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千呼萬盼 誠意之作 Olympus E-PL2



從Olympus約略兩年前推出E-P1以來,到了今年的E-PL2,才終於讓我有種olympus做對事情的感覺,在所有推出的E-P/E-PL系列中,E-PL2可說是完成度最高,整體性最好的機子。

關於olympus今年的所發表的兩台有誠意機種,我在先前的文章:有的時候,考慮一下Olympus吧有提到過。

在當時後,手上沒有Olympus今年火紅的兩台機種,只能用兩年前的老E-P1當做範本。但如今,手上終於有朋友的E-PL2可以讓我短暫性的使用,然而,要先感到抱歉的是,因為自己工作課業的關係,這次的使用,我個人覺得沒有如過去那樣般的充實,出外拍照的機會也不多,對此,我真的感到很可惜。

更可惜的事情在於目前Olympus已經推出E-P3/E-PL3/E-PM1三台最新的機種,看似這台E-PL2馬上就要變成上一代的商品了,自己也跑到發表會現場,體驗了最新的三台相機,這次的主要焦點是放在E-P3身上,相較於E-P1,E-P3也總算是Olympus單純E-P系列中,最純熟的機子。如果有機會從朋友那邊借到,再來跟大家做分享。

暫時放上一張發表會現場用新鏡頭12mm F2.0拍攝的照片一張,這銳利度還有整體的影像品質,讓我對這顆鏡頭,相當心癢啊XD



有人會問說,那還介紹E-PL2做什麼 ?

我想,因為E-PL3要到秋季才會逐漸上市,再者,對比E-P1->E-P3的差別,E-PL3這次改變的幅度,和前一代來講並沒有那麼明顯的不同,此外,隨著E-PL3之後上市,庫存的E-PL2在價格上會有更大的下滑空間,也可成為有預算限制的消費者,另一種選擇。因為,E-PL2在我看來,可說是Ollympus今年以來,誠意代表作的第一槍。



這就是E-PL2,朋友入手的是蠻火熱的紅色,基本上這次olympus有推出四種顏色供選擇,分別是黑紅白銀,給不同層面的消費者。從這正面,我覺得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那握把處。一個往內凹的幅度,就手持的穩定度相當有幫助,我個人拿過E-P1/E-P2/E-PL1/GF-1/GF-2/Nex系列,E-PL2的手握感覺是我覺得最好的。



再來的改變,就是開關鍵變得扁平長方形,開機後的亮燈也改為藍色,模式轉盤依舊維持在右邊,和E-PL1相同。在途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機身的型號,Olylmpus E-PL2,算是蠻有質感的。

關於那開機的電源燈,會改為藍色,根據之前日方的說法,是因為有人反應過去的綠色,對一些色盲的人士來說,會有點不方便,因此改回和過去4/3單眼時相同的藍色。




我們從機身的背面可以看到,有別於E-PL1,E-PL2永遠一個轉盤,這對於調整參數上,增添許多便利性。也多了一個獨立出來的錄影鍵,許多人不會去關注E-PL2的錄影,但我得說,就一台隨身方便取向的相機而眼,有一個獨立的錄影鍵,搭配無聲的變焦鏡頭,是很便利的。

從另一個方向看,機身上的左半部主要就是被可以外接EVF和閃燈的接點,以及內閃所佔據。





內閃開啟後的模樣,可以看到這支架是可以凹折的,所以在外如果情況允許,甚至可以作為跳燈使用,而且E-PL2也內建閃燈出力的控制,相當方便。





至於機身左半部就沒有太多的設計,HDMI的接頭,usb接頭等自然如往常設計在側面,就不多做介紹囉。



對許多購買這類型相機的人來說,除了比DC還好的畫質追求,可以接受的體積自然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其實關於這方面,每個人的標準不同,我們甚至可以說,就算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或許也都有不同的選擇。



舉例來說,有些人就是崇尚一台可以放進平常褲子口袋,或者是襯衫左上方袋口的相機,那麼目前恐怕沒有ILDC可以符合需求。目前有看到的是Panasonic,Olympus和Sony依舊不斷的在體積上作競爭,但怎麼看都距離口袋相機還有些距離。

更何況出門拍照不單是倚賴相機,需要有鏡頭的配合,鏡頭縮小的條件所受到的限制,對比於機身可說是更多。如果機身縮小,但鏡頭沒能隨之變小,也只是增加手持上的不舒服,以及整體視覺上的怪異。



然而,退一步的想,有些會覺得目前體積上的演進似乎已經到了一個休止符,過多的縮減,儘管可以順利的減少體積,但也有可能導致一些功能被閹割(如:GF-2)。讓整體操控性變得比較繁瑣,不方便。

但我得強調,GF-2出現不代表是不好的,相機場對市場的調查研究絕對比我們這些市井小民來得深入,和需要一些操控性和方便轉盤按鈕的攝影老鳥相比,單純只想按快門得到好照片的DC族群,目前還是市場的大多數。




E-PL2的體積相較於過去的E-P1沒有太多大幅度的改變,但在鏡頭上,有一定程度的縮小。(這次除了E-PL2給我的誠意之外,說真的,這顆kit鏡也給了我許多驚奇,我們容後再提)





如果把兩者的鏡頭調換,就會頓時感受到體積上的改變。







最後,我也把前後兩個不同世代的機種,做了液晶螢幕的比對

E-P1是3吋23萬畫素,E-PL2是3吋46萬畫素,在LCD上,Olympus不曉得是庫存零件尚未消耗完畢,或者是其他原因,始終落後其他對手約略一個世代。好不容易換上46萬畫素的LCD,但效果我個人還是覺得差強人意。



顏色表現上,我反而覺得沒有 E-P1來得順眼。

因為這次照片量不多,所以我目前只打算寫四個回合
剩下四個主題分別會是:錄影,夜晚,整體使用心得+總結。







千呼萬盼 誠意之作 Olympus E-PL2 第二章 錄影



在過去,我很少談論到有關錄影的事情,因為自己手邊的450D在那時候還沒有趕上錄影的風潮,日常生活中,也都是以拍照為主,鮮少有機會可以用到錄影。而最近在這些可交換鏡頭式的相機上,都配置有錄影的功能,但錄影過程中,自動對焦速度的緩慢,導致錄影一直無法擴大盛行,直到這一兩年來,sony和panasonic兩家在技術上有所突破,讓整體錄影的對焦速度大幅提昇。

今天,如果想要尋求一台高畫質的錄影相機,我絕對舉雙手贊成大家去買sony 的A33/55以及Pansaonic的GH/G系列,至於Canon和Nikon? 就別奢求了LV對焦速度了。

Olympus一直不是以錄影見長的,在這一批新機種(E-P3/E-PL3/E-PM1)推出以前,採用的都是Mpeg的格式,錄影檔案肥大,有七分鐘左右的限制,而在其他廠商往1080解析度攀升時,Olympus卻停留在720P,當然,Olympus更不會是以對焦速度為特色的廠商(苦笑,只有在E-P3身上,才能稍微一窺af速度的進步)

會想花一點小篇幅來介紹E-PL2的錄影,是因為Olympus在錄影上,增加了許多對焦的方式,我個人最常用的兩種,
一種就是S-AF,但在拍攝前可以先選定對焦點,之後在錄影過程中,可以持續性的半按快門,機器針對設定好的對焦點做對焦。

舉凡如有一天我恰巧遇到星海爭霸2的世界級高手來台表演賽,心急之下就拿出E-PL2側錄他玩遊戲的過程,採用中央點S-AF,如果他有所移動或者我改變焦段,我就會再次半按快門,以求影片的清晰。
(抱歉,因為flickr影片無法外連到01,只能用連結的方式呈現)

http://www.flickr.com/photos/norbelthomas/5771677825/


另一種則是C-AF+TR,在拍攝前,會先出現對焦框讓你針對主體做對焦,錄影開始後,不管是你改變焦段,又或者是
主體有所移動,對焦框都會持續鎖定最初設定的主題。



http://www.flickr.com/photos/norbelthomas/5561408890/

這段影片是某一回聽演講時隨性錄下,對焦框大概在演講者的手部和鼻子那一塊區域。

http://www.flickr.com/photos/norbelthomas/5564606476/

這一小段則是在家的測試影片,也是採用C-AF+TR的方式,對焦框設置在聽枕器的頭端。

當然,Olympus在錄影的部份目前還是有許多改進的空間,舉凡如af速度不如sony和Panasonic,用C-AF+TR的模式時無法把對焦框改小,導致精準度會有差異,還有就是C-AF+TR的模式下,抓取主題的過程中,如果主題移動太大,對焦框就有可能會跟不上而跑掉。

還有,許多人關心的,那就是E-PL2在錄影的過程中也無法改變光圈。而檔案太過肥大的問題,目前在E-P3也找到的解答,但還是得問Olympus一句老話,為什麼不能一次到位呢?(嘆)


但作為一台隨身的可交換式鏡頭相機,E-PL2讓我從過去盡量不用,到現在有機會就使用錄影功能,獨立出來的錄影見識最大的功成,對焦模式有助於使用者解決最難纏的自動af問題(瞧那E-P1,S-AF後,半按快門就像死魚一樣,再也不會對焦了),E-PL2目前也可以套用六種art filter,再加上MSC的kit鏡頭在錄影的時後無聲,而E-PL2還有Olympus一路走來就配置的立體音,在整個影音上的呈現更加全面。

千呼萬盼 誠意之作 Olympus E-PL2 第三章 夜晚就不該拿相機出門?




Olympus在過去一直因為片幅比較小的關係,在高ISO被許多人批評。



其實,許多人不知道的是,4/3比起過去有了逐漸的進步,拿4/3和過去上一個世代的APS相比,4/3的高ISO不再遜色,當然,同個世代下,因為先天的關係,4/3還是居於劣勢,但這差異目前大約要在ISO 3200之後才會顯得明顯。



而ISO 3200以下,我想對大部分的拍照題材而言,應該都可算是足堪使用了。



此外,有些人會過於追求高ISo下雜訊的乾淨程度,而忽略了細節保留的重要性,基本上,一個好的高ISO表現,應該是力求細節/雜訊之間的平衡,不應該太過傾向兩方的任何一方。



在過去,我也曾一再追求高ISO雜訊少的機種,但現在逐漸了解到,除非是感光元件技術上的革新,不然,都只會是演算法上的差異罷了。



現在的技術,在ISO 1600左右,都能有相當不錯的品質,因此,我對於細節的保留,才會開始重視。



在光線比較不足的時候,沒有對焦輔助燈的E-PL2,對焦速度會有點下滑,而且我個人覺得,對焦精準度也會隨之下降,會遇到明明顯示對到焦,但照片卻還是模糊的問題。



而E-PL2在高ISO的表現,我個人覺得來得比E-P1好上一級左右,當然,Olympus的處理方法還是相似的,保留細節的成份多過抹除雜訊的部份。



大部分的時候,我都把ISO的範圍設定為ISO 200-3200,然後採用auto ISO讓機器自己判讀,一來我對ISO 3200內的影像覺得可用,二來,許多比較趕時間的狀態,是比較不容許太多參數上的調整的。



很多人在購買4/3或M4/3的機種前,總是會擔心先天片幅比較小的問題,會不會導致光線缺乏的狀態下就無法拍照的情況,我想這情形應該是不會再發生了。



大多數人白天正常日總是得上班上學,晚上或在室內,許多時候就是相機真正能上場的時機,儘管E-PL2配有內閃,但誠如我在前面所提到,自己的使用過程中,很少去使用到內閃,大部分時刻,我還是傾向用自然的光線來拍攝。






我們還是得去承認,同一個世代下的產品,4/3系統在高ISO這項目依舊落後APS,但高ISO能力,不應該再是4/3系統上的阻礙。





當然,身為一個消費者,還是期盼著廠商能夠針對感光元件做徹底性的改變,如此一來,高ISO的能力才會有革命性的改變,但對Olympus,一來太過苛求,二來,其實我現在對任何廠商,都不太抱有期望了,不期不待,才不會有太多的失望。



在過去,背著450D時,從來不敢想,以後在夜晚出門時,也能夠如此輕便,短短不過幾年時間,帶著可交換鏡頭式相機出門已經逐漸成了常態,而且在夜晚的拍攝能力也是相當可靠。





在我身邊有些朋友,人都到了現場,卻因為過度忌憚高ISO的能力不足而不願意拍攝,或者是用低ISO結果換來晃動的模糊照片,我覺得,這是十分可惜的。



相機帶出門,為的不就是要拍照?!不就是帶回攝影者心中值得的畫面?! 過度因為畫質上的迷思認定高ISO的畫質差而不願意拍,那又何必帶出門呢?





如果真的很擔心雜訊,現在有很好的軟體可供你使用,Lightroom 3在雜訊的抹除上相當不錯,或許可以考慮用自己手動調整的方式來取得專屬於自己的 細節/雜訊 平衡。



拿了E-PL2,就放膽開高ISO下去拍吧!



千呼萬盼 誠意之作 Olympus E-PL2 第四章 終於可以不用輕易喊gg



這一篇主要探討E-PL2相對於前面的機種,所做的改變。封面自然放上在網路被戲稱很無恥的高動態範圍戲劇化濾鏡。這art filter可以創造出相當震撼人眼的照片,給予你完全和眼前景色不同的影像。



當然,再怎麼好用的東西,過度的使用只會顯得乏味,而這art filter比較適合運用在風景上,如果拿來拍攝人像,有時候效果就不怎麼好。

此外,過去每個機種的art filter,都可以在olympus viewer或其他原廠軟體上套用,唯獨這無恥濾鏡無法在電腦上套置,只有拍攝的當下從相機上選取,算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E-PL2也保有其他某些art filter,遺憾的是,過去在E-P1上的淡色系低對比和柔光,都沒有出現。

有些人在使用某些art filter的時候,會覺得畫面有點頓(EX:粗粒子黑白,針孔,高動態範圍戲劇化等),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說真的,這點被罵了好一陣子,直到最近剛推出的新機種,還有了些改進,實在不應該。



這次在某些art filter,還細分成兩種不同的效果,等著大家去探索。很可惜後來發現的時候,機子已經要還給朋友,就沒有這一部分的照片。



其實我一直覺得Olympus在宣傳這一部分非常弱,尤其是台灣的代理商,許多機子有的好功能,都噯噯內含光隱藏在機身內等著玩家去尋找,連複雜的功能表一開始都隱藏起來,需要使用者去開啟,但拍照不是在玩尋寶遊戲啊。

E-PL2內有所謂的曲線功能,在一般拍攝的模式下,按一次向上的按鈕,再按info鍵,就會跑出曲線供調整。

下方的數值為調整暗部,+就是增強,-就是降低。

這張是正常的照片:


這張為+7增強暗部的照片:


最後則是-7暗部的照片:


可以明顯的看到差異,暗部和亮部兩者的搭配,簡直可以衍伸成直接在機身上拉曲線。

之前的E-P/E-PL系列,還有一點為人詬病,就是對焦框太大,導致有時候拍攝,如果主題太小,會影響相機對焦的判斷,現在E-PL2也可以調整對焦框大小了,先按下放大鏡的按鈕,再按下info鍵,就可以得到更小的對焦框。

但我個人還是覺得這方式不算方便,比較建議能像GF系列一樣,那大小的對焦框,可以直接在af選單內做調整,不然每一次重開機後就要再調整一次,非常麻煩。



在使用E-PL2這段期間,還有一點讓我不太能適應的,就是灰階的調整。Olympus的灰階,預設是自動的,機器會為了展現亮暗部的能力,為了把暗部給拉亮,而讓整體畫面的雜訊增多,畫面變得灰濛濛的。



因此,常有的建議是把灰階設置為標準,就可以避免這狀況發生,但E-PL2只要每次更換電池或記憶卡後,舉凡打開屁股那艙門的動作,開機後灰階就會回到預設,梢不注意就會拍出許多糟糕的照片,如果拍攝raw檔,還能用軟體調整,假如是jpg,那可就欲哭無淚了。





因此,很希望Olympus能夠重新設計一些介面,儘管那介面對熟悉Olympus的用戶來說相當方便,但如果連老用戶讚美不斷的超級面板,都因為新手找不到而無法讓之體驗,那不就太殘念了嗎?



拿著E-PL2的日子,無論所在何種場合,總是可以很輕易的捕捉到自己想要的畫面,不要再去擔心對焦速度的問題,高ISO也讓人感到可用,儘管拍攝時,每一張照片之間會有些許的等待時間,但這跟我自身用很爛的記憶卡+每次儲存都是SF fine的JPG+Raw檔也有關係。



顏色還是保有過去Olympus的水準,色彩演繹相當搶眼誘人。



Olympus在風景靜態物體上的出色,往往會讓人對於用Olympus拍攝人像有些許恐懼。



但只要在色彩參數以及白平衡的部份稍作調整,還是可以得到不錯的人像膚色的。








握把的部份,是我目前拿過最舒服的ILDC,穩定度相當不錯,就算之後換上旅遊鏡,我想也不會造成手太大的負擔。




而且ILDC的小體積,讓我就算在工作場合拿出來,也不會顯得太突兀,這些是我過去拿單眼時,所無法感受到的。



從E-P1問世到現在,Olympus兩年多來出了許多台E-P/E-PL機子,我想,直到這台E-PL2,才可說是成熟的產品,當初Olympus因為Olympus Pen的創造人因病快要離開,只能倉促的推出E-P1。





雖然得到短暫的高銷售量,但之後隨著E-P2沒有誠意且迅速的推出,讓E-P/E-PL系列一直背著不太好的名聲在市場上,日本國內雖然有不錯的銷售額,但始終無法抵抗Olympus近年來在相機部門上的劇烈虧損。



不僅止於此,Olympus在E-P1短暫的新鮮期後,無法持續性的推出吸引人的機子和特色,又或者針對前面機種的問題做出大幅度的改善。更雪上加霜的影響Olympus在全世界的聲譽,漸漸地,Olympus甚至成為攝影圈內的笑柄。



如今,有了誠意之作:E-PL2的率先推出,替Olympus算是打通了積怨以久的半口怨氣。



放假時刻到台灣各角落的相機集散地,E-PL2的能見度,遠比過去的E-P/E-PL系列都還來得高。





當一台許多部分都趕上補齊,準備好的相機出現時,我想Olympus在面對列強的強力競爭下,應該不會再這麼容易說出GG了吧!







同文發表於我的網誌
誠意之作 E-PL2
2011-07-12 22:46 發佈
寫得太棒了!

E-PL2真的是台不錯的相機

5分奉上!!

nthomas wrote:
從Olympus約略...(恕刪)


請問一下樓主,小弟用過兩台O家機器,時間都不長,但都對他室內拍攝有點疑惑。
如果是比較黃的燈光,ISO一高,就會有很不好看的黃班出現,請問要改什麼設定才能避免這種情形?

之前使用過P家S家都不會有這問題。

nthomas wrote:
從Olympus約略...(恕刪)

大大的E-PL2分享文章太棒了.而且拍的很棒.看來我要多加練習了
如果E-PL2能改善錄影時重新對焦不自然的問題就好了.不然重新對焦就閃一下很不自然.GF2重新對焦時不會這樣耶.很順很自然
大大你提到換電池跟換記憶卡灰階就會跳到自動.但我的E-PL2沒這個問題說.換電池也不會跳到自動啊.會不會是記憶電池沒電了
還有我的無恥濾鏡可以直接在電腦套用啊.會不會你的olympus viewer2是舊版的?
我都是拍RAW然後在電腦套用.因為直接用相機拍無恥濾鏡跟透視效果拍完要等很久才能拍照.相機這時應該在後製吧.

geneliaw wrote:
請問一下樓主,小弟用...(恕刪)

我也覺有黃光時拍出來特別黃.下面3張照片當時只有幾盞路燈是黃光.但拍出來特別黃.
在這之前我都是使用國際牌的相機也曾經用過半年的Canon(G10)都不會這樣說.






mmoo566 wrote:
我也覺有黃光時拍出來...(恕刪)


除了偏黃,小弟在放大的時候,會發現有黃班,有點像是噪點。

開i-Enhance好像更明顯,其他模式好像好些。


nthomas wrote:
從Olympus約略...(恕刪)


大大的文章太讚了

小弟經爬文+實際操作後

原本就打算買EPL2

誰知E-P3就這麼發表了

但是E-P3的價格真的無法負荷(快結婚了要省點錢)

目前陷入EPL3跟EPL2的抉擇

好想等EPL3

但是9月中有規劃一個遠行,很怕到時會開天窗

geneliaw wrote:
除了偏黃,小弟在放大...(恕刪)

我也有這樣問題.但我很少放大檢視所以覺得還好
好文! E-PL2真的是很棒的一台相機,可以很輕鬆的在拍照之前快速調整細部設定來達到自己要的畫面效果,這點優勢在後來把玩了XZ-1等小DC之後才深刻的感覺到他的強大;對一個曾經使用過GRD的用戶來說,E-PL2也給了我同樣、甚至更多的操控樂趣,加上相對便宜的價錢,很適合預算不高又在意便攜性的新手買來摸索拍照的技巧

在要求顏色準確下我會設為Natrue模式,i-Enhance模式對某些顏色的表現會太過頭。

geneliaw wrote:
請問一下樓主,小弟用...(恕刪)


我的建議是降低飽和度
不然就改用natural這色彩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