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訪問Alex Majoli與他如何使用Olympus相機拍攝戰爭紀實並得到新聞攝影獎項的報導,雖然這篇訪問有點久的,但是內容卻還是非常有趣,而他也告訴了我們相機的好與壞是靠人去定義的而不是冷冰冰的規格,為響應IAN大先前所PO兩篇關於攝影大師與Olympus器材的訪問,在此我也將此報導完整翻譯,翻的不好請多包函了~
Alex Majoli是傳奇性的瑪格南通訊社成員之一(如不知道瑪格南Magnum的朋友,瑪格南是由布列松 Henry Cartier Bresson 與卡帕 Robert Capa 等著名的新聞攝影師所成立 http://www.magnumphotos.com/),他目前還是O家的愛用者,這篇報導或許就是導致後來Olympus研發E-P1的原因。請大家耐心讀下去吧~原訪談出處www.robgalbraith.com/
以下是小弟的翻譯:
2003年瑪格南通訊社攝影師愛力克斯,馬優里 (Alex Majoli)為新聞周刊雜誌(Newsweek)拍攝一系列重大的故事。他花了一個月在中國大陸拍拍攝紀錄影像,之後在非洲剛果拍攝兩個星期與伊拉克待了兩個個多月拍攝戰爭紀實。
馬優里的三個攝影案子都得到了盛大的關注,並使得他在2004年得到了一些最榮耀的新聞攝影獎項,包括美國國家新聞攝影協會年度新聞攝影雜誌攝影師獎 (US National Press Photographers Association's Best of Photojornalism Magazin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Award) 以及美國海外新聞攝影俱樂部專題攝影獎(US Overseas Press Club's Feature Photography Award)等。
我們可以推斷所有在荒涼與危險地方拍攝並贏得獎項的作品一定是用大台、快速並且防彈級的專業級單眼相機。但事實上馬優里這三個攝影專題所按下的每張快門,都出自於不過是我們平常會在迪斯尼樂園裡頭家人所使用的Olympus C-5050消費型相機(譯者:C-5050頂多可以調光圈快門的消費機)。
最近馬優里開始使用 Olympus C-8080相機(也是專業型消費型相機),與他舊有的C-5050與C-5060相機在許多任務中並肩作戰,包括幫浮華世界雜誌(Vanity Fair - 著名時尚雜誌)在以色列拍攝或是拍攝美國總統大選。
馬優里說大部份他的攝影記者同事們認為他瘋了,但是他已經用數位消費型相機拍攝三年,並且已經發展出一套攝影技術來克服這些相機的缺點並且善用它們獨一無二的優點,並且持續讓他驚喜。 他說:我對消費型相機如何讓我以新的方式接近我的攝影主體感到有趣。目前34歲的馬優里(按:今年應該也40歲了),出生於義大利,目前生活於紐約與義大利兩地。他的英文講的很清楚但是帶著顯著的義大利腔調。他說:這台相機可以讓你以不同方式拍照。
馬優里從1990年起成為專業的攝影記者,在2002年初的非洲的一天攝影書專題(A Day in the life of Africa)裡發現用消費型相機來執行攝影工作的可能性。Olympus贊助了其中一天的拍攝並交給了馬優里一部E-20數位單眼以及一部四百萬畫素的消費型相機來拍攝此專題。
我發現C-4040真的很了不起,馬優里說。這麼小台、並且拍攝的檔案很贊!小相機以及高品質的檔案當時對我來說這是個重大的發現。
其他讓馬優里捨棄單眼而使用消費型相機進行拍攝工作的優點還包括還可翻轉使用的螢幕以及非常安靜的攝影等。數位相機在晚上非常好用(按:應該是跟底片時代相比)、迷人的深景深讓照片非常銳利清晰就像攝影機一樣所有被攝體都可以清晰,這讓他可以用全新的方式看世界。
Olympus C-4040並非馬優里的第一台數位相機,他曾經有使用過大部份專業攝影記者比較可能會選擇使用的 Canon EOS D30。因為短的交件期限,他曾經使用這相機拍攝美國入侵阿富汗的故事。
輕巧的萊卡M系統RF相機以及28mm與35mm鏡頭曾經是馬優里的主要工具,因此這不難解釋為何他並不迷戀如Canon EOS 30D這種大台相機。
目前在他一般攝影工作上,馬優里會帶著四台Olympus的消費型相機,沒有一臺是數位單眼或是底片RF相機。 從2003年開始,他開始使用C-4040的下一代五百萬畫素的C-5050與C-5060相機,在2004年的暑假他陸續的加入了幾台八百萬畫素的C-8080相機到他的相機包裡頭。
除了相機外他會攜帶六到七張512mb Lexar CF記憶卡,但是並沒有額外在攜帶其他相機配件包括閃光燈等。 當他有長期的任務他會帶多幾台消費型相機,差不多六台以便他可以輕易應付硬體發生問題的狀況 (六台 C-5060相機差不多跟兩台 EOS-1D Mark II相機重量差不多)
(譯者:....這樣不是失去了輕便的意義,或許他擔心太多,O家相機不容易壞阿)
要用消費型相機進行有效的新聞攝影工作需要有些特殊技巧。快門延遲是頭號的阻礙。就像早期數位單眼使用者所面臨的問題一樣,馬優里透過預料狀況的技巧以及學習快門的節奏來幫助他解決問題,但他也承認他無法百分之百的消除快門延遲的問題。
然而,他總是透過預先鎖定對焦的方式(譯者:應該是半按快門,另外感謝網友Eraz大則提出也有可能是透過相機的手動對焦距離調整功能),而非依靠自動對焦來減少延遲所照成的問題。這項技巧老實說靠的是對焦的準確度在消費型相機上並不如35mm底片相機或是數位單眼相機那樣來的重要。這是因為消費型相機的深景深優點讓此技巧能夠得以實行。
馬優里也是用手動曝光調整或是自動模式中使用曝光鎖定鍵,使得相機的反應度能夠更好些。
馬優里大部份為雜誌專題攝影,因此對高速連拍以及大檔案的需求並不如大報或是運動攝影記者那樣高。但當在伊拉克拍攝的時候,當他需要有大量按快門的需求時,他自己發展了一套有效方法,解決難題。
他會掛著兩台 C-5050相機在脖子上,一台的頸帶比較短、另外一台比較長的掛在胸前。這兩台相機會設定成3連拍模式,當第一台3連拍完後(在等待寫檔案時候)他會馬上拿起另外一台在繼續三連拍,而當第二台三連拍完後,第一台檔案也寫入完成,所以他也可以繼續拿起第一台相機在繼續三連拍,如此交換使用兩台相機便可達到長時間一直按快門的方式。
他說:這就是我在伊拉克拍攝的方式,但是強調這是當他必須拍攝新聞事件時候才會用到的技巧,平時他不需要這樣拍攝。馬優里說利用這樣的方式,他不記得在用消費型相機拍攝中有錯過任何照片是傳統相機不會錯過,對它來說這樣的拍攝方式甚至比他的需要手動上片的底片萊卡時代還要快。
在C-5050初期時,Olympus開始了在所謂的專業消費機上專載了可以翻轉式的LCD螢幕,馬優里超級喜歡這項功能,並常常在非眼睛的高度拍攝中使用此功能。
可使用翻轉螢幕攝影技巧以及能夠將系統嗶嗶聲與快門聲關掉的功能讓馬優里改變了原本的攝影技巧,他說:人們不知道我正在拍攝,這實在是太優了~
另外一像消費機的缺點讓許多攝影記者怯步的原因就是無法換鏡頭,尤其是長鏡頭 - 但是這點並不會照成馬優里任何的困擾。因為當他在用徠卡M相機的時代,他幾乎只用28mm與35mm定焦鏡頭,所以Olympus消費相機所提供的變焦鏡頭已經提供了比他原先更好用的焦段,尤其是遠端。
所有馬優里的照片都是以他相機裡頭所提供的最少壓縮JPEG檔案所紀錄著。在戶外拍攝時候他將白平衡設定在白日,並且將銳利度設定為-1,並將對比還有飽和度設在原有值。
雖然說他超級喜歡消費機所帶來戲劇般的深景深,但馬優里卻認為數位消費機在有些方面還是有不滿意的地方,尤其是影像對比。
在他使用徠卡的那些日子裡,他常使用Tri-X底片並使用D-76來沖洗。他發現Olympus數位影像能夠展現比Tri-X底片展現更多細節,因此他發覺他得常常利用Photoshop軟體來拉高對比,他認為這是蠻糟的習慣。
他說:數位可以讓你看到任何東西,以前我會盡量多拍攝到越多的黑色,但是數位攝影出現的卻是讓我看見比我想看到的細節還多,所以我嘗試著想要在數位攝影裡達到像以前那樣的影像,但是這是錯誤的想法。數位畢竟跟底片不一樣。到底還是底片可以表達出比較多黑色而我需要更多的黑色。
除此之外,馬優里非常的滿意他消費機所照出來的影像,而他的客戶也是,他說在初期時候大家對數位影像的確存有些疑惑,並不是一定指的是他用的這台消費機,但是他對客戶說他曾用過這台消費機幫國家地理雜誌照過相片,不然我們就試看看然後列印出來,而他的客戶也在交件後滿意的忘記這是數位消費機所照的。
馬優里的新聞攝影同事們則對數位消費機比較抱持懷疑態度。在伊拉克與其他攝影師拍攝戰爭紀實時,他們感覺我瘋了,他們說:這是什麼東東,你確定要用這個東西進行拍攝工作?但是之後有很多同事被我影響了,他們也開始嘗試消費機相機。一開始他們還需要我教他們一兩招。雖然馬優里用了數位消費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他仍期望可以看到些改善的地方,當加入這些他想要的功能時,他認為這會是一台新舊合結合在一起相機。
我非常想念老一代的相機,如Olympus OM-1或是徠卡。我夢想著能夠有一台類似C-5060般小的相機,例如不比徠卡M相機大,卻有交換鏡頭的功能。小型的鏡頭群,並希望是定焦鏡而非變焦,或許大一點的光圈如F1.8。檔案的話我還好需求不高,我並不需要2000萬畫素~喔~還有一項就是我希望每台相機的電池都是互通的,不管是iPod、電腦、手機還是PDA燈能夠用同一個充電器,或許我是瘋了~
(譯者:想必這是導致Olympus研發無反光鏡系列,而馬優里的期望也成真了)
Alex Majoli與他女兒在幫歐洲迪斯尼樂園拍攝專題 (照片原出處 Le Figaro)
這篇難度要高多囉
深度也深了很多
小弟會想翻那二篇雜誌的文章
只是希望版眾在關心器材規格之外
視野能再廣一點
想想玩相機、攝影是為了什麼
畢竟最近版上感覺人文氣息越來越低了..
玩攝影卻沒一點人文氣息..那還剩下什麼?(謎之聲:器材、規格、市占率...

而且一些較資深的前輩都懶得出聲了
只好讓不才小弟拋磚引玉一下
C/N家的名人眾多..也不需我再錦上添花
所以挑自己也在用的O家分享一下
至於山岸大叔到底主力是啥也不是那麼重要
我想攝影大師跟廠商之間
本來就是魚幫水水幫魚的關係
況且他網站上其實還是可見許多與O家器材一同入鏡的照片
且雜誌訪談應該也不是廠商推的
而是雜誌的企劃成分居多
而面對訪問時他選邊站的結果
還是選了Olympus
重點是他無論用E5、PEN、EOS拍的照片都很漂亮
這就是所謂專業的能力了不是嗎?
共勉之囉~
IAN, Lin.
http://blog.roodo.com/chejan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