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常常在世界初生態板看著阿貴大的生態作品,對Sigma 105 Macro一直有很高的興趣。
因緣際會之下敗入這顆鏡頭,每逢周六日早上一定去附近草叢找蟲拍。
我們家附近的草叢找的到的蟲種數量有限,所以請各位多包涵了。
剛開始學拍昆蟲的時候,還無法體會閃光燈補光的重要,
某一次學阿貴大把FL-50R拿來試著離機閃,才體會阿貴大話中之意,蟲體變得很立體,細節更清楚了。
#1
#2 剛開始拍蟲的時候,會陷入1:1的迷思,拍啥都要拼最高放大倍率1:1,不管構圖了,反正塞到滿就對了....不過拍久了很快就膩了
#3 這種狂拼1:1放大率的照片,算是昆蟲系的糖水照....一眼看過去很過癮,後來發現,好像沒拍到半張完整昆蟲的照片
#4 後來慢慢的改變拍照習慣,先看看蟲體四周的環境,取得適當的景(講構圖就太深了...大部分的景都虛化掉了)
#5 拍了好幾趟才遇到正在吃飯中的蜘蛛,一盞閃光燈之下,明明是早上七點多的大白天,拍起來就跟晚上一樣。
#6 漸漸的我慢慢離開蟲體,從1:1的盲拍,開始專注於蟲體跟背景景深的深度
E-P3的即時預覽所見即所得的能力很不錯,雖然Sigma 105 Macro在上面是手動對焦,但是那片清楚的LCD跟放大對焦,
可以看得很清楚景深的變化,讓我可以一邊調整參數一邊預覽著變化,慢慢的品嚐拍攝昆蟲的樂趣。
maxrock wrote:
版大~請問一下我目前...(恕刪)
大大有大奶25歐~~(握手)
可見是玩4/3的前輩。
先看看大大有沒有"輕便"、"對焦快速"的需求,假如沒太大需求的話,小弟是覺得能省則省。
之前14-42 IIR 的對焦速度我覺得很不錯,但是光圈小,室內想降ISO是不太可能的,家庭聚餐也不好意思在餐廳打閃光。
買20 F1.7之前,我也是靠大奶25 F1.4再轉接使用,我本身也是有台E-3,所以4/3鏡轉接是最省錢的雙機選擇。
但是攜帶上還是覺得不夠輕便,自從購入20 F1.7之後轉接大奶的次數就降低了,一個小包包就20 + 14-42輕便出場,但是45 F1.8發售後,決定只留前段跟後段兩個焦段,中間就不要了....
因為我是以輕便跟對焦快速為主,拍散景到是其次,所以我敗45 F1.8是一定要的,
假如大大沒有上述兩個需求的話,Sigma 50 F1.8轉接就好了。
畢竟Pana的14-35 & 35-100 這兩顆魔王鏡快誕生了,如果光圈碰巧 =2.0的話....
還是省點子彈來圓當初4/3買不起銀環鏡的夢......呵呵
創造台灣新經濟奇蹟 ~ Copy啦~ Copy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