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樹立難以超越的標準 Olympus OM-D E-M1 MarkII

請問這一代有增加測光連動功能嗎??

shio0115 wrote:
請問這一代有增加測光...(恕刪)


Pen-f 開始有測光連動, e-m1 mk2 應該也會有吧.
mobox wrote:
雖然我是Canon長期用戶,但真心覺得Olympus和Panasonic有朝一日認真起來做FF機,C、N、S都可能準備脫褲。

O、P一直端出有大幅進步的產品,其他家經常擠牙膏。
Canon的優勢大概只剩EF鏡頭群。
Nikon慢半拍,繼續擠牙膏。
SONY期望分塊餅但總是一好沒兩好.(恕刪)

脫褲??^_^ 你想的太多了
O和P要做全幅機連鏡頭都要重新設計
市場定位和售價還有能吸引多少用家
都還是未知數,沒想像中那麼簡單!!
Canon和Nikon有它們的產品路線要走
兩家出的EVIL相機市場定位
都是錯開必免會去影響到旗下的單反
低.中.高階機型銷售量的重疊~
Canon M系列就是個例子
C和N當然有能力出性能很強無反相機
但要賣多少錢??級距等級要如何定位??
商人也不是傻瓜說出就出
總是要有長期性的規劃
重點市場銷售還是要一兼二顧(就是繼續擠牙膏)
你硬推出以下犯上的新機型,結果打到自家產品
反而得不償失。




10elibom wrote:
網路價65990歡...(恕刪)


不便宜
我會選3萬機的機器 然後買個gitzo腳架
2+2=5

gemini0928 wrote:
脫褲??^_^ 你...(恕刪)


真的,我還是不看好M43

底大才是強!!!

M43只是繼續死撐而已

FF哪可能是想做就給你做的~



Panasonic的FF早作出來了,名叫Leica Q & SL

ki_min wrote:
在本次測試中,E-M1 MarkII與前代的E-M1相互比較各級感光度,我們在雜訊抑制上看不到明顯的成長。雖然你可以說在相同片幅下從1680萬畫素成長到2040萬,還能夠維持相同的雜訊表現已經是一種進步,但現在每一家廠商都在這麼做,同時又能夠提升約一級雜訊抑制表現,讓小編很難在這點上給予E-M1 MarkII肯定。


就我長期的觀察,APS-C陣營在高ISO上並沒有進步到一級-也就是ISO6400沒有ISO3200的水準
反而因為畫素的增長而原地踏步
這幾年不少人希望M4/3畫素不要再萬年16M,卻又希望ISO表現可以更好的呼聲
在我看來,這不過是想要馬兒好又想要馬兒不吃草而已
光學的極限就在那裡,不是靠外星科技或什麼技術就可以打破

除了這個感光元件以外,各家真的有在雜訊表現上下功夫嗎?我想並不盡然

而回到高ISO,多少人真的經常需要用到ISO6400以上?
拍棒球比賽、微光、室內昏暗、夜間常移動物體...這些極端環境才需要用到高ISO
M4/3從一開始的800,到現在的1600甚至是3200,短短縱向9年間就有這麼大的進步,難道不該給個掌聲嗎?
其他人卻只拿橫向不同的片幅來說嘴,未免有失公允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
M4/3從一開始的800,到現在的1600甚至是3200,短短縱向9年間就有這麼大的進步,難道不該給個掌聲嗎?
其他人卻只拿橫向不同的片幅來說嘴,未免有失公允


先說,我並不是全幅至上者,給我6D或D500、甚至A72對EM1ii,我絕對選後兩者.

但要說公不公允,現實環境就是M4/3有這些進步,但其他片幅進步更大,只有持"父母看自家小孩"心情的人會用"它比自己進步多少"來看,一般人都嘛是用"差不多的付出金額"在選擇或看待吧!(當然,"一般人"也或許是"其實沒什麼特殊需求的人",以及"需要一兩件特殊性能來說嘴又不想花太多$$"的人吧)
百貨應百客吧,M43的輕巧與畫質的平衡實在是剛剛好,例如我去旅行都不喜歡背包,哪怕是相機單肩包都不行,一直以來都是拿EM5+20.7放大衣口袋即可,畫質絕對不差,常常也能拍到一些很滿意的照片,可能很多年前從E500開始接觸4/3,長久以來有一種高ISO千萬用不得的覺悟,所以絕大部分照片都是ISO 200,用到上千ISO的照片實在非常小,高ISO畫質對我來說沒什麼影響啦。
gemini0928 wrote:
脫褲??^_^ 你想...(恕刪)


沒錯,開發新的FF產品線和鏡頭,當然不是說做就能馬上生出來,必須花時間耕耘。它也不應該搶快就草率推出。
我想表達的是,O、P的技術不比龍頭C、N、S差,在某些技術上甚至超越很多。

然而,O、P兩家幾乎沒有FF產品線,所以沒有您提到的「越級打自家產品」的問題。它最多只會造成不同廠牌間的競爭壓力。C、N、S的壓力不夠大,擠牙膏的速度越來越慢。

站在消費者立場,如果說廠商要慢慢賺慢慢擠,我們甘願被牽著走而不發聲,那就是惡性循環。

經濟學上,市場始終平衡而沒有一丁點波動,那將會招致惰性,引發問題。
而產品的重疊不見得是壞事,上打下、下打上、左右互打其實一直都在發生。

20年前相機是相機,手機是手機,沒有人會想到今天兩者會結合,還打擊到相機市場,這就是一個不按牌理出牌,躍進式發展成功的例子。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