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3的DxO Mark結果出爐了.
http://www.dxomark.com/index.php/News/DxOMark-news/Olympus-PEN-EP3-Image-Quality-Review
好慘....
E-P1的成績還好些.
Olympus自行研發感光器還要繼續努力才行.
sensor 很多,原因很簡單,一樣是 CMOS
sensor color depth 跟 dynamic range 差
那麼一點點,不靠軟體分析,眼睛不會立刻
分辨出來。但如果拿最好的 CMOS sensor
跟曾經是最優秀的 CCD sensor 一比,那就
連眼睛都可看得出來囉。
Low-Light ISO 的差異大概是 2~3 級的快門
速度,但是實際上這兩三級的快門速度可以
輕易的被防手震功能 cover 或是補個光,換
個場景就過去了,情況不是那麼慘~~~
不過有心人士可能就會拿來用,就會變成:
雞腿好吃到爆,「大勝」/「完勝」/...鑫鑫腸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
我比較好奇的是, 這幾年真的感光器都沒啥進步?
或者是DxO的測試方法, 測不出改進之處?(恕刪)
有時候是成本,技術跟行銷考量的取捨結果,
技術上是有解,不然 sony 跟 canon 是怎麼
辦到的?像素要增加會讓每個 pixel cell 面
積變小,增加 120fps binning raw out 會
讓 thermal noise 增加而降低 pixel quality
。解法一定有,問題是成本是否符合實際
量產的條件。
DxO 的測試也算 OK 啦,但畢竟是實驗室的
測試場景,一定是經過簡化再簡化,取幾個
有代表性的測試而已。分數應該是沒問題,
重點是別把分數跟實際使用做太多的連結,
實際上用起來沒像分數差那麼多。
就像 CPU benchmark 一樣,真的打這篇
回文時用分數 1234 benchmark 的 CPU,
會比用分數 5678 的 CPU 內容少一些嗎?
仔細想想~~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