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發過一連串心得文,現在換個方式重新整理成一篇文章
並增加一些照片,給對E620有興趣的人做個參考
-----------------------------------------------------------------------------------------------
你是否曾經夢想過一台這樣的數位單眼
1.他很小,讓別人會多看妳手上的相機一眼
2.他很輕,可以上你掛在脖子上一整天,甚至背在身上去單車環島也不覺得是負擔
3.他很快速,可以在大部分的時候提供快狠準的對焦,讓妳不會錯失精彩的瞬間
4.他很信賴,防手震和調焦功能提供了拍攝時多一份成功的保障
5.他很好玩,內建了一些藝術濾鏡,還有重複曝光的功能
6.他很方便,翻轉式的LCD配合live view讓你輕鬆拍照
以上這些事情,在三月以前olympus沒有一台機身可以做到
E420符合1,2項
E30符合了4~6項
如今,E620的出現使得上面的1~6項一次滿足
輕巧與性能的平衡。
但除了規格,O家的相機還有很多迷人之處
讓我忍受到現在終於盼到E620的出現
在O家,雙kit就以已經可滿足我80%的拍攝需求
在O家,很多時候機身的直接出圖已經有很好的表現
雖然我從來就不反對後製,我自己也會做些後製
但~更多的時候我會想在按下快門時就把一切的元素搞定,不用再花時間去修曝光顏色
在O家,E620算是一台很成熟的機身
除了高iso雜訊相對於目前的新機還是有段差距,在電子性能以及重量的平衡拿捏更是恰到好處
一顆190g的1442和一片五百元偏光鏡,就可以拍出很多東西了
儘管天氣還不錯,可是天空還是沒有很乾淨,但透過偏光鏡也可以得到這樣的畫面了
我喜歡O比較深厚穩重的藍色,而不是單純靠提升飽和度而加出來的藍色
一顆220g的40-150mm,就很以看到很多小東西
我喜歡olympus的綠色,飽滿透亮
配合點測光是個一兩次,很鮮的綠色就會跑出來
在高反差的地方,E620也跳脫之前入門機超小動態範圍的缺點
即使不用自動灰階就有很好的暗部細節表現
E620+40150 不到800g的組合在春吶的會場已經可以盡興的拍攝
中間五點雙十字對焦系統在這種昏暗的地方仍提供不錯的表現(當然遜於E3,E30)
在拍攝時有更大的構圖空間
雖然O家的雜訊抑制一直是比較薄弱的環節
但比較近代的機型其實也有不錯的表現了,縮個圖都很好看,顏色飽和也都還很夠
或許,這樣的表現在其他廠商機皇的眼裡跟比不值一提
在修圖高手看來顏色的表現也沒有什麼特別
不過,這只是一台475g重的入門機罷了
而且,相機是拿來拍,不是拿來比的,對吧?
有沒有想過,自己在按下快門時對相機了解多少
對測光把握多少
對光線感覺有多少
對要拍的對象有何想法,要如何去呈現出你所要的畫面?
我比較貪心,從大山小水花草到活動紀錄都拍
不然E420早就符合我的需求了
雖然有用過1454,1450,50m f2這幾顆鏡頭,也都覺得表現非常好
但我覺得在室外用kit就夠了,室內頂多再補一顆大光圈鏡頭就很夠了
拍照對我而言不是工作,只是興趣
幫自己,也幫別人留下一點紀錄,一點畫面,一點值得回味的瞬間
O家我只差E1,E330, E400和E30沒玩過
C家我碰過400D, 40D
N家碰過D40,D50,D60,D80
Pentax碰過k100d
S家也玩過阿花一百
當然,很多只是和朋友借來玩啦,除了O家之外都只是玩個皮毛
畢竟要了解一個系統是需要時間的,不只要去熟悉他的個性也要了解系統的優缺點
而現在錄影正夯,C、N的新機挾著錄影功能席捲而來
實用的iso值更是不斷向上攀升
如果有人想找我推薦單眼,除非很要求輕巧之外我不會特別推薦哪家
我只是拿出我拍的圖片,說:
"這些是olympus單眼拍出來的效果,都沒有修過你可以參考看看"
"喔對了,都是3000元kit拍出來的,如果有興趣再問我吧"
O家的東西很好玩,但不容易讓人混熟
剛使用E500的頭一個月拍出來的東西被同學嫌說比DC拍的差
的確,要瞭階O家的測光和色彩控制以及學會觀察光線的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是最新的入門E620,我對他一些發色特性的掌握孩沒有很有把握
但又往往在電腦上看到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的影像品質
講了這麼多,那M43這系統不是應該比E620更符合我的需求嗎?
目前看起來是這樣,但有一個我很在意的地方就是
"光學觀景窗"
即使G1的電子觀景窗很漂亮,性能很好
我還是喜歡拍照當下的"真實"
畢竟按下快門後,到輸出成影像之前的過程都給相機一手包辦了
即使可以即時預覽拍照的結果,我還是比較喜歡拍照當下的"真實"
就算照片呈現的和原來場景不一樣,那也沒關係
你所看到的,和你所表現的又沒有人規定一定要一樣
只是,我個人prefer拍照當下眼睛看到的"真實"的感覺罷了
畢竟,眼睛看到什麼就拍到什麼,似乎就少了一份神祕感與驚喜了
為什麼我會一直使用olympus,即使他到現在還是一堆缺點?
其實答案很簡單,還是顏色
很多大師對一張作品的要求很高,可能洗了十年才滿意
也很有多人覺得後製是對作品的一種尊重
這些我都同意
但有更多時候,我想拍攝的畫面只要使用O的相機,在按下快門前思考完畢
這就是我要的影像了
雖然只是拙作幾張,但照片至少要滿足自己才有機會滿足別人,不是嗎?
除了O,N系統我算是有比較認真去玩,也覺得N是個很好很均衡的系統
只是顏色感覺不習慣,大部分時候我又懶的後製而已~
能再拍照前就決定好的事,幹嘛留到後製去做?
對E620的心得文也該告一段落了
沒有各級iso實測,對焦等性能測試,因為這些我想給專業網站做測試還更有公信力
而一些比較主觀的部分(機身質感,手感)也沒有什麼好測試的
至少,對我來說
除了錄影之外,E620所提供的機身性能已經可以完成很多的攝影工作了
而這篇文章,只想給對E620有興趣的人做參考
畢竟O大外掛開很大,技術層面早早就超越相機本身了
在眾多機海中,E620只是一個選項而已
外面的世界還很大,也夠很多的好機身可以選
選你所愛,愛你所選,選好後多多出去拍照就對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