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鏡皇重生 - E-P1轉接 Olympus 35-S G-Zuiko 42mm F1.8

之前拜讀了Jackslai大神奇的將Yashica Lynx 14E以及YASHICA Electro 35 GSN轉接到E-P1上真的是太震撼了. 原來M43轉接老鏡也可以這樣玩.
心中也萌生了將Olympus老RF上鏡頭轉接到E-P1的念頭.
第一選擇當然是機皇35-SP上的G-Zuiko 42mm F1.7. 無奈35-SP的因為是RF七劍之一所以二手價居高不下一直等不到價格可以接受的犧牲品
直到無意間在露天上看到有人在拍賣前代機皇35-S的零件機就開心的把它帶回家了.
拿到機子之後因為太開心連遺照都還來不及拍就將它大卸八塊啦
我想米谷美久老伯伯在天看到也會心痛的啦

老鏡皇重生 - E-P1轉接 Olympus 35-S G-Zuiko 42mm F1.8

不過這台35-S的犧牲是值得的, 因為...我讓它的眼睛在E-P1身上重新睜開啦~~

老鏡皇重生 - E-P1轉接 Olympus 35-S G-Zuiko 42mm F1.8

泛著金黃光芒的大眼睛
老鏡皇重生 - E-P1轉接 Olympus 35-S G-Zuiko 42mm F1.8

看著老鏡皇轉接到了E-P1身上, 心中有著末名的感動

老鏡皇重生 - E-P1轉接 Olympus 35-S G-Zuiko 42mm F1.8

取鏡的過程就如同Jackslai大分享的一般艱辛, 不過我用的方法比較暴力, 從35-S的殘骸可以看的出來
不過還是順利的將鏡頭取下並且接在預先準備的C-mount to M43轉接環上.

老鏡皇重生 - E-P1轉接 Olympus 35-S G-Zuiko 42mm F1.8

看一下G-Zuiko的特寫, 它的光圈是無段式的, 用起來相當的特別且滑順

老鏡皇重生 - E-P1轉接 Olympus 35-S G-Zuiko 42mm F1.8

過程中最困難的還是要讓鏡頭可以無線遠對焦, 必須不斷的測試以及打磨鏡頭屁股和轉接環才能成功
不過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老鏡皇重生 - E-P1轉接 Olympus 35-S G-Zuiko 42mm F1.8

接下來看幾張實拍圖

測試無限遠對焦
老鏡皇重生 - E-P1轉接 Olympus 35-S G-Zuiko 42mm F1.8

上圖道路最遠方的截圖, 解像力十分可怕

老鏡皇重生 - E-P1轉接 Olympus 35-S G-Zuiko 42mm F1.8

再來幾張測試圖

大光圈散景的表現
老鏡皇重生 - E-P1轉接 Olympus 35-S G-Zuiko 42mm F1.8

材質的表現力
老鏡皇重生 - E-P1轉接 Olympus 35-S G-Zuiko 42mm F1.8

老鏡皇重生 - E-P1轉接 Olympus 35-S G-Zuiko 42mm F1.8

低反差的特性讓E-P1的黑白模式看起來很舒服
老鏡皇重生 - E-P1轉接 Olympus 35-S G-Zuiko 42mm F1.8

1962年生產的老鏡, 抗耀光難免差了點
老鏡皇重生 - E-P1轉接 Olympus 35-S G-Zuiko 42mm F1.8

目前還沒有什麼時間帶它出去外拍, 過一陣子再多放些實拍上來.
接下來也會再看看能否將其他的Olympus RF銘鏡轉接到E-P1上.
謝謝觀賞
2010-07-26 1:18 發佈
好耶.
1950時代的鏡頭, 銳利, 反差小, 適合拍黑白吧.
我還在搞Minolta Hi-Matic 7s, 傷腦筋..
大大您是住竹北還是哪?:P
SP 這台正準備拆 不過苦無經驗
O家的機子覺得不太好拆就是
想說大大 能分享一些經驗嗎?
(我可以補拍一些SP 的遺照:P)

前陣子 剛拆好Yashica cc 跟 Konica auto se

目前手頭上還有Konica 1.6 還有兩台半格機
(因為lynx14 還收不到便宜貨@@)
好耶.
1950時代的鏡頭, 銳利, 反差小, 適合拍黑白吧.
我還在搞Minolta Hi-Matic 7s, 傷腦筋..


Olympus-S大約是1962或者1963年出產的相機.
下面這位大大的網誌有詳細的介紹:
http://perry48603.pixnet.net/blog/post/24593257

年代真的是十分久遠, 將近50年的歷史.
從無段光圈的和4.2cm的焦距標示都可以略窺他古典的設計.
這麼古老的鏡頭卻還是有不錯的表現讓我感到驚訝
經過這幾天的測試的確是拍攝黑白的效果比較好.
低反差的特性為黑白照片的細節和氛圍加分.
不過我昨天發現鏡頭與接環的轉接處有些許的漏光.
經過補正以後過幾天在拿到陽光下測試彩色攝影也許會有進步.

超期待Jackslai大的Hi-Matic 7S, 這也是Minolta RF的經典機器
希望能快點看到成品
熊熊看錯 原來是S:P
(改天來分享SP 好像也是G. Zuiko 回家再確認一下)

恭喜大大取下好鏡
G. Zuiko
比我的Pen F 38 F1.8
用的F .Zuiko更高竿:P
目前大概也只有PEN F 42 1.4 G. Zuiko或許可比
sola1979 wrote:
大大您是住竹北還是哪?:P
SP 這台正準備拆 不過苦無經驗
O家的機子覺得不太好拆就是
想說大大 能分享一些經驗嗎?


sola1979大真的是太強了, 應該是從無限遠對焦那張看出來的吧

至於經驗分享, 我用的方法都比較土炮以及暴力,
所以僅供參考囉

第一個是拆下鏡頭的部份, Olympus-S的鏡頭跟機身卡的很死,
並不是拆下上下蓋就能輕鬆的拿下來.
我是用暴力以箝子將機身鐵皮翻開才順利拿出
當真是開腸剖腹, 從殘骸那張圖可以看出.
不曉得35-SP的情況是怎樣, 也許你能更巧妙的拿下來.

前後鏡組很好拆, 我只用小型一字起子就拆下清理了
但是拆到快門的部份我的心臟已經不夠力再拆下去了,
所以我就用尖頭鉗小心的把快門給"撕"了下來
這個步驟如果大大技術夠好應該可以拆的更斯文一點

Olympus-S的屁股比我準備的c-mount轉接環要粗,
所以我先把轉接環磨平了,才能順利接合.
接合的方法由於我沒有打螺絲孔的工具,
我是用五金行買的金屬接著劑膠合的.
本來害怕膠合的力量不夠大,
後來發現擔心是多餘的, 因為膠合力強到後來我想再拆下來微調都打不開了@@

無限遠對焦的部份就真的要靠Try and error.
慢慢的打磨, 再用人肉轉接環測試
千萬急不得,
一次磨太深就沒救了

以上是一點經驗分享
希望對你有幫助.

期待趕快看到真鏡皇Olympus 35SP在M43上重生.

還好啦:P
剛好老婆的同學住在那附近 去過幾次:)
(還好沒猜錯 因為我本想猜自己的住處 三峽:P)

不過看起來S 是比較難拆
相對Yashica 家的 機子 前幾天剛取下35 CCN
(不過他光圈葉片有點怪...很像工業鏡頭的 不規則光圈 真想拿別的鏡頭葉片換掉)
只要上下蓋拆完 面板 前方蒙皮敲開四個角 把螺絲轉下就可取下鏡頭及相連的前蓋板
從蓋板後方鬆開螺絲就 可以完整取下鏡頭

再分享一點心得好了 還沒完工 因為開銘環的工具還沒來:P
可自動支援閃光攝影Konica auto SE F=38mm F1.8
(KONICA 機子好像都設計的差不多麻煩...auto 1.6 也是同樣結構)
從澳洲買來的故障機子 鏡頭有點歪斜
比較糟的是 好像沒發現光圈環
(這點還在想是不是能改造快門葉片)

拆法 比較複雜 首先要把下方發條清除掉 才能拆下蓋
然後把快門拿開 上蓋打開
再來也就是把蓋板週圍螺絲打開 包括裡外 都有螺絲固定

最困難的部份 莫過於把 鏡頭從前蓋板取出
由於調焦組是固定在前蓋版.... 除非是連前蓋板一起用 否則必需放棄調焦功能
最後是用暴力法 破壞了 蓋板後的固定機構
然後在用 暴力法 將鏡頭旋出.... 不過鏡頭螺紋 很利~.~所以我也掛彩了@@"
至於怎樣接M4/3 並且解決調焦方式
目前的解法是 我偷懶 請哈克大
先幫我用個可調整長度的 Helicold (卡口為m42 尾巴是m4/3 Mount)
到時 在 按照 鏡頭後螺紋 想辦法做出卡固環 轉接到Helicold

這樣做的好處是...下次用下一個Konica鏡時...可以重覆使用同樣一個Helicold
sola1979 wrote:
還好啦:P剛好老婆的...(恕刪)


sola大跟Jackslai大都太專業啦.
相較下我真是班門弄斧了

拆鏡頭雖然很有趣,但是也是有危險性的
全程帶手套可能會比較安全一點

希望大家多多分享類似的轉接文.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