只Fn1跟Fn2可以自定義,連錄影按鈕還有方向鈕「下」、「右」都可以自定義。



此外,關於相機本身的雙滾輪,你也可以針對自己的使用習慣,設定每個模式調整數值主要是利用哪一個轉盤,包含拍照時與播放照片時都可以設定。



當然轉盤調整數值的方向,到底是習慣向左轉還是向右轉都可以設定。

有一個「鎖定」的功能,有點像是手機鍵盤鎖的功能,選擇打開的話可以避免誤觸,不過操作起來很不俐落,一般我都還是關掉。



C選單是設定快門優先,當還沒有對焦完畢的時候如果選擇開啟快門優先的話,快門還是可以按下去,避免你錯失某一刻(如果是景深範圍夠的話,這樣是可以更快捕捉到畫面的)



D選單的話主要會落在一些攝影資訊的設定。

不管是LiveView拍攝時的選項、照片播放的選項,甚至是播放時以小圖瀏覽的數量都可以進行設定。



但在這邊最重要的選項則是這個:相機操控設定

Live即時操控是如同左下角的操作,「控制台」的話則是大家常稱呼的Super Menu,如右下角的畫面。

我自己是習慣Live即時操控,不過也有人喜歡所有的選項同時顯示出來,這就看個人喜好來設定了。



另外這是關於影像顯示的設定。

比方說某些藝術濾鏡因為比較消耗處理器的資源,有時候會有延遲的狀況產生,我們也可以藉由調整這些選項來增加流暢度。



在E選單的部份,主要是跟曝光相關的數值有關的設定,比方說曝光值要以多少級數來跳動,還有測光模式的選擇(這其實可以在LiveView底下選擇)

有一個比較會用到的是自動ISO的部份,我一般會直接選擇利用自動ISO,這可以幫助我省下場景轉換調整的功夫(比方從戶外進到室內,或在室內吃飯卻往外拍窗景)

這樣的數據我會定在ISO200到ISO2500之間。會定在ISO2500這個上限比較大的原因是這個數值差不多在我可以接受的範圍上限,當然遇到快門稍慢的情況,我還是會手動調整到ISO3200在多爭取1/3格的快門速度。



G選單的部份,在相關的雜訊抑制與白平衡的細微調整。白平衡的部份都可以針對每一種白平衡進行特定的偏移。(圖右下角)

我想很多Olympus用戶,都會想知道減少噪聲(Noise Reduction)跟噪聲過濾(Noise Filter)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吧?

減少噪聲(Noise Reduction)是長快門的時候進行的雜訊消除演算,而噪聲過濾(Noise Filter)則是高ISO的雜訊消除。我一般會把噪聲過濾設定成「弱」,詳細的緣由我會在ISO測試中再說明。



我覺得使用E-P3最愉快的部分除了對焦速度變快以外,這個「保持暖色調」的選項可以關閉也是一個重點。

非常棒。



這是我們熟悉的Olympus室內拍攝得狀況對吧?昏黃的燈光,照片也跟著昏黃。



關掉「保持暖色調」的選項說明說著這樣會比較強力的校正照片的色調,你可以看到同樣都是自動白平衡,關掉選項的照片顏色看起來好多了。



這其實只是說明了Olympus對這樣昏黃的燈光處理,在過去只是很單純的認為『我要保持暖色調,維持現場的狀況』,加上許多人使用相機的設定飽和度都會比較高,自然就造成如同下面這張的黃疸照片。



關掉「保持暖色調」以後,即便是還是稍微偏黃(事實上是因為膚色還有相機飽和度稍高造成的),但已經不在是難以校正的照片了。

而且老實說即使說明是說強力校正,但其實還是有保留一些昏黃現場的味道。

這個選項我可說是E-P3更加方便一般使用者,不受室內色調苦惱的優點了。



另外在畫質設定的部份。

Olympus一般預設是只有F(Fine)的選項,但其實還有一個SF(Super Fine)的部份。這主要是在壓縮率的差異。

儘管Fine已經足夠使用,我一般都還是會更改成Super Fine來使用,這邊要注意的是,當使用SF的壓縮率時,一張JPEG照片大小會達到7-9MB,準備夠快夠大的記憶卡是必須的。



I選項的部份主要是關於錄影的細部調整。

J選項的話則是關於Eye-Fi還有觸碰式螢幕的關閉。通常我跟家人還有朋友出去的話,觸碰螢幕會打開,因為這樣會比較好讓朋友們接受,要觀看照片的話也可以直接滑動螢幕就好,十分便利。

但自己出去旅行,一天會比較大量拍攝的話我會將這選項關閉,因為掛在胸前或者在包包內外拿取,都很容易誤觸螢幕。



因為AP2接口也有個配件是藍牙分享的功能,所以也有相關的設定。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選項其實跟剛剛介紹的自定義選單,預設都是不開啟的。

為什麼要這樣?

我會認為像M43這樣的機器,雖然Olympus有規劃希望成為「攝影人的第二台相機」這樣的想法,但這樣輕便得機種畢竟訴求有更大一部分是一般人。

對攝影人來說,這些選項是必須的,但對普羅大眾來說卻是「複雜」、「好難用」、「怎麼那麼多!」這樣的感覺。預設關閉想必也是為了增進使用的難度。

可是這些普羅大眾有一天會不會需要這些選項?這很難說,但蠻有機會的。加上對攝影設定熟悉的人一定會想要更詳盡的自訂自己相機,那麼讓這些選項藉由可開關來顯示就很必要的。

這是兼顧進階者跟入門者的折衷選項,從這點也可以看出Olympus跟Panasonic設計相機思考上的不同,Olympus相對起來介面稍微不友善一點,但卻也有了更多更細緻符合使用者習慣的設定(當然E-P3介面好很多了...)



另外還有一個地方要提醒。

剛拿到相機的時候,要記得到調整LCD的選項裡面調整,將預設的Vivid顯示模式調整成Natural。

Vivid模式非常的鮮豔討喜,在觀看拍攝的照片上會誤以為過於飽和,調整成Natural會比較符合原來的色澤。



上面的話是所有關於設定的部份。

E-P3/E-PL3/E-PM1還有一個地方可以讓入門者應用,那就是i-Auto。

這模式其實是藉由圖像化的直覺調整,幫助你拍攝出你想要的照片,不僅是亮度跟飽和而已,甚至連散景的控制都可以藉由這邊直接調整(其實是調整光圈,但在這裡面你不會知道光圈數值,可以直覺的拍出背景模糊或者清楚的照片)



在場景模式的部份。

由於這回系列產品也同時發表了可以給14-42mm使用的轉換外接鏡頭,所以場景模式也特地製作了符合這些鏡頭的模式(包含相關的校正)

也同時有拍攝3D照片的模式。



大家熟悉的藝術濾鏡,儘管數量沒有特別增加,但一些濾鏡也有了第二種甚至第三種變化,也多了些邊框的選擇,可以在應用藝術濾鏡的時候有了更趣味的作法。



那麼關於選單的部份,差不多到這裡了,我們下一篇來看看E-P3的ISO表現觀感。

三代的E-P系列其實選單的部份沒有差異太多,如果這篇覺得有些許略過東西的話,其實可能是因為我在E-P1就介紹過了,所以有忽略的部份,還請參考以下的延伸閱讀。

靜態連結

延伸閱讀:
euyoung's soliloquy - http://euyoung.blogspot.com/
校長的好文,首推!(雖然在部落格已經看過一遍了XD)
E-P3的毒越放越大了.... 到時候12mm再出來大概就會爆炸了吧XD
http://antonylin.blogspot.com/
E-M5 發表後出現一波EP3的出走潮
在這系列的文張發佈後
是會加速EP3的轉手還是惜售呢 ?
好棒的文章~ 介紹非常詳盡~
期待您繼續分享心得~

我也是E-P3使用者, 對於記錄一般生活與旅遊而言, 她真是一台好相機~
我也是幾個月前賣掉GF1改入E-P3
E-P3用起來真的很棒
後來花錢加買大型手把更是讓我愛不拭手
不夠那握把還漫貴的就是了

現在缺點就是看到E-M5那強大的告ISO後覺得心理有點小小不平衡XD
Olympus E-P3, Leica 25mm F1.4, Leica 45mm Macro, M.ZD 17mm F1.8
樓主好文推推~這三篇拜讀完了,感覺真是詳盡!

有點小問題,請教一下拍攝RAW時使用濾鏡其成果會存在RAW裡面嗎?
好文!!!
小弟也是EP3的使用者
雖然說明書也算讀得很認真
但往往實際在操作時還是會有些差距
而EM-5的提升的確也很心動
但認真的思考 的確還是該好好熟悉可愛的小三
畢竟也是自已的第一台相機!!!
太認真啦!!
不過E-P3的光彩目前完全是被E-M5給搶光光了...希望能看到E-M5的分享
台灣驗車法規全世界最無理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