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篇心得報告,可以說是我在2010年學習攝影歷程的回顧,如果用最簡單的言詞來形容,那就是用有限的預算,追求極大化的器材C/P值,創造豐盈的攝影趣味。
我現在擁有的DSLR相關器材,有三台機身和四支鏡頭,和其他包含背包、肩帶、備用電池等,總共花了大約36張小朋友。聽起來好像也不太稀奇,但如果我把內容再說清楚一點,或許你也會覺得,這麼玩攝影,其實真的花不到你甚麼錢。
三台機身,包含機齡逾三年的Panasonic DMC-L1,機齡逾兩年的Olympus E520,和前兩天入手、上個月6號才從士林美女店出走的Panasonic DMC-L10。
四支鏡頭,包含O家人入門必備的雙Kit鏡(14-42&40-150,新品)及餅乾鏡(25mm2.8,公司貨保內),還有4/3的窮人大光圈鏡Sigma 30mm 1.4(公司貨過保)。
以上這些,都是在殺肉市場DC-VXXW用小朋友和時間和網友換回來的。
當然,如果把我原來在底片機時代使用的Nikon FM2(含Nikkor AI 50mm 1.4和一支雜牌鏡頭)、Canon EOS 50(含28-105mm USM AF鏡)及第一台DSLR~Olympus E500+雙Kit鏡(14-45&40-150)全部賣掉後換回的25張小朋友,這麼一加一減,等於這半年來,我只多花了11張小朋友,大概是一台小DC的預算。
其實這期間我還入手了Olympus E420和E330,體驗過後就出讓給其他網友了。

這張照片是在七月份購入E420時拍的,順便幫E500和FM2拍一些準備要貼在拍賣區的照片。

這是我第一台數位相機~俗稱小六的S602,當時和是Olympus 4040同期的銘機,其類單眼的外型和操作模式頗受好評。但老實說,用這台機器時都是用Auto和攝影模式(640*480在當時很屌)居多,對於我日後升級DSLR並沒有奠定良好的基礎,都怪我自己懶惰。


我的第一台DSLR~E500和它的標配雙Kit,出手後才知道許多網友不但不嫌它老、也忽視它的高ISO雜訊,反而對它柯達CCD的發色念念不忘。

2008年先後發表的E420和E520在我手上也同時服役過,E520的把手握持感和IS防手震大贏E420,但E420的小巧和搭配專屬皮套後的精緻,卻又是E520所不及的。但就拍攝成品而言卻幾乎是相同的。

E330在我手上的時間不長,倒不是有大問題,它的世界初LV功能及翻轉螢幕以現在看來,還一點都不嫌過時,改用松下感測器的發色雖不似柯達般的濃豔,倒也自成一格的清新美麗。只是它的外型,個人沒能有好的品鑑能力,所以,只好向宅男大再說聲抱歉,沒能好好照顧你出嫁的女兒(PS.沒能留下E330的照片,借宅男大的一用)。



被拉少大大的勸拜文蠱惑,入手這部足堪和E1並稱4/3傳奇機的L1,但一開始還真後悔,未特別設定下所直出的Jpg檔和O家各機型比較下實在遜色不少。但是,透過菲林模式的設定,加上部分圖片透過RAW編修,還是可以拍出令人滿意的照片。尤其是,L1的造型和操作手感,還真不是一般DSLR所能比擬的,在不出遠門、或不是到郊外的場合,我幾乎都是用它來記錄影像。
接下來,我會用照片來談談這些機身和鏡頭搭配後,所帶給我的影像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