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從E-30之後到E-620開始,相信大家都會注意到O記在高ISO上的進步吧(至少ISO800終於也可以算"可用"而非像之前是"堪用"…)
不過妙的是O記高ISO的進步並不像其它幾大家一樣都是先由中、高階的戰力率先登場(我們的新機王E-5什麼時候才會出現啊

所以很妙的是就看到新生代的入門機E-620的高ISO居然可以殺掛E-3就覺得很無言

因為一般來說在入門機的高ISO可以殺掛前代中、高階機種之前,中間至少會有一部新生代的中階機來撐場面。
像CANON的500D雖然高ISO雜訊可以殺掛前代的中階機身40D,但至少中間還隔了一部中階級的50D來"緩衝",而我們可憐的O記用戶們光是等E-5的消息就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了…所以也只能眼八八的見著入門小老弟E620狠狠的在高ISO這項完全不給老大哥E-3一點面子

(不過雖然現在O記機的高ISO可用性提高,但還是沒辦法和主流APS-C系統相比較…看看之前別人說一點長進都沒有的SONY α系列現在就蹦了一隻α550出來…可怕的ISO3200可用性把一些之前完全看不起SONYα的人的毛都給嚇掉了

-
而繼E-620之後緊接而來的就是O記的生力軍"E-P1"的出現啦(E-450請自動省略

E-P1的高ISO應該可以算是目前Olympus的4/3陣營裡表現最好的一部。
但我在一些網友們的分享上卻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何有人的高ISO很乾淨,有人的卻一樣雜訊滿天飛

趁著今天下午在公司閒閒沒事幹(其實是偷懶


-
下午研究起來發現…E-P1的雜訊抹除功能才是雜訊的最主要來源啊啊啊啊啊!!!
這真的太夭壽了!
雖然我知道開啟雜訊抹除之後,細節是絕對會消失。但E-P1開啟了降噪之後。不但細節沒了,連雜訊都整個炸出來了!
這讓我非常的無言啊!
以下就是我的測試照。(請自動省略ISO1600以上的測試,因為我不想自取其辱

機身與鏡頭皆更新為V1.1版
鏡頭為17mm kit
全程皆放置在平面上用MF焦距固定,手動測光數值相同、2秒延遲快門的情況下照的!拍攝時刻意選反差較大的部份去拍才能比較明顯看出差異。

ISO800-降噪開啟-強度:強

(100%裁切)

ISO800-降噪關閉-強度:關

(100%裁切)
ISO800就能有點明顯的看出開啟降噪之後的照片會開始出現色偏,並出現紅色的雜訊(當然細節全沒就不用說了

接著更狠的ISO1600來了!

ISO1600-降噪開啟-強度:強

(100%裁切)

ISO1600-降噪關閉-強度:關

(100%裁切)
-
相信從ISO1600開始大家就能明顯的發現,開啟降噪功能之後雜訊變的非常的明顯,而且都是以紅色整塊的方式來呈現


(這個降噪功能是放心酸的嗎)
-
也許會有人好奇各階段的降噪開啟的狀況,所以我也跟著下去拍啦!

ISO1600-降噪關閉-強度:關

(100%裁切)

ISO1600-降噪開啟-強度:弱

(100%裁切)

ISO1600-降噪開啟-強度:標準

(100%裁切)

ISO1600-降噪開啟-強度:強烈

(100%裁切)
看完之後大家應該會覺得E-P1的降噪功能應該是"增噪"功能吧

畫面最純淨的居然是關閉的時候(細節也最清楚)。而隨著降噪開啟的強度,雜訊也跟著明顯變多

-
這樣看感覺不明顯嗎?
那我來個最殘酷的…
我進去公司正在整理中的倉庫小房間內,關上電燈,現場唯一的光線就是窗戶透進來的一點光。
直接ISO1600對著暗處打下去!
當然,如果曝光正確的話雜訊會變的比較不明顯。所以我故意的來給他曝光不足一下……


ISO1600-降噪開啟-強度:強

(100%裁切)
這張真的慘不忍睹(有點像自己在挖自己的傷口看一樣)
色偏、大面積的紅色雜訊、毫無細節可言………
而這些都是降噪功能開到"最強"的時候!
接著…

ISO1600-降噪關閉-強度:關

(100%裁切)
如果不特別在下面註明的話可能會有人以為下面的才是開啟降噪的

-
而E-P1除了高光容易暴掉外,最讓人詬病的還有一點,那就是低ISO的純淨度也不佳,我也特別無聊的拍了一張ISO200(E-P1的最低的原生ISO好像就是200?)的降噪開啟與無開啟降噪的對照圖。

ISO200-降噪開啟-強度:強

(100%裁切)

ISO200-降噪關閉-強度:關

(100%裁切)
(以上單純測好玩的

-
特別篇:
主題:為什麼上腳架要關防手震
有一些攝影新手們可能會很好奇為什麼上了腳架之後要關閉IS(防手震),若快門快一點還無所謂。但今天如果你的快門時間超過1秒時,防手震關閉是絕對有必要的!因為如果在腳架上開啟防手震的話,防震機構容易因為快門簾的開閉震動而造成誤判讓畫面糊掉…
以下便是幾張測試圖(快門時間皆為1秒)

IS-ON

(100%裁切)

IS-OFF

(100%裁切)

IS-ON

(100%裁切)

IS-OFF

(100%裁切)
上面幾張圖應該很明顯看的出來在上腳架後IS沒關閉所造成的畫質差異吧

另外。一些新手朋友們可能也不知道機身設定裡的"防震"是什麼。
普通DSLR在拍照的時候,在按下快門要拍照的瞬間會先進行一個"反光鏡"升起的動作,之後才是快門簾的作動。
而在長時間曝光的情況下,反光鏡升起的震動往往就是造成影像"些微"走樣的最大原凶。所以防震這個選項其實就是"提前升起反光鏡後過幾秒(自己設定)快門簾才會動作"。這樣便能避免反光鏡升起的震動影響到畫質。
而E-P1沒有反光鏡…所以我也不知道這個防震是什麼動到哪個地方


防震ON-IS ON

(100%裁切)

防震ON-IS OFF

(100%裁切)
在防震開啟的情況下,上腳架沒關IS讓畫面糊掉的狀況的確是減輕了不少,但還是比關掉IS要來的差…
所以記得!要上腳架進行1秒以上拍攝的朋友!IS關閉是一定要滴~~~
以下在來幾張刻意用ISO1600、降噪關閉下去拍的傷眼測試照,請各位有興趣的朋友們參考看看












-
結論:
雖然O記的4/3機種在暗部的雜訊控制還是非常的差(甚至連低ISO的時候表現都不太好),但高ISO的進步還是值得我們這些4/3用戶們高興的…因為至少代表O記的高ISO真的還有可以進步的空間啊

之前用E-620,用ISO1600打下去,不只紅雜訊,連藍色都有了

而E-P1上在這點做的就很不錯(尤其是關閉降噪功能之後…)
有人會問我幹麻這麼無聊要測試高ISO。其實這就和我的拍照環境與場合有關。
我白天工作,真的要有活動也都是晚上的事,所以我常拍照的地方都是"光源陰暗且複雜的室內、戶外光線微弱的活動照",而這些都是O記4/3機的死穴

但我又很愛O記4/3機種的發色…所以碰到了也只能乖乖硬著頭皮用比別人差至少2級以上的高ISO來撐場面

E-P1的進步,雖然還是完全無法與現階段的新型APS機種匹敵,但至少也讓我們這些O記迷們見到了一點曙光了不是嗎?
Olympus,加油吧!
也謝謝各位認真看完我這篇心血來潮的測試文啦!這好像也是我第一次在相機版發測試文

文章稍後也會同步發表於教士'S BLOG
謝謝各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