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OMD E-M1的缺點是...?

jenhoxen wrote:
關注EM1好長一段...(恕刪)


我反而覺得「流暢度」的設定是給予用戶更大的調節空間,因為即使設定為「標準」也不太感到有畫面滯後問題,其他機器可能只是不給你更流暢畫面的選項而已⋯⋯
關於LV清晰度流暢度
終於得到olympus日本原廠的回覆
Dear Mr. XXX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contacting us again.

We appreciate your sending us the photo images.

Please be advised that your pointed phenomenon is not caused by any failure.

We appreciate your valuable opinion.

We will be making efforts to improve our products continuously.

Thank you for taking time to write us, and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having your continued support.
純交流
有一些只是我個人的[臆測]或[感覺]
關於影像處理及介面, 一般人會覺得那是附屬在硬體之下, 總會產生[怎麼不寫好一點]的感想
其實就我個人的感受(小弟也當 coding的廉價勞力很多年), 這是一門大學問, 不是看得別家的做法到就學得來的
我在資訊業反而感受到軟韌體才是東西好用的關鍵且要追趕差距比硬體追趕難的多

感想就是, O家介面的沒有系統與 F家的功能更總是差一截(ex對焦演算, 但色調是獨門絕活), P與 S的介面總是卡卡不流暢--->
就是軟體研發輸人,
不附責任的推斷, 除非大型併購或集體挖角, 情況會持續很常的時間
tena wrote:
關於LV清晰度流暢度
終於得到olympus日本原廠的回覆


其實通篇只有一句是重點:

告知(advise)您這不是一個缺失(failure)

其他就謝謝您的來信、謝謝您願意讓他們知道想法、謝謝您花時間、他們會繼續努力做好產品、期待您繼續支持
恩恩
我還以為是我這台才有這個問題
不是故障就只能接受他了
總之可以安心把機子拿回來用了~
O家的介面不好用是真的,但覺得她有系統,從E300到E-M1 中間所有機器都有碰過
介面思維偏向老客戶設計,所以覺得他有系統

effo wrote:
純交流有一些只是我...(恕刪)



xnoopy wrote:
介面思維偏向老客戶設計,所以覺得他有系統


我的第一台數位機是C4040,選單的完整度令我感動,完全不因為它是一台DC而有不讓使用者選擇的(幾乎所有手動機想調的都有,也不會覺得紊亂),以我當時是一個底片SLR使用者只要通曉攝影用語及通用符號,所有設定可以操作無誤;到E1時也還大致可以設定,但拿到EM1時不行的地方就是不行了(例如雙轉盤不能控光圈快門,在友站發問過);所以這個"老客戶"也不能太老啊
bigblue wrote:
今天帶同事去法雅客信義店看,他摸了 Fujifilm X-M1 / X-E1 後...我再請他試試 Sony RX10..本來他對 F 牌的好感馬上消失了 XD


今天回頭從一樓看起發現這段(我好像是從中段插入的),樓主朋友沒因為那台的握把蒙皮大脫離打個問號嗎

是說,O記這個脫皮問題為啥從OM1至EM1都沒改好叻

我研究A9那台EM1手把蒙皮脫開的部分,它內側是做成一條一條凸起的,一凸一凹很平均,換言之就是蒙皮接觸機身面積實際只有一半,膠只黏那凸的50%,本來面積就不是很大了,做成這樣不是開玩笑嗎(唯一想得到的正面理由是增加表面彈性/提升握感,但差別不會大到超過掉皮的麻煩吧

jenhoxen wrote:
今天回頭從一樓看起...(恕刪)

OM1脫皮?
請問是脫什麼皮
aliao wrote:
不過既然Fuji可以做,也真心的盼望O家跟進


感覺兩家的基本做風不同,F十年磨一劍、O一年打兩劍(好像完全不擔心回本問題),所以F家會想讓產品在user手上待久一點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