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管理方面的icc都是設定成「ADOBE 1998」
但都會讓我有種顏色飽和度低、膚色偏灰暗的感覺
每次看到別人用CANON拍的照片,發色濃郁鮮豔,就覺得O家的色彩好像黯然了些
雖然許多網友都說O家的發色濃郁又偏暖,但從我的電腦螢幕看都是黯然的色調
偶爾會聽到說O家拍的人像照片放在未校色的螢幕上會出現“黃疸”的膚色
但我個人過去的經驗並非是黃疸,反而是接近自然原色,但飽和度偏低+略帶暖調
尤其怎麼調都覺得鐵青黯然的膚色,是我最感挫折的部分
(這問題打擊了我很久)
於是下定決心對螢幕做了校色,想說有個比較可靠的基準再去調色會比較妥當
(網路上針對蜘蛛3校色的爭議很多,加上筆電螢幕本身的規格也不太可靠,但想說總比沒校色好)
用蜘蛛3對電腦螢幕做了校色後,產生了一個新的描述檔icm
我把電腦監視器的描述檔從「ADOBE 1998」改成了自定的icm
這時再次用Olympus Viewer 2去看圖,除了亮度略減外,色調並沒有太大的出入
但是當我把Olympus Viewer 2的色彩管理定義從原先的「ADOBE 1998」指向我新定義的icm

這時照片的色彩卻發生了戲劇性的改變,從原先黯淡的色調(PORTRAIT模式下拍攝的)
變成了類似CANON的鮮豔的色彩,或是SONY VIVID模式下的色彩
這與我過去對PORTRAIT模式的色調認知有很大的出入
【原ADOBE 1998】

【自訂的icm】

【原ADOBE 1998】放大

【自訂的icm】放大

讓我直呼不可思議,原本我怎麼調都覺得鐵青黯然的膚色
怎麼突然間變成艷到有點不習慣的紅潤
是我的設定方式有誤嗎?還是O家本來就是這樣的色彩?
事實上,同一個RAW檔案,我轉存ADOBE、SRGB兩種格式的JPG存檔去送洗
洗出來的照片看起來也是SRGB比較鮮豔,ADOBE比較黯淡一點(與上面的比較圖類似)
重點是,我到底該依什麼準則去做參考的基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