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09/17更新 鮮紅色貼皮] Olympus PEN E-P1 心得!

=======================================================
------------------------ 2009/09/06 底部更新 【婚禮隨拍、貼皮、配件】------------------
=======================================================





=======================================================
------------------------ 2009/09/17 底部更新 【木頭貼皮】------------------------
=======================================================







=======================================================
----------------------- 2009/09/17 底部更新 【鮮紅色貼皮】-----------------------
=======================================================





------以下為原始文章------



自從使用E-3到現在,無論是對焦速度、畫質、鏡頭群…等
幾乎沒有令我不滿意。
但是每當看到路上的遊客,隨手拿出輕便的DC拍照留念時
就會覺得「啊…如果手邊有台輕便的相機就好了…」
反正只是紀錄性質,就買台DC吧。

但是當買下去之後,用慣DSLR的老毛病又出現。
不過到不是介意對焦速度以及高ISO,而是成相品質。
雖然我並不是100%放大派的,但是DC在很多場合拍出來的感覺還是有點令我失望。

直到E-P1第一張間諜照出現後,就準備把所有的銀彈丟下去了…
除了外型一整個對到我的胃口外,最重要的是那個”Olympus PEN Since 1959”
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這串字,一整個讓我感動。
於是趕緊和認識的店家預購,確保首批能夠拿到
〈其實我向來都不是搶首批的人,不過偏偏對E-P1特別沒免疫力..〉
於是很順利的在7月初拿到了白色E-P1 + 14-42mm kit 以及 MMF-1
〈在此感謝那位店家 Or2〉

開箱文版上已經太多了,因此就直接以個人的感官來分享這台相機吧。
在此,沒有所謂的數據評論,也沒有同級機種比對。
只能以手邊有的東西來做不同的心得分享。
〈由於Flickr格式問題,因此需要看較大的圖檔,煩請自行點擊。謝謝〉


一、
外觀:

幾霸婚!!
〈我知道這個敘述很簡短,但是一整個合我的胃口啊!!!!〉


二、
操作、手感:

為了輕便緣故,因此手感方面當然遠不如E-1、E-3,但還是在尚可的範圍
前面有塊皮止滑,而背後的設計也略有凸出
就算是單手持機,也不會因此就滑掉。
按鍵配置方面,老實說還挺直覺的〈除了躲在邊疆的Info按鈕…〉
常用的WB、ISO、AF方式以及連拍都獨立出來
基本上個人使用E-1以及 E-3,最常調整的也就是這幾項。

另外要拍拍手的就是有雙轉盤!!
因為小弟長期使用M模式,如果只有單轉盤,必須要按下ev值的按鈕再轉動轉盤才可以調整另一項,對我來說相當的不便。
用慣了E-3的雙轉盤,還以為E-P1這種隨身機一定只有單轉盤甚至用按鈕的方式調整光圈快門。
後來得知居然提供了雙轉盤操作,真的是太開心了〈雖然和E-3的轉盤還是有差距…〉
不過下方的轉盤,同時也是上下左右按鈕,由於轉盤太鬆的關係
常常要調整設定時,不小心轉動到轉盤。
EX:要改變ISO時按上,因為轉盤太鬆,轉動了一下,結果變成調整到光圈值
這點老實說還令我有點介意。
畢竟轉盤本來就小,我相信這種事情常常會發生。
〈不過應該也沒辦法改進了…除非換下一個機種 Or2〉

接下來的模式調整,我總覺得用起來並不是很順手〈但也不至於難用就對了〉
不過仔細看了一下機身,似乎也沒有更好的位置可以安置它了…

三、
功能:

接下來講的大概就是比較屬於此文章的分享重點,也就是實際上使用的心得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我想應該很適合用在E-P1身上。
● 有完整的P、A、S、M功能
● 四級防手震
● 3”漂亮的螢幕〈不過只有23萬畫素,雖然我覺得沒差,反倒是覺得太漂亮…〉
● 多種灰階設定〈自動、標準、亮鍵、暗鍵〉
● 可靠的超音波除塵
● 人臉對焦〈適合自拍以及入門者使用〉
● 4種常用比例尺寸〈雖然只是裁切,但是當下就可預覽的感覺很好〉
● 重複曝光〈兩張〉
● 電子水平儀
● HD 30 fps錄影
● 六種藝術濾鏡
● 完美人像模式〈這個真的是殺手級的…〉

當然這只是提個大項。
以功能來說,某種層次上功能超越了E-3…
因此雖然看到幾個網友說E-P1的功能很陽春,但是就我個人而言,E-P1的功能相當的多。
不過普遍注重在的地方,不是一般大眾最常討論的對焦速度以及高ISO
而是一些輔助性質,以及事後的成像結果。
或許如此,Olympus的用戶對於後製漸漸懶散?〈因為很多前置可以選擇XD〉


灰階設定
下面這張是灰階設定自動所拍攝的



原本底下暗處的地方,被些微的拉亮,但是也因此暗處雜訊會增加。
因此再反差不是那麼強烈的地方使用會有更好的效果。


又如下面這張對照圖


開啟前後的差異,自己親眼感受最準。



多種比例尺寸
原本的4:3



一直以來,我不大喜歡4:3這個比例,太接近正方形了。
橫幅拍景感覺不夠遼闊,直幅拍人又覺得左右太空曠…
〈不過直幅拍風景有時候倒是不錯…〉
因此很羨慕其他廠牌的3:2尺寸,而且沖洗常見的4x6又不需裁切。
而現在E-P1不但提供3:2,並且也提供更寬的16:9〈6:6完全不想用…〉


16:9



3:2也不錯





重複曝光
先拍攝放置桌上的手機,再拍攝懸空的手



重複曝光好像從數位時代就比較少見了?
就我認知的重覆曝光
底片時期,拍完一張照片A後,如果沒有過片這個動作,再拍攝照片B一次
此時AB兩個影像會重疊再同張底片上。
比較常見的使用情況有煙火拍攝…等。〈其實用黑卡 + 長時間曝光也可以〉
數位時代後,或許因為後製的普及便利,因此逐漸的看不到這個功能。
如今,又出現在E-P1上面〈當然老前輩E-30和E-620也有〉
並且利用數位所帶來的便利,讓你更精準的掌握兩張照片重疊的位置。

當你開啟重複曝光,拍攝第一張照片結束,準備要拍攝第二張時。
第一張照片的影像會以半透明化的方式出現在螢幕
讓你更好掌握每張照片的構圖位置。


重複曝光
I Love Money!





六種藝術濾鏡

1、增艷模式



原本Vivid模式 全部灌滿拍攝如下



增艷模式是不是豔麗多了呢? XD
每當有一些五顏六色的東西要拍攝時,我特別喜歡用這個重口味模式!
不過個人使用的心得,使用時最好+0.3ev,也就是拍亮一點。
另外此模式對黃色特別敏感,因此在太多黃色的場合使用此模式
會非常的Over Or2



增艷模式



增艷模式





2、柔焦模式




對於一些女生來說,這個功能也算是殺手級的吧?
單就我週遭的女生,都相當喜歡這個功能。
主要原因大概是營造出一種輕飄飄的柔和的感覺
還記得大約15至20年前嗎?
那時候的高中女生就像約定般的,幾乎都會去拍攝藝術照。
〈我姊姊好像都有…〉
而那些藝術照拍起來的感覺就很類似現在的柔焦效果。



這麼亂的場合用柔焦是不是舒服多了?〈是才有鬼..Or2〉



柔焦模式




3、淡化模式



淡化模式

……………………………….老實說
這個模式我相當的不熟…
幾乎沒有用這個模式拍過 Or2
也不知道這個模式適合用在哪邊…〈感覺柔焦 or 柔光模式就可以cover掉了〉
所以跳過XD


4、柔光模式




此模式老實說,我覺得和柔焦也挺有衝突的
不過柔焦看起來比較模糊,而柔光看起來只是顏色很淡。
而且柔光不會有全白爆掉的情形,某方面來說還挺適合拍人像。
如果常常因為為了白皙的皮膚而拍出過曝的照片時
可嘗試看看柔光模式!
〈不過雖然是不會出現整個死白的情況,但是個人感覺,單純只是把死白轉換成非常接近白色的灰色…〉


柔光模式
窗外因為高光導致無細節存留的地方,變成趨近於白色的灰色取代。




5、懷舊模式



第一次看到這個模式,是E-30發表時
Olddo大使用此模式拍攝達摩木雕〈還是石雕?畫像?…〉
非常的具有震撼感!
當然,我的水平還不到那邊Or2,要震撼感的照片會相當的為難我…

或許是早期的相片都是黑白的,因此黑白相片總是來一種復古的感覺。
再添增一點雜訊顆粒,整張照片會顯得相當有年代歷史。

個人認為相當適合用在
1凌亂、骯髒的地方〈像是我家廚房、房間…等〉
2木雕、石雕、木製品多的地方
3老店
4色彩單調、光源不足的地方



懷舊模式
50年後的PEN



懷舊模式



懷舊模式
就說我家廚房很髒亂吧…



懷舊模式
廚房裡鬧鬼!?〈ISO 6400〉



來張比對圖



值得一提的
1此模式拍攝完之後,所花的處理時間挺長的
2盡情的使用ISO 6400沒有關係,反而因此更有味道!




6、針孔模式



針孔模式的出現,我第一個聯想就是LOMO風格
〈雖然我對LOMO的認知只有很簡單的類似嚴重邊角失光而已Or2〉
本來還挺不喜歡的
但是後來越看越有味道,而且就如針孔攝影般,有種引人遐想的fu
〈當然帶點泛黃的感覺,也有點懷舊感〉



針孔模式



另外一提
針孔模式是六種模式中,拍攝處理速度最慢的模式。


※這六種藝術濾鏡中,只有增艷、淡化以及柔焦可以開啟連拍!



情境功能中的-完美人像模式
很抱歉因為沒有女生願意當使用前後的比對圖〈廢話= =〉
只好害羞的自己上陣…〈別噓我Or2〉



關於這個模式,大概是E-P1拍照功能中,最令我驚喜的一個功能!!
排除掉技術層面不講,週遭的女性友人,並不是每個都像明星一樣擁有完美肌膚。
而且Olympus的鏡頭解像力不在話下,因此臉上的毛孔就更是一覽無遺…
但是使用了完美人像模式之後,輕輕鬆鬆自動幫妳磨皮。
個人覺得磨的相當自然,而且幾乎不會動到皮膚以外的地方
〈當然還是要看情況…臉拍的越大,辨識的越精準〉
不過由於是情境模式的緣故,因此完全無法調整參數。
而且更冏的是,ISO似乎限制在200?在室內就算有大光圈的鏡頭也沒什麼用…
光是手震就可以震出光滑的皮膚了…
不過所幸的是,無論你用什麼方式拍攝完畢後。
瀏覽照片時按下”OK”,接著會出現”JPGE編輯”,然後就可以看到完美人像了。
但是差異在於
前者是按下快門後等結果出現
後者是完成拍照後,再使用處理。
比較起來,後者少了一點點當下期待的感覺〈我自己覺得啦…〉
不過也多虧有JPEG編輯,讓大家可以在任何模式下拍攝完畢後處理。
不會被綁在情境模式全自動的參數中。

另外隨機附贈的免費軟體Olympus Master 2中,也可以使用完美人像調整
只要簡單對照片上的人臉畫個框框即可。
而且磨皮程度調整的幅度更大,並且支援眼睛放大調整。
〈相機的完美人像對於眼睛好像也會些微放大一點點…?但是我看不出來〉
不過有限制須有臉部辨識的機種才可以使用〈當然要破解很簡單啦…〉
這對於一直想學磨皮的我而言,真的是殺手級 Or2




完美人像



完美人像〈昏暗的場合〉




使用E-3拍攝,破解套用於Olympus Master 2






30 fps HD錄影
雖然我到現在還是認為照片遠比影片來的有回味價值
〈因為照片通常張張都是重點,而影片卻要看一大串〉
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我還是挺希望手邊有台可以錄影的東西就好了…
因此當初對E-P1的期待的順位如下
1比G1更小
2一定要有錄影〈起碼320 x 240 30fps以上〉
3最起碼三種以上的藝術濾鏡
如果當時E-P1以上三者缺一的話,或許今天我買的就是GH1而不是E-P1了…


不過令我相當意外的是
內建的收音品質怎麼會這麼好…

E-P1 SD格式錄影,轉檔縮小為320x240
●●點我觀賞●●


由於家裡的網路水管太小,因此所有的影片都是使用SD格式後〈640x480〉
再轉檔縮小為320x240。
因此對於想要看原始錄影品質的人說聲抱歉。


拍攝這段影片並沒有什麼內容,主要是強調E-P1內建收音的效果
聽著聽著,還真的以為有蟬在我家裡面叫…整個火氣都來了= =


相信眼尖的你一定也發現位什麼影片這麼晃!
沒錯,因為這是轉接50-200mm舊版,焦段長當然容易造成手振。
雖然錄影時,提供了電子式防手震

之前在E-P1台中福華發表會場上聽到的
E-P1錄影所採用的電子式防手震不單只是拉高ISO而已
而是將原本感光元件擷取影像的範圍縮小一點
也因為擷取範圍比原本的感光元件小,因此再透過這種方式去補償手震。
換個方式講好了
假設原本CCD是100x100的大小〈單純為了方便而所採用100〉
防手震開啟之後,僅擷取其中的80x80。
另外四周沒有擷取的範圍,就是拿來做補償用的。
也就是說,那80x80會在這100x100的區塊中遊走來達到手震補償。

是不是很類似原本CCD防手震
的原理呢?

但是實際使用上,感覺還是遠不如光學防手震或是CCD防手震來的好。
看來喜歡錄影的話,還是買顆Panasonic的鏡頭好了Or2

〈E-P1只有在錄影採用電子式防手震,拍照的時候還是強大的CCD防手震喔〉

錄影模式下
可調整S-AF、MF、C-AF、S-AF MF
老實說,C-AF的功能真的相當的不好用-_____-
所以當初我完全不期待錄影的自動連續對焦能夠做的多好…
〈單純Youtube的分享,就算是GH1 +14-140 HD,我也覺得不是很好用...〉
因此在錄影狀況下,我習慣設定在S-AF MF或是MF

由於個人對錄影對焦的精密度要求並不是相當高
轉接老鏡來錄影個人覺得是相當不錯!
老鏡手動變焦的阻尼很滑順,轉動起來沒什麼聲音
〈E-P1收音太好了= =,12-60mm手動對焦都會錄到怪聲音〉
而且三千以下,大於F2.8的鏡頭到處都是〈當然焦段以及成像有差…〉


順道一提,個人相當喜歡的藝術濾鏡也可以套用在錄影上!
除了針孔模式會很明顯的讓影片便的相當的鈍以外〈6 fps?〉
其他的模式都還是相當實用。




以下簡短影片,一樣是經過轉檔縮圖才上傳。
單純分享效果
〈另外錄影時,電腦播放的音樂忘記關掉了…請觀賞之前喇叭轉小聲點〉



E-P1 + OM 50mm F1.4
中途會調整為F1.4,再轉換成F2.8
●●點我觀賞●●



E-P1 + OM 50mm F1.4 光圈F2
柔焦模式
●●點我觀賞●●



E-P1 + OM 50mm F1.4 光圈F2
針孔模式
●●點我觀賞●●


題外話

一、
另外使用Sandisk Class2的SDHC卡錄影並不會造成影音不同步
如果暫時沒有預算購買Class 6,其實Class 2可以先擋一陣子。

二、
開啟影片同時拍照的方式攝影,再影片結束後要在錄製下一段影片Delay時間頗長。
但是關閉此模式後,兩秒內即可再錄製下一段影片。
如果需要長時間錄影的話,建議先關掉影片結束後拍照的功能
〈以上測試方式為SD模式、MF、Sandisk Class 2以及Toshiba Class 6〉






=========以下就一些漏漏長隨手拍的照片分享=========


幾乎都是14-42 kit拍攝,使用4/3鏡頭會額外註明。
僅縮圖加框,使用E-P1機身功能。






E-P1 + 35mm F3.5







E-P1 + 14-42mm + FL-50R




E-P1 + 14-42mm + FL-50R



E-P1 + 12-60mm













手震了Or2























E-P1 + 12-60mm



E-P1 + 12-60mm



E-P1 + 12-60mm




















E-P1 + 14-42 + FL-50R〈僅去背〉










E-P1 + 50-200mm舊版





=============心得總結===============


優點:

1高畫質與輕便

還記得剛入手E-P1第一次出門的時候,突然覺得身體相當輕盈…
不必再帶著黑色大包包,也不需要像拿著E-3一樣,把相機拿拿放放
就這樣輕輕鬆鬆的掛在脖子上,幾乎是零負擔。

14-42 kit的設計雖然有許多人覺得相當的不便,因為還要把鏡頭給轉出來。
但是我倒是挺欣賞這樣的設計,再收納方面更便利。
和重量比較起來,體積是我比較介意的。



2具有強大的功能

可用的高ISO、強大的防手震、多種藝術濾鏡、電子水平儀、HD錄影…等
讓E-P1有著DC般的輕便、操控中,又具有著DSLR的功能、效果。



3高光寬容度的提升

在此是指與E-3做比對
感覺高光寬容度提昇不少,這對於不擅長人像拍攝的我,無疑是一種幫助!



4依舊精準的點側光

並沒有因為是輕便M4/3,就把點側光給閹割
不過相信很多人會覺得螢幕上沒有個點可以去做判斷感到相當困擾
小弟提供自己的使用方式
在拍攝畫面中,按下Info按鈕幾次之後,會出現一個十字交錯的線
不但可以幫助水平,而且在十字交錯處,剛好就是正中間的點。



5準確的自動白平衡

E-P1的自動白平衡應該是目前所有Olympus 4/3及m4/3機種中最可靠的吧
就算是複雜的光源也可以準確調整適當的白平衡。
當然還是有誤判的時候,不過大概符合85%至90%的情況了!
〈當然依照我的個性,還是習慣用自訂…〉


6優秀的錄影品質

HD的錄影品質對於我一般記錄已經相當足夠〈基本上我只用SD模式640x480...〉
加上相當良好的收音效果。
讓我周遭使用過的朋友都相當的驚豔!




缺點:

1暗處低ISO的純淨度欠佳、高ISO的細節喪失
在此是指與E-3做比對
不知道為什麼E-P1的暗處低ISO感覺有點雜?
雖然沒有很謹慎的比對,但是就E-3使用一年的經驗來看
E-P1的低ISO真的不如E-3純淨
但也不代表E-P1的低ISO很糟糕,因此還是請放心大膽的使用吧!

另外普遍大家稱讚的高ISO部分,個人有著不同的觀感。
雖然E-P1的高ISO和之前的機種比較起來看似純淨
但由於感覺是抹除的關係,導致整體畫質變得很平
就ISO 3200來講
小弟認為E-3還是強過E-P1〈前提是不要欠曝〉
有次帶著E-3以及E-P1去KTV拍攝
結果回家挑選照片後,發現比較滿意的照片幾乎都是E-3拍的 Or2



2沒有內建閃燈,不支援RC離機閃

為了縮小體積,因此犧牲掉了內閃,不過還是覺得相當可惜。
畢竟戶外人像補光還是很好用的
〈就算GN只有10,光圈F4之下還有2.5公尺的出力〉
而目前又沒有令人滿意的外閃〈輕巧同時具有橫直幅跳燈〉
另外雖然RC功能不常用,但是自從E-3之後無論是入門還是中階的機種
都具備RC離機閃。
因此E-P1少了此功能,是覺得蠻可惜的…
〈不過沒有內閃,難道要裝一支外閃觸發嗎Or2〉



不算缺點的缺點

1對焦速度

當然,E-P1的對焦速度光是網路上的文章就佔了一大半。
普遍都是提到E-P1的對焦能力遠不如G1及GH1
〈經過Youtube查詢後才發現G1及GH1真是快爆了…〉
但是單純我的感覺,E-P1搭配14-42 kit的對焦速度
並沒有讓我造成什麼困擾〈可能受過E-1的洗禮吧…〉
戶外出遊、簡餐店聚餐、昏暗的KTV…等,對我來說已經相當足夠
至於追焦什麼的…從踏入DSLR開始本來就沒在使用,因此就不便談論。

不過搭配Panasonic m4/3的鏡頭後,對焦速度明顯大幅提昇。
或許從這邊可以得到E-P1的對焦速度主要是受限在鏡頭?



2鏡頭M 14-42mm F3.5-5.6 kit的數位補正以及品質欠佳?

或許為了輕量化的緣故,讓光學大廠Olympus也屈就於數位補正。
這點我倒是覺得無可厚非。
想要高品質輕便 → M4/3
想要極致的光學 → 4/3
我想這兩者是不衝突的

由於LiveView底下看到的畫面已經是補正後的效果
因此小弟下面提供三張14-42mm在不同焦段下的補正前後比對圖供參考



14端



25端



42端




可以看出在14端的變形是比較嚴重的。
不過後來再次拍景比對使用的結果,補正前拍出來的東西似乎有廣了一點點
因此猜測可能是將補正後邊緣畫質較差的地方給裁切掉〈單純猜測…〉


至於成像品質欠佳?
老實說就我使用到現在的感覺,我分辨不出哪個是14-42拍的,哪張12-60拍的Or2
網路上有幾張看起來畫質較模糊的照片,我想可能是因為機身太輕的關係所導致手震。
不然就幾位友入手E-P1 + 14-42 kit的版友,拍出來的照片也是相當令人驚豔。
〈雖然Olympus這兩顆M4/3的鏡頭在某網站的評價並不是太好…〉




剛好正臨颱風天的緣故,因此將原本想要PO的心得分享趕緊整理整理。
但由於一邊打文章,一邊聊天,又一邊玩遊戲的緣故
因此看起來有點凌亂還請見諒 Or2




E-P1雖然有著DSLR的CCD,但是卻又同時保有DC般的便利性以及DSLR豐富的功能。
的確令人詬病的對焦速度和DSLR比較起來,是有段差距
對於E-P1的缺點部分,可能提到的部份遠不如優點多。
但是一昧的去放大弱點,而忽略到機器本身的優點,那麼想要好好的使用這台機器我想是相當的困難且痛苦。
倒不如仔細挑選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機種不是更好嗎?


以上
單純僅個人觀點,分享我與E-P1將近一個月的心得。
希望能夠幫助到打算購買、或是已經購買但卻不大上手的版友。


謝謝!
















=======================================================
------------------------ 2009/09/06 更新 【婚禮隨拍、貼皮、配件】------------------------
=======================================================


1、
婚禮隨拍

購買E-P1沒多久之後,剛好友人委託我婚禮測拍
由於現場已有不少人在拍攝,加上並無收費,純義務幫忙。
因此就拿著E-P1 + 14-42mm + Metz 58 AF-1,抱著玩票的性質拍攝整場婚禮。
〈不過後來新郎還是有包紅包給我...害我一整個很拍謝











用餐時間,玩下重複曝光




敬酒隨拍





帥氣的新郎,漂亮的新娘




雖然手中拿著E-P1從旁婚禮測拍遠不如拿著E-3安心
但就純粹紀錄性質而言,我想E-P1還是能夠勝任的
〈當然前提是有顆外閃-_______-〉

而且在婚禮現場中途,有段新娘丟捧花的小插曲
錄影功能剛好派上用場!
搭配上E-P1內建相當恐怖的收音功能,將整個婚禮熱鬧的氣氛充分表現出來而不吵雜





2、貼皮

老實說,自從E-P1貼皮推出之後,一直想要買幾片來貼看看。
無奈一直等不到台灣有人引進、代理。
最後只好花點錢請人家買回來

不過目前貼皮幾乎還是以銀黑色機身為主的黑色貼皮
像我買白色E-P1能夠搭配的真的了了無幾 Or2...
所以只好買片銀色來貼看看











雖然沒有想像中的好看,不過也算是另一種風格
而且也比較不怕被刮到。
希望未來廠商能夠針對白色機身做一些更適合的貼皮
〈當然希望台灣有人願意引進...〉




3、
配件




40.5mm CPL以及UV




最主要還是CPL
40.5mm的CPL真的是難買到爆炸
一些較為知名的廠目前都還沒有量產?
而偏偏這幾天天氣都還不錯,少個CPL轉轉藍天真的感覺很可惜
因此抱著沒魚蝦也好的心態,花了幾張國父買個CPL回來玩。

雖然並非知名廠牌的CPL〈老實說這片CPL我都不知道到底是什麼牌子...〉
不過效果還不錯!






暫時也夠用了














=======================================================
------------------------ 2009/09/17 更新 【木頭貼皮】------------------------
=======================================================



上個禮拜從友人手上拿到了木頭貼皮
剛好來搭配白色的E-P1來看看
〈原本近代的銀色貼皮,拔下來之後,看起來應該是可以再次重複使用


















不過顏色比想像中的還要深一點就是了..
如果可以在讓木頭顏色在淺色一點就更完美!






















=======================================================
----------------------- 2009/09/17 更新 【鮮紅色貼皮】-----------------------
=======================================================




近日又拿到了新的貼皮,趕緊來換裝
不過想想還真恐怖,不到一個月,就花了快三千塊的E-P1治裝費= =...
看來是該忍忍了...
















此紅色貼皮應該是我目前用過直感最好的貼皮。
而且白色和紅色搭配起來非常的亮眼

感覺應該會到女性的喜愛...?
〈雖然我是男的XDDD〉




2009-08-09 15:00 發佈
很棒的分享
好想趕快拿到相機啊
加分加分~~~
幹得好
寫得好啊

用的人越多
寫的越多
美圖po的越多

才是粉碎嘴砲的王道

用生活來體驗的心得才是王道啊!優缺點都讓人深有同感。推!
專業的好文分享~讚! 推~
我個人是只有對於要手動移動對焦點的操作, 感覺不太直接方便, 其它還算OK~
科技好貴(D40 -> D80 -> D200 -> 40D -> D300 -> ??)
寫的相當棒.又有圖文說明.很清楚的說明了優劣.加油
不得不好好推一下
難得有這種平實詳盡又中肯的分享文(在充分瞭解使用後)
將此機台的功能和優缺點以及使用的定位都寫的很詳細
有了正確的使用定位和心態就可以發揮其所長接受其短
(若有這樣的認知和心態後相信嘴炮和筆戰就少很多了)

P.S.你的使用前後/修正前後的對照圖真是運用的太棒了!
s5352306 wrote:
自從使用E-3到現在...(恕刪)

..專業推~我也是對於移動對焦點的操作感到不太方便而已.其他都可接受..
..5分奉上~..
寫得真是太好了

感謝您的細心分享
Leica M240,21/1.4,28/1.4,35/1.4,50/0.95,90AA
這陣子我的使用感想
1.畫質比想像中好
2.自動白平衡真的蠻準的, 直出色調堪用度高
3.輕量化的M43絕對比43有搞頭(就市場面來說)
4.小機身真的會讓你帶機出門的意願大增~

缺點就還是那些老梗
1.AF速度實在不ok
2.沒內閃真的很不方便
3.選單設計便利性不夠
3.價錢實在過高
4.右手背帶環位置設計的很腦殘...

所幸缺點部份大多可透過操作者自行克服或迴避
總之, O家M43第一砲表現算是可接受, 也讓我更期待下一款的強化了~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