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認真問,M43在2024還有什麼優勢?

科技進步的結果
就是人會退步
依賴機器是很簡單的
練習技術卻是很累人的
用甚麼拍都好
不就照相嘛 哈哈
(職業攝影另當別論就是)

今年中秋節
EM5-MK3 轉接 CANON EF70-300mm f/4-5.6 IS II USM
手持 手動對焦 M模式 有裁切 LR修片

s921

原圖有著很棒的紋理

2024-09-26 18:11
用了O家十幾年,從43到M43,近幾年一直在想要不要跳到一樣輕巧的A7C,卻一直沒有找到能替代12-100的鏡頭,我想這就是M43的優勢吧? 隨著年紀,越來越不喜歡帶大包小包出門,這陣子還在想要不要買一顆8-25,又是一顆全片幅沒有替代品的鏡頭呀。

但也要加入了才會懂呀,吸引不了新手,只能讓客群越來越少。
Wahaha214

12-100 4不輕,560克的樣子

2024-09-30 21:38
T之歌

28-200的放大率是1 : 3.8,配合像素優勢差不多了

2024-10-01 22:47
y_chay wrote:
用了O家十幾年,從43...(恕刪)


我也是 全福找不出一支能和12-100比的 全幅的 24-200不管用料畫質都差很多 光圈還是固定的f4
om超強的防震 讓iso值不用拉高


nikon 24-200

15 組 19 片 (包含 2 塊 ED 鏡片、1 塊非球面 ED 鏡片、2 塊非球面鏡片,及採用 ARNEO 塗層及 1 塊氟塗層前端鏡片)


12-100
11組17片(1片DSA雙面超級非球面鏡片、3片非球面鏡片、5片ED低色散鏡片、2片Super HR超級高折射率鏡片、1片HR高折射率鏡片)
T之歌

這種鏡頭反而對上FF的像素/信躁比優勢後敗了下來,像14-140/12-200這些反而還更實用

2024-10-01 22:50
Kang-Wei Tzou

sigma有一隻24-105畫質還不錯,就怕相機的感光元件喂不飽。

2024-11-22 10:16
想請教一下
鏡頭LUMIX G VARIO 14-140mm F3.5-5.6 II ASPH 用在O家上
我目前只知道鏡頭防手震功能可能會被關閉
但會有其他問題嗎??
kawah lee

應該沒問題,只要同是M43鏡,正常都可用到。我經常O機配P鏡用。

2024-09-30 19:51
除了外在的輕量化之外, 重點在小型化的感光元件有助於減少讀取時間
因此以M43旗艦機來說, 比起同價格的全幅/ APSC機種的連拍速度都快, 果凍效應也相對比較少
再者功能上例如RAW預拍等也比較容易做到

M43目前仍然在演算法和光學選擇上有弱勢, 看O那管150-600直接拿全幅鏡組來用, 有點搞笑
如果能強化的話, 其實在少肌症+老齡化, 追求輕量化時代有更大的銷售優勢
flody

長焦其實只能勝等效,不會因為底小了就能輕多少

2024-11-22 10:00
今天才看到謠傳說2025會有OM-1X
但4/3 RUMOR直接說這是TOTAL BS哈
越做越大台直接失去輕量化優勢~
但應該也有用戶在等這台後繼機

我覺得目前M43最大優勢是在二手價啦
全新的價格就...
剛看到松下在攝影展的活動
M43單機身比全幅kit組還貴真的是蠻妙的



ROXSOUL

感謝,我印象中好像怪雞絲還是哪裡的臉書有提到是1840組,但現在也找不到哈,可能更正了吧,沒上市的話就不想跑一趟了~

2024-10-05 15:22
Nelson626

極端輕量化已經不現實,倒不如直接參考insta360 ace pro將AI晶片直接植入機身,並且將電量加強,直接在機身修圖,一部比 FF 輕,直拍直修圖的相機會比較有競爭力

2024-10-07 21:25
可能是 M43 小眾 .. 賣得少 單價貴 . 真不知道 那些廠商 M43 賣如此貴 , 片幅小還賣如此貴 . 更別提鏡頭 .
大家還是 多看 canon nikon sony .
展覽記得最後一天10/7我應該會去看一下G9M2
這個點買2020年左右新機真的很尷尬
我每次買3C產品買完後沒幾個星期就會出新機= =
包括水貨買完後台灣也出了(我絕對沒有說你某米第一代掃地機)
Nelson626

我也是買完 EM1 MK3 不久便突然發佈 OM1..................

2024-10-07 21:26
我這個月才新買E M5III
比我手上的全幅D600還輕巧,對焦還很快速,連拍也很厲害。
重點是新機價格不用3萬。

說真的,我找相機找1年多,很難找到適合的。

全幅不是價格太高,就是重量跟體積,入門是這裡缺那裡少,然後要配到旅遊鏡,那個價格又貴到另一個地步。

從nikon z6看到z6II,再到z5,z50,z30。
canon也是看了一輪,sony也去試了zv e10,也研究了panasonic新出的g100d。

發現很多機子都強化拍vlog,弱化了相機功能,看到最扯的是機身防抖是錄影下才有,拍照沒防抖。


14-150mm這個鏡頭真的是為了日常生活長焦拍攝用。
因為iphone只要望遠拉近人物就變成藝術油畫。
andrea5

預拍還是標配[讚],其他家要旗艦機才有機會擁有。

2024-11-22 10:17
*采昕* wrote:
全幅不是價格太高,就是重量跟體積,入門是這裡缺那裡少,然後要配到旅遊鏡,那個價格又貴到另一個地步。


恭喜入手新機, 我都是用E-M5 III, 只有OM-5 II出來時才會考慮換, 用了兩年真的很滿意。
唯一缺點是因為減重, 塑膠成份多了, 底座不可以太用力上腳架螺絲。
很喜歡你那句「全幅不是價格太高,就是重量跟體積,入門是這裡缺那裡少

當然不同人有不同需要, 我最近也有向人推C家的R8, 因為不是愛好者, 純粹是拍初生嬰兒, 所以減重最重要, 被犧牲了的續航, EVF, 防震, 機身堅硬度, 一點問題都沒有, 沒副廠鏡, EF銀圈變RF銀圈被刻意閹割也不重要
沒推A7C是因為那白平衡...沒推GR是因為爛對焦..

我的M4/3組合


最近發現35-100/2.8 II的前鏡片鍍膜, 有直徑2mm左右掉了, 不過不影響拍攝就是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