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大家都有Live View

拉少 wrote:
不要笑死人了...A...(恕刪)


....雖然我也是O家的死忠之一...(手裡有E1跟E330...老弟被我勸敗E300)

不過看到SONY推出的新機種還是有一陣莫名的感動....

如果E1能夠以這種型態推出LV的E1 PLUS版..

應該可以再次引起O家的狂潮吧....

只是很可惜,但也不得不說SONY真的有一套....

也足以顯見出當初O家的觀點足以讓DSLR的市場往新一代的格局走

我現在倒是很期待O家的第三章,在眾多廠家的壓箱寶都清出來之後

O家到底還可以帶給我們什麼感動~


http://www.flickr.com/photos/hisojn/ http://www.flickr.com/photos/hisojn2/
陳小科 wrote:
O家到底還可以帶給我們什麼感動~
...(恕刪)

我來幻想一下...應該是
1.將4/3系統植入DC
2.IS+OIS的完美搭配方案(一個負責機身防震,一個負責被拍物體鎖焦)
好像有人質疑既然E330的A+B模式這麼好用,為何後續機種不繼續...
我想這就是OLYMPUS機身可愛之處
後續機種如果也有A+B模式...那E330不就一點價值也沒有了...
從E1 E300 E500 E330 E410 E510 到E3
每台機身都有其獨到之處,每台機身都有其存在價值,這就是OLYMPUS
都沒有人談到Panasonic L10,
L10的live view臉部對焦,
應該是目前獨一無二的吧,
唉.....松下真的太冷門了,
其實 Sony 在設計上的最大重點在於

「只採非常簡單的機構改變,達到性能上的增加」

好處是成本得到很好的控管,這樣的確才是打低價策略的最大本錢

再加上 A200/A300/A350 事實上就是一組 Family
料件共用,三台機組在同一時間實現攤提開發成本,這就是 DC 市場銷售經營模式

不論你怎麼看,這種物料控管、行銷手法都是值得借鏡學習

*******************************************************

Sony lv,最終還是完成 LiveView 目的,平心而論且就事論事,沒什麼特別

在 DSLR 上的造成 Liveview 延遲和不便的最大問題有兩個機構
一個是感光元件和處理器反應造成的時滯
一個是反光板的操作和其它諸元搭配的問題 (例如仍能搭配使用同一組對焦、測光)

前項每家的困擾都差不多
但是解決後者,就能再降低時間差

Sony 的設計在十分簡單的情形之下就排除第二項的因難
先不論 O,但是的確比 C/N 所需的時間短

*******************************************************

使用另外一套的感光元件來做 Liveview ,在維修收費上會比較合理
常用 Liveview 之下,易損的並不會是大塊的、昂貴的主感光元件
這是採用類似設計的好處之一

*******************************************************

至於觀景窗大小、容不容易接老鏡這個問題
就像 D40 被有些使用者詆毀的原因是因為沒有機身馬達/不支援測光
這其實是另一個問題

Sony 的設計並沒有 OVF/LiveView 並存
所以如果操作上沒有太大的困擾,我想A300/350訴求的應該就是 LiveView 能夠在 DSLR 上便利操作的客群
外頭已經有 2.7 型的 LCD 可供對焦、測光

我相信就像大部份的人操作高階消費機,就算機上附有 EVF,大部份的時間也是在使用 LCD 進行基本操作

********************************************************

在 DSLR 上 Liveview 的創始者是 O/P 兩家,兩年之後才有 C/N/P/S
各廠有各廠的考量和設計

就好像 DSLR 機身防手震,創始者是 Konica-Minolta,兩年之後 O/P/Pentax 才導入

這和吃永和豆漿不一樣
創始的並不見得最好,也並不見得就會落伍

這樣比誰誰更原創,實在是沒有意思
要去讚揚一個機構,並不需要利用貶低另一個機構來達成
Ricus wrote:
其實 Sony 在設...(恕刪)


下圖是E330的A模式光路圖
除了E330的反光鏡是設計成側翻外...我是覺得基本設計方式差不多
而B模式就是反光鏡升起直接用LiveMOS取景...這種方式也是目前大家所用的
缺點是快門延遲,但優點是所見即所得
但不要忘了這是2006年1月上市的E330
因此我倒不覺得A300/350的LV是一種創新...他只是copy了E330的A模式加以改良

拉少 wrote:
下圖是E330的A模...(恕刪)

剛剛看到SONY版有人說SONY應該要把這種設計綁專利,以免其他家學去...
聽了真是覺得滿好笑的....OLYMPUS沒告他侵權就偷笑了...還綁專利...
拉少 wrote:
下圖是E330的A模式光路圖
除了E330的反光鏡是設計成側翻外...我是覺得基本設計方式差不多
而B模式就是反光鏡升起直接用LiveMOS取景...這種方式也是目前大家所用的
缺點是快門延遲,但優點是所見即所得
但不要忘了這是2006年1月上市的E330
因此我倒不覺得A300/350的LV是一種創新...他只是copy了E330的A模式加以改良


方式是有差異的
光路原先的走法就不一樣, 不能因為都是「反射」原理,而說差不多
公平一點,我們應該要用類似的反射設計來比較
這樣才能看出在同樣反射原理上,怎麼樣的機構才是有效設計

我前文已經提到類似的概念
E330 是兩年前的設計

你是否也會同意我說 O 家的超音波機身防手震,也是"Copy" KM 的機械防手震加以改良?


拉少 wrote:
剛剛看到SONY版有人說SONY應該要把這種設計綁專利,以免其他家學去...
聽了真是覺得滿好笑的....OLYMPUS沒告他侵權就偷笑了...還綁專利...



侵不侵權,綁不綁專利不用你我操心

我相信這些競爭對手的律師團一定會比你我更詳讀它廠的專利規範

Ricus wrote:
你是否也會同意我說 O 家的超音波機身防手震,也是"Copy" KM 的機械防手震加以改良?
...(恕刪)


我當然同意...IS確實也是COPY來的
因此我不會說IS是一個"創新"的設計....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