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水光瀲灩晴方好-出遊別忘帶閃燈,外閃補光心得分享-第一樓內容更正

6/26第二次補充

抱歉,我的廢話太多了,所以第一次補充所寫的步驟看起來很複雜

簡單來說步驟如下:

1.先對第一張圖的A與B點目視判斷和中間灰的差值,得到A為+1ev,B為-0.7eV

2.將相機機身的曝光補償調整為+1eV,閃燈出力補償調整為-0.7eV

3.對天空A點作點測光,並按AEL作曝光鎖定,然後對B點按快門對焦拍攝就完成整個閃燈補光的拍攝程序

如果是asdfglin的M模式拍攝方式的話

1.先對第一張圖的A與B點目視判斷和中間灰的差值,得到A為+1ev,B為-0.7eV

2.將相機機身的曝光補償調整為+1eV,對天空A點作點測光得到一組光圈和快門值

3.將相機調為M模式,並將剛剛對A的測光數據作為機身的光圈和快門值

4.將閃燈的出力調降-0.7EV,對準B點按快門對焦拍攝就完成整個閃燈補光的拍攝程序






6/26第一次捕充
感謝ApolloLin兄的提問以及Freddy1234的建議

剛剛查了一下資料,再試拍了幾次,發現原文有些錯誤的地方,

因此更正如下:

當閃燈設定為TTL模式時,按下相機快門後,閃燈會先預閃(速度極快,肉眼幾乎察覺不到)

機身的測光系統會根據預閃的結果來決定正式曝光時的閃燈出力

對相機而言,閃燈的角色是要使相機在固定的光圈以及快門時,透過閃燈來補足不足的光量,

使照片能夠在以中間灰的基調下,達到適當的曝光結果

但是當照片中的測光主體不是中間灰的基調時,閃燈的出力就有可能會不足或過量,

這時就要針對閃燈的出力進行調整

因此,同樣以第一張圖為例,首先判斷A,B兩點反射率與中間灰的差距,分別為+1eV及-0.7eV

水光瀲灩晴方好-出遊別忘帶閃燈,外閃補光心得分享-第一樓內容更正

要注意的是,這裡只看物體的反射率,不考慮光線強弱對物體反射光量的影響,

舉例來說,黃色物體的反射率不管在強光下或室內弱光處都比中間灰高1ev左右

在單一光源的畫面時,測光只需要考慮物體的反射率,而不需要考慮光線的強弱

如果是以樹陰下的物體為測光基準,但也想要讓陽光下的背景有適當的曝光時

就要考慮光線強弱的因素,求得一個平衡的曝光值

對閃燈補光來說,雖然碼頭基樁只有漫射光源,背景是直射的陽光

但在正式曝光時,閃燈會補足碼頭基樁的光源不足,

因此只需要考慮反射率和中間灰的差距,不需要將光源的強弱的因素加進來

判斷好了之後,

因為閃燈是要對前景的碼頭基樁捕光,

故以碼頭基樁的反射率為準,將閃燈出力調降0.7eV

(從機背超級控制面板左下角的閃光燈控制選項+-ev)

接著相機機身的曝光補償增加+1ev,對A處點測光,按曝光鎖定,

再對碼頭基樁對焦按下快門,就可得到閃燈補光後的照片,

原本第二圖的閃燈曝光補償雖然是錯誤的,

但可能在測光時是測到繩索而非生繡的基樁,

所以陰錯陽差之下得到接近正確的閃燈出力補償

至於內閃的補光與外閃一樣,惟一的不同只有使用內閃時,快門速度要低於1/180或(1/250 for E5)

如果高於這個快門速度,可以試著將光圈縮小或加減光鏡(偏光鏡亦可)來降低快門速度

簡而言之,閃燈補光的原則是機身的快門設定(光圈先決模式下)以背景的測光為基準

前景曝光不足的部分就以閃燈作補充光源

因為前景物體的反射率有可能高於或低於中間灰,

故依據前景物體反射率與中間灰的差距對閃燈的出力進行調整









=====內容有誤的原文============

台灣的夏天不只熱,也不缺陽光

很多人在光線充足的戶外場合

常常會拍出背景飽和亮麗,但人臉卻暗得一蹋糊塗的照片,

如果今天的主角是女王,回家被鞭韃也只是剛好而已

為了避免這種情形,

除了可以隨身帶張反光板讓女王享有專業麻豆外拍的待遇

也可以用閃燈進行捕光

以下為上星期和朋友外拍時討論外閃捕光的內容整理

若有錯誤之處,煩請指正

本次拍攝器材 相機:Olympus E-520,鏡頭 ZD 9-18mm,外閃:FL-50R

第一張為光線充足高反差場合的典型照片

圖中的碼頭基樁在正午直射的陽光下被陰影所籠罩
水光瀲灩晴方好-出遊別忘帶閃燈,外閃補光心得分享-第一樓內容更正
為了對基樁進行閃燈捕光,需先測得背景與基樁的曝光差距

首先針對照片a處進行點測光,因為a處的反射率約比中間灰高1ev,

因此先將相機曝光補償調整為+1ev再對a進行點測,

在光圈優先(A)模式下得到1/80sec的曝光時間

之後再針對b處進行點測光,

因為b處的反射率約比中間灰低約0.7ev

因此相機曝光補償調整為-0.7ev再對b進行點測,

在光圈優先模式下得到1/30sec的曝光時間

由此可知b點的曝光級距比a點約少(1+1/3)ev,

因此先將閃燈設定為TTL AUTO模式

[注意,若快門高於1/180(或1/250 for E5),需設為 FP TTL AUTO(高速頻閃)]

接著將機身超級控制面板的閃燈輸出提高(1+1/3)ev

再將相機以a處為測光基準,進行拍攝

如此便可得到閃燈補光後的照片(下圖)

水光瀲灩晴方好-出遊別忘帶閃燈,外閃補光心得分享-第一樓內容更正

另一例:
未補光前
水光瀲灩晴方好-出遊別忘帶閃燈,外閃補光心得分享-第一樓內容更正
離機閃捕光
水光瀲灩晴方好-出遊別忘帶閃燈,外閃補光心得分享-第一樓內容更正

謝謝收看
2011-06-25 23:20 發佈
感謝尼爾森兄的分享,
很淺顯易懂的分享文,不過目前手上沒有閃燈.
只有機頂燈可以檔著用0rz

加五分:D
能有所啟發的心得分享
正是版上所欠缺的
真正讚
+5分
我的個人網站 goo.gl/bbs37a & 我的 www.flickr.com/photos/elf0724
人家外拍麻豆
我們外拍兼教學
此行真是收穫滿滿啊
感謝Nelson兄的無私分享

123nelson wrote:
台灣的夏天不只熱,也...(恕刪)
想問一下, 為什麼內閃只能同部到 1/180?
故意想賺外閃的錢嗎?

123nelson wrote:
台灣的夏天不只熱,也...(恕刪)


感謝123nelson兄的心得分享, 很實用
用這個方法就不用呆呆的用閃燈M模式慢慢試到正確補光為止了

不過問題來了, 想請教您如何正確地判斷反射率
尤其在大太陽下, 雖然有些顏色的基準可參考
可是陽光照下去後, 尤其是烈日, 會讓整個反差變得更複雜
不知123nelson有無撇步可分享?

感謝您~
BamBamBam wrote:
想問一下, 為什麼內...(恕刪)


高速同步(FP)...
閃燈瞬間出力需求高...
一般內閃的出力值,似乎不容易達到這個需求 :)


123nelson wrote:
台灣的夏天不只熱,也...(恕刪)


不知道是不是小弟認知錯誤,
a點+1ev...
b點-0.7ev...

感覺起來... ab差,似乎是差1.7ev ? XD

另外提供一個試過的方法,
點測背景光(a)...後AELock..
然後待補光的主體(b)
讓閃燈TTL/或Auto自行判斷補光,
感覺起來,似乎準確率也不錯... :)
太棒了!!雖然以前有上閃燈課,但有時候還是搞不清楚大太陽下如何補光。這分享文淺顯易懂,讓我了解了要如何使用了。
http://www.flickr.com/photos/9691141@N07

ApolloLin wrote:
不過問題來了, 想請教您如何正確地判斷反射率
尤其在大太陽下, 雖然有些顏色的基準可參考
可是陽光照下去後, 尤其是烈日, 會讓整個反差變得更複雜
不知123nelson有無撇步可分享?...(恕刪)


靠經驗或當場先拍兩張, 由兩張的快門差取得 EV 差.

不過說真的, 閃燈控制真的很難... 目前我也還控制不到位.
找時間再找 Nelson 出來一起拍吧, 順便請益一下.
很實用的分享
不過光要練好點測的能力就要花很多時間...
雖然想練, 都一直偷懶

若是用M4/3機器
偷吃步方法就用Liveview吧
直接調整曝光補償
就能在LCD 看到亮/暗目標物的曝光時間差異
很方便
也能省下點測時,猜錯誤按的快門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